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在当前的社会转型中,一方面生产力飞速发展、经济潜力被不断发掘,另一方面原有的制度每每缺乏活力、渐趋僵化。 B:有人把“民生”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一类是发展型;由生存型到发展型就是由“填饱肚子”到“体面地生活”。 C:我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我开始醒悟,开始反思。我渴望回到我以前的生活状态――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 D:郑板桥任潍县知县(今潍坊市区)有七年时间。当时潍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他果断采取措施,开仓赈贷,救济灾民。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观摩 闭门羹 首屈一指 真人不露像 B:屏障 拌脚石 作壁上观 朽木不可雕 C:遨翔 穷折腾 真知灼见 物以稀为贵 D:厮杀 杀风景 川流不息 高义薄云天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环保节能是关乎未来的全球性工程,而落实到每个人只是诸如关一下开关之类很容易的事情。
其实不仅仅是环保行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多少像关灯一样容易做而又富有意义的事情呢!
请结合现实生活,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命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2008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唐家山作证
王慧敏
相信所有国人都会为这一消息欢呼雀跃: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重大胜利。唐家山堰塞湖抢险指挥部决定从11日下午4时起解除唐家山堰塞湖黄色警报。
将近一个月了,唐家山堰塞湖,令多少人寝食难安――超过2亿立方米的水悬在头顶!而束缚水的堰塞体呢,由支离破碎的碎石和粉细砂组成。如此脆弱的屏障,用危如累卵形容绝不为过――专家统计,地震形成的堰塞湖溃决的概率达到了93%!
如果聚焦到5月20日16时到21日17时的这段时间内,唐家山堰塞湖的变化更是令人触目惊心:在20日16时,唐家山堰塞湖的库容仅为7250万立方米,而25个小时之后,库容急剧上升到9160万立方米,一天的时间库容上升了近2000万立方米。
根据20日水利部和四川省水利厅及绵阳有关专家到唐家山堰塞湖现场勘察的报告显示,当时堰塞湖水位高程711米,相应库容约7250万立方米,堰塞堆积体过流通道(即坝顶最低部位)顶部高程750.2米,相应库容2.2亿立方米,根据此前两天的水位上升情况,每天入库750万立方米,约要20天水位才能上升到堰塞湖堆积体的漫坝高程。
但是20日到21日之间的入库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此前预计的数据。一位水利专家对此表示,原因就在于“要命的雨”,20日到21日之间,包括北川和青川在内的地区正好遭遇了一次降雨过程。
此前中央气象台19日预报,20日至22日,四川汶川、北川、理县、茂县、绵竹、安县等重灾区将有中到大雨,降雨量有13至30毫米,降雨以20日夜间为最强。而恰恰是在此期间,唐家山堰塞湖水位迅速上升。
如此的水量和海拔高程,一旦溃决,形成的水头会超过60米。一位老专家指出:这样的水头呼啸冲出峡谷,摧毁几十层高的建筑物,就如同撕裂一张纸般轻易……
更让人忧心的是,除险难度之大前所未有:余震不断、滚石不断、陆路不通、水路不通。而根据水文、气象条件和堰塞湖库容条件综合分析,留给我们的疏通工程工期最长也不能超过10天。
难,确实难!然而,我们以“没有一人伤亡”,宣告唐家山抢险获得圆满成功!成功的背后是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危湖高悬,无时无刻不牵动着共和国领导人的心。____5月26日深夜给正在四川前方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副____打电话,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为除险情,____三次亲临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指挥。“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共和国__对人民作出庄严承诺。
与时间赛跑,与洪水争速。人们不会忘记,1500名解放军和武警水电官兵身负炸药向唐家山挺进的身影;人们不会忘记,风餐露宿坚守在坝顶的水利专家们黧黑的面孔;人们不会忘记,那条用汗水甚至血水挖出的深深的泄流渠……
以人为本,民生最重,我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唐家山抢险,肆虐的洪水完全按照我们的指挥棒在乖乖运行:6月7日7时,按计划第一股水流缓缓漫进泄流槽;9日晚,按预定计划流量达到81立方米/秒;10日7时42分,泄流槽流量按预定方案达到497立方米/秒;截至11日8时,库容降到了0.8亿立方米――完全达到了安全容量!
泄洪中,沿途又是一种什么状况呢?
洪峰进入北川县,无一人员伤亡!
洪峰通过李白故里江油市青莲镇,太白祠等文物古迹有惊无险!
洪峰抵达宝成铁路涪江大桥,刚刚有一列货车从桥上安然驶过!
……
正如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贺电所指出的,成功处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而奇迹的背后,不正是我们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提高的体现吗?
这一切,巍巍屹立的唐家山作证!
(《人民日报》2008年6月12日,有删改)
19.文章题目“唐家山作证”,有什么含义?(4分)
20.“难,确实难!”文章通过哪些内容写出了唐家山堰塞湖疏通工程的“难”?请简要概括。(4分)
21.试结合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回答,本文开头一段有何作用。(4分)
22.本文被誉为“宣传报道的精品”, 试从写作特点这一方面,择取两点评析本文精妙所在,写一则短评,100字左右。(6分)
19.(4分)(1)唐家山证明了我们处理大型堰塞湖的成功,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2)唐家山证明了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每点2分)
20.(4分)任务重:降雨不断,水情变化大,库容量急剧上升。
难度大:余震不断、滚石不断、陆路不通、水路不通。
工期短:综合各方情况分析,疏通工程工期最长也不能超过10天。
(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21.(4分)开头一段是导语,开门见山交代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即堰塞湖抢险成功;(2分)既突出了新闻价值,又吸引了读者阅读兴趣。(2分)(文体特征和文章内容方面的作用各2分,意思对即可。)
22.(6分)本文突出的写法有:以数字陈述事实,对比手法,夹叙夹议的写法,小段落和多段落的结构特点,选材的典型性,富有鲜明感__彩的语言特点等。学生能择取两点,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评价合理即可得6分(每点3分)。
示例:本文使用大量数字,准确陈述了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工作时间紧迫、险情危急的严峻事实,从而有力地突出了抢险成功的伟大之处。此外,采取小段落、多段落的方式铺排文字,形成了一种阅读上的紧迫感、压力感,使读者伴随着作者的行文而忧心,感动,振奋,从而达到阅读情感上的共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夜宿乌镇
朱希和
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安徽文学》2008.11 有删改)
19.作者笔下乌镇“古朴的幽暗”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分)
20.文中儒雅的长者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对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4分)
22.作者为“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而伤感,但也有人认为“现代文明迟早要取代古典文化”。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则短评,100字左右。(6分)
19. (4分)①指乌镇建筑的古朴、色泽的幽暗;②乌镇文化的深邃浓厚;③乌镇夜晚迷人的水乡风韵。(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答对三点给4分)
20. (4分)形象突出乌镇的特点――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2分)高度评价了乌镇在江南文化中独一无二的地位。(2分)
21(4分)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表达了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的忧思与伤感,(2分)从而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深化了主旨。(2分)
22.(6分)可结合原文“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进行阐发。点出二者的关系3分,点出对古典文化的态度3分。如认为“现代文明迟早要取代古典文化”,可视回答的严密性酌情给分,但不应超过3分。
参考: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它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因此,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就是对民族历史的尊重。作为现代人应保护和珍惜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厚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在这一天开展“淘宝书市”活动,就是号召同学们把自己家中不读的书拿到学校“书市”,供大家交换阅读。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请你为学校的“淘宝书市”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体现活动特点,有一定的文采和号召性,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4分)
评分标准:体现活动特点2分;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语言流畅2分。
示例1:“世界读书日”到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书!交流你我的书,你的阅读我来分享;沟通彼此的心,我的感动你来收藏。(4分)
示例2:一本好书就是一个朋友,把你的朋友介绍给我,把我的朋友推荐于你。世界读书日里,我们一起读书,共享友谊。(4分)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在限定字数内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评论其主要事件。(4分)
4月7日,来自滕州市5个镇的七名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了南沙河镇后辛章村党支部书记一职的角逐。据了解,这7名大学生全都是80后出生、在学校入党并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一年以上。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23岁。经过竞职演讲,现年25岁,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现任职羊庄镇庞庄村党支部副书记的王维凯,赢得了多数党员的青睐,成为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头号人选。市委组织部将对参选人员进行考察,最终确定1名拟任人选,并进行公示,公示期满后办理任职手续,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帮包。这次滕州市首选了7个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由大学生村干部竞选,全市42名大学生党员村干部中,有36人报名参加。据了解,这也是我省首次进行“大学生村官”公开竞选村支书。
(新闻录入:山东电视台)
一句话概括: (25字以内)
一句话评论: (30字以内)
概括(2分):滕州市“大学生村官”公开竞选村支书活动正式启动。
评论(2分,评分标准:评论角度准确,针对性强)
参考:①大学生服务基层、脚踏实地的作风值得推广和学习。
②政府要鼓励大学生走进农村,走向基层,用自己的知识服务社会。
将下面这段话改为整句,使之语意连贯流畅,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有信念在,就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风帆。信念的魅力就在于就算遭遇__,也能召唤你点燃心中的火炬。由此看来,谁能说信念不伟大呢?它能帮助你在蒙受不幸时,依然保持崇高的心灵。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风帆。
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遭遇__,也能召唤你点燃心中的火炬。
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蒙受不幸,也能鼓舞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 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2) ,用之如泥沙?(杜 牧《阿房宫赋》)
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4)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过春风十里, 。(姜夔《扬州慢》)
(1)达则兼济天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奈何取之尽锱铢 樯橹灰飞烟灭。
(3)潦倒新停浊酒杯 雕栏玉砌应犹在
(4)哀民生之多艰 尽荠麦青青。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读后回答问题。(8分)
霜天晓角(赤壁)
辛弃疾
雪堂迁客①,不得文章力。赋写曹刘兴废,千古事,泯陈迹。
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注】①雪堂迁客,即苏轼。
(1)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4分)
(2)有评者认为这首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相同,你认为呢?试作简要分析。(4分)
(1)(4分,画线处为关键得分点)上阕追忆苏轼,以苏轼被贬谪的遭遇自比,以“赋写曹刘兴废”引发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2分)结尾“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进一步道出了作者空有一腔抗战激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感。(2分)
(2)(4分,画线处为关键得分点)可以说大致相同,该词在怀古追忆抒发感慨的同时也有写景,如“望中矶岸赤,直下江涛白”颇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气势,都体现了奔放雄阔深沉豪迈之意境;不过从全词看,也稍有区别,苏词更显清雄超旷(清远达观),而辛词由于偏重于抒发深沉的悲愤情感,因而意境更显沉郁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