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使用二次风的主要目的在于搅浑燃烧的烟气,延长其()。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晓古今变化的规律,成为一家之言。 B: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世上全都肮脏只有我干净,个个都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放逐了我。 C: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既然世上的人都肮脏龌龊,您为什么不也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 D: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被放逐之后,在江湖间游荡。他沿着水边边走边唱,脸色憔悴,形体容貌枯瘦。
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通达事理的人不拘泥于外物,而能随着世道变化推移。既然世上的人都污浊,您为什么不使那泥水弄得更浑浊而推波助澜?既然众人都沉醉不醒,您为什么不也跟着吃那酒糟喝那酒汁?为什么您偏要行为高出世俗,使自己被放逐呢?
C.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我听过这种说法:刚洗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洗澡的人一定要抖净衣服上的泥灰。怎么能用洁白的身体去接触外物的玷污?我宁愿投身湘水,葬身在江鱼的肚子里,怎么能够用清白的人格,去蒙受人世间的尘土呢?
D.怒而飞,其翼若垂(边陲)天之云。
一发怒就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D
解析:
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11.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诸吏人案堵如故 靡不毕见 B:却告了相思回避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被发行吟泽畔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D: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悟言一室之内
7.下列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诸吏人案堵如故 靡不毕见 B:却告了相思回避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C:被发行吟泽畔 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D: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悟言一室之内
6.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示因果) B: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示承接) D: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连词,表顺承)
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B:今齐地方千里 C:璧有瑕,请指示王 D: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2)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
(2)全世上都混浊,为什么不顺着潮流推波助澜?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一同吃那[652f638e8dd72b5d.gif]酒糟喝那薄酒?为什么要保持高尚的节操志向,却使自己被放逐呢?
解析:
略
文言文阅读题(选择题毎小题3分,翻译题9分,共18分)
(一)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二)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三)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yǐng》,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鄙陋没世 终结一生 B.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搅浑
C. 适长沙 刚好 D. 同死生 以……为同,把……看成一样
1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是( )
例句: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A.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B.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C.圣人不凝滞于物 D.葬于江鱼之腹中
16.下列各句中“之”字与其他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B.安能以皓皓之白
C.及见贾生吊之 D.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17.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不得已也。
②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见放为?
③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
【答案】
14.C
15.C
16.C
17.(1)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恋生命厌恶死亡,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子儿女,至于那些被正义所激愤的人当然不是这样,是因为他们有不得已的地方。(2)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使自己被放逐呢?(3)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使自己变成像现在这样!
【解析】
14.
试题分析:适:到了。根据后句“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就可揣测出前面的适意思是到了。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A.介词,对于,B.介词,在,C.介词,被,D.介词,在。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A.助词,的,B.助词,的,C.代词,屈原,D.助词,的。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莫”解释为没有谁,“妻子”为古今异义词,妻子儿女,“乃”解释为是,“至激于义理者不然”是被动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二句时注意“何”解释为为什么,“为”为句末语气助词,解释为呢,“自令见放为”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体现;第三句时注意“及”解释等到,“吊”解释为凭吊,“以”解释为凭借,“游”解释为游说,“而”表转折,“而自令若是”为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体现。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四)古诗文默写。(6分)
【原创】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 ▲ ,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 ,秋以为期。(《诗经·氓》)
(2)驾一叶之扁舟, ▲ 。 ▲ 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 , ▲ 。”(论语选读)
(4)渔父曰:“ ▲ , ▲ 。世人皆浊,何不倔其泥而扬其波?”(《楚辞·渔父》)
(5)四围山色中, ▲ 。 ▲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长亭送别》)
23.(1).送子涉淇 将子无怒
(2). 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
(3).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4). 圣人不凝滞于物 而能与世推移
(5). 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