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曰:“管仲非仁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

(1)上述语段中,子贡和孔子对管仲的看法各是什么?(2分)

(2)从孔子评价管仲这个特殊人物,谈对仁者的看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分)

(1)管仲非仁;管仲为仁(2)孔子评价管仲并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要求他拘于小节小信,而肯定了他的大信大节,(1分) 从孔子对待仁的观点可以看出孔子知权达变,具体人物具体分析,所以我们看待人、事时,也不宜用统一的标准衡量,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分析对待。(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长安秋望

(唐)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②“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22.据《唐诗记事》卷五十六记载,诗人杜牧对颔联赞叹不已,称赵嘏为“赵倚楼”。请简析“倚楼”二字的妙处。(3分)

2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

22. 诗人凭高而望,注意力正被凄清的秋景所吸引,忽闻一声长笛悠然传来,寻声望去,在那远处高高的楼头,依稀可见倚楼吹奏横笛的背影,令诗人黯然神伤。(2分)可见“倚楼”二字选景典型、韵味清远。(1分)

23.移情或拟人,(1分)篱畔的紫菊静穆闲雅,令人忆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表达了作者向往归隐之心;(1分)枯荷败叶憔悴含愁,勾起作者青春不再、好景无常的伤感。(1分)

17. D (D项“戮”解释为“羞辱”。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可知。)

18. B( A项:介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B项:介词,通过。C项:介词,到;介词,给。D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19.C(其它加点词均活用作动词。)

20. A(A项“自认为”错,无中生有。)

21.(1)如果山东各州发生兵变,敌人的轻锐__从南向北出击,在我们的家乡炫耀武力,谁知道会发生什么后果呢?(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假令”,如果;“南”,从南向北;“桑梓”,家乡,各1分)

  (2)现在我们应当派人前去吊唁祭奠,慰问他那些孤儿寡女,同情他们不幸的遭遇,这些都是展示我们美德的事情啊。(翻译时要注意的字词有:“存”,慰问;“恤”,同情;判断句式,各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黑羊

[意大利] 卡尔维诺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__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那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那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政府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地定居。到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地出门,却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做地过日子,可他没理由妨碍别人做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__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任何东西可吃。但这不能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问题是他的行为使其他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的一切却不从别人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人家就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更糟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互相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

因此,在那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②

唯一诚实的只有开头的那个人,但他不久便死了,饿死的。

12. 黑羊用英语说就是“blacksheep”,意为“败家子,败类,害群之马”,这篇文章为什么要以“黑羊”为题?(4分)

13.划线句①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3分)

14.划线句②有何深刻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

15.现代小说强调虚构,请从“虚构”的角度,简要地赏析本文的这一特色。(4分)

16.卡尔维诺的小说用现代眼光表达现代寓意。请从某一角度说说小说《黑羊》的深刻寓意。(5分)

12.在文章中暗指那个诚实人,(1分)是他的另类行为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状态,(1分)作者这里用的是反讽的手法,(1分)用对一个诚实的人的否定来证实社会的欺骗性。(1分)

13.起承上启下作用。(1分)呼应上文诚实人想努力适应人们约定俗成的伦理道德和生存方式,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人格的尊严和正义道德不允许他去偷盗,所以去 “看河水打桥下流过”;(1分)引出下文富人为了不让自己变穷,雇人行窃,建立警察局和监狱的情节。(1分)(简要地分析即可得分。)

14.贫富差距会让穷人铤而走险,而警察局和监狱保护着富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成为富人掠夺和欺骗穷人的工具,(2分)这句话揭示了文明社会在华丽外衣之下掩饰着的卑鄙和龌龊,罪恶与冷酷。(2分)

15. 小说运用夸__隐喻的手法,虚构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靠偷别人和被别人偷幸福而又祥和地居住在一起,一个诚实的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幸福”的规则。(2分)此小说中的人物都无名无姓,仿佛一个个运行的符号,有象征意味。(1分)情节荒诞、可笑、离奇,主题深刻、冷峻。(1分)

16.(1)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的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2)在不正常的社会里,正常的反而不正常,不正常的反而正常。任何不正常都带有潜规则,谁要是触犯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从人性的角度看,自私、占有、不劳而获是人的本能。社会规则能约束这种本能,也能激发这种本能。(4)呼吁社会维护正义,倡导诚信,让美好的人性复归。(答出任何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当去年考古学家们在葡萄牙南部的发掘工作中发现一块写有2500年前的语言的大石板时,他们简直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在这块棱角分明的泛黄的石板上刻着一些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它们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这种被称为“西南文字”的语言目前已经绝迹。亲历挖掘工作的里斯本大学讲师阿米尔卡・格拉说:“我们几乎要鼓掌欢呼了。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东西。”

200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破译被认为是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的“西南文字”和欧洲最古老的语言之一伊特路里亚语。这块石板上刻有86个字符,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目前已经发现了约90块刻有古代文字的石板,但大多已经不完整。这些石板几乎全部出土自邻近的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其中一些文字看上去歪歪扭扭,还有一些像交叉的木棍。其中一个像是数字“4”,还有一个就像一个蝴蝶结。它们都是被认真刻在石板上的。整篇文字笔迹连续,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念法应当是从右到左。

人们最早试图破译这种文字是在18世纪。当时一位tiān zhǔ jiāo 徒所管辖的教区包括了这一地区,当地不断出土的碎片引起了这位主教的兴趣。

拥有约3500名居民的阿尔莫多瓦镇位于西南文字的中心地区。两年前,该镇修建了一座博物馆,馆中陈列了20多块刻有文字的石板。尽管随着新石板的不断出土,研究人员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依据,但当他们深入到这段他们知之甚少的历史时期还是遇到重重困难。勒芬大学西南文字研究专家皮埃尔・斯威格斯说,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也没有掌握来自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斯威格斯说:“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zōng jiāo 信仰,我们几乎一无所知。”斯威格斯说,西南文字是几种无人知晓的古代语言之一。它为理论竞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逐渐达成一项共识是,这些文字来自2500年至2800年前。多数专家认为,它们是由一个名叫塔特西安斯部落的人创造的,这些人当时在这些地区开采金属――这附近有欧洲最大的铜矿――但几个世纪后他们便消失了。一些科学家提出,创造这些文字的人是另一个罗马帝国之前的部落,可能是科尼奥部落,甚至可能是迁徙到此地的凯尔特人。

破译工作的另一个难题是这些字迹并不标准。似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语字母,因为它们沿袭了其中的一些书写习惯。然而,它们却又打破了这些规律,创造了新的规律。

专家们已经确认了代表15个音节的符号,包括7个辅音字母和5个元音字母。

(《参考消息》2009.3.2)

8.下列关于“西南文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南文字”带有明显的古伊比利亚语言风格,是伊比利亚半岛一种最古老的书面语言。

B.“西南文字”和伊特路里亚语是200多年来世界尚未破译的两种古老的语言。

C.考古学家在葡萄牙南部发掘的刻有86个字符的“西南文字”大石板是目前发现的字符最长的铁器时代文本。

D.“西南文字”这种有规律弯曲着的神秘符号一共由15个音节符号构成,其中辅音字母7个,元音字母5个。

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破译‘西南文字’遇到重重困难”的原因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对2500年前的这一段历史知之甚少,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或zōng jiāo 信仰几乎一无所知。

B.“西南文字” 被认真地刻在石板上,文字笔迹连续,歪歪扭扭,字与字之间没有间隔,书写从右到左。

C.科学家们几乎没有任何原始资料,没有掌握来自这一时期和这一地区的任何可读的文字,破译工作缺少必要的参照物。

D.“西南文字”字迹并不标准,至今仍属于一种无人知晓的古代语言。

10.下列表述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A.目前发现的约90块刻有“西南文字”的石板几乎全部出土自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地区。

B.创造“西南文字”的人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塔特西安斯部落,或者是罗马帝国之前的部落,可能是科尼奥部落,甚至可能是迁徙到此地的凯尔特人。

C.最早破译“西南文字”的人是18世纪的一位tiān zhǔ jiāo 徒,当时他所管辖的教区出土了不少刻有“西南文字”的石头碎片。

D.“西南文字”字形不标准,因为长期以来它在沿袭自身的一些书写习惯的同时创造了新的规律。

11.请结合专家在研究“西南文字”时所取得的成果,给“西南文字”下一个定义。(3分)

8. D (“15个音节符号”只是指目前专家已经确认的音节符号。)

9.B(此项是对发掘的石板上的字迹的介绍,不属于破译难度的原因。)

10.A(B塔特西安斯部落同样是“罗马帝国之前的部落”。 Ctiān zhǔ jiāo 徒是“最早试图破译”的人。D沿袭的是“腓尼基语或希腊语字母”的一些书写习惯。)

11.西南文字是2500至2800年前的某个部落创造的改编自腓尼基语或希腊语字母的伊比利亚半岛最古老的书面语言。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5分)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60字左右。

这则材料我们可以谈对待“苦难与不幸”的内容。可以从教育方面的问题谈,也可以从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谈。一方面是对小女孩“孝”“有责任感”的赞扬,另一方面可以是对社会“缺乏责任与爱心”的批判。

参考示例:我认为这种对待苦难的观点是一种畸形文化的滋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美化手段,是对苦难的一种扭曲的理解。千年古训已被当今社会浪潮冲刷得变了形状,褪了颜色。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苦难,对待苦难。(当然,答案也可以从正面赞扬肯定。要求有明确的观点,简要的分析。观点2分,分析2分,语言连贯流畅1分。)

请欣赏下面这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5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4分)

⑴标题:

⑵寓意:

⑴错位。(2分)⑵违背规律的现象值得关注。合乎要求,意思对即可给分。(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B:在北大中文系教授李零的新书中告诉我们,孔子要求他的弟子们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将体育运动推到了很高雅的位置上。 C:我在比赛场馆靠近过道的座位上看见了仰慕已久的乒乓球运动员张怡宁,内心着实激动了一番。 D: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应是一个既立足于当前保稳定发展,又抓住机遇促进结构调整,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务求实效的行动计划方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声音的联想 罗兰

入春以来,在静寂的清晨或午后,常有一大群麻雀,聚集在后院的尤加利树巅。那轻俏的哨音,时而一点一点,时而一串一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玲珑剔透;如水晶,如银玲,如雨点,如珠串,流利晶莹,在树梢的谱表上,点着音符;小小的,加着装饰音与弧线的,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滑过去;又跳过来,又滑过去。这一串串的音符,就织成了一片蕴藏着生机的宁静。在这样的宁静里,一切的世俗纷争、名心利欲、得失忧患,都如旧梦般地淡去。只觉置身在简单淳朴的大自然,回返无知无识的天真。那一刻的宁静,不知胜读多少修身养性的书篇。

多年来,在都市里奔忙,都市是属于“人”的世界,是属于“机器”的世界。这世界的一切音响――包括音乐会的音乐在内,都毫无美感可言。它们嘈杂、吵闹、拘束、紧张、虚伪、造作。因此,我常捕捉远处偶尔传来的一声鸡啼。有时是在清晨,有时却在阴雨未晴的午后。但不管是在清晨,或是在午后,那一片孤独而悠然的长鸣都可以给我带来很久很久的宁静,很多很多的对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向往。那生活――缓慢的拍子,低舒的节奏,宽敞的空间,辽阔的视野,多量而简朴的食粮,淡泊的襟怀,飘逸的想象。在那样的生活里,人是属于自然。在那样的生活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不致把自己逼得那么高,那么尖锐;才不致把渺小的自己吹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那么夸大与狂妄。在那样的生活里,人们才可以了解到“降落”的安稳与舒泰,才可以找回自己,返璞归真,在那真切的泥土、葱茏的绿野、清洁的泉水、简单的衣着上去发现与世无争的安闲,去发现“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可笑和愚昧。

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生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鸟语、鸡鸣,都象征着不受市声干扰的那难得的时刻,远人为、近自然,丢弃物质的争逐,发现精神和性灵,这时候,你就会觉得宁静。这宁静,事实是一种抛开争逐之后的安闲,放下贪欲之后的怡然。

我曾在关子岭度过两个极其宁静的夜晚。而造成那宁静的是山上的流泉。那泉水琮琮,似在我枕上流过。在梦的边缘,我觉得自己像是枕着青石。身上覆的是坠叶与落花,一切尘间扰攘都随着清泉流远;一切烦愁忧虑,也随着清泉流远;一切名心利欲、得失恐惧,也随着清泉流远……在那样的怡然中,仿佛我自己也随着清泉流远,而入梦。而迎接我的是山中带雾的清晨与承载我流到这里来的清泉,而我所置身的地方,恍如真正的世外桃源。

海潮的声音也曾带我入梦。在海滨那小楼上,在夏夜,我打开面海的窗子,睡在床上,听海浪拍岸的声音,那么宏壮而深沉的,带着远古的荒凉与寂寥的声音,述说着天地创造,人海沧桑的那声音,低沉的,感慨的,雄浑的,那述说,使你不得不放弃你所执著、所迷惑、所恼怒、所牵恋的一切。你必须在海的沉雄的低语中睡去,把你渺小如尘芥的喜怒悲欢轻轻放手,在海流中。

自从我发现我是何等的喜欢这些属于自然的声音,我顿悟我近来为什么很少去听音乐会。我厌烦音乐会场的闷热,音乐听众的嚣杂;我厌烦音乐的沉闷,演奏者的造作;我也厌烦正襟危坐的约束,和强作欣赏的虚伪。世间不是没有好的音乐,但好的太少。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和当做冠冕来装饰高贵的音乐,同样的是只相当于叫卖的市声,和物质享受盖过精神文明的那机器齿轮与马达的交响。

12.作者喜欢的声音有怎样的特点?(3分)

13.本文以声音为线索展开联想,请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4分)

14.文章第1段写麻雀的声音,第5段写海潮的声音,两段的写法有什么异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本文主要用哪些手法写声音?请举例分析。(4分)

16.有人说,这篇散文描写的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安闲之情,有消极的意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5分)

12.没有市声干扰的自然界的声音(天籁之音),能给人带来安静安详的感受。

13.文章先写麻雀声以及自己的感受,接着写市声的嘈杂并引发作者的理性思考。然后写流声泉和海潮声给人的宁静感受,最后写不喜欢音乐会的原因。

14.同:都由写声音引出自己的感受。异:写麻雀的声音,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详写声音的轻俏;写海潮的声音,概括写其“宏壮而深沉”的特点,侧重联想海潮的所含的“沧桑”意蕴。

15.对比、衬托。如都市之音的“嘈杂、吵闹”等与自然之音宁静的对比;“泉流”声与 “海潮”声对宁静之感的衬托。

16.(略)观点明确给1分,言之成理给3分,表达简明流畅给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l题。(12分)

艾克曼设计出了一个软件程序,可通过分析一个人的讲话.声音和面部表情,帮助人们分析其讲的是否属实。加拿大皇后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人员大卫・斯科恩表示:“政客通常不会完全说谎,但他们却非常善于周旋在真相的四周。这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已有明确的体现。”

斯科恩一直在密切注意“周旋”(spin)这个词。他发明了一种算法,可以通过监控对话或演讲中词语的使用,确定说话人什么时候想要在真相的四周周旋。这种算法首先对人称代词进行统计,比如它认为我(I.)比我们(We)更加直接。接着,它将对表示笼统含义的短语进行统计。这都体现了很高的“周旋”水准。

斯科恩基于候选人在大选中的150篇演讲建立了数据库。虽然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稿都出自专人之手,内容也多有雷同,但当斯科恩用这种算法对麦凯恩.奥巴马和希拉里的讲话进行分析时,却发现他们的演讲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根据软件程序的统计,每一位候选人的演讲中都包含着水平不一的“周旋”因素。其中,在奥巴马的演讲中含有极高的“周旋”指数,大大超出了麦凯恩和希拉里等人的数值。例如,在接受党内提名的演讲中,奥巴马的“周旋”值达到了6.7,与此相反,麦凯恩的得分低达-7.58,希拉里则得了0.15分,与平均值0最为接近。

因此,这项分析也从一个侧面支持了麦凯恩“直言者”的宣言,但这种直接的说话方式对政客来说却不一定是件好事,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斯科恩表示,奥巴马在演讲中熟练地使用了“周旋”的技巧。瑞士沃克斯研究所的创立者布兰卡・伯勒曼表示,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选票的攀升也证实了这种技巧的有效程度。

伯勒曼用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对演讲的声音高低.音量大小和流利与否等7个参数进行了绘图,制作出了声音文件。随后她将此声音文件与演讲者的面部神情关联起来,通过艾克曼开发的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来展现演讲人的表达自如度。

分析显示,麦凯恩的声音起伏很小,让人感觉没有感情或冲击力。无论涉及到积极的前景还是悲观的事实,他的声音听起来几乎一模一样。此外,麦凯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经常不能协调。

他在谈论争议性问题时常面露笑意,让人分辨不清是嘲笑还是真诚的微笑,“这让人感觉很不可信”。伯勒曼说道:“人们很难对音调平平的讲演产生信任,尤其是当演讲人的讲话与面部表情不符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麦凯恩的演讲充满‘周旋’的技巧也无济于事。”相比而言,奥巴马的声音则充满了起伏,其面部表情也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但他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喜欢皱眉,这容易让人感觉十分忧虑。但流利的讲演,高频的语速,以及声音高低的适度控制,都使他的演讲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鉴于上述的测试,那政治家们到底有多“诚实”呢?艾克曼说:“社会民众看待大选候选人就如同对待二手车的销售员,他们似乎对自己的言论确信无疑,因此,我们很难发现完全说谎的政客。”

随着种种辨别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许有一天声音识别器或面部表情识别仪就可以联合揭露出搬弄是非之人的嘴脸,甚至超越心理学家,快速、准确地分析出人们的真实想法。

8.下面是伯勒曼对麦凯恩的演讲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音起伏很小,让人感觉没有感情或冲击力。

B.麦凯恩的声音与面部表情经常不能协调。

C.他在谈论争议性问题时常面露笑意,让人分辨不清是嘲笑还是真诚的微笑。

D.麦凯恩的演讲没有“周旋”技巧。

9.下面是伯勒曼对奥巴马的演讲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声音充满了起伏,面部表情能准确地与演讲内容相匹配。

B.在演讲中使用了“周旋”的技巧。

C.过于喜欢皱眉,让人对他能否当选感到忧虑。

D.讲演流利,语速快,声音高低控制适度,具备很强的感染力。

10.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各位竞选人员的演讲内容多有雷同,但仍存在着众多明显的不同。

B.2008年美国大选中演讲中含有的“周旋”指数奥巴马最高,他很善于使用含糊的用词来处理棘手的突发事件。

C.麦凯恩的演讲激发性极强,但他直接的表述方式往往使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D.艾克曼设计出的这个软件程序包括听觉分析软件程序和面部动作分析软件程序。

11.给这段文字拟写一个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标题。(15字内)(3分)

8.D(每一位候选人的演讲中都包含着水平不一的“周旋”因素)

9.C(文中意思是让人感觉奥巴马本人十分忧虑。)

10.C(文中是说“直接的表达方式往往使激发性极强的演讲变得十分平淡”。)

11.可读懂声音和面部表情的软件( 2分)问世(1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