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 6分)
(1)是故无贵无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之所存也。《师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1)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4)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杜牧得知消息,即携眼医赴扬州探视,后因假逾百日而被迫离职。
(1)这首诗二、三联很讲究炼字,请选取其中的“满”和“生”,简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4分)
(1)“满”字写出了青苔之盛而来人之稀;“生”字以动写静,情态俱备。皆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注:言之成理即可。写对一个得2分,满分4分。)
(2)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注:“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对照”“反衬”答出任何一条即可得1分,有具体分析1分。)

9.C【解析】敌对,对抗。
10.B【解析】“什么”,代词,“怎么”,副词,A“于是”,连词,C“……的原因”,连词,D“然而”,连词。
11.B
12.D【解析】孝文帝事先并没有想用孟舒。
13.(1) 您侍奉皇上的礼节很周到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等人请求叛乱。(4分)
(解释出“备”、“遇”、“为乱”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 当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解释出“是”、“坐”各1分。“免”译出被动句1分,句子通顺1分)
(3) 孟舒怎么能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解释出“岂故”得1分,句子通顺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地开掘。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物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五十九首・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依贵清真。”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溟漠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淳真、精妙、传神。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在风尘。山阴遇羽客,要比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李白为了突现“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他在《古风五十九首・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文,并以作品证实了自己的诺言。
大自然本身就是清真的,自然美客观地存在着,它不加雕饰地呈现在人的眼前。诗文的也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山水诗文更应如此。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从李白以下诗句中得到启迪:“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逸兴横素襟,无时不招寻。……剪凿竹石开,萦流涨清深。登台坐水阁,吐论多英音。”这里强调出水芙蓉的自然美,诗情雅兴,油然而生。吟咏之间,不觉清光大来,清音暗生,不禁飘然而有清举、清扬之感。只有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才可见出它那本真的状态,才不会将大自然不需要的矫饰强加给大自然。
(选自《大众日报》)
6.对文中“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肯定了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
B.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古代文学传统,开启了唐代文学的新风。
C.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初唐反对六朝淫靡诗风的批判精神,给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D.李白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继承了古代文学传统,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7.从上下文看,以下对“清真”美学风格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清真”是李白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既指艺术风格,又指人物风神。
B.李白的“清真”既涉及自然的,也涉及人物的,还涉及事物的,是一个含义极其丰富的概念。
C.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他的人格风神都符合李白对“清真”风格的理解。
D.“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李白“清真”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就是说只有照自然存在进行自然表现的“清真美”才是真正的美。
8.以下理解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李白态度明朗地否定六朝的绮丽文风,推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真之风。
B.李白在追求“清真”的道路上,以诗歌为宣言,以作品为证明,遇到过许多艰难曲折,但他百折不挠。
C.文学风格的绮丽与李白所反对的六朝的绮丽是有区别的,作为艺术风格,“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肯定的。
D.诗文的美以清真为贵,尤其是写山水自然的作品要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去进行清照,体现其本真状态。
6.C【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说“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该是指后面具体解释的话,即既承续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精神,又给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以积极和影响)
7.D【解析】(“遵循自然规律”并不一定等于“照自然存在”;“清真美”并不是唯一的“美”)
8.B【解析】(“遇到过许多艰难曲折”等内容是文中所没有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B: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C:从中西医结合到完成新医学的过程,必须是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力量同时发展,不断使中西医结合向深度、广度发展。 D: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天津考察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以及部分科技型企业,并听取了天津市教育科技工作汇报,充分肯定了天津在教育科技等方面进行的积极有益探索和取得的成绩。
依次填入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真正的自助者是令人敬佩的觉悟者,他会 困难,而困难在他的面前也会令人奇怪地轰然倒地――这个过程简直犹如天神相助。② ________ 以上的情况可知,没有扎实的基础,是很难提高学习成绩的。③黄健翔离开央视,好比一只告别温暖巢穴的鸟儿。辞职后的首次走秀,黄健翔________矛盾心理。
A:藐视 由 凸现 B:藐视 由于 凸现 C:正视 由 突现 D:正视 由于 突现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供养 汇款 笔走龙蛇 风清弊绝 B:募款 唠叨 薄物细故 曾经苍海 C:鸿毛 作崇 补偏救弊 不稂不莠 D:邻帮 枢纽 神形毕效 人情世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巴尔扎克之死
[法国]雨果
1850年8月18日,我的夫人告诉我,巴尔扎克先生快死了,我急忙赶去看他。
匆匆吃罢晚饭,我乘出租马车赶到巴尔扎克先生住的博戎区福蒂内林阴大街14号。我按了门铃,没有人来开门,我又按了一次铃。门打开了,一个女仆手持蜡烛出现在我面前。
“先生有何贵干?”女仆问,她在哭泣。
我通报姓名后被领进一楼的客厅。客厅壁炉对面的一个托架上,放着大卫雕刻的巴尔扎克硕大的半身像。客厅中央,一张华贵的椭圆形桌子上点着一支蜡烛,摆着六个精美的金色小雕像。
另一个女仆哭着走过来对我说:“巴尔扎克先生快死了,医生们从昨天起已撒手不管他了。今天早上六点,先生不能说话了。夫人派人找来了神父,神父给先生做了临终涂油礼。从11点起,他不断地喘着粗气,再也看不见东西。他过不了今夜。如果您愿意,先生,我去找德・舒维尔先生,他还没有睡。”
女仆离开了我,我等了一会儿。蜡烛刚刚照亮客厅富丽的陈设和挂在墙上的波布斯以及霍勒拜因的几幅杰作。大理石胸像好似不久于人世的那个人的幽灵那样,朦朦胧胧伫立在昏暗中。一种尸体气味充满了屋子。
德・舒维尔先生走进客厅,给我证实了女仆告诉我的一切。我要求见见德・巴尔扎克先生。
我们穿过一个走廊,登上铺着红地毯和摆满艺术品――瓷瓶、雕像、油画,搁着珐琅制品的餐具橱的楼梯。在穿过另一道走廊后,我看到一扇打开的门,听见一个人喘着粗气,给人以不祥的感觉。
我走进了巴尔扎克的卧房。
巴尔扎克先生躺在床上,头靠着一大堆枕头,枕头上还加上了从房间的长沙发上取下的红锦缎坐垫。他的脸呈紫色,近乎变黑,向右边耷拉,没有刮胡子,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眼睛睁开,眼神呆滞。我从侧面看着他,觉得他很像皇帝①。
一个老妇人和一名男仆分别站在床的两侧,面带恐惧,屏声静息地听着临终之人喘着粗气。
床头柜上的蜡烛把壁炉旁挂着的一幅画照得通亮,画上的年轻人红润的脸庞上泛着微笑。
床上散发出一股令人无法忍受的气味。我撩起被子,握住了巴尔扎克的手。他的手上全是汗,我紧紧地握着,他却毫无反应。
一个月以前,我曾来到这个房间里看他。当时他很高兴,充满了希望。他笑指着身上浮肿的地方,相信自己的病会痊愈。
我们谈了很多,还争论了政治问题。他是正统派,他责怪我“蛊惑人心”。他对我说“你怎么能那么泰然自若地放弃法兰西贵族院议员的头衔呢?除了国王的称号之外,那可是最尊贵的头衔了!”
他还对我说:“我买下了博戎先生的房子,房子不带花园,但有一个廊台,廊台楼梯上的门对着小教堂,我用钥匙开了门就可以去望弥撒。花园对我无所谓,我更看重这个廊台。”
那天我离开他时,他一直把我送到廊台的楼梯上。他走路很吃力,指给我看那扇门,还大声对他夫人说:“别忘了让雨果好好看看我藏的那些画。”
老妇人对我说:“他活不到天亮了。”
我走下楼梯,满脑子都是他那张没有血色的面孔。穿过客厅时,我又看见了那尊静止不动的、表情沉着高傲的、隐隐约约焕发着容光的半身雕像,我想到了对比鲜明的死亡和不朽。
他在夜里去世了,终年51岁。
在他去世的当天,吉罗给他画了像。人们还想做他的面模,但没有成功,因为尸体腐烂得很快。他死后的第二天上午,到他家来的模塑工人发现他的鼻子塌陷,脸已经变形。人们把他放进一个包铅的橡木棺材里。
葬礼在鲁尔教堂举行。我站在他的棺材旁,回想起我的第二个女儿出生后行洗礼时也是在这个教堂,从那时起我再没有来过。在我的记忆之中,死亡和新生联系在一起。
内政部长巴罗士参加了葬礼。在教堂里的灵柩台前,他坐在我身旁,不时地和我交谈几句。
“他是个杰出人物。”他对我说。
“他是天才。” 我对他说。
送葬的队伍穿过巴黎的街道,向拉雪兹神甫公墓行进。我们从教堂出发和抵达墓地时,天上都掉下几滴雨点。这是天公好像也在洒泪的一天。
墓穴在山丘上,我们到达那里时,已经是人山人海。棺材被放到墓穴里,神父做了最后的祈祷,我讲了几句话。
在我讲话时,太阳正在西下,远处的巴黎笼罩在落日辉煌的雾霭之中。几乎在我的脚下,墓穴里的土越堆越多,而我的讲话不断被落在棺材上的土块发出的沉闷声响打断。
(节选自《巴尔扎克之死》,张有浩所译,有删改。)
注:①皇帝:指拿破仑(1769~1821),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百日王朝皇帝。
19.从雨果对巴尔扎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巴尔扎克有哪些特点?(4分)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①穿过客厅时,我又看见了那尊静止不动的、表情沉着高傲的、隐隐约约焕发着容光的半身雕像,我想到了对比鲜明的死亡和不朽。
②我们从教堂出发和抵达墓地时,天上都掉下几滴雨点。这是天公好像也在洒泪的一天。
21.文中有一段关于巴尔扎克逝世前的肖像描写:“他的脸呈紫色,近乎变黑,向右边耷拉,没有刮胡子,灰白的头发理得很短,眼睛睁开,眼神呆滞。我从侧面看着他,觉得他很像皇帝。”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试加以分析。(4分)
22.有人说,巴尔扎克是雨果的挚友、文坛的巨人,雨果却把巴尔扎克之死记录得如此直接,使人感到__与压抑。这样写恰当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19.①热爱艺术;②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③为人(对朋友)热情;④关心政治;⑤看重王室的荣耀;⑥具有非凡的社会影响力。(共4分,每点1分,答对四点即可)
20.①作者用巴尔扎克的半身雕像表明一个人的生命可以消失,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②作者用天公洒泪表达巴尔扎克的去世令人惋惜、悲伤。 (共4分,每句2分)
21.对巴尔扎克死前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巴尔扎克逝世前作者悲痛、惋惜、敬重的心情,渲染了沉重的气氛。例如,“脸呈紫色”“没有刮胡子”“眼神呆滞”等词语的使用,表现了作者悲痛的心情,渲染了沉重的气氛;“觉得他像皇帝”蕴含了作者的惋惜和敬重之情。(共4分,“心情”“气氛”各2分,符合大意即可得分)
22.示例一这样写恰当。正因为雨果是巴尔扎克的挚友,不需要太多顾忌,而以平等的心态,冷静、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了巴尔扎克的最后时光,这种实录是对好朋友最深切的怀念,也是作者对生与死作理性思考的最好见证。
示例二这样写不恰当。巴尔扎克的死亡过程虽__,但作为挚友、浪漫主义作家的雨果,如果采用隐讳或艺术的笔法来写,可使巴尔扎克美好的形象永远留存于世人心中,而不至于让人怀念巨人时感到__和压抑。 (6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按照示例的形式,另选对象,仿写一个句子(正面反面立意都可以)。(4分)
示例: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啮噬着我们的心灵,将厌世和绝望的毒液注入生命。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①孤芳自赏是一杯浓酒,它麻痹着我们的灵魂,将自负与狂妄的酒精植入身体。
②固步自封是一根锁链,它窒息着我们的思想,将保守与落后的铁锈嵌进肌肤。(也可从正面立意,只要符合题干要求即可)(4分,内容、形式各2分)
某中学高一(4)班将召开“为汶川灾区捐赠棉衣棉被”的动员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 | 各 | 位 | 同 | 学 | , | 今 | 天 | 我 | 们 | 召 | 开 | “ | 为 |
汶 | 川 | 灾 | 区 | 捐 | 赠 | 棉 | 衣 | 棉 | 被 | ” | 的 | 动 | 员 | 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 | 学 | 们 | ! | 让 | 我 | 们 | 积 | 极 | 行 | 动 | 起 | 来 | , | 为 |
灾 | 区 | 的 | 同 | 学 | 送 | 去 | 一 | 份 | 温 | 暖 | 和 | 关 | 爱 | 。 |
示例一:让我们用爱心帮他们焐热冰冷的双手,让我们用责任帮他们驱走冬日的寒冷,让我们用赤诚帮他们点燃生活的希望。
示例二:当你看到灾区的同学冒着严寒发奋苦读时,当你听说灾区的同学因为寒冷辗转难眠时,难道你不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吗?(共4分,内容、形式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