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莲 恋 莲
余光中
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语丝,沾湿了满地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它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十月,那朵自恋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顷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心中的意象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赧然低语:“Don’t stare, 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zōng jiāo ,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zōng jiāo 、爱情,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15、第一自然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应如何理解?(不超过30个字)(6分)
答: _________
16、第三自然段中有加点的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
①反复使用“对我而言”的好处是(不超过20个字)(3分)
答: ________
②反复使用“联想”的好处是(不超过25个字)(3分)
答:
17、本文有几处提到“意象”。请你说说你对文学作品中“意象”的理解与认识,并举一些例子加以阐释。(6分)
答: _________
18、下列对于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这句话可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深入其中。
C.、“我的莲既冷且热”一句,是说诗人笔下的莲是华美与冷隽的统一。
D.、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赧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美,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E.、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飘逸而富于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15、以前是用眼看莲,而这次用了心灵,感知到了莲的灵魂。
16、①强调对莲的特有感受,总领下文。
②借神话传说中的美女盛赞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
17、意象是作家运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余略)
18、A C. B项脱离了原文的中心;D项要注意“赧然低语”后面的“次及爱情”、“至于zōng jiāo ”,可知这部分从三个方面说莲之美,而“含蓄美”属于“爱情”一层,“赧然低语”是突出莲的羞涩美;E项在作者心目中,水仙也不如莲更飘逸更富灵气。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 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夜发青溪向三峡, ____________。
盘飧市远无兼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
知我者谓我心忧, ____________。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______________。
细草微风岸, ________________。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朝如青丝暮成雪。
操千曲而后知声, _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1)钟鼓馔玉不足贵。思君不见下渝州。樽酒家贫只旧醅。扪参历井仰胁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谗谄之蔽明也。危樯独夜舟。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观千剑而后识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生命不同于无机物质,它既遵从于物理化学的基本规律,又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任何生命都毫不例外地有着十分微妙的结构体系。有人就把细胞和各种细胞器,比拟为“最精密的分子工程”。这个工程,有固定的参考指标――遗传体系,并可以逐级放大。它的结构则与行使的功能无比协调,在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都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相互关系,由小秩序组成大秩序,并能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确切反应,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而在上下两代间,则通过互补复制,维持了物种的持久性和可变性。现在知道,正因为这一系列非凡复杂的分子组合特点,才表现出了无比微妙的生命属性。
随着认识的加深,人们还找到了研究生命的要领。一位科学家写道:“阐明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的遗传机理,乃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这把“金钥匙”在科学家的悉心探究之下,目前已经能够说出个头绪了。
现在知道,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以密码方式记录在遗传物质之中,这种密码通过准确的复制,可以完美无缺地传递到下一代。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转录和翻译,将表达为固有的生物性状。这就是青蛙之所以成为青蛙,蝴蝶之所以成为蝴蝶的基本依据。目前科学家不但查明了各个密码单词的含义,还编制出了奇妙的“密码词典”。于是在这里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终于密切无间地汇合起来了。
6、下列内容不属于文中加点的“这一系列”所指内容的一项是
A.、有固定的参考指标 B、由小秩序组成大秩序
C.、上下两代互补复制 D、进行合成和分解代谢
7、下列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细胞和各种细胞器在部分和整体之间、不同层次之间、不同组织之间可互补复制。
B.、把历代所获得的性状贮存起来并无误地传给子孙,这是打开生命奥秘之门的一把钥匙。
C.、遗传物质中的密码是通过转录和翻译完美无缺地传给下一代的。
D.、科学家们认为,研究生命的要领在于阐明生物一切性状的遗传机理。
8、对本文提供的信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物的一切性状以能够复制的密码方式传给下一代。
B.、查明密码含义、编制“密码词典”,是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汇合的结果。
C.、转录和翻译遗传物质中的密码,可保持固有的生物性状。
D.、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悉心研究,终于找到了生物的遗传机理,从根本上破解了生命的奥秘。
6、A.“这一系列”是指非凡复杂的分子组合特点,A项“参考指标”指的是整个“遗传体系”。
7、D.A项只能在上下两代之间通过“互补复制”维持物种的持久性和可变性;B项的“钥匙”是“阐明……的道理”的喻体;C项中密码通过“准确的复制”传给下一代。
8、D.D项的“从根本上”与第二段末句“能够说出个头绪”矛盾。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南京的几座规模宏大的立交桥我都见过,尤其是中央门立交桥,我天天路过,因此我也是个南京通了。 B:世界各地的宇航界专家、政要和媒体认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新时代。 C:“扬州八怪”并非都是扬州人,其实指的是形成于扬州的八位画家的某些共同特征,或曰扬州画派。 D:如何防止青少年,尤其是中、小学校学生,在学校周边免遭抢劫,是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大事。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穷源朔流 潸然泪下 礼尚往来 手不失卷 非淡泊无以名志 B:云谲波诡 传宗接代 毛骨耸然 搜罗人才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C:鬼鬼祟祟 如火如荼 枉费心机 惟命是听 水至清则无鱼 D:深为婉惜 恪尽职守 好高鹜远 通霄不眠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06年5月29日,湖南省常宁市中医院张厚兴等6名医生,向常宁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该医院补发“被克扣三年之久的绩效工资”。原来,按照该院的“经济管理方案”,医生的工资资金与医院的经济收入挂钩。张厚兴等6名医生之所以拿不到“绩效奖”,是因为“没有完成任务”。这场医院与医生之间的纠纷,实质是制度与良知之间的矛盾。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制度对良知的逆淘汰-----道德高尚的人最先被淘汰出局,昧着良心的人反而可以风光无限。
请以“守住良知”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按表达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不能增减词语)(4分)
5月19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1)以“5月19日”为表达重心
。
(2)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
(1)校长是5月19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校长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是5月19日。
(2)是校长 5月19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填空(任选一组5分)
【A.组】
(1)李白在《将进酒》中有句诗句,意思是说人生得意的时候,就该尽情地享受,不要辜负美酒,拿着酒杯与明月空自相对。这两句诗是
“ , 。”
(2)杜甫在《蜀相》诗中有哀叹诸葛亮壮志未酬悲愤心情的诗句,这两句诗是
“ , 。”
(3)《胡同文化》是当代作家 为摄影集《胡同之没》写的序,对现代文明进步中北京胡同的没落,充满复杂难言的感情。
【B.组】
(1)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中两个著名的诗句,生动描写了两情相悦、默契互通的心灵感应的欣喜和欢愉之情,这两句诗是
“ , 。”
(2)古代诗文有许多描写水天景象意境生动的名句,如柳永《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 ”;苏轼《赤壁赋》:“ ,水光接天。”
(3)《百年孤独》的作者是 ,哥伦比亚著名小说家。
A组(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汪曾祺
B组(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2)暮霭沉沉楚天阔 水光接天 (3)加西亚・马尔克斯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此诗作于作者被贬夷陵任县令之时。
(1)“冻雷惊笋欲抽芽”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分)
答:
(2)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3分)
答: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三四联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运用了拟人手法。
(2)前两联描写了虽然已是二月,但偏远山城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残雪压着枝条,树丫上尚留着经过冬天的橘子,冷雷惊起地下的竹笋,不久就要抽出嫩芽来。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于料峭春寒中却依然见出盎然春意,颇富生机。
(3)第三联写诗人夜不能寐,听到北归春雁的声声鸣叫,勾起了诗人无尽的“相思”;病中度过这新年,不免感叹时光流逝,景物变迁,抒发了诗人远谪山乡,寂寞苦闷之情。第四联由上联的寂寞愁闷一转而为坦然豁达,充满了向上的希望。

9.B 10.B 11.D
12.(1)只是(追求)恩德遍及百姓,并且功勋延及国家,来光耀后世而流传无穷无尽。
(2)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是能轻易地衡量吗?
(3)他的丰功伟绩,被铭刻在鼎上,流传于弦歌之中的原因,是国家的荣耀,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译文:
做官做到将相,富贵之后返回故乡,这从人情上说是光荣的,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啊。
大概士人在仕途不通的时候,困居乡里,那些平庸之辈甚至小孩,都能够轻视欺侮他。就像苏季子不被他的嫂嫂礼遇,朱买臣被他的妻子嫌弃一样。可是一旦坐上四匹马拉的高大车子,旗帜在前面导引,而骑兵在后面簇拥,街道两旁的人们,一齐并肩接踵,一边瞻望一边称羡,而那些庸夫愚妇,恐惧奔跑,汗水淋漓,羞愧地跪在地上,面对车轮马足扬起的灰尘,十分后悔,暗自认罪。这么个小小的士人,在当世得志,那意气的壮盛,以前的人们就将他比作穿着锦绣衣裳的荣耀。
只有大丞相魏国公却不是如此,魏国公,是相州人士。先祖世代有美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魏国公年轻时就已考取高等的科第,当了大官。全国的士人们,听闻他传下的风貌,仰望他余下的光彩,大概也有好多年了。所谓出将入相,富贵荣耀,都是魏国公平素就应有的。而不像那些困厄的士人,靠着侥幸得志于一时一事,出乎庸夫愚妇的意料之外,为了使他们害怕而夸耀自己。如此说来,高大的旗帜,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光荣,玉圭官服,也不足以显示魏国公的富贵。只有用恩德施于百姓,使功勋延及国家,让这些都镌刻在金石之上,赞美的诗歌传播在四面八方,使荣耀传于后世而无穷无尽,这才是魏国公的大志所在,而士人们也把这些寄希望于他。难道只是为了夸耀一时,荣耀一乡吗?
魏国公在至和年间,曾经以武康节度使的身份来治理过相州,便在官府的后园建造了一座“昼锦堂”。后来又在石碑上刻诗,赠送给相州百姓。诗中认为,那种以计较恩仇为快事,以沽名钓誉而自豪的行为是可耻的。不把前人所夸耀的东西当作光荣,却以此为鉴戒。从中可见魏国公是怎样来看待富贵的,而他的志向难道能轻易地衡量吗?因此能够出将入相,辛勤劳苦地为皇家办事,而不论平安艰险气节始终如一。至于面临重大事件,决定重大问题,都能衣带齐整,执笏端正,不动声色,把天下国家置放得如泰山般的安稳,真可称得上是国家的重臣啊。他的丰功伟绩,因此而被铭刻在鼎彝之上,流传于弦歌之中,这是国家的光荣,而不是一乡一里的光荣啊。
我虽然没有获得登上昼锦堂的机会,却荣幸地曾经私下诵读了他的诗歌,为他的大志实现而高兴,并且乐于向天下宣传叙述,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欧阳修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