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词,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白蚁有一个方面更为奇特:群体变大时,其智慧似乎也随之增加。 。迄今还不知道它们是怎样交流信息的,也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刻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① 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② 它们开始把小土粒叠放起来,霎时间竖起一根根柱子③ 洞里有两三只白蚁,它们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④ 一个个穹形小室组成的晶状建筑出现了⑤ 造成一个个穹度对称的美丽拱券⑥ 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

A: ①③⑥④⑤② B: ③⑤④⑥①② C: ③⑥①②⑤④ D: ①③⑥②⑤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落水儿童。小孩的父亲送给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接受了。当时牛价格很昂贵。为此,有人认为他太贪心,这让他很苦恼。孔子听说此事后对这个学生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2)有一位黑龙江大学的学生是在崔永元的资助下完成学业的。后来,崔永元每到黑龙江,那位接受过他资助的年轻人都会买贵重礼物去看他。崔永元看出来了,年轻人这样做是在不断地还债,他总觉得欠崔永元的,一直背着感恩与还债的双重心理负担。崔永元说:“挣钱了吗?挣钱就把钱还我吧。”年轻人立即从兜里掏了了3000元,交给小崔。“两清了,你不再欠我什么,以后我们都放下包袱,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说完,小崔没再与他联系过。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注意规范写汉字各标点,每错一字扣一分,错用标点酌情扣分。

明天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晚会”。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6分)

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字左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晚上好!

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示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歌舞、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

根据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某县教育局丁局长在欢迎著名的某语文特级教师的大会上致辞说:“x老师是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是我们崇敬的导师和偶像,我代表全县人民十分虔诚地欢迎他的到来……”某老师听了很不自在,在场的语文老师都议论纷纷。

丁局长的欢迎辞确实让人“不自在”,试指出三点不得体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①评价过头,“现代伟大的语文改革家”中应删去“现代伟大的’;②态度不当,“偶像”应删去;③心情不当,“十分虔诚”应改为“热忱”或“热烈’③“我才疏学浅,只是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作了一点探索。今天能有机会来贵县与各位领导和同行作交流,感到很荣幸。”

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在表述上有四处毛病,请修改。(6分)

①《拼一口气读书,我要当医生》一文上月26日刊登后,②报社编辑部及广州市102中陆续接到读者不少来电及捐款,③及至昨天为止,④社会各界捐款已超过七万多元。⑤近日,广州市教委已给所属单位发出通知,动员广大师生关心、帮助冯志彬,⑥为他筹建治病基金。⑦另外,经一位热心人士搭桥牵线,已下岗的志彬爸爸有望在一家摩托车厂重新上岗。

(1) (2)

(3) (4)

(1)“不少”调到“读者”前;(2)“多”善去;(3)“给”改为“向”;(4)“筹建”改为“筹备”。

不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李白《蜀道难》)

,孰能无惑?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韩愈《师说》)

满地黄花堆积, ?(李清照《声声慢》)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纵一苇之所知, ,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1)枯松倒挂倚绝壁  人非生而知之者  惑而不从师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2)人借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本诗是要什么手法来塑造幽竹形象的?请具体说明。

(2)诗中“始怜”二字要得非常好,试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1)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独有一窗幽竹撑一伞绿葱葱的清阴迎我归来。这里运用了反衬(或对比)的手法(手法1分,再现意境1分,意思对即可)“不改清阴”与“待我归”,赋予幽竹以人的情感,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幽竹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

(2)始,才。伶,爱。(1分)诗的前两句渲染了暮春的凋零景象。当作者为春将逝去而伤感时,突然发现窗下的幽竹还一如既往地等待他归来。(1分)“始伶”两字直率地写出了作者情绪上由失落到欣慰的强烈变化,突出了幽竹美好的品格。(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文德皇
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隐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将害太宗,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龄、杜如晦等共为筹略。六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贞观元年,进封国公。太宗以无忌佐命元勋,地兼外戚,礼遇尤重,常令出入卧内。其年,拜尚书右仆射。时突厥颉利可汗新与中国和盟,政教紊乱,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太宗召萧及无忌问曰:“北番君臣昏乱,杀戮无辜。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二途不决,孰为胜耶?”萧曰:“兼弱攻昧,击之为善。”无忌曰:“今国家务在兵,待其寇边,方可讨击。彼既已弱,必不能来。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为宜。”太宗从无忌之议。突厥寻政衰而灭。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御两仪殿,群官尽出,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绩,谓曰:“我三子一弟,所为如此,我心无。”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无忌等惊惧,争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晋王,无忌等请太宗所欲,报曰:“我欲立晋王。”无忌曰:“谨奉诏。有异议者,臣请斩之。”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宜拜谢。”晋王因下拜。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论如何?”无忌曰:“晋王仁孝,天下属心久矣。伏乞召问百僚,必无异辞。若不蹈舞同音,臣负陛下万死。”于是建立遂定。寻而太宗又欲立吴王恪,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高宗即位,进拜太尉。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五)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言事者多陈攻取之策 陈:陈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扑向。

C.天下属心久矣。 属:隶属。

D.无忌密争之,其事遂辍。 辍:停止。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无忌“有筹略:的一组是

①无忌贵戚好学 ②无忌请太宗先发诛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来 ④若深入虏庭,臣未见其可

⑤所为如此,我心无谬 ⑥无忌密争之

A. ①②⑥B. ②③④C. ①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德九年,长孙无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等人共同谋划,与尉迟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门平定了李建成和立李元吉的叛乱。

B.长孙无忌深受太宗的尊重与信任,时常被允许出入太宗的寝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长孙无忌的帮助和支持。

C.是否对突厥作战,长孙无忌认为国家目前应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这样突厥很快就会因为政治衰败而灭亡。

D.长孙无忌在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上,支持太宗立晋王的想法,并进一步指出晋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没有什么异议。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家不违旧好,便失攻昧之机;今欲取乱侮亡,复爽同盟之义。

译文:

(2)太宗欲立晋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决。

译文:

8.C(“属”应为“归服”) 

9.B(①介绍长孙无忌好学⑤是太宗的话)

10.C(前后无因果)

11.(共10分)(1)国家不背弃旧交,就会失去攻打昏昧国家的机会;如果要攻打亡乱之国,又违背了同盟之义。(“违”“昧”“今”“ 乱”“亡”“爽”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6分)(2 )太宗想立晋王为太子,但因为不是按(长幼)顺序的限制,他犹豫不绝。(“而”、状语后置句式、“回惑”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参考译文】

长孙无忌,字辅机,是河南洛阳人。长孙无忌身为贵戚而喜好学习,博通文史,性情通达机敏,富于谋略,文德皇后就是他妹妹。

 武德九年,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谋划将要谋害太宗,长孙无忌请求太宗抢先动手诛杀他们。于是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共同谋划。六月四日,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进入玄武门讨伐李建成、李元吉,消灭了他们。

贞观元年,进封齐国公。太宗因为长孙无忌是创业的元勋,又有外戚的身份,礼遇尤其丰厚,时常让他出入寝室。这一年,拜尚书右仆射。当时突厥颉利可汗新近和中原签约和好,内部政令紊乱,谈论政事的人大多陈述攻取突厥之策。太宗召集萧和长孙无忌问道:“北番君臣昏乱,屠杀无辜。国家不背弃旧交,就会失去攻打昏昧国家的机会;如果要攻打亡乱之国,又违背了同盟之义。两种做法不能决定,哪一个更好呢?”萧说:“兼并弱小的国家攻取暗昧的君王,攻击为好。”长孙无忌说:“国家目前正致力于休兵息战,等他们侵犯边地,才可以征讨出击。他们既然已经衰弱,一定不会前来。如果深入虏地,臣以为不妥。暂且按兵不动遵守信义,臣以为合适。”太宗听从了长孙无忌的意见。突厥不久因政治衰败而灭亡。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犯罪,太宗想立晋王为太子,但因为不是按长幼顺序的限制而犹豫不决。皇帝来到两仪殿,百官都出去了,仅留下长孙无忌和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对他们说:“我的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所作所为是这样,我心里没有依靠。”于是自己向床上扑去,抽出佩刀要自杀。长孙无忌等人非常惊恐,争着上前抱扶,取下佩刀交给晋王。长孙无忌等人问太宗想立谁,回答说:“我要立晋王。”长孙无忌说:“敬奉诏命。谁有不同意见的,臣请求杀了他。”太宗对晋王说:“你舅舅答应立你,你应该拜谢。”晋王于是下拜。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公等和我的意见一致,但不知舆论会怎么样?”长孙无忌说:“晋王仁孝,天下人诚心归服已经很长时间了。请求召见百官询问,一定没有异议。如果不是同声庆贺,就算臣辜负陛下罪该万死。”于是确立太子之事就定下来。不久太宗又打算立吴王李恪,长孙无忌暗自争谏,这事于是停止。

高宗即位,进封长孙无忌做太尉。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午及有好月亮的夜里,椰影的整齐细线条,印在柏油马路上,有如图案画;蕉影饱满纵恣的笔致,则令人想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的特有风格。①它们仿佛是挂在我家墙上的一幅画 ②早上,是水彩;中午,是摄影③左边,十几颗椰树;右边,三丛芭蕉 ④黄昏,是油画;月夜,是粉彩⑤窗外有两片绿

A:⑤①②④③ B: ⑤③①②④ C: ③①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于丹在《〈论语〉心得》中引述了一项英国科学家进行的实验,科学家在许多同时生长的南瓜上加上质量不同的砝码,有的几克,有的几十克,有的几百克,有的几千克,其中一个南瓜压得最多,从最初的几克逐步加压,到它成熟时已经加到了几百斤。科学家把这些加压的成熟了的南瓜摘下来,试着用刀把它们剖开,看它们的质地有什么不同。别的南瓜随着手起刀落迎刃而开,而那只承受压力最大的南瓜却把刀弹开了,把斧头也弹开了,最后只好用电锯把它们锯开。测验的数据令人难以置信,这只南瓜果肉的强度竟然相当于一株成年的树干!

于丹说,这其实是一个“生命的实验”,面对这样使人瞠目结舌的实验结果,“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竞争压力下,我们有理由不提前成熟吗?”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