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 考查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般要结合语法知识和语境具体分析. B项中“宰”有很多义项,如县令,主宰,宰杀,宰相,官吏通称等,这里用本义,指奴隶。

3.D 把既表现“不听劝阻”又表现“及其后果”句子组合一起进行筛选,难度更大,较以前题型而言. D项第一句表现的是齐宣王的虚荣,喜欢别人的夸赞。

4.答案①(君王)不能够接受臣子的直谏就没有办法听到真实的情况,而贤人就不会来归顺(他).②凡是以这种行事方式为快乐的君王,所走就会是不认为听从智者的见解是明智的道路,从此就不会接受正确的意见.

【解题探究】翻译时一定要坚持直译为主的原则,要掌握句式的特点,准确翻译关键实词与虚词。①中“过”,做过错讲;“道”,做办法或者途径讲;“善”,形用名,做贤人讲。前面一个分句缺主语“君王”或“他”,要补充。②中“说”,读yuè,意动用法,可译为”把……当作快乐”;“道”,用作动词,取道。两个“智”,其一意动用法,可译为“把……看作聪明的事情”,其二形用名,可译为“智者”; “是”,形用名, 可译为“正确的意见”。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不思其反。(《诗经・氓》)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是故 ,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不霁何云?(杜牧《阿房宫赋》)

(1)无边落木萧萧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      (2)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信誓旦旦  (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弟子不必不如师     (4)锲而不舍   未云何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母亲的酒

李国文

“酒这个东西,真好!”这是我老母亲喝完最后一口,将酒杯口朝下,透过光线观察再无余沥时,总爱说的一句话。

她喜欢酒,但量不大,一小杯而已。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日子过得很艰窘,两口子的工资要维持老少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她也能够将就,哪怕炒个白菜,拌个菠菜,也能喝得香喷喷的。那时,买不起瓶酒,只能去零打。这类散酒,用白薯干为原料酿制,酒烈如火,刹那间的快感,是不错的,但爱上头,尤其多喝两口以后,那脑袋很不舒服的。

然而,她还是要说:“酒这个东西,真好!”

我妻子吃酒酿圆子都会醉,不过,她很喜欢闻那股白酒的香味,所以,一家人围桌而坐,老太太拿出酒杯,倒酒便是她的差使。

现在回想起老母亲那句话,就会记起当时饭桌上的温馨气氛,在讲斗争哲学的大风大浪里,家像避风港一样,给你庇护。在老少三代同住的小屋子里,有一缕萦绕在鼻尖的酒香,那充实、慰藉的感觉,对一个屡受挫折的人来说,是最难得的幸福。

虽说是避风港,未必就能保证绝对安全,不知什么时候,凶险和不幸,就会破门而入。那时总有人倚恃自己政治上的优越,想将你踩到烂泥里去。简直防不胜防。因此,当老母亲把酒杯翻传过来,对着透过窗口的冬日阳光,说“酒这个东西,真好”时,即使片刻的安宁,短暂的温馨,也难能可贵。尤其一家人在默默无言中,期望着你能在困境中支撑下去的眼神,便是我觉得无论如何不要倒下去的原动力。

一九五七年因为我写了一篇小说,被打成“右派”。我和妻子约好,没有必要将此事告诉老人,让她在思想中成为一种负担。但天长日久,她也不可能毫不察觉我的政治跌宕。不过,她始终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直到她离开这个世界。但也是从那以后,她有了这种喝上一杯,麻醉自己的习惯,而且一定要说出那句关于酒的口头禅。

前不久,上海一张报纸上发表出丁聪先生画我的一张漫画,有我的自题的一首打油诗,其中“碰壁撞墙家常事,几度疑死恶狗村。‘朋友’尚存我仍活,杏花白了桃花红”的“疑死”二字,绝大夸张之词,这就更让我怀念那杯母亲的酒了。一般来讲,她喝酒,从来不鼓励家中的别人喝酒,但在“史无前例“的年代,当那些“朋友”们“帮助”得我“体无完肤”,真觉得离死不远的苦痛中,我母亲会破例地在她喝完的那小杯酒,在说“酒这个东西,真好”时,再倒上一杯,放在被斗得身心疲惫的我面前……

如今,须发皆白的我,也到了我母亲喝酒的那般高龄了。据报纸载,喝一点干红,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来讲,或许益处更多。现在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家,我和我老伴,每当在饭桌边坐下来,品尝着琥珀红的酒浆时,就会想起那杯母亲的白酒。这一份记忆,也就渲染上一层玫瑰般的甜蜜色彩。

于是,“酒这个东西,真好”的话音,就会在耳畔响起。接着往下想,酒,究竟好在哪里呢?这就是:不管在阳光灿烂的季节中,还是在刮风下雨的岁月里,只要是有酒的日子,那幸福,就属于你。

12.下面各项对文章的解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我”的妻子不能喝酒,但喜欢闻酒味,给母亲倒酒,既能体现出家庭的温馨气氛,又可以闻到酒香。

B.家虽穷,酒量也不大,但酒还是要喝的,这说明作者一家对酒有着天生的热爱,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也不能放弃。

C.那时的家虽是避风港,也不能保证绝对安全,因为随时有人砸开家门,骚扰辱骂,使一家不得安宁。

D.“朋友”“帮助”这些词语的运用,含蓄又极生动地写出在“史无前例”年代的社会实际和“我”的痛苦心情。

E.现在,生活好了,为了有益身心,“我”们夫妻放弃了喝白酒,而改喝干红,在二人对饮时,一起回味着浪漫的青年时代。

13.文中反复出现母亲总爱说的“酒这个东西,真好”这句话,请根据全文,分条概括她爱说这句话的原因。并分析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14.结合全文,阐释“无论在阳光灿烂的季节中,还是在刮风下雨的岁月里,只要是有酒的日子,那幸福,就属于你”一句话的含义。(6分)

答:

12.(5分)A  D (B我们一家没有对酒的天生热爱。C“随时有人砸开家门,骚扰辱骂,使一家不得安宁”一语文中无据,理解过实。E“放弃了喝白酒,而改喝干红”文中无据,“回味着浪漫的青年时代”更是无从谈起。)

13.(4分)原因:(2分)酒可以减轻自己因儿子受罪而带来的痛苦,也可以让儿子暂时摆脱痛苦,还可以营造温馨生活氛围(或气氛)。

作用:(2分)开头就写到这句话,对全文起引领作用,文章中反复出现此句,起到抒情线索的作用,结尾再度出现此句,呼应了开头,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学生结合每句话的前后语境,言之成理可以给分。)

14.(6分)在痛苦的年代,酒代表的是家人的慰藉和期待。(2分)在幸福的年代,适度的酒可以给人带来温情的回忆。(2分)拥有了这些,就拥有了幸福。(2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6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由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1)对以上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孝顺父母就是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如果父母有错,也只能稍微规劝,即使规劝无效,仍应该和颜悦色恭顺他们,不能把怒气挂在脸上。

B.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做为子女,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孝顺。

D.不能以为孝顺父母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够了,还应该有恭敬的态度,否则,就跟养牲畜没什么区别了。

(2)选段中说弟子“服其劳”“先生馔”容易做到,而“色难”,请问难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答:

(1)C(尽量减少父母的担忧)

(2)偶尔为父母做点什么,有美食就让给父母吃,这样的是一般人都能够做到,难就难在能够做得心甘情愿,和颜悦色,并且能够始终如一,持之以恒。

【参考译文】

孟懿子向孔于询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告诉他(这件事)说:“孟孙向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要违背’。”樊迟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以礼侍奉,去世了,要依照礼的规定送终,并且依照礼的要求去祭祀。”孟武伯问有关孝的事,孔子说:“父母只为孝子的疾病而担心(把这种父母对你忧愁的心情用于对待父母,就是孝)。”子由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今日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供养照顾父母。但是家中的狗和马一样也有人供养和照顾啊!”如果在供养的时候心中不怀敬意,那跟供养狗马有什么分别呢?子夏向孔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子女侍奉父母常能和颜悦色是件难事。通到有事晚辈就去做,有好吃的好喝的,让长辈享受,仅仅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简答题

(1)“河北醉归,怒斩曹瞒六将;江南赴宴,笑倾鲁肃三杯。”请说出这副对联所称赞的人物,并简述对联中所写的事情。(《三国演义》)

(2)简述觉新与梅的爱情悲剧。

第( )答:

(1)答:对联所写人物为关羽(1分)。上联说的是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刘备的故事。(2分)下联说的是关羽单刀赴会的故事,关羽借与鲁肃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的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2分)

(2)答:觉新与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2分)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2分)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1分)

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酒毕,布教取弓箭来。玄德暗祝曰:“只愿他射得中便好!”只见吕布挽起袍袖,搭上箭,扯满弓,叫一声:“着!”正是: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三国演义》袁术派纪灵领兵驻扎沛县东南,欲擒刘备。刘备急忙求救于吕布。吕布于是设计于辕门箭射画戟,与双方约定:只要自己一箭射中画戟小枝,两家就罢兵;如射不中,两家再战不迟。吕布一箭果然射中画戟,纪灵只好罢兵而去。 B:《三国演义》中,“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西蜀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是西蜀诸葛亮。 C:《欧也妮•葛朗台》中,到密室中拿一把金路易送给欧也妮的情节表现了葛朗台作为吝啬鬼的另一个侧面:狡诈。 D:吴荪甫最后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杜竹斋的最后倒戈。杜竹斋是吴荪甫的姐夫,是一个十分有实力的金融资本家。他性格谨慎而又惟利是图。E.《红楼梦》中,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里,林黛玉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但并无私弊之物。

(1)相同之处:两首诗表面上是写渔父或渔翁,实际都是自己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世间红尘,追求高洁境界。(2分,两个要点各1分。大意对即可)

(2)陆词该句是正面直接写渔父的生活,主要运用白描手法(答“排比手法”也可);柳诗该句是从侧面间接表现渔翁生活,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情景交融,将渔翁的高洁情操跟一尘不染的山水景物浑然融合一起。(4分,每句分析各2分,大意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太学生何蕃传

韩 愈

太学生何蕃,入太学者廿余年矣。岁举进士,学成行尊,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相与言于助教、博士①,助教、博士以状申于司业、祭酒②,司业、祭酒撰次蕃之群行焯焯者数十余事,以之升于礼部,而以闻于天子。京师诸生以荐蕃名文说者,不可迭纪。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莫为礼部;为礼部者,率蕃所不合者,以是无成功。

蕃,淮南人,父母具全。初入太学,岁率一归,父母止之。其后间一二岁乃一归,又止之,不归者五岁矣。蕃,纯孝人也,闵亲之老不自克,一日,揖诸生归养于和州,诸生不能止,乃闭蕃空舍中。于是太学六馆之士百余人,又以蕃之义行,言于司业阳先生城,请谕留蕃。于是太学阙祭酒,会阳先生出道州,不果留。

欧阳詹生言曰:“蕃,仁勇人也。”或者曰:“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惠之大小,必以力复,斯其所谓仁欤!蕃之力不任其体,其貌不任其心,吾不知其勇也。”欧阳詹生曰:“朱之乱③,太学诸生举将从之,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六官之士不从乱,兹非其勇欤!”

惜乎!蕃之居下,其可以施于人者不流也。譬之水,其为泽,不为川乎?川者高,泽者卑,高者流,卑者止。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天将雨,水气上,无择于川泽涧溪之高下,然则泽之道,其亦有施乎!抑有待于彼者欤!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吾是以言之,无使其无传焉。

注(1)助教、博士:太学教师;(2)司业、祭酒:太学官员;(3)朱之乱:唐德宗建中四年,泾原军朱反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太学诸生推颂不敢与蕃齿 齿:交谈

B.以之升于礼部 升:上报

C.初入太学,岁率一归 率:大约

D.蕃之力不任其体 任:承受

3.下列几组句子,分别表现了何蕃孝、勇的一组是(3分)

A.①公卿大夫知蕃者比肩立 ②蕃,纯孝人也

B.①岁率一归,父母止之 ②来请起蕃,蕃正色叱之

C.①揖诸生归养于和州 ②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

D.①葬死者之无归 ②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蕃居太学,诸生不为非义,葬死者之无归,哀其孤而字焉(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蕃之仁义,充诸心,行诸太学,积者多,施者不遐也。(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凡贫贱之士,必有待然后能有所立,独何蕃欤!(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A齿:并列

3.(3分)B (A①表蕃“学成行尊”,非孝非勇 ②表孝  C ①表孝 ②表仁  D①②皆表示仁义)

4.①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居”,倒装句,“字”各1分)

②)所以何蕃的仁义,充满了内心,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诸”,“施”,“遐”各1分 )

③所以凡是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蕃啊!(“立”,“独……欤”各1分,句意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太学生何蕃进入太学有二十多年了。年年应进士考(被推举参加礼部进士科考试,称为“举进士”),学问深厚,品行受人尊敬,众多太学生尊崇称誉他,不敢和他相提并论,共同向助教、博士说起何蕃,助教、博士把情况向司业、祭酒陈述申报,司业、祭酒编写何蕃的众多品行中显著昭彰的事情,多达几十件。把它们上报给礼部,又借此让天子知道。京师的太学生们因为荐举何蕃而写文章的人多到无法计算。知道何蕃的公卿大夫多得不得了,但无人在礼部当官;在礼部为官的,大多与何蕃不合。何蕃因此不被录用。

何蕃,淮南人,父母都健在。刚入太学的时候,大约一年回家一次,父母阻止了他;这之后间隔一两年才回家一次,父母又阻止了他;没有回家已经五年了。何蕃,至孝之人,忧虑双亲年老而无法克制自己(的心情)。一日,行礼告别诸生要返回和州供养父母,诸生不能劝阻,就将何蕃关在空房间中。在这种情况下太学六馆的士人一百多人,又将何蕃美好的品行向太学司业阳城先生陈述,请他发布命令挽留何蕃。在这个时候太学空缺了祭酒(的职位),适逢阳城出任道州刺史,没有挽留得住何蕃。

欧阳詹说:“何蕃,是仁爱勇敢的人。”有人说:“何蕃在太学,诸生不做不仁义的事,埋葬无家可归的死者,怜悯那些遗孤把他们养育起来,大小好事,一定努力而为,这大概就是所说的仁爱吧!何蕃看起来力气不能承受他的身体,相貌平常,我不知道他的勇敢表现在哪里。”欧阳詹说:“朱作乱,太学诸生发动起来想要跟从他,来请何蕃出面,何蕃正色叱责他们。太学六馆的士子不跟从作乱,这不是他的勇敢吗?”

可惜了啊!何蕃居于下位,他能够替人做的好事不能广及众人。这就好象水成为了湖泽,没有成为河流啊!河流地势高,湖泽地势低,地势高的流动,地势低的停止,所以何蕃的仁义,充满了内心,施行于太学,善行积累得多,施行到的地方却不远啊。天将下雨,水气向上蒸腾,无论高低的河川沼泽溪流水气都会上升,这样那么即使处于低处的湖沼也会有施展抱负的一天!大约是需要等待那水气上升的时机吧!所以大凡贫贱的士子,必须等待时机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哪里只是何藩啊!我因此写这篇文章,不要让何藩的事迹被埋没。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2) ,长余佩之陆离。(屈原《离骚》)

,术业有专攻。 (韩愈《师说》)

(3)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1)犹抱琵琶半遮面;枯松倒挂倚绝壁  (2)高余冠之岌岌兮;闻道有先后  (3)钩心斗角 ;樯橹灰飞烟灭

在以下两个作文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请以“不一样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求文章内容要与题目相符。

(2)你喜欢展望未来吗?你是否设想过十年后的生活,是否为自己的未来作过设计,如果能够穿越时空,你想对十年后的自己说些什么?请你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要求:(1)拟写一个题目;

(2)中心要明确;

(3)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符合书信的格式要求,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姓名要用XX代替。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