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B项“贼”应该是“残害;伤害”的意思。《庄子・秋水》中有“寒暑绅能害,禽兽弗能贼”,其中用的此义。
7.A项,前一个“所以”意思是“用来……的方法”,后一个“所以”意思是“用来……的方法”,后一个“所以”意思是“……的原因”;B项,两个“以”均匀介词,因为;C项,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两个“而”均为连词,表并列关系。
8.本文的主旨应该是“兼爱”,但是②③⑥句并没有表现出这一主旨,所以应该排除在外。
9.C项“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的意思是“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认识兼爱的益处、辨明兼爱的害处的缘故”,而不是选项所说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10.解题思路
(1)要注意“期年”“是”等词语的含义,“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是判断句。
(2)要注意“利”“恶”等词语的含义,“从而”为古今异义词。
(3)要注意“特”“以为”等词语的含义,“此何难之有焉”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缘故。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够群众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时, 我也很幸福,很快乐。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大学生毕业后去农村应聘村官的人当中,多数人希望能在建设新农村这一大环境中找到施展才华、创立事业、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禅宗 礼上往来 犀利 以儆效尤 B:饿殍 褴褛 妍媸毕露 根深蒂固 C:奖掖 赝品 暮蔼 怙恶不悛 D:簇拥 怪诞 一筹莫展 陈词烂调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9月13日央视网里,有人以“比三鹿牛奶更__的是费县许家崖的剧毒花生”为题发贴,称“费县许家崖搞拆迁的老姜刨花生后十指溃烂,生不如死,挂了一星期吊瓶。”随即又出现了一些相关说法:“一家四口,刨花生时吃了些,结果全部中毒而死。”“平邑县地方镇有5名民工因吃花生被毒死了3个,另外2个至今仍在医院治疗。”“费县北部乡镇有使用氯丙烷种花生的,剧毒,种者不吃,卖给市场,那东西确实增产,残留大!”
记者在临沂一带采访发现,这一传言流传颇广。山东省农业厅对此高度重视,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迅速赶赴费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有前传闻均系造谣。人们对此议论纷纷。
根据上面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立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略
北风乍起,寒冬将至,对经历了大地震的汶川同胞你想说些什么,请运用两种常见修辞方法,写一条祝福短信。(50字左右)(6分)
参考答案:同心奇抗严寒冷,携手共御北风寒,(对偶),让这短短的问候化作一缕暖流,(比拟)带去我的祝福,带给汶川一丝温暖,汶川,加油!
将下面的这段文字改写为一个单句。(主要信息不得有删减)(4分)
《功夫熊猫》已于2008年6月20日在国内院线上映。影片中使用了较多的中国元素,但仍是美式的夸张搞笑,延续了梦工厂的一贯风格。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观众亲自体验。
参考答案:使用了较多的中国元素,但仍是美式的夸张搞笑,延续了“梦工厂”一贯风格的,还需要观众亲自体验效果如何的《功夫熊猫》已于2008年6月20日在国内院线上映。
请以“种植与收获”为话题,将下面语段补充完整,使每句话语意完整、结构整齐。(5分)
种植谦卑 ① ; ② ,你就会收获胜利。种植傲慢, ③ ; ④ ,你就会收获烦恼。
种植谦卑,你就会收获伟大;种植坚持,你就会收获胜利。
种植傲慢,你就会收获毁灭;种植忌妒,你就会收获烦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雪夜
(日本)新星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__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是他儿子__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习呢。”
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
15.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像小精灵一样落下的白雪,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6.在父母心目中,儿子是怎样一个形象?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刻画这个人物的?(5分)
17.小说结尾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请找出前文的三处伏笔。(6分)
18.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4分)
15.(1)开头写白雪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烘托了静谧的氛围,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蓄势。(3分)
(2)结尾写白雪与开头呼应,使结构圆合,同时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意味,让人回味无穷。(3分)
16.儿子形象:学习勤奋刻苦,勇敢聪颖。(2分)作者采用侧面虚写的方法塑造这一形象。(3分)
17.(1)开头极力渲染静谧的环境,暗示楼上无人;
(2)强盗进门动静颇大,楼梯发出吱吱的响声,楼上却无反应,暗示楼上无人;
(3)学习也不点灯,表明楼上无人学习。(一点2分,共6分)
18.本文通过对老夫妻夜谈子以及强盗入室的种种表现的叙写,表达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沉的爱。(3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组任选其一)(5分)
(1)呜呼! ① ,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②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③ ,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④ , ⑤ 。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① 。
所以游目骋怀, ② ,信可乐也。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③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④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⑤ 。
(1)灭六国者;非天下也;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足以极视听之娱;既窈窕以寻壑;泉涓涓而始流;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蟾宫曲
旅况
阿鲁威
正春风杨柳依依,听彻阳关,分袂东西。看取樽前,留人燕语,送客花飞。谩劳动空山子规,一声声犹劝人归。后夜相思,明月烟波,一舸鸱夷。
[注释]谩:空,枉然,徒然。鸱夷:即鸱夷子皮,为范蠡为别号。范蠡辅佐勾践灭吴之后,浮海而去,改名鸱夷子皮。
(1)这首曲子内容上可分几层?请概括各层内容并说明各部分之间关系。(6分)
(2)这首曲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1)可分四层(或两层,一、二合一层,三、四合一层)。开头三句是第一层,借古诗名篇中人所熟知的名句,描给了一幅别情依依的画面。接下来三句承着别情写别时之景;酒宴之前,燕子呢喃,声声留人,花絮飘飞,片片惜别,进一步渲染了第一层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三层是转,把前面的气氛一笔推开,用杜鹃啼声为喻,强调了尽管友人婉转规劝,也打动不了我,我的去志已定。第四层借典故点明归隐主题。(一层1分,共4分)这首曲四层之间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前两层以别情依依、殷切盼归衬托两层出去向的坚定。(“起承转合”和“衬托”各1分,共2分)
(2)借告别友人,抒写自己有志归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