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经过陕西省黄陵县有关部门的精心筹划,于4月4日上午,1万多名来自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汇聚一起,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B:前段日子,他由于忙于体育比赛的集训,没有参加高三综合复习阶段的模拟测试,但集训一结束就回到学校,做了十天的模拟试题。
C: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除了企业欠自律、监管存漏洞等因素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一些科研人员丧失了职业操守所造成的。
D:为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我们要努力探索、不断创新全民阅读活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手机等多种载体、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群众参与阅读。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如果下面材料中的年轻母亲被评为“2008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请为她拟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颁奖词。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有感情有意蕴。 (7分)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短信中说:“孩子,如果你能幸免于难,你要记住,妈妈是爱你的。”
参考例文:天灾无情,人间有爱。(2分)一条朴实而又感人的短信,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2分)在灾难来临之时,年轻的母亲用瘦弱的身躯为年幼的孩子撑起了一方爱的天空,用不朽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人世间亘古不变的真情。(3分)
马头琴的黄昏
王忠范
大草原的日与夜无边无际,没有遮拦和阻挡,似乎遍地都是道路。
我把自己交给了这苍苍茫茫的世界。去游牧点聆听巴音图(草原人)老阿爸的马头琴,竟然走进了黄昏。一片片绿茵涌来,如爱抚、似轻吻、像牵扯,缠缠绵绵。行走间,又纷纷流淌远去,让人感觉有很多失落,可又不知道失去的是什么。
黄昏也是无限宽广,像一张巨大的黑茬羊皮不可阻挡地慢慢铺展。远近都是静止的状态,草色松软、深沉、凝重,又朦朦胧胧。没有风,也没有鸟啼,敖包山不语,古神树无言,一切都是自然而超脱的寂静。花朵暗淡了,怎么也看不见那种生机和灵气。夕阳像一嘟噜牛肉,在天边飘飘摇摇,滴淌着揪心的血色。
我想起前些天过世的娜日斯老阿妈,还有那个悲痛的黄昏。她躺在风葬的勒勒车上,奔跑颠簸,掉落在荒草丛里,那就算她自己选择的基地。那里空空荡荡,什么都不存在,一切归于平静;对她来说。
静默中的惆怅真的是一种美吗?
远处的雅伦河如拴在落日下的绸绫,弯弯曲曲地飘动;河畔蒙古包天窗上炊烟高高升腾,扶摇向上,直插云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自然毫不夸张的景色,默默地抚慰心灵,感动生命,使人渐渐走出迷蒙的伤感。
蒙古包前的巴音图老阿爸,头发如一蓬草,一蓬染满岁月霜雪的草。他坐在那里,像一个坑!
凝视远方,倾听草原,蒙文字母那样一动不动。身后悬挂的古长弓紫红紫红的,仿佛紧绷着他的那块天空和他的这个黄昏。
夕阳没灭,影子就不会消失。
巴音图老阿爸用他全部的热爱与激情,又拉响了长者般的马头琴。
那首世代相传的《奔马》出发了,缰闪、蹬动、马嘶、蹄响,粗犷而悠扬,豪放又恬润,有节奏地震撼草原,澎湃胸怀,令人不可抑制。黄昏渐渐逼近马头琴了,马头就拼力昂动,大声歌唱,我觉得心热亦心疼。
力量涌动着,留恋强烈着,大草原却很自然地下沉着。天边的晚霞依然绚丽,一片片泼洒剩下的光焰。小伙子驱赶海浪般的马群,姑娘驾起云朵一样的羊群,把牧归的鞭花撒进起伏的琴曲,套马杆是他们没有尽头的道路。
几头拉着勒勒车的牛,不抬头,也不张望,只是加快了蹄步。它们知道自己是牛,也许懂得老牛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
马头琴还在轰轰烈烈地响亮,不留余地地进发着情感、力量和向往,那大草原好像随着琴弓流来淌去。苍老的巴音图老阿爸,难道在他剩下的时间里没有疑虑与优伤吗? “生命的节奏是爱。”不知道为什么罗曼・罗兰的话突然响在耳畔。谁能躲过人生中的黄昏呢?那么,就去爱,就去奋斗,就去快乐生活,让所有的人都知道你还活着。
生命的目的是享受生命。
蒙古包后面的额吉湖陷进了黄昏,蓝蓝的、深深的、静静的,绝不是一片忧郁,而像巴音图老阿爸圣洁的心,可容纳辽阔的大草原。
女儿塔娜给巴音图老阿爸披上一件皮袍,温暖中他更加昂奋,马头琴的曲调如欢奔的野马自由而欢快。琴曲漫过我的躯体、灵魂,乃至整个生命。蓦然间,我好像捡拾回来许多失去的什么东西,也释放出压在时间深处的那些灵动和激情。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老阿妈走出蒙古包,望望夕阳、又瞅瞅巴音图老阿爸,抿着笑熬奶茶去了。
大草原的黄昏不顾一切地弥漫着,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可巴音图老阿爸的马头琴却越拉越有情绪。他对我说:“黄昏果真包围了我,我就觉得黄昏很美,便用马头琴跟黄昏对话。”不由分说的一种降临,意味着必然失去什么,这是不可置疑的生命方式。而乐于人生的人,不会感到任何苦恼。此刻,我仿佛看见蒙田站在巴黎的梧桐树下,正与他朋友谈论这方面的道理,心里产生了不可控制的涌动。
琴曲悠悠。
蒙古包,炊烟、羊群、马头琴,一切都在美丽着黄昏。这时,我想写诗了。巴音图老阿爸还在拉琴,他要拉出月亮和星星吗?我忽然明白了:夜的尽头仍然是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14.在作者笔下,(1)大草原具有哪些特点?(2)巴音图老阿爸的琴声有哪些特点? (6分)
答:(1)大草原的特点:
(3分)
(2)琴声的特点:
(3分)
15.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也是大草原上的一棵草吧。
答: (2分)
(2)夜的尽头仍如一片绿叶的大草原。
答: (2分)
16.结合全文看,第三段的景物描写与第四段写娜日斯老阿妈的“风葬”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从写作技巧来看,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
答:
17.结合全文说说文章题目的“马头琴”和“黄昏”分别有什么作用和意义? (6分)
答:
14.参考答案:(1)大草原的特点:①宽广;②沉沉的、重重的、凉殷殷的; ③美丽(3分)(2)琴声的特点:①具有形象性(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②粗犷而悠扬,豪放而恬润,有节奏,震撼人心;③进发着情感、力量、向往;④自由而欢快。 (3分;一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15.参考答案:(1)“我”被草原人对生活的乐观深深震撼感染,觉得自己开始真正融人草原,要像草原人一样地生活。(2分)
(2)生活中的挫折苦难之后、生命中必然失去的某些东西的后面仍然有美好的让人快乐的。(2分)
16.参考答案:渲染了“听琴”前草原上悲寂的气氛和“我”此时的惆怅心情(2分),用的是“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听巴音图弹琴的作用,(2分)与听琴后感受到草原的美丽和享受生命的快乐形成对比(2分)。
17.参考答案:“马头琴”是文章内容的线索,贯穿起全文内容:作者由要去听琴写到巴音图弹琴及作者听琴的感受。(2分)同时作者借“马头琴”表现主题,因为文中“马头琴”又是草原人(巴音图)精神和灵魂的象征,带给作者启发,是作者赞美的对象。(2分)“黄昏”既交代了作者听琴的时间和环境,文章写“黄昏”,赞美的草原的黄昏和人生的黄昏。(2分)
(1)①忧劳可以兴国, 。 (《伶官传序》)
②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 ,大珠小珠落玉盘”;
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描写箜篌声“ ,芙蓉泣露香兰笑”;苏轼则在《赤壁赋》中盛赞洞箫声“ ,泣孤舟之嫠妇”。
③窈窕淑女, 。 (《诗经》)
(2)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兰亭集序》)
②《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说的“ ,磐石无转移”,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柳永在《雨霖铃》中写道“执手相看泪眼, ”,抒发了恋人离别的痛苦;秦观则在《鹊桥仙》中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爱情观“ ,又岂在朝朝暮暮”。
③言者无罪, 。 (《诗经》)
(1)①逸豫可以亡身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 昆山玉碎凤凰叫,舞幽壑之潜蛟 ③君子好逑
(2)①齐彭殇为妄作 ②蒲苇韧如丝 竟无语凝噎 两情若是久长时 ③闻者足戒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即闲居之意。
(1)诗歌首句的“悠悠”二字用的巧妙,含义丰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参考答案:(1)“悠悠”就是悠远,悠长的意思,(1分)这二字既形象地写出远书、归梦的杳邈难期,也巧妙地暗示了别后经年的时间、空间远隔,更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在希望两皆落空时,怅然若失的意态和难遣的寥落之情。 (3分)
(2)在抒情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1分)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3分)(答“拟人”、“对比”或“反衬|,酌情给分,不超过2分)
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由庶吉士历赞善。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累疏请练兵自效。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练兵通州,列上十议。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未几,熹宗即位。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帝善其言。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先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明年十月卒。赠少保。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诏令有司刊布。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超:越级
B.时辽事方急 急:着急
C.以左侍郎理部事 以:介词,凭、用
D.守敬且尔 且:副词,尚且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光启有志用世的一组是
①累疏请练兵自效。②由庶吉士历赞善。③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④练兵通州,列上十议。⑤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⑥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光启,字子先,是上海的人。曾跟从西洋人利玛窦学习天文、历算、火器,并完全掌握其方法。
B.徐光启曾大力提议多铸造西洋大炮,以供守城用。熹宗虽然考虑采纳他的建议,但因与兵部尚书崔景荣的建议不一致,最终没有被采纳。
C.崇祯皇帝因为日食预报发生错误,想要处分钦天监台官。但徐光启认为不能责怪钦天监台官计算出差错,而是任何一种历法使用久了,就必定会出现差错,应该及时修正。
D.徐光启死后,他的儿子徐骥因主动献上《农政全书》六十卷而被升为太保一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既而以疾归。辽阳破,召起之。
译文:
(2)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译文:
8.B解析:B.急:紧急
9.C解析:②说的是他官职的升迁;③说的是他被弹劾;⑤说的是皇帝对他的追封。
10.D解析:他的儿子徐骥不是主动献上,而是皇帝索取。同时“太保”是追封他的,而不是他的儿子。
11.(1)徐光启因自己的抱负不得施展,请求辞职而离开,(熹宗)没有同意。接着(徐光启)因病请假回乡。辽阳被攻破,熹宗下令起用他。(“裁”,“听” “破”各1分,大意2分)
(2)御吏说,徐光启盖棺下葬时,口袋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请朝廷加以优厚抚恤,来使贪赃枉法者感到羞愧。 (“赀”,“优恤”,“愧”的使动用法各1分,大意2分)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据有关消息,台湾明年拟招大陆1000名学生赴台就读。同时,台湾将分步承认大陆高校学历,率先获认可的将是北京大学等39所学术声威卓著的高校,随后扩大至77所211工程院校。 B:地震造成10人受伤,其中5人重伤,房屋倒塌200余间。 C:整个推介会由八个版块的三个亮点内容:即奥运经济商机信息、项目信息和项目招标信息组成。 D: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下列句子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B:海协会会长__林、海基会会长江丙坤第二次会谈签署四项协议后,超过70%以上的台湾民众对此感到满意,认为这些具体成果对台湾经济发展有好的影响。 C: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调整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政府政策调整的力度和广度,不仅符合而且超过了市场预期。 D:台湾地区卸任领导人__以涉嫌侵占、诈领财务、收贿和洗钱的罪名,于11月11日被台北地方法院羁押禁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这家原先颇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在 了五六年之后,一举跻身“中国百强企业”之列。②根据观察的结果,凡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③人的体质需要锻炼,生产劳动就是很好的锻炼, 不管是在野外, 在厂房里劳动,都是对脑力劳动的一种调剂。
A:藏匿 贯注 可是/或者 B:雪藏 贯注 因为/还是 C:雪藏 关注 因为/还是 D:藏匿 关注 可是/或者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