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驻守宁远守住了宁远城()
A:熊廷弼 B:王化贞 C:袁崇焕 D:高第
希波战争的结束,是由于列奥尼达率领三百勇士守住了温泉关。()
为挽救一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一位高三学生于2012年4月专程来到北京捐献造血干细胞。“功课落下可以补,生命只有一次”,他先救人、再补课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人们,网友亲切称他为最美中学生,称赞他在道德榜样的高考中得了满分。结合材料,运用公民道德与伦理知识说明道德榜样为什么具有巨大力量。
道德榜样容易使人产生认同感。该同学的行为体现了先进道德的要求,深深感动了人们。道德榜样的高尚品质能够净化人们的心灵,增强奋发向上的动力。该同学的行为能够使人们在感动之余,自觉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完善涉农财政政策的主要原则包括()。
A:切实把握好三个关系 B:牢牢守住四条底线 C: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D:彰显三大理念 E:瞄准三大抓手
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
①诗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无私是谓语,奉献是宾语。”我说,教师的生命其实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开着是风景,碾碎是良药!
②危难之时见真情,关键时刻真英雄。刚刚过去的汶川大地震,我们看到很多老师放弃了转瞬即逝的逃生机会,用他们的沉着、冷静、机智,甚至鲜血和生命,维护师尊,铸就师魂,为不少孩子赢得了生存的希望和机会,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颂歌,让我们再一次读懂了“师德”二字的博大与崇高!
③我们怎能忘记在什邡龙居小学的废墟中,一位年轻女教师的身体断成两截,脸部血肉模糊,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人们怎么掰,也无法掰开她紧紧搂住学生的双手。这位老师名叫向倩,去年大学毕业,到什邡龙居小学当英语老师。地震发生时,她正在疏散学生离开教室。看到有两个学生手足无措,她大步跑过去,一手搂住一个,朝门外冲。教室突然垮塌,她和几名学生被埋在废墟中……
④我们怎能忘记在汶川县映秀镇垮塌的镇小学教学楼的一角,救援的群众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名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孩子,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两个孩子还活着,而“雄鹰”已经气绝!由于紧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之锯掉才把孩子救出——29岁的教师张米亚,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
⑤我们怎能忘记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小学废墟下,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爬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48岁的代课老师杜正香,在生死攸关的一刹那,用自己的无私无畏向世人展示着她对学生最深挚的爱。
⑥我们又怎能忘记德阳市东汽中学遇难教师谭千秋“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获救了,他却不幸遇难;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一年级女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青春定格在了26岁……
⑦“师德表天地,素心育英才”,这些可亲可敬的师者虽然离我们远去了,可是他们却铸造了不朽的师魂。君不见,在地震的废墟上,已悄然立起了无数丰碑,这些丰碑上,镌刻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名字,也留下了这些普通教师们一段段壮怀激烈的故事。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佚名 《散文赏析》
1.你怎样理解题目“让他们永远定格在美丽中”?用选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2.“他们”是谁?“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
3.选文第①段引用诗人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4.第③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5.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引述搜救战士的话?(4分)
6.选文③—⑦段都是以“我们怎能忘记”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他们保护学生的每一种“姿势”,都将永远定格,镌刻在被救学生的脑海里,镌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3分) 2.“他们”在选文中指的是向倩、张米亚、杜正香、谭千秋、袁文婷……(2分)他们都是老师,在地震发生的危急时刻,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孩子们赢得了生存的机会和希望,展现了师德的博大与崇高。(2分) 3.引用诗人的话,赞美了教师(1分),引出了作者对教师的赞颂(1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1分),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1分)。 4.动作描写(1分),形象地展示了向倩老师在危急时刻的镇定、果断(1分)和心中只有学生的无私无畏的品质(1分)。 5.变直接描写为侧面描写,使行文富于变化、不单调(2分),同时用亲历者的讲述更能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感染性(2分)。 6.运用反问句式(1分),加强了表达的语气,突出强调了对这些用生命守护孩子的老师的崇敬和怀念之情(1分),同时几段几间又形成了段首排比(1分),使文章结构严整,凸显了文章的主题(1分)。
一伐木工人被树干压住了腿。为求生,无奈之下他狠心锯下了自己的腿,从而保住了生命。你认为这种做法
A:错误,他应待在原地等待他人来救 B:错误,他残废后给家庭增加了麻烦 C:正确,生命只有一次,人不能放弃生的希望 D:错误,他应当通过锯树实行自救
大连市公汽联营公司702路线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做了三件事:把车缓缓地停在路边,并用生命的最后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乘客和车的安全。他做完了这三件事,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这只是一名平凡的司机,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所做的一切也并不惊天动地,然而许多人却牢牢地记住了他的名字。从黄志全同志的感人事迹中告诉我们
A: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B:每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C:黄志全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D:承担责任的人会受到社会的赞誉
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请仿照示例,选取两个作品,用里面的两个人物表达对“幸福”的理解。要求: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4分)
示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解析】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所要仿写的语句的句式结构,然后根据内容要求选择对象,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可从“形似”和“神似”两个方面进行相似联想。由例句可知,先找出文学作品中的两个人物,然后根据人物性格,来描述对幸福的理解。句式可采用“作品+人物说:我的幸福就是…,…,就…我的幸福。”的模式。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我想,每一个人的高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① 。面对艰辛,我坚守住的,是永不放弃的那一股韧劲, ② ,是永不放弃为梦想努力的决心。不到最后一刻,什么都说不定,成功是有希望的。我坚守住了坚定不移的追求,也坚守住了积极乐观,努力争取。我不断反省自己,调整自己,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告诉我自己,只要我肯付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③ ,就会融化一切苦难,铸成最美丽的花朵。
22、(5分)①艰辛是一定有的(1 分)②是永不放弃的追求(2 分)③只要心还是热的(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