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示例,请你从“分享、尝试、磨难”三个词语中任选二个。为自己写二句警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简洁、深刻,有哲理意味,不得抄袭。(4分)
示例:自由――只有将名利之念逐出欲望之界后,自由才会在我的心中安家。
答:
参考示例:分享――与朋友一起分享欢笑,我便拥有了双倍的欢乐;与朋友一起分
担痛苦,我就减少了一半痛苦。
尝试――我想飞的翅膀只有在不懈的尝试之后,才能展现搏击长空的雄姿。
磨难――只有经受住地狱的磨难,我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
概括下面一段话的主要内容,字数不得超过15个。(3分)
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西部地区的事情,同时是东部地区进一步发展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西部开发只能走环境与经济“双赢”的道路,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与紧迫任务,将发展特色经济与绿色经济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西部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发展是核心,但绝不能将经济建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实现跨跃式发展.
答:
西部开发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十年后的今天,敢为人先的小岗人重新在黄土地上做文章,搞试验,摸索出一条新路,让昔日分到各户的田地的使用权流转起来。 B:和平区志愿者协会开展了围绕“文明迎奥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成立了100支奥运志愿小分队,到繁华商业区志愿服务。 C: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有关负责人昨天表示,9月20号后是否取消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做法尚未确定,降低交通压力的具体措施将在稍后公布。 D:多个国家的航天专家对“神七飞天”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将会改变国际空间技术合作,并期待中国成为太空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伙伴。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学生凡语”橱窗内展示的,是学生们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从文辞内容的锤练,到版面美工的设计,都让观赏者感叹不已。 B:中航集团总经理孔栋昨天透露,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航空业行业需求依然不足,客坐率、票价水平难以有实质性提高。 C:公共服务的质量,说到底,主要还是政府职能转换以及基于此的民主法治、__体制不断健全完善范畴内的课题。 D:民间文化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文化从未得到过与精英文化同等的地位,始终停留在口传心受、自生自灭的阶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让”的名言。《论语》说:“当仁不让于师。”李斯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俗语说:“让人三分风光月霁,退我一步海阔天空。”有人问拾得和尚:“人逼我、迫我、害我,你将如何待他?”拾得说:“容他,忍他,让他。”
请以“让”为题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注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选填3句,每句2分)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 。(《论语》)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逍遥游》)
(3)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晏殊《蝶恋花》)
(4) ,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5)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
阅读《论语》选段,完成文后试题。(4分)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24.(1)根据上文内容,你认为孔子所言“礼”的本质内容是什么?(10字以内)(1分)
(2)你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孔子所言“礼”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请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1)等级制度(或尊卑秩序)(1分)
(2)正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中拥有无可质疑的巨大价值。因为“礼”是社会道德的外在表现,是社会普遍遵从的社会规范。(提出观点,加以解说1分)有了“礼”大家才能各安其职,各乐其业,才能使种种竞争处于有序状态。(正面论证1分)假如社会无“礼”,人人各行其是,生活秩序就无从保障,社会的稳定基础将被动摇。由此可见,“礼”在现代社会中起着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统文化。(反面驳斥及总结1分)(共3分)
反面观点:我认为“礼”在现代社会已丧失其基本价值。因为“礼”的核心观念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尊卑秩序和等级制度。这一观念完全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民主、法制思想。假如我们还处处以“礼”来制约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实践,那势必会限制自己的个性发展,僵化自己的思想。由此可见,“礼”应该是现代社会扬弃的对象。(评分标准同正面观点)中性观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标准同正面观点)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2―23题。(6分)
苏幕遮
鼠於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朗相忆否?小揖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张先
惜霜蝉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常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回圆。
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22.两词都写到了荷这一意象,但所写之荷时间有别,其中《苏幕遮》所写是 之荷,《系裙腰》所写是 之荷。(2分)
23.两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下阕主要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22.夏,春
23.(1)《苏幕遮》:思乡。《系裙腰》相思盼团圆。(有此关键词即每点给1分,共2分)
(2)运用了双关手法。末句“问何日藕,几时莲”,“藕”谐音双关为“偶”,“莲”谐音双关为“怜”。该句表面写不知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手法1分,解析1分,共2分。如答采用用典手法,并正确阐述“红叶题诗”典故者亦得满分)

17.C(听任,听凭)
18.A(军中/字行中间)
19.A(……的;B或许/有人;C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D介词,表时间界限/连词,表目的,用来)
20.D(本文以介绍张煌言事迹为全文主体)
21.(1)(看守张煌言的)狱卒认为士民间张煌言索要诗歌、书法作品有利于自己收取钱财,就乐意替(士民)向(张煌言)乞请作品。(“其”字解释为“士民向张索要作品”1分,补足后一分句省略1分,其余1分,共3 分)
(2)做人臣子的,处在无所避忌的清明时代,应当引导君主走向正道。(“宜”“当道”各1分,其余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感受凤凰
谢德才
①迈步穿行在凤凰古城曲曲弯弯、朦胧幽幽的深巷,但见经过岁月洗礼的青石板路浓着幽幽的冷光,脚踏上去的瞬间,感觉到稍许滑动,让我仿佛踩在了沉重的历史书页上。
②那天晚上,我住在沱江边吊脚楼的“翠翠楼”里。说来真是幸运,我所住的“翠翠楼”竟然是古城中最为古朴的吊脚楼之一。房间极为简单,除了一张安放行李的凳子外,就三张木床,推开木格子窗户,一股湿润的沱江的气味便涌入房间。此时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脚下、木板的下面就是沱江水,而我今夜就要枕着沱江入眠。
③我站在窗口,阅读着那些生长在江边密密麻麻的吊脚楼,灰暗的表面,纤细的结构,巧夺天工的设计。吊脚楼像士兵组成的方阵,由高到低一字排开,就像凤凰的女子,作风豪放,外形纤柔,内心善良。这些作为凤凰古城骄傲的吊脚楼,曾在宋祖英的歌里被反复吟唱,曾是苗族和土家族的姑娘们倾诉心事的闺房,也是小伙子放飞梦想的地方。吊脚楼里无比宁静,而沱江上依然有渡船,有浆声灯影,不远处横卧江面的虹桥上彩灯闪烁,想必是有许多人在那儿饮酒品茶,谈古论今吧。我顺着一个女孩的指点,从一架木梯下到吊脚楼底下冲浴。洗后,拖一双鞋,搬一张凳坐到门口的街巷边,与这里人谈起对这条街的感觉,对“翠翠楼”这座百年吊脚楼的一些思考,还说到沈从文的小说与人生……
④入夜,我很久无法入眠。闭上眼,浮现出关于凤凰的一些遥想;睁开眼,看到的是被烟熏火燎的木板壁的吊脚楼。夜渐渐深了,仅听见楼外的沱江水沙沙作响,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直到苗族姑娘用歌喉唱开黎明才醒。那是《边城》里那水面浮起灵魂的歌声?是那撩拨翠翠少女情怀的歌声?那歌声韵味十足,给凤凰的清晨平添了一些情致。⑤凤凰是一个人文气息很浓的地方。精致的楹联,飘逸的画卷,灵动的刺绣俯拾皆是。“翠翠楼”里便满屋挂着裱好的字,相当漂亮。只是地气甚潮,那潮湿一直沿着木墙爬上来,给字幅下端涂上鲜黄青绿的印痕。也许就是这样,一年又一年,纸上的字已经被绿霉吞噬,而有些东西却还留存。沈从文写字的稿纸已经残缺,他的故事,他的气息却如门外的沱江一样依旧流淌。
⑥如果你是独自一人去凤凰,又假如你还是单身,你会感到寂寞,真心渴望遇到心中的“翠翠”;假如你不是单身,你就会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带自己的那位同去,分享那里的宁静。所以,到凤凰你最好与你的另一半同去,脸上会自然流露出一种深藏已久的喜悦,你们会思想更纯,心靠得更近,手握得更紧,更爱对方,会深深感受到河水的浪漫,感受到脚底下这片土地的肥沃、厚实与博大。
⑦常常有人去了凤凰城就舍不得走了,于是就在这儿干起自己的事业,其实主要为了享受这里的生活。很多远方人去了凤凰,都愿意到虹桥上去散步、谈心,让很多人产生对凤凰的另一种理解:多姿多彩、魅罚无穷的凤凰,她古老而不俗,至今仍充满着崭新的活力;她灵秀而有韵致,处处显出现独有的风味与情愫。她美得让人揪习,阅读她的千年史,许多带有血泪历史的故事让人扼腕;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许多伤心的爱情故事让这座城市变得凄美。
⑧细雨漾漾中,当我乘上中巴车回家时,隐约听到“翠翠”的那一句话:“明天你还会来吗?”
(选自2009年第1期《散文选刊》,本文有删节)
12.在凤凰古城,作者感受到了它哪几方面的魅力?(3分)
13.结合全文,赏析文章末段画线句的丰富含义。(3分)
14.选文第七自然段用“她”来指称凤凰古城,请结合上下文,说明作者采用这一指称的作用或效果。(4分)
15.在美丽的凤凰古城,可写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什么重点写在沱江边的“翠翠楼”?请结合文意做出分析。(5分)
16.沈从文与凤凰,或说凤凰与沈从文,具有不可割裂的联系,有人说“是凤凰造就了沈从文”,也有人说“是沈从文造就了凤凰”。根据文中信息及你平时的了解,说说你对这两种评价的看法。(5分)
12.(1)古朴的吊脚楼,使人心静(2、3段内容);
(2)浓郁的人文气息,引人遐想(4、5段内容);
(3)别致的生活氛围,让人留恋(6、7段内容)。(答对1点给1分)
13.(1)暗点风凰与沈从文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风凰人文气息浓郁的特点;
(2)委婉表达作者对凤凰的留恋之情;
(3)代凤凰委婉表达欢迎游人往游的邀请。(答对l点给1分)
14.这一指称采用了拟人手法(1分),富有感情地(1分)揭示出凤凰生活具有灵秀、精致、凄婉等阴柔美的特征(2分)。
15.(1)凤凰古城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是吊脚楼,而古朴、安静的翠翠楼是其代表;
(2)翠翠楼之名源自沈从文的小说,充分体现了凤凰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
(3)翠翠楼让人心静,能引发游人对沈从文小说和人生及凤凰古城的生活的思考。(答出1分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5分)
16.两者互为依存,相互成就。(1分)说凤凰成就了沈从文,是因为(1)凤凰养育了沈从文,(2)凤凰为沈从文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3)凤凰促使沈从文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风格。(答出两点给2分)说沈从文选就了凤凰,是因为(1)沈从文提高了凤凰的知名度,(2)沈从文的作品构建了凤凰新的旅游景点,(3)沈从文的文学增加了凤凰的人文气息。(答出两点给2分)(只片面答某造就某,而言之成理者,最高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