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篇》)

8、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的语带讽刺的话,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

9、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处世态度的理解。(3分)

答:

8 、(3分) B 

9、孔子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给予严历的批评。他认为,君子出仕,是在践行君臣的火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不应该弃天下而不顾,而应以一种伟大的救世精神,挺身而出,积极行道,承担起改__下无道的局面,这才是人臣应尽的职责。(3分。大意对即可。)

简答题。

(1)简述“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关于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贾政对宝玉抓周结果持什么态度? (《红楼梦》)

(2)“您去过医院,那里的大人大概对您说过……”

“那没什么,那是您的事。”聂赫留朵夫皱起眉头,冷冰冰地说。

这是聂赫留朵夫离开彼得堡,回到莫斯科,见到了玛丝洛娃时候的表现,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表现?(《复活》)

第( )题答:

答:                                 

(1)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1分)。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1分)。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1分)。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2分)。

 (2) 聂赫留朵夫回到莫斯科,到医院去准备把上诉被参议院驳回的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当他赶到监狱医院时,被告知玛丝洛娃因与医务助理员勾搭,从监狱医院被赶回了狱中。( 3分)聂赫留朵夫不知玛丝洛娃受了冤枉,以为真有其事,因而很生气。(2分)

简答题。

(1)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了,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刚到了蔷薇架,只听见有人哽噎之声。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请简述“龄官画蔷”的故事。(《红楼梦》)

(2)堂吉诃德已经等得不耐烦,生怕上天并未选定自己去完成这件大事,所以玛朗布鲁诺不把那匹马送来;再不然,就是玛朗布鲁诺不敢和他决斗。这时花园里忽然来了四个身披翠绿藤萝的野人,同扛着一匹大木马。

请简述堂吉诃德骑木马的故事。(《堂吉诃德》)

第( )题

答:

(1)端阳节前一天,蔷薇架下龄官用簪子在地上痴痴画字。(1分)架外,宝玉痴痴随着簪子的起落,在手心里摹写,猜是“蔷”字,心生同情。(2分)一阵雨来,宝玉提醒她身上湿了,龄官却误当他是丫头。宝玉发现自己也淋湿了,便跑回怡红院。(2分)

(2)悲凄夫人满脸胡须,称中了魔法,请求帮助,堂吉诃德和桑丘答应与巨人决斗。(2分)他们被蒙上眼睛,坐上木马,公爵等人鼓风箱、烧亚麻,两人便信以为真地交流起空中感受。 (2分)最后,马肚内花炮燃爆,两人被抛到地上,从羊皮纸上得知灾难解除。(1分)

 (答案不足80字的,酌情扣分。由于版本不同,外国文学部分人物译名可酌情放宽。事件叙述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叙述不完整的酌情扣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酒至半酣,庞统与法正商议曰:“事已至此,由不得主公了。”便教魏延登堂舞剑,乘势杀刘璋。延遂拔剑进曰:“筵间无以为乐,愿舞剑为戏。”庞统便唤众武士入,列于堂下,只待魏延下手。刘璋手下从事张任亦掣剑而舞,双方武士相斗,彼此皆有杀心。紧急关头,刘备及时予以叱止,刘璋亦命侍卫尽去佩剑,众人纷然下堂。(《三国演义》) B:刘玉英想把偷听到的赵伯韬在做多头的消息卖给吴荪甫,吴荪甫也想收买她做内线,两人达成一笔交易。她答应三桩要求:一是吃住韩孟翔;二是不打电话,也不到益__司找吴荪甫;三是找定一个旅馆接头。吴荪甫给了刘玉英一袋钞票。(《子夜》) C:觉新和表妹梅芬青梅竹马,但由于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家长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被迫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最后孤身回到了省城娘家,觉新知道后心里很愧疚。(《家》) D:妻子死后葛朗台变了,对女儿倍加体贴,以致于欧也妮怀疑自己从前错怪了父亲。葛朗台只是希望欧也妮能在文书上签字,宣布放弃对母亲遗产的继承权,葛朗台答应以后每月给欧也妮一百法郎的回报。欧也妮最终签了字。(《欧也妮・葛朗台》)E.风雨之夜,怀孕的卡秋莎与厨娘女儿终于到了那个火车只停三分钟的小站。头等车厢里的涅赫柳多夫正在埋头看书。卡秋莎一认出涅赫柳多夫来,就拼命朝他挥手。可是,这时候,第三遍铃声响了,涅赫柳多夫被火车慢慢带走了。(《复活》)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过黯淡滩①

方惟深②

湍流怪石碍通津③,一一操舟若有神。

自是④世间无妙手,古来何事不由人?

(注)①黯淡滩:在今福建南平东。②方惟深(1040―1122):字子通,莆田人。③通津:通航。④自是:原本是。

(1)本诗因景悟理,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所悟之理。(2分)

答:

(2)欲施新法的王安石看到本诗后特别高兴。请联系本诗,说说王安石高兴的原因。 (4分)

答:

(1)(2分)高手都是凭本领和勇气,在征服艰险中成长起来的。

(2)(4分)答案示例:王安石领会到施行新法与操舟过险滩一样,阻力大风险大;但事在人为,像善于操舟的人一样,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相信新法可以实施并取得成功。(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西湖香市

[明]张岱

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然进香之人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昭庆寺两廊,故无日不市者,三代八朝之古董,蛮夷闽貊①之珍异,皆集焉。

此时春暖,桃柳明媚,鼓吹清和,岸无留船,寓无留客,肆无留酿。袁石公所谓“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波纹如绫,温风如酒”,已画出西湖三月。而此以香客杂来,光景又别。士女闲都,不胜其村妆野妇之乔画;芳兰香泽,不胜其合香芫荽之薰蒸;丝竹管弦,不胜其摇鼓吹笙之聒帐②;鼎彝光怪,不胜其泥人竹马之行情;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如逃如逐,如奔如追,撩扑不开,牵挽不住。数百十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簇拥于寺之前后左右者,凡四阅月方罢。恐大江以东,断无此二地矣。

崇祯庚辰三月,昭庆寺火。是岁及辛巳、壬午饥③,民强半饿死。壬午虏鲠④山东,香客断绝,无有至者,市遂废。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时杭州刘太守梦谦,汴梁人,乡里抽丰⑤者多寓西湖,日以民词馈送。有轻薄子改古诗诮之曰:“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暖风吹得死人臭,还把杭州送汴州。”可作西湖实录。(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①蛮夷闽貊(mò):泛指少数民族。②聒帐:通宵宴饮,管弦齐奏的热闹景象。③(jiàn)饥:连年饥荒。④虏鲠:指盗贼横行。⑤抽丰:指利用各种关系和借口向别人索取财物。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于花朝,尽于端午 尽:终止

B.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 日:每天

C.凡四阅月方罢 凡:总共

D.断无此二地矣 断:判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叙述从山东、嘉湖前来普陀寺、天竺寺进香的人,与西湖边的人做买卖,交代了香市的由来。

D.第二段运用排比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香市热闹繁荣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崇尚村野淳朴生活的情趣。

C.第三段写“轻薄子”将前人诗句改为“还把杭州送汴州”等,反映了百姓对太守刘梦谦的不满和讽刺。

D.作者借香市的兴废,反映了杭州的衰落,透露出沧桑之感,表达了天灾可怕但人祸更为致命的思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宋元名画,不胜其湖景佛图之纸贵。(4分)

译:

(2)辛巳夏,余在西湖,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5分)

译:

2.(3分)D(应为“绝对”)

3.(3分)B(“崇尚村野淳朴生活的情趣”有误)

4.(9分)(1)(4分)

宋元的名画,比不上那西湖风景画和佛画的畅销风行。(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胜” “其”泽对各1分)

 (2)(5分)辛巳年夏天,我在西湖,只见城里饿死的尸体被运出,抬的抬,拉的拉,接连不断。(意思对、语句通顺2分,“但”“饿殍”“属”译对各1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民生各有所乐兮,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 (屈原《离骚》)

(2)曲终收拨当心画,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3)歌台暖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1)余独好修以为常  岂余心之可惩

(2)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

(3)春光融融  舞殿冷袖

(4)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请以“出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照2009年高考评分标准

在“家电”身上似乎能看到人类自己的影子。依照下面示例的构思方式,写一段以某种家电讽喻或提示人类的文字。(3分)

示例:电视机――自以为拥有一切;但无论想炫耀什么,都得完全听从别人的摆布。

空调――只能在一个狭小空间内改变气候,却总以为自己能改变大气候。

答:

冰箱――自认为勤勤恳恳,为保鲜食品提供庇护;但是,自身却始终是一副冰冷的心肠。
     洗衣机――不停地鸣叫,向主人邀功请赏;可是,一向把合作伙伴――水,抛之脑后。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2-14题。

鲁迅与胡适:两位大师,两种人格

说是巧合,还不如说是必然:胡适去世时,自发送葬者据说达到30万人,沿途居民家家燃香户户路祭,这种盛大的场面,除了鲁迅之外,没有第二个文人享受得到。的确,鲁迅与胡适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可以说是无第三人可及的。关于鲁迅与胡适二人的话题,几十年来总是绵延不绝,大概也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将二人相提并论,开启对二人所代表以及所开创的思想文化源流的整体思考与研究,还是近些年来的事。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与胡适二人并不处于平等的位置,鲁迅太高,胡适太低,或者说有意被忽略。

关于鲁迅,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尤其是__对他做出评价之后,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与声名更是一路上扬,即使在暗无天日的“__”期间,鲁迅的著作也仍然可以畅通无阻,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源泉。在如此众多的言说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在鲁迅故去的七十多年中,人们不断地在探索鲁迅的内心世界,但呈现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也许未必是一个真正的鲁迅。其实,没有油彩的本色鲁迅,才具有更为伟大的人格魅力。

当喧嚣与浮躁渐行渐远,历史的公正性才会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

胡适这个名字被提及得越来越多了。这位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这位一生坚持“独立”的大学者,在大陆1954年的“红学”论争中,遭到了举国上下的大批判,曾经被许多人挂在嘴边的“我的朋友胡适之”,不再也不敢被人说起了,人人噤若寒蝉避之不及。如果说鲁迅被抬到了一个圣坛的偶像地位,那么胡适是被流放到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如今我们知道,将鲁迅抬上圣坛,将胡适忽略不计,实际都是对二人的不恭,也是对后人的误导。

“坚持自由主义一生的胡适,以与这一信仰相匹配的温和态度坚持了60年,他既未被那个时代所激怒,在激怒中一起毒化,又未被逃避那一时代的文人情趣所吸引,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这样一种平和态度,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坚持了60年,不是圣人也是奇迹”。的确,尽管对胡适的学术成就向来存有较大争议,但他的人格力量,中国近现代史上还无人能比。

事实上,将鲁迅与胡适放在一起来讨论与思考,根本原因还在于,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选择。

与鲁迅的思想深度、毫不妥协、坚韧诸多品质相比,胡适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平常心态,是渐进的,理性的。正如世界有好就有坏,有前就有后,有强势就有弱势,有激进就有保守,如果把鲁迅的犀利、深刻看作激进思想的表达,那么不妨把胡适看作是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温和状态――胡适当然不保守,而且,在中国来说,保守总是不那么好的词。

二人的区别,钱理群一语道破:“鲁迅是体制外的、批判的立场,胡适是体制内的、补台的”。胡适的这种温和状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可能既不讨激进派的好,也未必会被保守派认同;既为大陆所批判,也为台湾岛内所攻击。也许在一个进入平和状态的社会当中,胡适的思想才会让人们更清楚地认识,更自然地接受。

在知识分子前行的路上,尽管也有钱穆般的严谨学业可选择,但基本上来说仍不离鲁迅与胡适所开创的两条路。如果要在人生路上选择一位追随者,你是选择胡适,还是鲁迅

(原文有删改)

12.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从给胡适送葬的浩大队伍入手,并与鲁迅之死做比较,为下文将胡适与鲁迅相提并论做铺垫。

B.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鲁迅抬得太高,却贬低或有意忽略了胡适,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

C.鲁迅的思想是激进的,他的犀利使他成为激进派的一面旗帜;而胡适则是保守的,因而不受欢迎。

D.本文以“鲁迅与胡适:两位大师,两种人格”为题,实际上是以鲁迅为参照,发掘胡适的人格力量与社会意义。

E.本文揭示了胡适被遗忘的社会根源――政治主导言论倾向,批判了唯政治论,主张说真话。

13.“当喧嚣与浮躁渐行渐远,历史的公正性才会越发清晰地显现出来”,“历史的公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4.“如果要在人生路上选择一位追随者,你是选择胡适,还是鲁迅?”请结合文段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12.C E  ( 说明:C“胡适则是保守的”有误,胡适“是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温和状态”;E原文无“批判了唯政治论,主张说真话”之意)

13.①胡适被提及得越来越多(或答“我们知道提高鲁迅忽略胡适是不对的”“我们开始认识到胡适的重要性”),(1分)②我们认识到胡适的人格力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无人能及(或答“胡适始终以温和从容的态度批判那个时代”),(1分)③胡适与鲁迅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两种不同选择。(2分)

14.参考答案一:我选择追随胡适。胡适是介于激进与保守之间的温和状态,他始终怀着平常心态,以温和的态度批判着社会。当前,社会内部矛盾依然存在,如高考体制问题,通过胡适式的体制内的、补台的方式进行批评研究、探讨解决,有利于社会各阶层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确保和谐稳定的的社会局面。

参考答案二:我选择追随鲁迅。鲁迅的犀利、深刻唤醒了许多麻木的民众,他的思想深度以及毫不妥协、坚韧的诸多品质使他成为一面旗帜。当前社会有些问题是难以用温和方式解决的,如食品安全问题,只有以鲁迅式的激烈批判,才能唤起人们的注意,以摧枯拉朽之势扫清那些罔顾安全、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

评分标准:说明追随对象给1分,结合文本给2分,联系实际给2分,通顺1分。只说明追随对象但未阐述者不给分。从其它角度展开论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