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一段对话,有4处不得体,请将其找出,并进行修改。(4分)

一天,某校文学社社长登门拜访研究三国史的专家谢教授。

社长:谢教授,您老的书房蓬荜生辉,走进就如进了藏宝殿,果然是超凡脱俗啊!

教授:呵呵,欢迎莅临!除了书外,我别无嗜好,研究三国史,我面壁十年,硕果累累……

社长:“面壁十年图破壁”呀,我们文学社请您“出家”,给我们做一次三国史的学术讲座。

(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1)将“蓬荜生辉”改为“书香扑鼻”,(2)将“莅临”改为 “光临”,(3)将“硕果累累”改为“小有收获”,(4)将“出家”改为“出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面 子

孙智慧

可怜天下父母心!城里的教学质量好,发了财的张生就打算把儿子送到城里读书。不久前,他的一个叔伯姐姐捎信来,说城里有套住房空着,让他先给看着,出租费好商量。张生高兴坏了,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更何况,平日里都是他有事求这个姐姐,现在这个姐姐居然也求到自己的头上了,总算把丢的面子拾回来了。

他姐姐的住房位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二楼,100多平方米。张生搬进来后,每天除了做些小生意就是接儿子上下学。

时间一长,等他了解了居住的环境后,却生出一种自卑感。原来这是一个“干部楼”,住的都是干部,官衔倒是都不大,净是一些厂里的科长、局里的主任之类的。和他这个平民百姓一比,把他从他姐姐那儿拾起来的面子重又给弄得荡然无存,这明显是低人一等嘛。张生看到别人的笑脸就感到了尴尬,感到了无比的羞愧。

这天,他接儿子放学回家,走到胡同口走不动了,胡同口围满了人,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张生驮着儿子挤进里边看热闹,仔细一听,明白了。他楼上的一个邻居正和两名警察争论不休,警察要看他的驾驶证,那位邻居死活不让看,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办理。眼下,市里正在创“三优”,对交通秩序检查得紧。围观的人越聚越多,那邻居更抹不开面子了,和两名警察吵得脸红脖子粗。这时,张生的儿子跟张生要手机,说我给我同学打个电话。他儿子“滴滴”地按了一通,喂,杨志的爸爸吗?我找杨志。啊,杨志,没走远,好啊,我这儿出了点麻烦,能不能让你爸爸过来一趟。没多大工夫,一辆小面包车驶来,车身上写着“公安”俩字。从车上下来那个叫杨志的同学,来到张生的儿子面前,毕恭毕敬地问:班长,啥事?张生的儿子指了指那邻居,说我叔叔遇上了麻烦,想让你爸爸帮帮忙。那小子的爸爸径直走到那两名警察面前,低声耳语几句,两名警察放了行。一旁的张生看得呆了,行啊,臭小子,你也会来这一套了,不过,也给我长了面子。儿子不屑地撇撇嘴:我同学的爸爸是个大队长,我们班找他办事的多着呢。

这下,张生住的楼上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都没想到楼里还住着个神通广大的人哩。再有人看着张生笑,张生就不再感到尴尬了,他看出大家都带着一种羡慕的表情。儿子能在班上当班长,他爹能差到哪儿去?这么个小芝麻官竟然也能办到大人都办不了的事呢!张生更得意了,他不失时机地宣传他儿子,大家也都把他当成了个人物,张生感到和邻里的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这天,他又去学校门口接儿子。刚要扭身离去,又看见两名警察拦住一个骑摩托的人。

张生觉得这个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儿子在旁边,那位同学肯定还没走远,一个电话打过去,问题就解决了。他拉着儿子往跟前凑。走到近前,他儿子倏地像骡子受惊了似的向他身后撤。干什么,你给老爸露脸的时候到了。张生呵斥儿子。他儿子却使了吃奶的劲把他拽到一边,说,那是我老师,我都听到她给我的那位同学他爸打电话了,谁稀罕咱帮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嘟囔着:怪不得我看着有些面熟呢!

(选自《北文学》,有删节)

14.张生这个人物形象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5.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正打瞌睡,扔过来一个枕头。

答:

(2)张生觉得这人很面熟,就起了见义勇为之心。

答:

16.文章第四段,作者是怎样通过场面描写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这个人物形象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7.文章最后写“张生的脸一下子红了,继而有些怏怏不乐”,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

14.张生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爱面子。平时姐姐帮助他,他认为是丢了面子;姐姐有求于他,他认为是拾回了面子。看到同住一栋楼的人的地位比自己高,就感到无比羞愧,没有面子了;儿子一个电话解了邻居的围,便认为是儿子给自己挣了面子。第二次想让儿子再露露脸,却没有露成,就怏怏不乐。总之,张生是为面子而活着,不管这面子该不该挣。

15.(1)正好需要(或非常及时),

(2)张生想借儿子露露脸给熟人看,为自己再一次挣个面子。

16.一是通过一邻居与警察的争吵来烘托张生的儿子,面对  警察看驾驶证的要求,邻居只能与警察由争论到吵得脸红脖子粗。二是通过围观的人来烘托张生的儿子,越聚越多的观众面对这场争执也无能为力。三是通过张生 来烘托其儿子,张生只是驮着儿子挤进去看热闹,根本就没有想到有能力去帮助解决这场争执,这时只见张生的儿子给同学打了一个电话,就请来一位公安局大队长,把一场争吵化为乌有。一个“小大能人”的形象,就在这众人的烘托下凸显出来了。

这样写的作用是借“小大能人”的形象对社会上存在的 “为了不应有的‘面子’却丢失了应有的‘面子’(原则)的现象”进行辛辣的讽刺。

17.张生在老师直接给儿子的同学的父亲打电话的情况下,又一次感到失去了面子,丢了面子,心情顿时不乐,喜怒哀乐全被面子左右了。作者以此给张生这些一生就为所谓的面子活的人以辛辣的讽刺:死要面子,最终还是会失去面子。从而突出了主旨。

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苏洵《六国论》)

(2)爱而不见, 。(《邶风・静女》)

层峦耸翠, ,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明月松间照, ,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2)搔首踟蹰   上出重霄    飞阁流丹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

滕 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去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释】滕宾:字玉霄,黄冈人,至大年间翰林学士,后弃家入天台山为道士。此曲写于作者归隐入道之前、但又决心归隐以后。

(1)这首散曲运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2)“输去渊明陶陶醉”一句,“输”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呢?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

(1)此曲以景起兴,以情作结,虚实结合,景情交融。作者正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与对官场名利的批判,表现了归隐田园的思想感情。

(2)“输”字用得极妙,坦诚地表达作者对陶渊明的倾慕和未能早日归隐的悔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滂外甥谣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日:“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所用以为“范党”。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狱吏谓曰:“凡坐系皆祭皋陶。”滂曰:“皋陶贤者,古之直臣。知滂无罪,将理之于帝;如其有罪,祭之何益!”众人由此亦止。狱吏将加掠考,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桓帝使中常侍王甫以次辨诘,滂等皆三木囊头①,暴于阶下,余人在前,或对或否,滂、忠于后越次而进。王甫诘日:“君为人臣,不惟忠国,而共造部党,自相褒举,评论朝廷,虚构无端,诸所谋结,并欲何为?皆以情对,不得隐饰。”滂对曰:“臣闻仲尼之言:‘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谓王政之愿闻,不悟更以为党。”甫曰:“卿更相拔举,迭为唇齿,有不合者,见则排斥,其意如何?”滂乃慷慨仰天日:“古之循善,自求多福;今之循善,身陷大戮。身死之日,愿埋滂于首阳山②侧,上不负皇天,下不愧夷、齐。”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滂后事释,南归。初,滂等系狱,尚书霍谮理之。及得免,到京师,往候而不为谢。或有让滂者。对曰:“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叔向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竞无所言。

(节选自《后汉书・范滂传》)

【注释】① 三木囊头:颈、手、足都锁上木制刑具,用囊蒙头。② 首阳山:商代的伯夷、叔齐辞职让王位,谏阻周武王伐纣,在周灭商后,耻于吃周家天下的粮食,采薇首阳山,最后饿死。后世称两人为有高尚节操的人物。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 厉:严厉

B.后牢修诬言钩党 钩:牵连

C.滂以同囚多婴病,乃请先就格 婴:患

D.或有让滂者 让:责备

9.以下旬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范滂高洁品行的一项是

① 滂在职,严整疾恶 ②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③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④ 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⑤ 乃请先就格,遂与同郡袁忠争受楚毒 ⑥ 自相褒举,评论朝廷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被太守宗资重用,忠于职守,严肃整治不良风气,大力推举才能卓异的人。

B.范滂用人不徇私,即使对自己的外甥也是如此,让他在家里休息,不要去做官。

C.范滂被人诬陷为结成朋党而下狱,但他光明磊落,在狱中坚决不祭拜皋陶。

D.范滂面对王甫的审讯,慷慨激昂进行申辩,认为自己问心无愧,从而打动了王甫。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善如不及,见恶如探汤。欲使善善同其清,恶恶同其污。

答:

(2)昔叔向婴罪,祁奚救之,未闻叔向有谢恩之辞,祁老有自伐之色。

答:

8.A(“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

9.C(①是写范滂忠于职守;②是指范滂选拔人才一片公心;③是写范滂不徇私情;④是朱零对范滂的评价;⑤是写范滂自己受刑,保护其他人;⑥是王甫重复某些人对范滂的诬陷之言。)

10.B(不是“让他在家里休息,不要去做官”,而是扣留举荐,不召他来。“寝”,搁置、扣压的意思。)

[308b0cccaaa801eb.jpg]11.(1)“见到善事便争着去做,好像担心自己赶不上别人一样,见到恶事便马上躲避,好像手碰到了沸水一样。”目的是褒扬善人以及其高尚品德,铲除恶人以及其污浊行为。(关键词:及,赶上;汤,沸水)

(2)古时叔向负罪入狱,祁奚救了他,没有听说叔向有谢恩的话,也没看到祁奚有自夸的神态。(关键词:婴,触犯;伐,夸耀)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形如马鞍的鼎耳与形似马蹄的鼎是既象征蒙古族善于赛马射箭,又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B:该县紧紧围绕国家“十一五”规划加大对公路建设投入的重要契机,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 C:青少年时期狂热地追求偶像和明星是不足为怪的,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这种狂热自然会冷下来。 D:要加强对党员干部权力监督的途径和办法,做到党员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管理就落实到哪里。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和谐 想当然 剪缉 安之若素 B:炒作 条形码 咨询 有章可循 C:蓝藻 细斟酌 申报 棉薄之力 D:赊购 量角器 底蕴 数典亡祖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就算有失望,但不会绝望。”

“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

“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于做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

读完以上几句话后你有何感想?请以“依靠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2008 年作文评分标准。

据了解,计划招收30人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自2008年2月5日开始报名以来,报名人数已达4000多人。那么,表演者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的一段话谈及此问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5分)

首先观察他本人,看他身上是不是有什么讨人喜欢和吸引人的品质,特别是有没有自制力。因为一个演员缺少自制力,不能随心所欲地向一个陌生人做自己最好的表演,一般说来就是个庸才。如果他具有自制力,那就叫他朗读,了解他发音器官的力度和音域。之后,给他一位大诗人的诗句,看他能不能真正感受和表现崇高。然后再给他激情澎湃的、狂野粗鲁的东西,以测试他的表现力度;再往后换成清醒的、富有睿智的、含讽带刺的、滑稽调侃的,看他面对这样的情形如何表现,是不是有应付自如的足够智慧。最后再让他表现一颗受伤的心灵的痛苦,一个伟大的灵魂的痛苦,以确定他有没有能力完成表现动人心魄的表演。

答:

表演者要有好的品质――自制力;发音器官要有力度和音域;能真正感受和表现崇高;表现要有力度和应付自如的智慧;能表现动人心魄的表演。(每点1分)

请你以“尊严”和“傲慢”分别作为上联和下联的开头拟一副对联,不超过30字。(4分)

上联:尊严

下联:傲慢

尊严铸造人格让生命崇高,傲慢腐蚀品性使灵魂贬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