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诗运用了哪几种手法?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6分)

答:

(2)艺术效果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分析“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的作用。(2分)

答:

答:(1)①烘托:以猿啼、客散、暮色等烘托伤心之情。②反衬:以流水无情衬人之有情,以青山重重衬行舟之孤小。③对比:作者同友人的贬谪之途对比,既点出同病相怜,又流露了对友人的牵挂。

⑵答:①营造了开阔的意境。②流露了作者对友人路途险远的担忧和惜别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徵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徵所为,促召之。徵进十策说密,不能用。王世充攻洛口,徵见长史郑:“魏公虽骤胜,而骁将锐士死伤略尽;又府无见财,战胜不赏。此二者不可以战。若浚池峭垒,旷日持久,贼粮尽且去,我追击之,取胜之道也。” 曰:“老儒常语耳!” 徵不谢去。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尚为密守,徵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得书,遂定计归,而大发粟馈淮安王之军。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徵,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二十二)

]①魏公:李密。②安辑:安抚。③隐太子:指李建成。④秦王:指李世民。 ⑤阋(xì):争斗。文中为使动用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公虽骤胜 骤:屡次,多次。

B.、又府无见财 见:读xiàn,现成的。

C.、徵不谢去 谢:拜谢。

D.、隐太子引为洗马 引:推荐,引荐。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魏徵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隋乱,诡为道士。②若浚池峭垒……取胜之道也。③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④徵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则大事去矣!”⑤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引为洗马。⑥徵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胸怀大志,通晓学术,为武阳郡丞元宝藏掌管文书。李密对元宝藏发来的文书总是加以赞扬。但魏徵进十策献秘计,李密却都不予采用。

B.、魏徵见识不凡。当他看到天命归于唐,而李密的部下李处于必争之地,处境十分危险时,便给李写了一封信,劝说李离开李密而归附于唐。李得信后便定计归唐。

C.、魏徵考虑问题总是能面对现实,审时度势。当窦建德被打败,魏徵跑到关内,在太子李建成手下当了官。他根据当时的形势,暗中劝说李建成及早打主意(对付李世民)。

D.、魏徵性格耿直,敢于直言。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徵事前挑起他们兄弟之间的争斗,魏徵非但不谢罪,反而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

译文:

⑵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译文:

⑶答曰:“太子蚤从徵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

译文:

8.C  9.B  10.A

11.⑴落魄:意同“落泊”,穷困潦倒,失意不得志。赀:通“资”,钱财。少年时成了孤儿,穷困潦倒,失意不得志,放弃财产不经营。

⑵被:及、遍及,加之于上。卒:最后、终于。固:本来。声威遍及半个天下,但一失败就不能振作,最终归附唐朝,本来就是知道天下已有所归的缘故。

⑶蚤:通“早”。器:器重、看重。直:坦直。恨:不满,不满意。此处不宜理解为“怨恨”。魏徵的话是一个假设关系的复句。魏徵回答说:“如果太子早一点听从我魏徵的建议,就不会死于今日的灾祸了。”秦王器重他的坦直,没有不满魏徵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皮肤――身体最大的器官

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皮肤功能强大。可其重要性却远没有被人们充分意识到。除了为身体抵挡风吹雨打,皮肤到底还有些什么功能?为什么女性的皮肤比男性的薄,而且容易衰老呢?

无瑕的皮肤是件多么美好的东西!我们爱护它,滋养它,试图改善它。但是,我们通常只是把它当作一层皮。其实这是误解和低估了皮肤。人类自己从未造出过比它更好的传感器、防护罩和通报器。

皮肤是一个很好的保护罩。它的最外层――表皮,比莎伦包装膜还要薄。它能抗污和防水。编织紧密的表皮细胞形成了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而把不必要的水挡在外面。死去的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紧凑地排列好,使皮肤更坚韧,就像一层透明的装甲衣。皮肤的智能连军队都羡慕不已,一旦需要的话,由干细胞组成的表皮就会加固皮肤。生产色素的黑素细胞能够抵御皮肤的头号敌人――阳光,这东西对皮肤的中间一层――真皮的伤害特别大。

真皮含有大量的胶原质,它能紧致皮肤,随着胶原质被不断降解,就会产生皱纹和皮肤松驰。真皮下面就是皮下脂肪,它能软化皮肤质地。分布在皮肤中的还有血管、毛囊、汗腺和产油腺。这些小东西在有化学邮递员――荷尔蒙的血浆里游泳,白细胞则在一旁漫步。大量的神经忙碌地穿梭其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它器官。接收良好的感觉神经末梢,则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和细心处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爱抚玫瑰的柔软花瓣,却因为害怕被它的刺扎痛而退缩。

皮肤是在思想、身体和外界之间强有力的分界面。神经――免疫――皮肤――内分泌的网络把皮肤当作是一个独立自主、难以驯服的智者。它会告诉我们很多它主人的情况。想想看,如果一不小心泄漏了心理的秘密,你就会脸红;有什么东西出毛病时,皮肤会起鸡皮疙瘩发出警告;收缩的皮肤透露出你的害怕。它作为内分泌器官也有充实的生活,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像维他命D.这样的激素,以及自己用的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但是很多大脑里发现的神经传递素也是由皮肤制造的。

另外,皮肤是免疫系统重要的前哨,思想和皮肤的交流比我们看到的要多得多。例如,在没有搔痒或者拍打的情况下,大脑可以不可思议地让你没有外因而感到痒。情绪压力会影响到表皮的保护功能或者在内部引起炎症反应。皮肤中有专门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并引发全身的免疫反应。因为皮肤在这方面功效卓著,所以研究人员要挑战古老的试验,把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这种免疫力的肌肉里,这样可以减少痛苦,这类似肺结核试验。虽然只用了剂量中的小部分,但是效果好像还不错。

皮肤也有性别差异。虽然男人和女人的皮肤差不多,但是一些性别差异使女性处于明显劣势。或许是因为进化历程中的这样一个时期:女性待在家里,而男性在户外勇敢地打猎,所以女性的皮肤变得比男性薄和少油脂。比较薄、比较干的皮肤更容易被阳光和香烟的烟雾伤害,暴露在这种环境下的女性更容易长皱纹。而且女性出汗也比男性少,所以更容易中暑。事实上,维多利亚时代穿着厚重的女性们,手里拿的镶褶边的阳伞,发挥着双重功效,既能创造一片阴凉,又能减少阳光的伤害。

5、以下是对“身体最大的器官”所作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比莎伦包装膜还要薄的皮肤却凭借它透明的装甲衣,足以抗污和防水。

B.、由皮肤制造出的神经传递素,穿梭于荷尔蒙的血液中,把大脑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器官。

C.、作为保护罩的皮肤之所以能够坚韧,是因为死去和脱落的细胞在表面得以紧凑地排列。

D.、皮肤里的白细胞,能够吃掉入侵的微生物,具有免疫功能。

6、下列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皮下脂肪处于真皮的下面,它有软化皮肤质地的功用。

B、作为内分泌器官的皮肤,也有充实的生活,能为身体的其他部分制造出维他命D.激素、类固醇和甲状腺激素等。

C.、表皮细胞具有编织紧密的特性,它如坚固的屏障,能保留水分,阻挡废水进入。

D.、女性皮肤容易长皱纹,是因为少油脂的女性皮肤质薄、性干,易于受到阳光和烟雾的伤害。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阳光是一把双刃剑。对人体而言,它既给人以温暖、光明,又能破坏皮肤的黑素细胞,加速皮肤的老化。

B.、将牛痘疫苗直接注射进缺乏免疫力的肌肉,这种与肺结核试验完全一样的古老实验,既可以减少痛苦,又有明显的效果。

C.、一旦人类能大量地为自己补充胶原质,皱纹和皮肤松驰的生理现象就可以得到控制。

D.、一个人的情绪压力,与表皮的保护功能成反比,有时它还会引发体内的炎症。因此,健康的人要学会释放压力。

5.A   6.B  7.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 B:现在,我又看到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可爱的声音。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清楚。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书桌上的那个景泰蓝花瓶,色彩艳丽,小巧 了他们的一段友情。 (2)面对来势汹汹的禽流感疫情,全国各地已经积极开展了 工作。但谈“鸡”色变的恐慌还是 了许多地方。 (3)他 要准备参加演讲比赛, 要复习准备期中考试,忙得几天没睡好觉。

A:精致/见证 防治/波及 既/又 B:精制/鉴证 防止/涉及 不是/就是 C:精制/见证 防治/涉及 不是/就是 D:精致/鉴证 防止/波及 既/又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灾情过后,百废具兴,政府给灾民购置了常用家具,生产用具,一应具全。 B:政府三令五伸,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言行要审慎,严禁向企业乱申手。 C:这尊塑象个性鲜明,形像逼真,引来不少游客在这里驻足并照相留念。 D:像高粱之类的高秆植物,茎秆虽像竹竿,但不能用来做旗杆,也不能做钓鱼竿。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绿萝很好养活,折上几枝,放进盛水的玻璃瓶就行了。摆在桌上,眼前一片绿意。可让人遗憾的是,它在水里慢慢生了根之后,几乎就不再生长,没精打采,枝蔫叶稀。是缺少阳光?放到窗前晒些日子,不见起色。是氧气不足?打开窗子常透透气,也没效果。后来,试着往水里投了一把石子,原来在水中飘来飘去的根须似乎一下有了依托,它们使劲往下扎,把石子紧紧缠住。没过多久,绿萝就绿油油的,枝繁叶茂了。

要求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构思作文。自主立意,标题自定,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将下面的这个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保留全部信息,语言简明。(5分)

由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国家馆、3万平方米的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的建筑外观以“东方之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的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的中国馆即将实现封顶。

上海世博会的核心建筑之一的中国馆即将实现封顶,它是由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国家馆、3万平方米的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以“东方之珠”为构思主题的建筑外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写出一句且通顺给1分,写出三句给4分,顺序对给5分,写序号扣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静夜,微微的车轴声……

王宗仁

这朵突然冒出来的的刺玫花,带着大地的黝黑的嘱咐,染着向往圣洁的色彩,在我住宅楼下的似乎不该它出现的角落里开放了。

多少年来,楼下左侧路边的这块地方,成了一些人“法定”的展览龌龊的窗口:纸屑、炉灰、剩饭、粪便、烂鞋、破碗、卫生纸……所有的污秽巴不得都集中到这里。

夜里,楼上几乎所有的窗口都黑了;或清晨人们还在沉睡中梦游,我由于写作的习惯还在伏案,这时总能看到一个老妇人用一颗芳香的心在垃圾堆旁清扫着。在她的身旁,一辆已经无法辨清是铁色还是木制也不知从哪个朝代传下来的带斗的小车;一把木板上钉一块铁板作刃头的大掀;再就是她手中那把已经磨损得秃秃的像一根木棍似的扫把……她戴着把脸捂得严严的大口罩,扫得很认真,连那草丛间的杂物都要抠出来。

这一切,我是借着月色才看得清楚。

我常常看得入了迷,忘了写作,直到她拉着车子吃力地走开。车轴摩擦出的声音,脆脆的,悠悠远去,仿佛把静夜都穿透了。

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纯净的声音,也是最微弱的声音。两个胶轮柔和的旋律,两只脚板有节奏的迈动……

可是,大楼睡得好沉寂,谁去听?

渐渐地,我竟然成了习惯,听上了瘾,如有一个夜晚不听见这车轴的声音,这一夜的梦肯定是干瘪的。即使睡着了,也是昏睡。醒了,也没清醒。

再后来,我发现老妇人走路有点不便当,有点瘸。摔的,还是先天的病?不得而知。我总算明白了,她拉起车来为什么那么吃力,身子摇摇晃晃在夜色里移动着。

我的心酸痛极了!

已经有好多日子我没有见到老妇人了。自然,车轴的摩擦声也断了。我突然感到生活很空寂,很烦躁,好像要失去平衡了!

就因为一个老妇人的消失么?

楼下的垃圾越堆越多,早就超过“三八线”了。但是没有人来清理。

只有在这时候,我才深切地感到了我们一些人的惰性是多么的顽固而又可恶!往前十来步就是垃圾桶了,不,就是不去。因为这儿是法定吞噬垃圾的地方。

脏物继续增长着……

那也是一个早晨,我分明看见一个十岁左右的女孩,把一个花圈放在了垃圾堆上,上面写着:奶奶安息吧!

她已经悄悄地走了!

牛奶奶无儿无女,孤独了一辈子。丈夫呢?据说在她十八岁那年就外出挣糊口钱去了,可是一直没有回转……

她根本就不是这栋大楼里的人。她住在我们大楼对面的平房里。

他要走去的前一天,还清理完了楼下的垃圾,那车斗装得饱饱的,仿佛要把人间所有的污秽载走才解恨!这是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留念。直到第三日,邻居们才发现她的屋总是关着门,便破窗而入……

邻家的小姑娘想得很奇特,给她送了一个花圈,放到她平时最常去的地方。这肯定不是她得到的唯一的一个花圈,但是放到这个地方的,就这么一个。

孩子们想得很简单:每个人的灵堂都应该设在他劳动的地方。不劳动的人,还要灵堂干什么?孩子们的心!

老妇人走后已经半个月了,仍是有人往放花圈的地方倒着垃圾,而且是“远距离投射”……花圈早被埋没了……

孩子们不干了!

那个小姑娘联合了一帮“兵”将那垃圾山搬掉,栽下了那棵刺玫花。

娃们也许不是不让人们倒垃圾,他们只是要捍卫奶奶的圣洁呢!

自从有了这朵花,果然再没人敢在这儿抛撒污秽了。

老妇人一生都是圣洁的。

圣洁怎么能与龌龊相容?

14.文章开头说,这朵刺玫花“在我住宅楼下的似乎不该它出现的角落里开放了”,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似乎不该它出现”?(4分)

15.作者为什么用了很多笔墨写老妇人的劳动工具――小车、大锨、扫把?(4分)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6分)

(1)可是,大楼睡得好沉寂,谁去听?

(2)因为这儿是法定吞噬垃圾的地方。

17.为表现主题,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加以分析。(8分)

14.(4分)因为这朵花“染着向往圣洁的色彩”,而它开放的地方是“一些人‘法定’的展览龌龊的窗口”,二者不能相容。

15.(4分)①以劳动工具的粗陋表现老妇人劳作的艰辛。②以扫把“已经磨损得秃秃的像一根木棍似”表现老妇人长期的坚持。③表达作者对老妇人的赞美。(答出①或②给2分,答出③给2分,共4分。)

16.(6分)(1)大楼里的人们对老妇人的辛劳一无所知并且不加珍惜,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遗憾。

   (2)人们顽固而又可恶的惰性让一个本该干净的地方成为垃圾堆,写出了作者对人性丑恶的愤慨。

17.(8分)①人们“展览龌龊”与老妇人认真辛苦地清扫垃圾的对比

②夜晚的安静与“车轴摩擦出的声音”的对比

③孩子们对老妇人的尊敬缅怀与其他人麻木冷漠的对比

作用:突出了真善美,抨击了丑恶。

(列出①②③分别2分,答出“作用”给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不获世之滋垢, 。推此志也,

(司马迁《屈原列传》)

(2)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此夕闻君谪九江。 ,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闻乐天左降九江司马》)

( 1)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然泥而不滓者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残灯无焰影幢幢    垂死病中惊坐起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