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日:“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选自《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有删节)
【注释】① 栅:营寨。 ② 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 释氏:fó jiāo 。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 陈:列阵,摆阵
B.向本轻来,未有战备 向:一向,平素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 致仕:退休,离休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课:检查、督促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睿本性仁爱的一项是
① 事继母以孝闻 ② 并乡里有盛名
③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 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
⑤ 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B.韦睿处事果断,观察能力强,看出敌人“无故出人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抓住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C.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D.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至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闲暇时在墙上作画自娱。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答:
(2)高祖方锐意释氏,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答:
8.B(向:刚才,刚刚。)
9.D(② 说的是王、杜恽在乡里有盛名。④ 是指伯父夸赞他的学识。)
10.B(A有盛名的是王、杜恽,另外,他也没有“过早”表现出学识和才能而深受梁武帝器重。C在朝廷上不与人争吵和争位是无中生有,也不是梁武帝赏赐给他乐队的原因。D韦睿赏赐给亲朋故旧的财物不是皇帝在攻城以后的赏赐,也没有赏赐部属的意思,墙上作画错。)
11.(1)(5分)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少”“过”“干”“皆莫汝逮也”各1分,全句正确1分)
(2)(5分)梁武帝当时正一心礼佛,全国也都迅速跟从,形成风气。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锐意“俯仰”“所行”“略”各1分,全句正确1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春水晴峦》是一幅山水画: , , , ,画家笔下的朦胧意境,映照出实实在在的心情文章。① 山坡上舒展着绿色苔草 ② 山脊在平远中突兀矗立③ 船帆在江河上影影点点 ④ 石间水口涌动着汩汩清泉
A:①④②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②①④③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犀利 搪突 破釜沉舟 恪守不渝 B:桑梓 宣泄 弱不经风 披沙拣金 C:抱负 端倪 良晨美景 常年累月 D:更迭 蝉联 陈规陋习 曲突徙薪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要他灵活一点:“世道这样乱,梨没有主了。”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仍旧口干舌燥地艰难前行,那人满面羞愧。
要求: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1)那路人的主张有点“灵活性”,许衡却表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也许我们背负了太久的枷锁的压迫,以至于我们如今可以超越对社会有益的原则,可是我们应该想到当原则被视为可以超越以后,就会出现一系列现实问题,人情、金钱、权利……如果一切都可以超越原则,那来之不易的民主社会如何维系?
(2)“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3)“我心有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坚守内心的准则,做到自重、自觉、自制,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要做到“我心有主”,关键是要明确自己做人的信条,并牢牢地去恪守它。这信条便是我们人生理想的支撑,丧失它,便等于失去正确把握人生的机会。
根据情境在横线上各写一句话,要求:富有意义和文采,前后句式一致。(6分)
当夕阳落下、夜色降临,面对一天的结束,悲观者说:
;
乐观者说:
例:悲观者说:我的生命之树上又飘走了一片落叶;乐观者说:我在人生的乔木上又刻下了一道印记。(一句3分。文采、句式、意义各1分)
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写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要求:可以更换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于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最祥和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答:
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奔腾的大海,你只要无愧地做了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云朵中最祥和的一朵。(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松子 茶
林清玄
朋友从韩国来,送我一大包生松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生的松子,晶莹细白,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
松子给人的联想自然有一种高远的境界,但是经过人工采撷、制造过的松子是用来吃的。怎么样来吃这些松子呢?我想起饭馆里面有一道炒松子,便征询朋友的意见,要把那包松子下油锅了。
朋友一听,大惊失色:“松子怎么能用油炒呢?”
“在台湾,我们都是这样吃松子的。”我说。
“罪过,罪过,这包松子看起来虽然不多,你想它是多少棵松树经过冬雪的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呢?用油一炒,不但松子味尽失,而且也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了。何况,松子虽然淡雅,仍然是油性的,必须用淡雅的吃法才能品出它的真味。”…“那么,松子应该怎么吃呢?”我疑惑地问。“即使在生产松子的韩国,松子仍然被看作珍贵的食品,松子最好的吃法是泡茶。”
“泡茶?”“你烹茶的时候,加几粒松子在里面,松子会浮出淡淡的油脂,并生松香,使一壶茶顿时津香润滑,有高山流水之气。”
当夜,我们便就着月光,在屋内喝松子茶。果如朋友所说的,极平凡的茶加了一些松子就不凡起来了。那种感觉就像是在遍地的绿草中突然开起优雅的小花,并且闻到那花的香气。我觉得,以松子烹茶,是最不辜负这些生长在高山上历经冰雪的松子了。
“松子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东西,但是有时候,极微小的东西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诗人在月夜的空山听到微不可辨的松子落声,会想起远方未眠的朋友,我们对月喝松子茶也可以说是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我们一向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完全是因为我们不能把握像松子一样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朋友说。
朋友的话十分有理,使我想起人自命是世界的主宰,但是人并非这个世界唯一的主人。就以经常遍照的日月来说,太阳给万物以生机和力量,并不单给人们照耀;而在月光温柔的怀抱里,虫鸟鸣唱,不让人在月下独享。即使是一粒小小松子,也是吸取了日月精华而生,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
佛眼和尚在禅宗的公案里,留下一句名言: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
水和竹原是不相干的,可是因为水从竹子边流出来就显得格外清冷;花是香的,但花的香如果没有风从中穿过,就永远不能为人体知。可见,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何况是人和松子?
我觉得,人一切的心灵活动都是抽象的。这种抽象宜于联想。得到人世一切物质的富人如果不能联想,他还是觉得不足;倘若是一个贫苦的人有了抽象联想,也可以过得幸福。这完全是境界的差别。禅宗五祖曾经问过:“风吹幡动,是风动,还是幡动?”六祖慧能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例证:“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
仁者,人也。在人心所动的一刻,看见的万物都是动的。人若呆滞,风动幡动都会视而不能见。怪不得有人在荒原里行走时会想起生活的悲境,大叹:“只道那情爱之深无边无际,未料这离别之苦苦比天高。”而心中有山河大地的人却能说出“长亭凉夜月,多为客铺舒”,感怀出“睡时用明霞作被,醒来以月儿点灯”等引人遐思的境界。
一些小小的泡在茶里的松子,一粒停泊在温柔海边的细沙,一声在夏夜里传来的微弱虫声,一点斜在遥远天际的星光……它们全是无言的,但随着灵思的流转,就有了炫目的光彩。记得沈从文这样说过:“凡是美的都没有家,流星、落花、萤火,最会呜叫的蓝头红嘴绿翅膀的王母鸟,也都没有家的。谁见过人蓄养凤凰呢?谁能束缚着月光呢?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处。”
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
14.文中说,看到松子“颇能想起‘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那样的情怀”,结合下文,指出“情怀”的含义。(2分)
答:
15.当朋友知道我要将松子下油锅后,为什么要“大惊失色”?(4分)
答:
16.作者引用佛眼和尚的名言“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是想阐明一个什么道理?(4分)
答:
17.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2分)
(1)文中说,“我们虽然能将它烹茶、下锅,但不表示我们比松子高贵。”为什么?(6分)
答:
(2)作者在最后一段中说“灵魂是一面随风招展的旗子,人永远不要忽视身边事物,因为它也许正可以飘动你心中的那面旗,即使是小如松子”。请问“那面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6分)
答:
14.“情怀”指“独尝异味,尘俗为之解脱。”(2分)
15.松子外形晶莹细白,是历经冰雪,经过锻炼才能长出来的,具有高远的境界;(2分)“松子下油锅”,损伤了我们吃这种天地精华的原意。(2分)
16.纵是简单的万物也要通过配合才生出不同的意义。(意思对即可)(4分)
17.(1)松子虽小,但和“我们”一样,吸取了日月精华;有时也可以做情绪的大主宰。(每点3分)
(2)坦然地面对生活,(2分)不要在快乐的时候觉得日子太短,在忧烦的时候又觉得日子过得太长,(2分)而要像把握小松子一样把握存在我们生活四周的小东西。(2分)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嗟乎! !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 ,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韩愈《师说》)
(2)岳阳楼有过 (作者名)“吴楚东南坼, ”的雄浑,也有过孟浩然“ ,波撼岳阳城”的豪情, (作者名)的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更为山水添色,使岳阳楼名震天下。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杜甫;乾坤日夜浮;气蒸云梦泽;范仲淹;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日“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遂进管仲 进:保举,推荐
B.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鲍叔不以我为贪 以……为:认为
D.管仲因而信之 信:相信
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鲍叔牙“能知人”的一项是
①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② 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③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④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⑥ 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以至于在管仲被重用之后,天下人并不怎么看重管仲,而是赞美鲍叔牙能知人。
B.管仲执政善于顺应民情,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而且深知这是治理国家的
法宝。
C.在柯地会盟中,桓公背弃了曹沫逼他订立的盟约。而管仲劝他信守盟约,说明管仲能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D.司马迁认为管仲能够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挽救他的过错,值得赞颂。这一点与孔子见解不同。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鲍叔终善遇之。
答: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答:
(3)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答:
8.D 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信守
9.B(①表现鲍叔的为人;②是管仲的作用;⑥是管仲对如何执政的认识)
10.C (原文是“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只是想法,还没变成现实。)
11.(1)鲍叔始终对他很好。(得分点:“遇”)
(2)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识别人才)。(得分点;“多”“而”“知人”)
(3)百姓所向往的,就因势而给予;百姓所不赞成的,就将它除去。(得分点:“俗” “因”“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火星上种庄稼
火星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大量的铁氧化物覆盖在它的表面,让火星看上去总是红艳艳的。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火星理所当然地成为人类第二家园的考虑范围。那么,如何让植物在火星上繁茂生长呢?
在火星上,植物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环境压力:寒冷、干旱、低气压以及难以生长的土壤条件等等。科学家发现,植物会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压力。植物虽然不像人那样焦虑,但处理压力的方式和人类分泌激素差不多。它们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抗病抗压反应中起到信使的作用,能将警报传达至细胞中枢一一DNA,并激活植物体内的各种防御基因,调控它们生产出相应的蛋白质,使植物处在高度戒备状态,这对植物有好处。但是,过氧化氢是有毒的,过量的分泌会伤害到植物本身。幸好,普通植物同样具备“自我理调节”的能力,解除过多而持久的焦虑,它们体内的过氧化氢还原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分子,从而清除体内过多的毒素。
可是,面对火星上严苛的生存条件,植物现有的减压措施必须开足马力,这就产生了矛盾:一方面植物需要过氧化氢来积极面对外在压力,而另一方面大量产生的过氧化氢却可能要了植物的命。因此,科学家需要改进植物的减压系统,邀请一位业务过硬的“心理医生”,及时地扫除植物的“心病”。这位“心理医生”就是生活在深海火山口附近的激烈火球菌,其体内强大的过氧化氢还原酶就是缓解植物压力的良药。
深海火山口多位于海面下数千米的地方,周围海水的温度最高可达400℃。而生活在深海中的激烈火球菌却能够安然地适应70℃~103℃的高温环境,并依靠火山口喷发出的二氧化碳维持生存。这些生活在深海火山口高温__环境下的激烈火球菌时不时地也会被湍流卷入冰水中。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些激烈火球菌居然同样能在冰水中正常生存,完全可以经受住外部温度的骤降,如此剧烈的环境变化不会对它们的新陈代谢产生任何影响。
这种外部环境的骤变,正是火星植物所要经历的。科学家们希望在这些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的微生物身上,提取出一些基因来培育亲火星环境的植物。现在研究人员们已经把火球菌的基因移植到了一种体形较小,能快速生长的植物拟南芥的身上。并在两年的时间里,收集这种植物第二代、第三代的种子,让每株植物体内至少有两个过氧化氢还原酶基因拷贝。现在,这个基因已经成功地合并到了拟南芥细胞中,而且在没有伤害细胞的情况下正常发挥作用。
5.下列关于过氧化氢还原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过氧化氢还原酶是有毒的,过量的分泌会伤害到植物本身。
B.过氧化氢还原酶在抗病抗压反应中起信使的作用,能将警报传达至细胞中枢。
C.普通植物体内存有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分子的过氧化氢还原酶。
D.激烈火球菌凭借体内强大的过氧化氢还原酶应对各种恶劣的外部环境。
6.下列对“激烈火球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海面下数千米的火山口,温度最高可达400℃的海水中,激烈火球菌也能安然生
活。
B.激烈火球菌体不仅能在高温__的海水中生存,也能在冰水中正常生存。
C.激烈火球菌体内强大的过氧化氢还原酶是缓解植物压力的良药。
D.激烈火球菌基因现在已经成功地合并到了拟南芥细胞中,并正常发挥作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所以火星理所当然地会成为人类第二家园。
B.若能改变火星上寒冷、干旱和低气压的条件,使上述条件与地球相似,就能让植物
在火星上繁茂生长。
C.地球上只有一些体形较小,能快速生长的植物才有可能被培养成为亲火星环境的植
物。
D.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改造了一些拟南芥的“减压系统”,它们将能适应比较恶劣的环境。
5.C(A B混淆了概念,错将“过氧化氢”理解为“过氧化氢还原酶”;D不是应对各种恶劣的外部环境,而是缓解内在压力)
6.A(最高只能适应103℃的高温环境)
7.D (A火星只是进入优先考虑范围,不一定能“成为”;B遗漏了土壤等条件;C‘‘只有”绝对化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