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A: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B: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C:今吾且死,而侯生竟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失哉? 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下列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皆出于此乎? B:夫晋,何厌之有? C:大王来何操? D:彼且奚适也?
下面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B:《雷雨》中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的潜台词是:鲁贵看来不好对付,如果知道了你我的事情,会有很多麻烦,我不希望这件事让他知道。 C:《论语》中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的意思是社会上层的人是智者和社会下层的人是愚人,这是改变不了的。 D:《桥边的老人》中老人说“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这一句告诉我们老人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的无奈与悲哀。
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运用了比喻,这句话写出了路灯光的昏暗的特点。 B: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运用了对比,这句话表现出了“我”的愤激而沉痛的感情。 C: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运用了双关,表达了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是必然的。 D: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运用了夸张,说明了六国创业的艰辛,土地的来之不易。
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诗句排序组成七绝(原诗为《三衢道中》,曾畿作),下面正确的一项是①绿阴不减来时路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 ③秋水芦花一片明④添得黄鹂四五声 ⑤小溪泛尽却山行
A:①③②⑤ B:②④①⑤ C: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④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 B:“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C: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可贵。 D: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可见其凶险了。
有人说: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人肉搜索”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搜索体验。有人认为它泄露了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严重侵犯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因此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立法追究“人肉搜索”者刑责。你对此有什么看法?150字以内。(7分)
可以有不同的看法,说得有理即可。例如(1)赞同:每一次的“人肉搜索”都会详细公布被搜索人的信息,借助强大的网络力量,让被搜索人无处遁形,是谁给我们的这种权利啊。有时“人肉搜索”的手段特别恶劣,甚至导致了当事人自杀等严重后果,“人肉搜索”演变成了“网络暴力”,入刑是理所当然的。(2)反对:刑法是法律规范中最为严厉的,只有在穷尽各种控制手段和其他法律规范仍不能奏效时,才可应用,而目前,尚不至此。况且“人肉搜索”并不乏积极的社会意义,它对假、丑、恶等现象的深入揭露,起到了一种很好的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如“华南虎”事件,网友们就是以此发现了“年画虎”,并找出其生产厂商,才使整个事件出现重大转机。(3)第三种看法:相比追究“人肉搜索”的刑事责任,填补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的空白才是当务之急。对网络依法进行管理,规定网络提供者和管理者必须守法,防止他人利用网络的搜索引擎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侵害他人的人格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上山与下山
胡 炎
学生说:“走好,老师。”
老师说:“无碍,倒是你,好走。”
学生是高才生,当年老师的得意门生。老师是学术权威,学生一生的骄傲。
山,高峻峭拔,有老藤新蔓苍绿着,野林杂花点缀着,流泉飞瀑润泽着。
所以,山是秀气的山。羊肠小道,崎岖回环。路,难走。
学生已腆着了啤酒肚,福发得厉害,步子重,还一口一口地喘。老师瘦削,一如当年,睿智,矍烁。
老师说:“累不?累就歇会儿。”
学生说:“不累。”脚却不动了。
倚石小憩。清风吹来,爽。举目四望,林梢峰巅烟雾袅袅。
学生感慨:“时光如梭哪,一晃十年了。”
老师颔首:“白驹过隙,逝者如斯,皆先哲之言。惟今昔有别,物是人非而已。”
学生说:“不错,学生自忖未给老师丢脸。”
老师浅笑,没答。
学生是出类拔萃的,先从文,后从政,扶摇直上,而今已是副厅级高干。
学生说:“很早就想见见老师,只是政务繁杂,分身无术啊。”不知是解释,还是炫耀。
老师说:“我晓得。”
学生便讪讪地,又说:“居官不自由啊,况身负要职……”
老师说:“奋斗到此,不易。为师者,欣慰于心。”
学生便满足,习惯了严肃的脸,开颜一笑。
又爬山。山势更陡,举步惟艰。
老师说:“仕途如爬山。”
学生赞同:“知我者,尊师也。”
老师说:“登高望远,风光无限。感觉不错吧?”
学生又笑,笑出了一脸春风。
说话间,忽至一光秃之处。地上有树桩残留,再有,就是几棵极低矮的老树。
学生说:“怎么成这样了呢?当年,这里巨树参天。”
老师微眯双眼:“好木皆伐,但余残树。”
学生说:“原来如此。”
老师看一眼学生,又看树,悠悠道:“故曰:树不成材,可保其身;若为栋梁,常招其祸。”
学生没答。
老师又说:“你是栋梁,手下亦多栋梁吧?”
……学生有些尴尬。这些年,但凡可威胁其地位者,抑或锋芒毕现者,皆遭“贬戍”,分流而闲置起来。
老师笑:“走,快到顶了。”
沉默。风大起来了,吹乱了老师的满头银丝。面前一巨石突出,状若高歌之鸭,这便是峰顶了。山亦因此石得名,唤曰:鸭头山。
学生重又兴奋起来,取了相机,说:“老师,留影。”老师由他拍照。
拍完了,老师又给他拍。
学生说:“不忙,让我骑到鸭头上,多拍几张。”
老师点头。学生笨拙地上去,叉腰,昂首,极威风。
拍过了,老师淡淡地开了腔:“看到这只石鸭,倒让我想起了一个杀鸭的故事。”
学生说:“老师,您讲。”
老师说:“从前有人养了一群鸭,不为了下蛋,只为享受鸭鸣。众鸭欢歌,惟有一只默默,除了勤恳生蛋,绝无声响。养鸭人怒,挥刀杀之。”
学生说:“不可理喻。”
老师说:“故曰:金鸭不鸣,而罹其灾;草鸭狂叫,亦讨人笑。”
学生懵懂,无言看着老师。
老师忽而正色:“拍马溜须夸夸其谈之流,可用?”
学生垂首,只觉喉干,唇焦,额上有汗涔涔地渗出。
下山时,学生凝望远处,久久默立。
老师说:“想什么呢?”
学生说:“这下山的路,该怎么走?”
16.结合全文分析题目“上山与下山”的含意。(4分)
17.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文中两次写到“学生”的“笑”,用意何在?老师的“浅笑”又是什么意思?(3分)
(2)学生说:“走好,老师。”老师说:“无碍,倒是你,好走。”学生说“走好”,老师说“好走”,各有什么含义?(3分)
18.简要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19.小说在“学生”疑问中结束,请替“学生”回答:下山的路,该怎么走?(6分)
16.从字面意义来看,“上山与下山”指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这一次登山历程。(1分)更深层的意思则是道出做人、做事的道理:人生如登山,仕途如登山,在这漫长曲折的过程中要时刻谨慎,正直地做人,给自己留足退路。风光一时过后,才能坦然面对“下山”的路。(3分)
17.(1)通过“笑”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学生”平日一贯的作为和内心状态:第一次他说没给老师丢脸,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严肃的脸上露出笑容。第二次老师说他登高望远,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不错。他之所以笑,是老师说了喜欢听的话,由此可见在仕途上,他喜欢什么厌恶什么。老师的“浅笑”是因为没法回答学生的问题,只好用笑来掩饰自己的失望。
(2)学生的“走好,老师”只是一句很普通的礼貌语,是出于师生之情,敬老之情。(1分)老师的“倒是你,好走”却是包含着许多复杂的情感。睿智的老师提醒学生的不是一般的“走好”而是“好走”,走好的不仅是眼前的山路,更是以后的人生之路、做官之路。(1分)字还是相同的两个字,但是意义却有了千差万别。“好走”正是下文老师所说的话的总概括。(2分)
18.小说借登山过程中的环境衬托学生的仕途发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比如“地上有树桩残留,再有,就是几棵弯曲低矮的老树”,衬托学生为稳固官位而贬斥了威胁他的栋梁之材,暗示学生采用卑劣手段来对付有才华的人。比如描写山顶鸭头峰的形状衬托了学生当官后的趾高气扬。生动地刻画了“学生”这个人物形象。(4分)
19.仕途如登山,等到自己无权无势“下山”的时候,原来那些只会溜须拍马的人都将离我而去,因此我在登山的时候,要“亲贤臣,远小人”,提拨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结交诤友,远离只会说好话、不干实事的小人,这样才不会担心下山的路。(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 , ”,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 。
(3)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1)落霞与孤鹜齐飞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4)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1)中秋节的夜晚,天气非常晴好。 ,慢慢地在天空移动,把它的清辉洒向人间。(2)雁滩横在前面, ,一派秋高气爽的景象。①蓝色天幕里嵌着一轮像玉盘一样的满月②一轮满月像玉盘一样嵌在蓝色天幕里③金黄色的斜阳照着,林木繁茂④林木繁茂,金黄色的斜阳照着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