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答,其余4题限选3题)(8分)
(1)唐代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塞将士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它有一个强大的作家群,其中最著名的有 、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我国古代山水诗派的创始人是 ,田园诗派的创始人是陶渊明。
(2) ,临清流而赋诗。 ,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千古凭高对此, 。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1)高适 谢灵运(2)登东皋以舒啸 聊乘化以归尽(3)漫嗟荣辱 但寒烟衰草凝绿
(4)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定 风 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叫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比心安处是吾乡。
(1)词中写了一个叫“点酥娘”的女子,主要用了什么修辞来写的?请作简析。(3分)
答:
(2)这首词反映出了作者什么样的胸襟和气度?(3分)
答:
(1)用了夸张、通感等修辞方法。(提示)她的歌使人感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从岭南归来变得更加年轻。她的歌声还带着岭南的梅香。 听到歌声,感到清凉。看到笑靥,闻到梅香。
(2)寄寓了作者随自信、豁达、乐观,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9.B(区区: 诚心实意地)
10.D(代词,我 A并且/承接 B用/来 C介词,向/介词,与。)
11.C (颜子一我)
12.A (B“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这是俗士之乐,苏辙并不艳羡,注意原文“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圣贤之万一”。 C“终能分享”不合文意,注意“宜其不可得哉”“然而非所敢望也”句。D错在“已经”一词,作者想归伏田里,“然而非所敢望也”。)
13.(1)修缮成简单的房屋居住其间,这之后再去探求颜渊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优游自得忘记自己年岁已大。(注意“为”“环堵”“然后”等词)(2)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译出大意1分;注意“循”“其华”“其实”)(3)我自知我的不足,却希望差不多达到颜回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大概是做不到的吧(似乎不可能得到吧)!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郦老师对自己的教学严格要求,对年轻教师细心指导,所以我们选他做学科带头人是当之无愧的。 B: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李老柱欠杨井井500块砖钱。” C:《兰亭集序》对后人的影响很大,被视为历代珍品,各朝各代都有人模仿。 D:曹操用人不求全责备,他的“求贤令”说:“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承认每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有缺点错误。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了解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 了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与运用。(2)虽然车次不同,但在吃午饭时,参加会议的人还是 到了。(3)我国三大门户网站的股票在纳斯达克走红,这是我国互联网产业步入 并稳定健康发展的一个体现。
A:熟悉 一起 正规 B:熟习 一齐 正轨 C:熟悉 一齐 正规 D:熟习 一起 正轨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马 删繁就简 瓜剖豆分 生在福中不知福 B:妥贴 心率不齐 长嘘短叹 不以一眚掩大德 C:坐钟 个中滋味 无妄之灾 无所不用其及 D:镌刻 椎心泣血 不修边幅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儿子要把一袋种子扔掉。
“一袋好好的种子,为什么要扔掉呢?”父亲问。
“春天过去了,种子留着有什么用?”儿子答。
“等到明年春天,把它们播种下去,不是照样可以发芽吗?”父亲说。
儿子……
请以“当我们错过播种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要求不得写成简单的材料扩写或续写,不得写成其它文体,不得另拟题目,不得抄袭和套作。
(60分)参照2008年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下面是记者在美国采写的一则新闻稿,请你以目击者的身份,把记者写的这一幕编成一条短信,发给国内的朋友。(要求聚焦感人场面,表述流畅,不超过50个字)(4分)
美国亚利桑那时间2月6日下午3时(北京时间2月6日凌晨6时),7名在1月30日车祸中不幸遇难的中国游客的家属齐集在当日发生车祸的现场,以中国传统方式祭奠罹难的亲属。
人们肃立默哀,遇难者至亲的哭喊声让听者无不动容。7名死难者的家属在牌位前哭喊着亲人的名字,“快回来呀,我们带你回上海!”一句句喊声催人泪下。
现场有两名美国妇女希瑞和戴比看着眼前的场景不停地抹眼泪。事发当天,希瑞在离车祸现场200米处的“Rosie’s Den”饭店听到爆炸般的巨响,奔到现场时,眼前的惨景让她一生难忘。她赶紧从店里取来了毯子,裹在伤者身上。她抱起身受重伤的女孩钟雨静,因为听不懂钟的叫喊她只能紧紧地搂着钟,直到钟雨静在她怀中去世。
这家饭店的另一名女服务员戴比在事故发生后不久赶到现场援助。她说她能做的就是一趟一趟地从饭店拿咖啡给现场的救援人员,在路上不停地为伤者祈祷。
答:
答案示例:我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祭奠现场,罹难者家属的哭喊催人泪下;美国民众的善举使异国亡灵得到温暖,感人至深。(要求符合目击者身份,表述流畅,能聚焦哀伤感人的场面)(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七里香花开
刘彦林
当我站在庭院里,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渐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时,常常被那种热烈而浓郁的芬芳围绕、浸润,直至陶醉在无边无际的春景里……这一幕,是我童年记忆的剪接式回放。如今,身陷闹市,整日穿行于水泥丛林,太多的时光被通俗影视占据。特别是融暖的阳光在街道两旁的法国梧桐上呈现春天的葱郁韵日子,觉得空虚难耐,而每夜的梦中也回放着七里香花开遍山野的迷人丽景。
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我视其为童年生活的灿烂霞光,映照得懵懂的记忆一片艳丽,更像生活的周遭激荡着浓重的花香,连空气中都布满新鲜的蜜味,身心如沫浴在用各种鲜花精配的浴池里那样心神飘然。当推开回忆的门扉,通入眼帘的是起落的山脉、纵横交错的沟壑和苍翠浸泡的碧野,然后跳入视线的是熟悉的村落――二十多座房舍镶嵌在七里香围绕的山窝里,一缕缕炊烟袅袅腾升着,静态的山水有了是动的意味,还有那条淙淙不息的小溪,便构成了童年生活的朴素花园。
那年月,每当田埂边的水桃花、杏花、苹果花、梨花赛事式地开罢后,春阳的目光钟情于苍翠的山野。在初夏的边沿,那刺藤上的七里香便被风儿唤醒或是被鸟儿喊醒了,渐渐钻出绿叶的包裹,将洁白的嘴唇轻轻张开,一朵接着一朵次笫绽放。清晨出门。山野会给你一个惊喜,仿佛一夜之间,那神奇的嘴唇满山皆是,都笑盈盈的,哈着特有的香气,或许每一张小巧的嘴里倾诉着对春光的赞美吧!一朵朵组成串,一串串聚成簇,一簇簇围成堆,一架挨着一架,一坡望着另一坡,整个山上成了洁白的海洋。雪白的波浪随风涌动,芳香如潮,把山村装扮得宛如头上插满头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让人打心眼里怜爱。这时清风徐徐,香气侵入肺腑,你不沉醉哪能由你?
我记忆最深的是――七里香花被剪的情景。每当七里香开满山野的时候,村里人乘农活不忙,全家老少全部出动,背着背篓,提着竹篮,拿着镰刀、剪刀,围在一架架七里香下。他们先用镰刀割下花朵繁茂的藤,然后用剪刀一朵朵剪到篮子里,剪满一篮后倒入背篓,如果手快,一上午可以剪满一背篓七里香花。乡亲们满脸笑容,像背着一背篓一背篓幸福欣喜而归。次日,就可以去卖了。那十多天里,满山都能听到人们欢快的笑语和剪刀快速的咔嚓声。七里香被剪得遍体鳞伤,但绝对不会抱怨乡亲们的残酷,到了第二年,她又会捧献出更多的花朵!每年,七里香给每家可增加上百元的收入,因此,男孩子才能穿上了新买的短袖、短裤,女孩子才可以穿上好看的花裙子。
转瞬间十多年的时光不觉而逝,当回过头来瞧望门前的山坡时,山上却再也找不到花开如白蝴蝶飞舞般的情景,也嗅不到那种浓郁的芬芳了。虽然,可以找到七里香花,但稀疏得令人顿生遗憾和怜悯。究其原因,或许当初镰刀和剪刀肆意的伤害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无节制的开荒,使农田日益占据七里香的家园,将她们逼到远离视野的地步。但这能埋怨被贫穷吓怕了的父老乡亲吗?他们当初的作为,不也是为了赶走贫穷吗?
这几年,我分明看到乡亲们富裕了――座座砖房拔地而起,电视、冰箱等家电拉近了和城市的差距,很令人欣喜。而回顾四野,脉络依旧的山坡上很难找回童年记忆中的景象。我曾无数次扪心自问: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每临七里香花开放的季节,我异常怀念满山洁白、香味扑鼻的七里香。
(选自2008年12期《散文百家》有删节)
16.文章第一段写到童年时山野的记忆,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答:
17.第二段中说“提及七里香,内心往往被芬芳填满”,请具体说说文中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这“芬芳”的?(6分)
答:
18.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哪几种寓意?(5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身陷闹市,无缘接近山乡,只好站在庭院中,眺望着春天的油彩渐浙将山野涂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算是一种对春天的补偿。
B.文章第三段在描写春末夏初七里香满上遍野开放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充分表现了七里香的美。
C.七里香不仅装饰了童年的记忆,装点了山野,也给贫穷的乡亲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实惠,所以作者对当年村里人剪七里香卖钱的做法,并没有过多的指责。
D.文章认为,现代文明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反而让作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疏离、环境的恶化,心中充满深深的隐忧。
E.通观全文,作者对七里香花充满了爱恋,可以说是刻骨铭心,梦魂萦绕。这既缘于儿童时的情结,也缘于对优美环境的喜爱。
16.(共6分)以乡野那色彩绚烂,充满生机的美好春色与闹市的冰冷、孤寂形成强烈的对比;(2分)突出对乡野五彩斑斓的春天的赞美,也包含了对空虚的城市的无奈与厌弃;(2分)引出迷人的七里香,为下文张本。(2分)(大意对即可)
17.(1)家乡的小山村被七里香环绕,构成了童年生活的花园。(2)漫山遍野开满了七里香,让人沉醉。(3)乡亲们剪七里香卖钱十分欢快。(每点2分,共6分)
18.(5分)表层意思: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的写作内容。(2分)深层寓意:缅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美丽的景致。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缅怀”、“呼唤”、“主题”各1分。共5分。)
19.(4分)A D (A“站在庭院里眺望”是儿时的回忆;D“现代文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喜悦”不对,原文是:“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喜悦吗?”)
文学常识与名篇填空。(第1题必做,2―5题任选3题)(8分)
①1968年因长篇小说《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是 。《诗经》与《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两座高峰,其中《诗经》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 先河。
②曹操《短歌行》中的“ , ”,借用了《管仲・形解》中的“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
③“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苏洵在《六国论》中把它高度浓缩为“ , ”两句。
④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写“泪”的诗句,情韵丰富。比如杜甫《春望》中用“ ”来表现国破家亡时内心的伤痛;李商隐《锦瑟》中用“ ”描绘出一幅奇美且让人想象无穷的画面。
⑤ ,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①川端康成 现实主义 ②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③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④感时花溅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