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登 楼
杜 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5分)
(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颔联写阔大悠远的自然景象,颈联写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2分)寄寓古今世事沧桑变幻、祈望国运久远的感慨。(3分)
(2)用典(借古讽今)。(1分)①讽刺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 8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②,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③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龙舒君④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有删改)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一带。②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③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④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少厉清节 厉:通“砺”,磨炼
B.滂执公仪诣蕃 执:捉拿,拘捕
C.请署功曹 署:代理,暂任
D.滂死则祸塞 塞:消弭,平息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滂憎恨邪恶的一组是(3分)
①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②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③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④滂在职,严整疾恶
⑤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⑥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如存有私心,检举失实,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而且曾在休息时候拒绝召见为乡人所不齿的外甥。
D.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愿拘捕范滂,县令郭揖愿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既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无比敬仰。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3分)
②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4分)
③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3分)
5.(3分)B(执:执行,施行)
6.(3分)A(②是表现范滂为陈蕃不能优礼相待而心怀遗憾,弃官而去;⑥是表现范滂恪守孝道)
7.(3分)C(非“主动上书”,而是遵奉诏书行事;“寝而不召”,理解有误。)
8.(1)现在(你)成全了他辞官的美名,莫非是自己选择了不好的议论吗?
评分建议:①去就:辞官。(1分)②“得无……邪”句式。(1分) ③文意通顺。(1分)
(2)因为召开三公会议的日子迫近了,所以我先举奏了最紧要的;那些没有查清的,将要进一步查实。
评分建议:①以:因为。(1分)②审:查清,弄明白。(1分)③参实:查实。(1分)④文意通顺。(1分)
(3)已经有了美好的名声,又要追求长寿,(这样的好事)能够同时得到吗?
评分建议:①令名:美好的名声。(1分) ②寿考:长寿。(1分) ③文意通顺。(1分)
仿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补写文段中空缺处,要求句式基本一致,上下文衔接连贯。(4分)
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
那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
在这湖山之间,我们只有一条窄路可以走,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减轻那压在心上的重负,就是――进入文字的领域里,或者去读,或者去写,才能和“生命”取得些许的平衡。
示例:那不该做而做了的,层层堆积重叠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
评分建议:句式基本一致1分,文句通顺1分,衔接连贯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归纳要点,完成27一28题。 附加题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沙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27.本文认为“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为什么?(5分)
答:
28.概括近年来沙尘暴灾害加剧的三个原因。(9分)
答:
27.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1点1分,共5分)
28.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各3分,共9分)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自然的搏斗是胜利还是失败?为什么?小说塑造这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题?(5分)附加题
可以说桑提亚哥是最后的胜利者,或者说是个失败的英雄(硬汉)。(1分,仅答失败不给分)老人用自己的技巧和智慧战胜了一条很难捕获的大鱼,而且他继续做着狮子的梦;他在同象征厄运的鲨鱼的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并没有在厄运面前屈服;认为人虽可以被打败,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远也打不垮的。(引述材料1分,分析材料1分。)小说通过描写老人的形象,歌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2分)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附加题
A:《家》是老舍小说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作品通过描写高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的互相倾轧,控诉了封建礼教的吃人罪恶,揭示出封建家族制度必然崩溃的趋势。 B: 郭沫若的代表作《女神》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奇峰。《女神》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多处采用了排比、反复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表达感情。 C: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在法兰西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作品成功塑造了葛朗台这一人物形象,这是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起家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他最明显的特征是嗜钱如命和极端吝啬。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作家之一,《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负盛名的剧本,剧中主人公哈姆莱特赞叹人类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等等,表现对人生的深切关注,体现出强烈的时代色彩。E.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写香菱学诗,表达了对王维、杜甫、李白等唐人诗作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对诗艺的一些看法。他特别强调诗要有新意,要寄寓情感,不能以辞害意等,这是一种明达通脱的观点。
阅读文言文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附加题
2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8处,8分)
岭 南 气 候 不 齐 吾 尝 云 菊 花 开 时 乃 重 阳 凉 天 佳 月 即 中 秋 不 须 以 日 月 为 断 也 今 岁 九 月 残 暑 方 退 既 望 之 后 月 出 愈 迟。然予尝夜起登合江楼,……逮晓乃归。杜子美云:“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此殆古今绝唱也。(苏轼《东坡诗话录》)
22.“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涉及了本文提到的一个我国传统节日,是 (1分)
23.文中提到著名诗人“杜子美”,写出他的姓名: (1分)
21.断句8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标点如下(学生只要断句):岭南气候不齐,吾尝云:“菊花开时乃重阳,凉天佳月即中秋。不须以日月为断也。”今岁九月,残暑方退,既望之后,月出愈迟。
22.重阳
23.杜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宋哲宗元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奸党”。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 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 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难:危难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许将为官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②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③是绝其自新之路也④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⑤将虽弗禁,其俗自息⑥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A.①③⑤B.①②⑥C.③④⑤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3分)
⑵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因陷之。(3分)
⑶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6.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 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7.C(①⑥有误)
8. 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9.⑴宰相很赞赏他的志向,让他任明州通判。(“善”1分,“以”1分,句意通畅1分)⑵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⑶(章)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党首司马光墓。(省略1分;“罗织”1分;“贬谪”1分)
仿照下面的句子,以“青春”为中心,另外写两组句子。要求联想恰当,表意明确,句式字数与原句基本相同。(6分)
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孕育生机,充满活力。
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富有激情。(内容、句式各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声音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风声雨声、蝉鸣鸟语;生活中的歌声书声,笑声哭声,亲人朋友的安慰、鼓励、批评;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其中,一定有某种声音让你难忘。它也许会让你想起一段往事,也许会让你产生丰富的想像……
请你以"声音"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