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抓住下面语言表述特点仿写一段话(4分)

例句:校门外,失学少年求知若渴,你默默资助他一笔钱,不,这不是一笔钱,是一颗心,一颗火热的心。

讲台上,老师讲课不知疲倦,他悄悄递给老师一杯水,不,这不是一杯水,是一份情,是一份深深的感情。

给下文的空白处补上恰当的话(4分)

有位美国老妇人在昆明爬西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子,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

机灵的导游笑着对她说:“ 。”这话

说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

请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补写一句话:

您看我们西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让您走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22分)

鲁迅与诺贝尔奖

罗广林

曾经有人将诺贝尔文学奖的话题推到了鲁迅面前,但是鲁迅认为这于他是极不合适的。

有人把他的辞避看作伟大的谦虚,这只是中国式的迂腐之见。好在鲁迅自己是公正而且清醒的。

现代化已经成了几乎一切民族的文化目标,而且成了除中国以外其他几乎一切民族的价值标准。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是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把鲁迅放到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中去考察,不难看出,鲁迅没有为现代化文化提供任何文化建树。无论是他的医术,还是他的文学观念;无论是他的人道思想,摩罗精神,人和非人的意识,还是他的进化论,阶级观,乃至于他的发式,他的西装,他的见了友人握握手的习俗,全都是从西方来的。他区别于其他中国思想家的根本之处,就在于他的精神是完全现代化的即西化的。可是,这些东西在西方是什么呢?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渗透到一切生活领域中的文化精神,是内化到了每一个大人小孩头脑中的内在素质,或者换一个角度说,是从西方人的生活中和心灵中培育生长起来的果实。鲁迅只是虚心地学习了那一切,而且视若珍宝,用来对中国文化作最有力的批判。在世界思想史上,他无法成为发明者创造者,而只是一个运用者操作者。而且他刚领略到西方文化的要旨,就一直忙于运用和操作,无暇去做更具体更学科化的研究。站在这样的文化水准上,又身处连运用者操作者都寥寥无几的社会之中,要他拿出堪与西方大师相媲美的文学成绩,是不现实的。这里就不说鲁迅的具体作品吧,说多了会触伤自称是鲁迅的捍卫者的人们的感情,也许还会触伤民族自尊心,据说这种自尊心是很高尚的。

要说思想的犀利猛鸷,《坟》可以作证;要说观察的深刻,《呐喊》、《彷徨》可以作证:要说表现力,《野草》可以作证;要说文体的智慧,全部杂文可以作证。而他的整个灵魂,表现出对于人类苦难的丰富感悟和深广同情。他的战斗的一生,更证明着他是个十分坚强十分彻底的人心也就是说,就个人素质而言,他应该可以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优秀思想家优秀文学家。而他终于没有成为,原因乃在于他的民族。

中国人总是用裹脚布的眼光来看待西方的领带。当西方人向一个又一个新的文化高度艰苦跋涉时,我们却盘脚坐在圆明园的废墟上,看着他们努力扭动的屁股发出下流的嘲笑。鲁迅先生是个真诚的人,他以强大的生命意志和向善之心,向西方人的队伍急追而去。当他气喘吁吁赶到那个队伍中时,他的第一发现就是自己是个体儒。在他所尊敬的卢梭们达尔文们马克思们托尔斯泰们面前,他的确是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和自惭形秽的侏儒。历史竟然以这样叫人不寒而栗的结论,来回报鲁迅的艰辛努力。一次又一次,永远是这样。直到我们这一代,还只能是这样。

一个人可以凭着自己的人格成为崇高的人,而要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文化巨人,却必须仰仗自己民族的文化力量。我这里不光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更指该民族正在运动着的现实的文化实践(卢梭正是通过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走向世界的)。作为自由意志的鲁迅,是人类史上屈指可数的最光辉的形象之一,他可以毫无愧色地步入卢梭、拜伦、托尔斯泰、尼采们的队列。可是他们走近人类文明的贡坛时,只有鲁迅两手空空,好像一个误入祝寿宴席的穷人,忏悔般地自言自语:我一无所有,我一无所有。当他的同胞捧来几本旧书向他打手势时,他终于无限羞愧地流出了眼泪。我也像鲁迅一样流着眼泪,因为我与他一样清楚,作为文化人,他只是一个向中国人传播火种的转运者或日翻译者。中国秦汉以后,每一个文化人都是注释家。近代以来,国粹派仍在摇头晃脑地忙于注释,反传统的人们则都成了翻译家。 

与别人不同的是,鲁迅在这种比创造更为艰难的翻译中,把自己磨砺成了一个无从翻译的灵魂。西方人永远不会懂得鲁迅,甚至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只需尊崇原作者即创造者。如果要他们把鲁迅迎到卢梭纪念馆或诺贝尔纪念馆中奉为神明,当然不合适。中国人一直怀着这种奢望,久久不肯破灭,只能说明中国人连翻译家的东西都还远远没有读懂,也就是对于自身还完全无知。现在更有许多人叫嚷着责怪诺贝尔的同胞将我们遗忘了,不惜操起为中国人所不习惯的签名活动,举荐东方巨人,甚至恨不得从长城上拆下几块破砖,去换个诺贝尔桂冠,来为这个文明古国装点门面。这除了无知以外,还多了一点无耻。我为他们羞耻呢。

不知羞耻的人们啊,我们来反思一下吧。在这个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除了被迫贡献了许多白银和死尸以外,其他还贡献过什么呢?鲁迅的贫乏乃是他的民族的贫乏。

对于一个巨人来说,诺贝尔奖能算什么,得上一百回,也不过分。可是,鲁迅在经过了比西方任何文化巨人都艰苦一百倍的奋斗,站到了一个巨大民族的制高点上以后,当他面对这么一项虽然高贵却又平常的文学荣誉时,他竟然只能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轻轻地说:我不配。

这是多么残酷的清醒。

17、第三段末尾说,鲁迅“应该可以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优秀思想家优秀文学家。而他终于没有成为,原因乃在于他的民族。”这句话怎么理解?(6分)

18、第四段开头说,“中国人总是用裹脚布的眼光来看待西方的领带”,这话怎样理解?(4分)

19、第五段说,“要成为对人类有所贡献的文化巨人,却必须仰仗自己民族的文化力量”这里的“自己民族的文化力量”主要指什么?(4分)

20、就全文看,作者认为鲁迅无由获诺贝尔文学奖,有哪几方面的原因?(8分)

17、(本题必须从两个方面思考作答:“应该可以成为”而终于没有成为”。)鲁迅思想犀利。观察深刻,作品溢满个人睿智,极富表现力,而且闪烁着对人类苦难的丰富感悟和同情,战斗坚决而彻底――从个人思想素质和文学素质上说,他“应该可以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优秀思想家优秀文学家”。但鲁迅的“现代化”的思想只是对西方人现代思想的学习和借鉴,他无法成为一个发明者创造者,因为他没有可以仰仗的具有时代高度的民族文化力量,从而也就没有与西方大师相比的文学成就,所以他“终于没有成为世界意义上的优秀思想家优秀文学家”。  (6分)

18、由于民族的落伍,中国人总以滞后于时代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西方的文明,这就必然流于鄙夷不屑、抱残守缺、夜郎自大的浅薄。(4分)

19、(本题主要考审题能力,注意到了题干中的“主要”二字,联系原文中的“不光……,更……”答案就明确了)主要指“该民族正在运动着的现实的文化实践”。  (4分)

20、有两方面的原因:个人原因和环境原因。个人原因:“他刚领略到西方文化的要旨,就…直忙于运用和操作,无暇去做更具体更学科化的研究”,“站在这样的文化水准上”,他拿不出堪与西方大师相媲美的文学成绩。环境或日社会原因:没有可以仰仗的本民族正在运动着韵现实的文化实践。(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选做其中两题,每空1分,共10分)

14、云销雨霁,

雁阵惊寒,声短衡阳之浦。(王勃《腾王阁序》)

15、空山新雨后,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

16、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韩愈《师说》)

14、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5、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6、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送梁六自洞庭山 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作者将浓浓的离情别意完全融入到诗境之中,具体分析一下诗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离情别意的?

首句写洞庭秋色,景中含情,有一种凄婉的愁绪;次句写“孤峰”也反映了诗人在送别友人之后的孤独寂寞之情;第三旬由实写虚,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的惆怅;第四句以心与湖水相比,更加显得心事与潮水一般悠悠不绝。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5―7题(每小题3分,共9分)

作为恐龙的一类,角龙,一这类外形有些像犀牛的植食性恐龙是非鸟恐龙当中分异度最大并且最后见证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恐龙类群之一。作为角龙类的“代表人物”,三角龙是恐龙史上知名度仅次于霸王龙的一种奇特恐龙,长着怪异的角和长长的颈盾,粗壮的身体使得霸王龙也对它产生三分畏惧。

角龙类恐龙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古生物学家,角龙的研究不仅在系统学方面,也在恐龙的生物学以及古生物地理区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化石材料的缺乏,人们对于这一类群的早期演化理解甚少。

最近,由我国恐龙学者徐星领导的一个由中美学者参加的研究小组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的一个新的原始的角龙类恐龙,这种被命名为辽宁角龙的动物在分类上属于新角龙类。传统上,角龙类恐龙被划分为两个类群:长有类似鹦鹉的喙部的鹦鹉龙类和长着颈盾的新角龙类。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辽宁角龙属于最为原始的一种新角龙,它具有的过渡形态,填补了鹦鹉龙类和新角龙类之间的形态差距。辽宁角龙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新角龙类。

徐星说,辽宁角龙生于大约13亿年前的早白垩纪,大小接近于体形较大的狗,是一种四足行走的动物,以植物为食。和发育有长长颈盾的三角龙不同,辽宁角龙的颈盾短,颧角微弱。

科学家还发现角龙类的一系列重要特征。比如炫耀性的颈盾和特化的咀嚼构造的进化经历了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更有趣的是,辽宁角龙的发现揭示了角龙类早期演化过程中的镶嵌进化现象,表明角龙类的演化过程要比科学家想像的复杂。辽宁角龙改变了角龙类的“进化树”。

最近几年来,著名的《自然》杂志连续报道了来自我国辽西的一系列重要的恐龙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过去发现所涉及的类群都是和鸟类起源有关的猎食性恐龙;这次是《自然》杂志首次报道来自辽西的“以植物为主食”的恐龙,表明辽西恐龙研究在向更广的范围发展,辽西作为世界恐龙研究热点和中心地区之一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记者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获悉,作为恐龙研究领域的后起之秀,徐星博士近年来在虚骨龙类恐龙和角龙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前者和鸟类起源有关,后者是恐龙当中多样性最高的类群。

徐星等人的有关论文,发表在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外著名学术刊物上。他的研究促进了人类对于鸟类恐龙起源说的理解,有关早期角龙类化石的研究也成为这一领域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2001年,徐星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鉴于他近年来在恐龙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推选他进入“丰田计划”,成为全球11位入选科学家之一,也是来自亚洲的惟一学者。到目前为止他已发现和命名了1 2种恐龙,有9篇论文发表于《自然》。

目前,徐星正在新疆准噶尔盆地戈壁沙漠地区开展一项大型恐龙发掘研究项目,寻找时代更早的虚骨龙类,为研究恐龙向鸟类演化这一过程收集更直接的证据。这一研究也是目前国际恐龙学界最重要的方向之一。

5、下列不是人类研究角龙原因的一项是:

A.、角龙是植食恐龙之一,它在非鸟恐龙当中分异度最大。

B.、角龙是白垩纪生物大灭绝的恐龙类群之一的见证。

C.、角龙的研究在系统学和恐龙生物学及古生物地理区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D.、角龙的研究为促进人类对这一类群的早期演化的理解提供了材料。

6、徐星在恐龙研究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为此列举的事实,不确切的一项是:

A.、他近年来在虚骨龙类恐龙和角龙研究上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B.、他对恐龙的研究促进了人类对于鸟类恐龙起源说的理解。

C.、他不仅已经发现和命名了12种恐龙,而且在《自然》上发表了9篇论文。

D.、他为研究恐龙向鸟类演化这一过程收集更直接的证据,确定了国际恐龙界的重要方向。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辽宁角龙是世界上最原始的新角龙类。

B.、对恐龙的研究是为了研究鸟类的起源。

C.、植食性恐龙和猎食性恐龙都属虚骨龙类。

D.、角龙“分异度最大”说明它是多样性最高的类群。

5 、A(这里研究的是结果,不是原因)

6、D(“确定……方向”的不是他)

7、D(其他说法都曲解了原义)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尽三分之二。 B:__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__了呢? C:今年端午节期间,昆明市的198辆消防车和3000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确保奥运火炬传递顺利完成。 D:昨天是报名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春草文学社又接到35名同学递交的入会申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浩浩荡荡的河水奔腾不息时,沉淀在心底的,会是什么呢?我们的人生不正像一条河吗?请以“人生是条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今年“两会”期间,有委员、代表建议,把蕴涵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厚道德伦理的中国传统节日确立为法定节假日,如清明节,中秋节。请你为这个建议拟写几条理由。(不少于两条)(6分)

(1)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需要的角度解说为什么要“确立为法定节假日”的理由。

(2)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道德伦理”的角度解说为什么选清明节,中秋节的理由。

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表达上有一些问题,找出三处语病并改正;而且写一段评语。(80字以内)(6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窗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飘游。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正月十五,哪有“一弯金月”?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看似词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评语:语言生动应以符合生活真实为前提。(或不可脱离生活而盲目追求空洞、华丽的词藻。)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