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注】宋崇宁元年,黄庭坚贬谪四川近六年后被赦,在回江西老家的路上经过岳阳,写下此诗。瞿塘、滟是四川瞿塘峡中最险处。

(1)说说“一笑”是怎样的笑,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1)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诗人终于“生出”四川回到家乡,一方面为自己能够在投荒万死之后平安地通过滟天险活着生还而感到庆幸,另一方面回首平生,瞻望前路,又不能不痛定思痛,黯然伤神,因而这是悲欣交集的笑;经历了“投荒万死”的磨难后,诗人的情感升华了,心灵净化了,生命单纯了,一切都如眼前的山水,那样亲切,那样畅怀,因此这也是豁达的笑;由“岳阳楼上对君山”可知,诗人面对政治__和人生磨难,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操守,因此也可以说这是英勇无畏的笑。

(2)这首诗塑造出一位胸襟开阔,不畏磨难,在政局动荡之际坚守理想和节操的卓尔不群的诗人形象。

9.C(犯禁:触犯法令)

10.D  (A项,①连词,来,用来;②介词,因,由于。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替,给。C项,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递进,而且。D项,均为介词,跟)

11.B(①是叙述盖宽饶官职升迁;⑥是王生规劝盖宽饶的话)

12.C(“他的职位不升反降”错)

13.(1)宽饶因犯上奏大臣不实的罪,被降职为卫司马。(3分,坐:因犯……罪;是:对,实;左迁:降职)

(2)太子庶子王生赞赏宽饶的节操,但不同意他的这些做法(认为他的这些做法不正确)。(3分,高:赞赏;节:节操;非:认为……不正确,不同意)

(3)因为奏事不适合皇帝的心意而被文官诋毁侮辱,上书称赞宽饶。(4分,以:因为;当:适合;诋挫:诋毁侮辱;颂:称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6~8题

生物质产业展现能源生机

绿色植物可利用日光将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下来。因此,绿色植物是光能转换器和能源之源,碳水化合物是光能储藏库,生物质是光能循环转化的载体,连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也是绿色植物在地质作用影响下转化而成的。

传统的生物质燃料已不能满足大量和集中供能的需要,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但经过一二百年的强度开采与消费,这些非再生的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其对环境的沉重压力也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忧虑。

当人们将目光聚集到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时,生物质能源重新受到关注,成为可再生能源中烁烁闪光的亮点――当然不会是简单地燃烧,而是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效利用。

现代的或狭义的生物质产业概念,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作物、树木和其它植物及,其残体、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和水面种植能源植物为原料,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进行生物基产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产的一种新兴产业。”

生物质能源如此受重视,与它的多功能和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使用有关。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提供能量,但不能形成物质性生产,不能像煤炭和石油那样形成庞大的煤化工产业,生产出上千种能源等化工产品;而生物质既是可再生能源,也能生产出化工产品,且其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在生产及使用过程中与环境友好,又胜化石能源一筹。再则,它以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等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为原料,使之无害化和资源化,将植物蓄存的光能与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堪称循环经济之典范。重要的还在于,它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工业化、中小城镇建设、富余劳力转移,以及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

我国每年有7亿多吨作物秸秆(相当于3.5亿吨标煤)没有很好利用,其中2亿吨被就地焚烧,污染大气;每年有1000多万公顷农田因覆盖石油基塑料地膜而导致土壤肥力衰退;此外,尚有1亿多公顷(稍少于现耕地面积)不宜垦为农田,但可种植高抗逆性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这些农林废弃物和边际性土地,对生物质产业而言,是一笔宝贵的能量资源和物质财富。

6.下列对“生物质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质能源是由绿色植物利用日光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碳水合物而形成的一种能源。

B.生物质能源是由生物质经过光能循环转化,成为化学能并贮存下来的一种可再生的清洁的能源。

C.生物质能源是在非再生能源资源渐趋枯竭下重新受到人们关注的燃烧生物质燃料的一种传统能源。

D.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利用可再生的有机物质,通过工业性加工转化、生产的一种具有多功能的能源。

7.下列理解与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贮存下来的绿色植物,是光能转换器,更是能源之源。

B.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是由绿色植物经地质作用的影响下,转化而成的主要传统生物质能源。

C.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可以使一些农林废弃物和环境污染物无害化和资源化。

D.我国不宜垦为农田但可种植物能源植物的边际性土地,可为生物质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资源。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的现代生物质新产业的出现,将为缓解全球能源危机开拓一片新的天地。

B.了解生物质资源的特点和掌握生物质能源的技术后,以充足的生物质资源为后盾,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C.生物质能源产业对物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必将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农业发展开启广阔的前景。

D.由于对农林废弃物和元环境污染物进行无害处理,生物质能源产业将让困扰人类的环境问题变得不再那么突出。

6.C(C项中“燃烧生物质燃料”有误。)

7.B(B项中“传统生物能源”说法错误,然后它们都是由绿色植物形成的,但煤炭、石油、天然气是由地质作用而成的化石能源。)

8.D(夸大了生物质能源产业对解决环境问题的作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坚持“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对野生动物的养殖和利用,中国近年来采取了行之有效的一系列规范措施,收到了明显成效。 B:修改后的节约能源法明确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销售房屋时,应向购买人明示所售房屋的节能措施、保温工程和保修期等。 C: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家经济体制转轨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江西旅游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 D:近年来,我市从中小学教师中先后抽调了2000多人次去农村学校支教,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站在雅典卫城上,我发现对面远远的一座绿色的小山顶上,醒目地 着一座石碑。②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也 一次地发生,为什么至今没有引起我们的重视?③我再度__ __:出版这本书,不是为了几个钱,而是为了难以忘怀的大山情。

A:竖立 不止 申明 B:树立 不止 申明 C:竖立 不只 声明 D:树立 不只 声明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百废俱兴 出谋画策 落腮胡子 骄奢淫逸 B:浑水摸鱼 大展鸿图 丰富多采 杀一儆百 C:摩拳擦掌 披星戴月 指手画脚 直截了当 D:义无反顾 污七八糟 小题大作 秀外慧中

下面是一位班主任写的一个学生的日常表现日记。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60字左右。

(1) 9月13日:上午第一节课迟到,下午课外活动报名参加学校文学社。

(2)10月21日:下午第一节在教室睡觉,语文老师在作文课上宣读了他的一篇发表在省级刊物上的习作。

(3)11月15日:在校运会上刷新背越式跳高和三级跳远校纪录。

(4)12月20日:在学科毕业会考中作弊,被监考教师发现。晚上,获校最佳辩手称号。

参考答案:你的文彩和口才令人倾倒,你在竞技场上的英姿让人佩服;守时、好学、诚信,更会让你如虎添翼,老师相信这些都难不倒你。祝你成功!

仿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以“单纯”、“成熟”作为开头,各仿写一个句子。(6分)

例句:稳重绝不是怯懦的近义词,怯懦是心智无力的外显,稳重是心智强盛的内敛。

答案示例:

单纯绝不是幼稚的同义语,幼稚是童气未脱的胎迹,单纯是童年留下的财富。

成熟绝不是圆滑的代名词,圆滑是人生柔弱的世故,成熟是人生练达的从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①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象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②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氲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老屋、乌蓬船……一切都生发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④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蓬船,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蓬船悠悠地晃荡而过,橹声唉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在经济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这些都市里的人在充分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旅游?是追求返朴归真,还是怀旧,抑或逃避红尘喧嚣,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注入些许静气?

⑥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赏窗沿口架子的盆花。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静静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蓬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朴朴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⑧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气的晕染,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

2007年《语文月刊》第4期

16.作者描写烟雨中的江南古镇,采用了第三人称写法。请分析第③段中的“他”与第⑦段中的“她”在表述上的异同?(6分)

17.文章第④段连用五个“一样的”有何表达效果?(5分)

18.本文作者以烟雨中的古镇为载体表达了哪些历史感悟与人生思考?(6分)

19.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倾注了作者对古镇深深的眷顾,以清新自然、绚丽细腻的笔法,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既伤感又凄迷,既沉寂又冷清的江南古镇图。

B.“岁月的血脉”意思是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代代相承,“缕缕的年华”意思是流水的历史悠久。

C.第7段结尾处的反问,表现的是作者对“水”这一江南景色的重要元素极高的礼赞。作为“静之源”的水,给了江南古镇一种灵气,也塑起一个个卓越的文化名人。

D.结尾处“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一句,意在说明绵绵春雨,悠悠古镇,带给作者的心灵冲击是沉重的。

E.本文视角独特,将古镇的风景安排在烟雨迷蒙的背景之中来展示,使主体与背景高度融合,和谐统一,同时也表达了对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的反思。

16.相同之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拉近了古镇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不同之处:“他”---体现了古镇的阳刚之美,潇洒超脱,从容淡泊,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富有沧桑感;“她”---体现了古镇的阴柔之美,幽雅、宁静、内蕴而富有底气,给人一种回归母体的亲近感。

17.紧扣“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句,运用排比句式,更为全面地表现对故乡的怀旧之情。同时又通过对比,表达对“故乡”今昔变迁的婉约的感伤。(大意对即可)

18①令人感伤才显得楚楚动人。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才会潇洒超脱,从容淡泊,风情万种。③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④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古老文化的宁静、内蕴和底气给人以精神上的富足。⑤人生既需要物质文明,也需要精神文明。(答对其中三个点即可记满分,大意对即可)

19.A D(A应为“虽有伤感但不凄迷,虽显沉寂但不冷清的江南古镇图”,D  “带给作者的心灵冲击是沉重的”有误,因为古镇的烟雨荡涤了世俗尘埃,洗去了满身疲惫,滋润了心田,作者的心里还在慢慢地、细细地品味,带给作者的心灵冲击是久远的)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作品总集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死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_______________。(苏询《六国论》)

(5)___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1)《人间喜剧》  闻一多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诚不得已。

(5)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