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一年一度燕归来”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作文(参考2008年高考作文阅卷标准)
正德中学将于2009年元旦举办诗歌朗诵会,请根据对下面诗歌内容、风格等方面的理解,为节目主持人在(1)、(2)两处各设计一段串词,要求衔接自然,有文采。(5分)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串词(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串词(2)
舒婷《致橡树》
示例:(1)让我们挥一挥手,告别柔美、静谧的康桥,随苏轼游览赤壁吧。
(2)壮美的赤壁景色,配以周瑜的英雄本色,令我们胸怀激荡。领略了男儿的豪放悲慨,让我们回到现代,去倾听舒婷的女性宣言吧。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对“二十四史”作一解说。(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 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 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 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 对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答:二十四史是
二十四史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对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作了比较系统的记录,并被封建统治者称为 “正史”的纪传体史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译者弁言①
傅 雷
在全书十卷中间,本册所包括的两卷恐怕是最混沌最不容易了解的一部了。因为克利斯朵夫在青年成长的途中,而青年成长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暧昧、矛盾、骚乱的历史。顽强的意志,簇新的天才,被更趋顽强的和年代久远的传统与民族性拘囚在樊笼里。它得和社会奋斗,和过去奋斗,更得和人类固有的种种劣根性奋斗。一个人唯有在这场艰苦的战争中得胜,才能打破青年期的难关而踏上成人的大道。儿童期所要征服的是物质世界,青年期所要征服的是精神世界。还有最悲壮的是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冲突:从前费了多少心血获得的宝物,此刻要费更多的心血去__,以求解脱。
这个时期正是他闭着眼睛对幼年时代的一切偶像__的时期。他恨自己,恨他们,因为当初曾经五体投地地相信了他们――而这种__也是应当的。人生有一个时期应当敢把不公平,敢把跟着别人佩服的敬重的东西――不管是真理还是谎言――一概摈弃,敢把没有经过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统统否认。所有的教育,所有的见闻,使一个儿童把大量的谎言与愚蠢,和人生主要的真理混在一起吞饱了,所以他若要成为一个健全的人,少年时期的第一件责任就得把宿食呕吐干净。
是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克利斯朵夫肆元忌惮地抨击前辈的宗师,抨击早已成为偶像的杰作,揭发德国民族的矫伪和感伤性,在他的小城里树立敌人,和大公爵冲突,为了精神的自由丧失了一切物质上的依傍,终而至于亡命国外。(关于这些,尤其是克利斯朵夫对于某些大作的攻击,原作者在卷四底初版序文里就有简短的说明。)
至于强烈犷野的力在胸中冲撞奔突的骚乱,尚未成形的艺术天才挣扎图求生长的苦闷,又是青年期底另外一支精神巨流。
一年之中有几个月是阵雨的季节,同样,一生之中有些年龄特别富于张力……
整个的人都很紧张。雷雨一天一天地酝酿着。白茫茫的天上布满着灼热的云。没有一丝风,凝集不动的空气在发酵,似乎沸腾了。大地寂静无声,麻痹了。头里在发烧,嗡嗡地响着;整个天地等着那愈积愈厚的力爆发,等着那重甸甸的高举着的锤子打在乌云上面。又大又热的阴影移过,一阵火辣辣的风吹过;神经像树叶般发抖……
这样等待的时候自有一种悲怆而痛快的感觉。虽然你受着压迫,浑身难过,可是你感觉到血管里头有的是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陶醉的灵魂在锅炉里沸腾,像埋在酒桶里的葡萄。千千万万的生与死的种子都在心中活动。结果会产生些什么来呢?……像一个孕妇似的,你的心不声不响地看着自己,焦急地听着脏腑的颤动,想道:
“我会生下些什么来呢?”
这不是克利斯朵夫一个人的境界,而是古往今皋一切伟大的心灵在成长时期所共有的感觉。
欢乐,如醉如狂的欢乐,好比一颗太阳照耀着一切现在的与未来的成就,创造的欢乐,神明的欢乐!唯有创造才是欢乐。唯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其余的尽是与生命无关而在地下飘浮的影子……
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创造是消灭死。
瞧,这不是贝多芬式的艺术论么?这不是柏格森派的人生观么?现代的西方人是从另一途径达到我们古谚所谓“物我同化”的境界的,译者所热诚期望读者在本书中有所领会的,也就是这个境界。
“创造才是欢乐”,“创造是消灭死”,是罗曼・罗兰这阕大交响乐中的基调;他所说的不朽,永生,神明,都当作如是观。
我们尤须牢记的是,切不可狭义地把《克利斯朵夫》单看作一个音乐家或艺术家底传记。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底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艺术家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模范,只因为他是不完全的人群中比较完全的一个。而所谓完全并非是圆满无缺,而是颠扑不破地、再接再厉地向着比较圆满无缺的前途迈进的意思。
【注释】①弁言:序言、前言。
14.怎样理解“艺术之所以成为人生底酵素,只因为它含有丰满无比的生命力”的含义。它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4分)
答:
15.梳理克利斯朵夫从一个矛盾的青年成长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经历了哪几个重要的阶段?最后他悟到的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什么?(8分)
答:
16.第六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17.傅雷说“青年成长的途程就是一段混沌、暖昧、矛盾、骚乱的历史”,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谈谈你的看法。(4)
答:
14.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揭示了真正的艺术可以升华生命的伟大意义。总括全文,揭示主旨。
15.__、苦闷、酝酿、创造。
最高境界;“物我同化”创造才是欢乐“‘创造就是消灭死”
16.象征、比喻、拟人。形象地渲染克利斯朵夫在等待阶段的悲怆而痛快的心理感受。
17.略
写出名言名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 , ,
,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1)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
(2)食野之苹,鼓瑟吹笙 散入东风满洛城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 天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轻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这是一首咏桂(即桂花)词。咏物词一般以咏物抒情为主,而本诗却一反传统,简要分析这首词的写法。
答:
(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答:
(1)本词以议论为主。咏物词一般上片咏物,下片抒情,但是本词上片用“何须轻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来议论,直言对桂花的喜爱,下片用“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来议论,从反面写出桂花的高洁。
(2)一反传统,托物言志,借桂花的暗淡体黄,表达了高沽、淡泊、不张扬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1题。
东 轩 记
苏 辙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①,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衫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②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生死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③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释】①:江边。 ② 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
③:仰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借
C.及其循理以求道 循:遵照
D.独幸岁月之久 幸:侥幸
9.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的“超然”情怀的一项是
① 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 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 每旦莫出人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 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 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 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
10.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苏辙初贬筠州处境可谓穷愁,际遇实属可伤,充满了失意之感,文章表达了作者谪居一隅的悲愤之情。
B.轩成却不能安的现实,引发了作者对自己仕途生活的反思,庆幸自己因此变故而终能分享颜氏之乐。
C.文章用颜渊生活自苦与精神自乐,自己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等多重对比,表现自己重道、求道与行道的愿望。
D.身处逆境,对做官心灰意冷,作者寄望回归田园,潜心学习,求得精神之乐,以此终老故里,蕴涵了对人生之乐的深情呼唤。
11.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
答:
(2)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答:
(3)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答:
8.D(“幸”是“希望”之意)
9.B(①句是介绍客观情况,④句评论颜子,②③⑤⑥皆可表现作者的超然)
10.D(错误之处在于没有把握“颜氏之乐”的内涵)
11.(1)然而负责管理酒税的以前共有三人,我到那里时,那两个人正好都免官离开了,事情都交给了我一人。
(2)这以后才知道颜渊心甘情愿于贫穷卑贱的原因了,原来他不肯为求得一点点俸禄来供养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因为那样妨碍学习。
(3)那大概更是通达的人的事情,不是求学的人所能做到的。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昔日国学辉煌为何难以再现
首先,我们异常需要对于古典文化的整理和思考,异常需要对于古典文化的传承。但传统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所谓“国学”其实正是针对“西学”而言的,正是“五四”前后用“现代”的方法“整理国故”的结果。我们现在所理解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都已经经过了“现代”的重写和整理。跳过“现代”对于古代的理解直接进入古代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是知识体系都深深地和“现代”缠绕在一起,而今日对古典文化的整理和思考更是根本不可能脱离今天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以及今天的教育体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关传统的知识当然可以通过传统的“读经”式的方式得到,但没有和当下的文化结合的孤立的“读经”却难以产生好的效果。现在所需要的是利用新的文化观念、阐释方式和技术手段来理解古代。比如郭店竹简的发现导致的对于古代文化史的重写只有在当代的语境中才可能发生。
其次,现在备受推重的王国维、陈寅恪等大师,其实都得到过现代思维和知识的训练。但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生活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替时期。他们既受过传统教育,又受到了新的思维方式的洗礼,于是既能够特别深入传统的内部,又能够以现代的阐释对经典加以整理。这正是新旧交替时代的特殊的现象,这是一种文化上的特例。它其实是根本不可重复的特殊历史情境。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古代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知识范围,而对于古代的教育,这是它的全部的内容。现代人必须拥有多种知识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可能将古典文化的训练作为全部的知识。而当年的“大师”其实正好处于历史的特殊的点上,今天那个点早已不复存在。现代人国学根底的薄弱似乎不足为奇,缺少国学大师的原因也不仅仅是斯文扫地或文化衰落,而是对于古典的研究有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和理解策略。因为现代的知识和古代的知识之间在知识型上根本不同,根本不具有可比性。今天我们只可能不断地在新的时代寻求对于传统的新的理解和转化,而不可能模仿当年的情境凭空创造“大师”。
(选自《一个人的阅读史》,张颐武著)
5.对昔日国学辉煌为何难以再现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有关传统的知识已与时代格格不入。
B.在现在,我们理解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都经过了“现代”的重写和整理。
C.现在需要利用新的文化观念和技术手段来理解古代文化。
D.王国维等大师的生活时代是不可重复的。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需要古典文化的传承,但这种传承必须和社会现实相结合。
B.我们缺少像王国维、陈寅恪那样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因而斯文扫地非常正常。
C.像王国维、陈寅恪那样的国学大师有着特殊的生活背景,现在不可能凭空塑造大师。
D.对郭店书简的重写只有在当代的语境中才能发生。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国学”是针对“西学”而言的,所以,也是“五四”时期用现代方法来理解、诠释古典的结果。
B.既然可以用新的观念、阐释方式和技术手段来理解古代,孔子当然也可以“戏说”。
C.现代人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古代私塾学的大不相同,因而,现代人古典知识缺乏用不着大惊小怪。
D.现代知识和古代知识有着天壤之别,不具有可比性。
5.A(A项中的说法在文中并未提及)
6.B(B项对“缺少国学大师的原因也不仅仅是斯文扫地或文化衰落,而是对于古典的研究有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和理解策略”的理解错误)
7.D(从“对于现代的教育来说,古代文化是一种特定的知识范围,而对于古代的教育,这是它的全部的内容”可看出。D项错误)
下列选项中,与下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在阳光下,周围的远山就像洗过一样,历历在目,青翠欲滴。堤岸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飞絮漫天漫地地洒下来。
A:蓝湛湛的天空像空阔安静的大海一样,没有一丝云彩。空气湿润润的,呼吸起来感到格外清新爽快。 B:成群的灰雀不时像一片乌云似的从玉米地里腾空而起,又像冰雹似的纷纷落在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百灵鸟在割过的草地上空低飞盘旋。 C: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像从它们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D:河面足有一里多宽。浪涛一个跟着一个,雪崩似的重叠起来,卷起巨大的漩涡,狂怒地冲击着堤岸,发出哇哇的响声。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很后悔,不该和自己同过患难,共过生死的好朋友分手。 B:谁也不会否认《闯关东》不是一部宣传侠骨仁义的央视好剧。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骨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D:发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实现和平友好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既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期待,也是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