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本诗是要什么手法来塑造幽竹形象的?请具体说明。

(2)诗中“始怜”二字要得非常好,试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1)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独有一窗幽竹撑一伞绿葱葱的清阴迎我归来。这里运用了反衬(或对比)的手法(手法1分,再现意境1分,意思对即可)“不改清阴”与“待我归”,赋予幽竹以人的情感,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幽竹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

(2)始,才。伶,爱。(1分)诗的前两句渲染了暮春的凋零景象。当作者为春将逝去而伤感时,突然发现窗下的幽竹还一如既往地等待他归来。(1分)“始伶”两字直率地写出了作者情绪上由失落到欣慰的强烈变化,突出了幽竹美好的品格。(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
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进封国公。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绩,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如何?”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陈:陈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扑向。

C.天下属心久矣。 属:隶属。

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辍:停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无忌贵戚好学 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④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

⑤所为如此,我心无谬 ⑥无忌密争之

A. ①②⑥B. ②③④C. ①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等人共同谋划,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门平定了李建成和立李元吉的叛乱。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长孙无忌的帮助和支持。

C.是否对突厥作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

D.长孙无忌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支持太宗立晋王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晋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没有什么异议。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

译文:

(2)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译文:

8.C(“属”应为“归服”) 

9.B(①介绍长孙无忌好学⑤是太宗的话)

10.C(前后无因果)

11.(共10分)(1)国家不背弃旧交,就会失去攻打昏昧国家的机会;如果要攻打亡乱之国,又违背了同盟之义。(“违”“昧”“今”“ 乱”“亡”“爽”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6分)(2 )太宗想立晋王为太子,但因为不是按(长幼)顺序的限制,他犹豫不绝。(“而”、状语后置句式、“回惑”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长孙无忌,字辅机,是河南洛阳人。长孙无忌身为贵戚而喜好学习,博通文史,性情通达机敏,富于谋略,文德皇后就是他妹妹。

 武德九年,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划将要谋害太宗,长孙无忌请求太宗抢先动手诛杀他们。于是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谋划。六月四日,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进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消灭了他们。

贞观元年,进封齐国公。太宗因为长孙无忌是创业的元勋,又有外戚的身份,礼遇尤其丰厚,时常让他出入寝室。这一年,拜尚书右仆射。当时突厥颉利可汗新近和中原签约和好,内部政令紊乱,谈论政事的人大多陈述攻取突厥之策。太宗召集萧和长孙无忌问道:“北番君臣昏乱,屠杀无辜。国家不背弃旧交,就会失去攻打昏昧国家的机会;如果要攻打亡乱之国,又违背了同盟之义。两种做法不能决定,哪一个更好呢?”萧说:“兼并弱小的国家攻取暗昧的君王,攻击为好。”长孙无忌说:“国家目前正致力于休兵息战,等他们侵犯边地,才可以征讨出击。他们既然已经衰弱,一定不会前来。如果深入虏地,臣以为不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臣以为合适。”太宗听从了长孙无忌的意见。突厥不久因政治衰败而灭亡。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犯罪,太宗想立晋王为太子,但因为不是按长幼顺序的限制而犹豫不决。皇帝来到两仪殿,百官都出去了,仅留下长孙无忌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对他们说:“我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所作所为是这样,我心里没有依靠。”于是自己向床上扑去,抽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非常惊恐,争着上前抱扶,取下佩刀交给晋王。长孙无忌等人问太宗想立谁,回答说:“我要立晋王。”长孙无忌说:“敬奉诏命。谁有不同意见的,臣请求杀了他。”太宗对晋王说:“你舅舅答应立你,你应该拜谢。”晋王于是下拜。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公等和我的意见一致,但不知舆论会怎么样?”长孙无忌说:“晋王仁孝,天下人诚心归服已经很长时间了。请求召见百官询问,一定没有异议。如果不是同声庆贺,就算臣辜负陛下罪该万死。”于是确立太子之事就定下来。不久太宗又打算立吴王李恪,长孙无忌暗自争谏,这事于是停止。

高宗即位,进封长孙无忌做太尉。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午及有好月亮的夜里,椰影的整齐细线条,印在柏油马路上,有如图案画;蕉影饱满纵恣的笔致,则令人想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的特有风格。①它们仿佛是挂在我家墙上的一幅画 ②早上,是水彩;中午,是摄影③左边,十几颗椰树;右边,三丛芭蕉 ④黄昏,是油画;月夜,是粉彩⑤窗外有两片绿

A:⑤①②④③ B: ⑤③①②④ C: 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着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略)

根据所给的文字的意思,将空白处补足。注意内容的彼此衔接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6分)

春天最美是黎明。天空染着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的彩云,地上的花儿慢慢醒来,开始了新的一天。

夏天最美是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照山,成群结队的大雁,归心急切,比翼高翔,那叫声感动了多少迁客骚人。

冬天最美是

示例:夏天最美是夜晚。晚亮的夜色固然美,但在漆黑漆黑的暗夜,成群的萤火虫结伴起舞,也着实迷人。

冬天最美是早晨。遍地白雪,孩子们追逐着,扔着雪球打闹,而成群的麻雀也在空地上或枝桠间喳喳逗趣。

要求:写出时间,在写景色或人物的活动时能够运用比拟的手法。每项3分。时间1分,比拟手法1分,表意合理通顺1分。

上海中智库玛在线调查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中国人希望有机会在现场观看奥运会,人们最关心“奥运会的门票价格”。2008年北京奥委会根据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制定了下列奥运会票务计划。请根据表格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表格反映出的内容(不要出现具体数字)(6分)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价格表(单位:人民币)

门票分类

最高价

最低价

预赛门票

300元

30元

决赛门票

1000元

60元

开幕式门票

5000元

200元

闭幕式门票

3000元

150元

特殊定价门票

鼓励中国青少年到现场观看比赛。预赛票价为5元,决赛票价为10元。这部分门票约占可售票总量的14%。

(1) (2)

(1)门票价格虽然差距较大,但设置有层次,相对合理,让普通民众观看奥运会成为一件可望又可即的事情;

(2)对青少年实行特价政策,最大限度地为中国公众观看奥运会提供了机会,可以让最广泛的公众体验奥林匹克的价值和精神;

(3)票务计划符合中国公众的收入水平,反映了我国的国情。

(答出两点即可,每点3分)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恶意软件”下定义。(3分)

①恶意软件是一种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

②恶意软件是在未明确提示用户的情况下强行安装的。

③恶意软件的安装未经用户许可,属于一种强行安装。

④恶意软件是在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的。

恶意软件是

恶意软件是在未明确提示用户或未经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有用户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上安装运行,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软件。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14~17题。

缺憾的长度

钟成才

①缺憾,有长度吗?

②缺憾的长度是多长呢?普通人家会有这样的经历,某个要紧处要用一寸长的钉子,你搜索家中积累的五金杂件,什么螺丝图钉垫片一大堆,好不容易清出一枚钉子,一试,钉子太长;又探雷似的犁一遍过去,看中一枚,比一比,短了;再地毯式的搜查,在笔筒或书架等平常比较冷清丧失关照的地方勘查出几十枚钉子,结果无一适宜。备用的钉子不算少,合用的就一枚。可是,这一枚就那么难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问题不太大,只好取长就短,凑合着用,但是,一时找不到钳子,只得用钢锯代劳,然而不巧,中途又断了锯条,让你一筹莫展。坚硬的五毫米,够短了,足以让你伤透脑筋。

③一杆秤,秤锤与重物处于平衡状态的时候,如果秤锤移动五毫米,那么矛盾便立即激化,不可调和。平衡是一种美,缺憾便是短短的五毫米,那么一点点而已。

④一点点,接近于忽略不计,用来表示少之又少。五毫米微不足道,但足以造成莫大的悲剧。缺憾似乎是一种意外,不,应当属于必然。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或许人世间越大的缺憾长度越短。在夜晚,漫步于原野花径,皓月悬空,云丝飘拂,离得很远,很美丽,如果靠得近探看冷宫,遂发现它不过是清寂寒虚止境而已;日间的太阳更远,更美丽,但是,除了夸父逐日,没有谁渴望舍命造访,好让自己靠近它,立刻化作灰烬。极致,有时更接近于虚无缥缈,算不得缺憾,充其量是多情的幻想。能被人感知动人心魄的大凡是寻常的事物。在艺术方面,缺憾便是常客。长度便是一毫,看得见,摸不着,即所谓添一毫嫌多,减一毫嫌少。一毫,成了美丑的分界,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个看似透明的长度,可以促使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终生,也可以引诱科学家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人类有可能借助科技在星际间旅行,却一定难以利用科技来描述和纠正感觉上存在的似有若无的长度。这是缺憾萦怀不化的魅力所在。

⑤大概,宇宙诞生之时,缺憾也随之降临。没有缺憾,就不存在比较,也无所谓完美。缺憾不讲情面,不可抗拒地存在。面对缺憾,哭不顶用,笑一笑或许能感受缺憾之凄美。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一生中体味到的缺撼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心性就越澄明,慧眼就越稳固。历史上,孔子不为诸侯所用而授徒三千,孙膑中奸计而有兵书,司马迁受酷刑而作巨著,李白命途多舛而溢诗情万丈,苏轼仕途不进而开一代宗风,叹惋唏嘘披盖百代,不能说与缺憾毫无关系。这么说来,缺憾并不可怕,她本来就是断臂维纳斯,是未竟的艺术品,是完美的前兆。要相信天无绝人之境,叶吐而燕子归来,花尽而硕果满枝,阴尽预示阳生之必然性。怎见得?南朝的吴均《赠王桂阳》:“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此即滴水映__之态,星火具燎原之势。一种感叹,一种豪气,前景光明。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

(选自2006年《散文》第一期,有删改)

14.请分别说明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也许删除缺憾,也就死了震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缺憾是探路者,莫非是庄周化蝶的敲门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是如何认识“缺憾”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第⑤段列举孔子、孙膑、司马迁等人物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从生活琐事谈起,具体形象地写出了“缺憾的长度”,并说明缺憾虽短,却影响很大,发人深思。

B.“表面上薄如蝉翼,实质上厚似泥墙”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说明艺术上的缺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C.文章第④段中谈到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为了克服存在的缺憾而废寝忘食迷茫不醒,作者对这一做法是否定的。

D.文章末尾引用南朝吴均的诗,进一步说明了缺憾是“完美的前兆”,使文章立意显豁,深化了主题。

E.缺憾本无所谓长短,作者却赋予它以长度,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作者对缺憾的认识和感悟。

⒕(1)人生如果没有了缺憾,就没有了完美,也就没有了人生追求。

(2)缺憾是完美的前兆,是人生境界得以升华的前奏。(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15.①缺憾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或:缺憾是一种必然)。

②缺憾越短,给人震撼越大。

③没有缺憾也就无所谓完美(体味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④缺憾并不可怕,缺憾是完美的前兆。

(6分。每个要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16.①文章列举这些人物,充分证明了人生中“体味到的缺憾越多,就越接近于领悟到完美”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②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分。第一个要点3分,第二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17.BC(4分,每项2分。B项,“说明……摸得着的”不当;C项,“作者对此是否定的,不当)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李密在《陈情表》中有“ ,愿乞终养”,用乌鸦反哺表现自己对祖母的孝顺之情。

(2)鹤汀凫渚, ,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3)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4) ,羡长江之无穷。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1)乌鸟私情(2)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3)倚歌而和之,如怨如慕, 舞幽壑之潜蛟 (4)哀吾生之须臾,挟飞仙以遨游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清弋江:在宣州城西。 的的:鲜明的样子。 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到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1)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四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虚写;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是实写。虚实相生。前一幅是远景、静景,后一幅是近景、动景,动静结合,画面形象鲜明。

⑵这首诗的后四句抒发了诗人的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满腹愁情。诗歌的前四句写江南的早春,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鲜美的芳草,倜傥自信的友人,借景物的衬托抒发惜别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五六句用对比的手法写与友人的不同心境,怅然若失之感油然而生。七八句写“同来不得同归”的感慨,表现诗人的寂寞惆怅。前四句写景是反衬后面的抒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