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写(5分)
(1) ,大块假我以文章。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 。
(3)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1)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大块假我以文章。
(2)借书满架,偃仰笑歌, 冥然兀坐 , 万籁有生 。
(3)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1.B 12.C 13.D 14.A
译文:
张仪是魏国人。起初曾经和苏秦一起侍奉鬼谷先生,学习谋略,苏秦自己认为比不上张仪。
张仪学习完了之后,在诸侯间进行游说。曾经跟随楚国的相国赴宴,后来楚国的相国丢失玉璧,门下的人猜疑是张仪,说:“张仪贫穷没有德行,一定是这人偷盗相公的玉璧。”一起抓住张仪,打了几百下,张仪不承认,放了他。他的妻子说:“唉!你要是不读书游说,怎么受这样的侮辱呢?”张仪对他的妻子说:“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他的妻子笑说:“舌头在。”张仪说:“够了。”
苏秦劝说赵王之后而得到相互约定结成和从的盟约,然而担心秦攻打诸候,破坏了盟约之后失败,想想没有可以让秦重用的人了,于是派人悄悄知会张仪说:“您当初和苏秦交好,现在苏秦已经当权,您为什么不前往拜访,来谋求达到您的愿望呢?”张仪因此到赵国去,向上要求拜见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人不为他通报,又使他不能离开,这样过了好几天。后来接见他,让他坐在堂下,赐给仆人婢妾的食物。趁机几次责备他说:“凭借您的才能,竟然让自己困窘羞辱到这样地步。我实在不能说话而使你得到富贵,您不值得接纳。”拒绝他并离开了。张仪来,自己认为是苏秦的老朋友,求他提拔栽培,反而被他羞辱,很生气,想到诸侯没有可以侍奉的,惟独秦能使赵为难,于是就到秦国去了。
苏秦后来告诉他的舍人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大概不如他。现在我幸而先被重用,但能掌握秦国权柄,只有张仪可以。然而贫穷,没有机会进入。我担心他喜欢小利而不成功,所以召见他羞辱他,来激发他的意志。您替我暗地里提供金钱给他。”于是对赵王说,拿出金钱车马,派人悄悄跟随张仪,和他同住一起,稍微接近他,给他车马金钱,他想要用的就给他,而不告诉他。张仪于是能够拜见秦惠王。
惠王任命他为客卿,和他商量讨伐诸侯。
苏秦的舍人于是告辞离开。张仪说:“依靠您才能够显达,刚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舍人说:“我不是了解您,了解您的是苏先生。苏先生担心秦攻打赵破坏从约,认为除了您没有人能够掌握秦的权柄,所以触怒您,派我暗地里提供给您金钱,都是苏先生的计谋。现在您已经被重用,请允许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比不上苏先生英明啊!我又刚刚被重用,怎么可能图谋赵国呢?替我向苏先生致意,苏先生在的时候,张仪怎么敢说话。况且苏先生在,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张仪做了秦的相国之后,发布文告告诉楚的相国说:“当初我跟从你赴宴,我没有偷盗你的玉璧,你打我。你好好守着你的国家,我就要偷走你的城!”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B:鼓瑟希,铿尔 C:序天伦之乐事 D:小人长戚戚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主张废弃六朝以来华而不实的骈体文,而创作内容充实、形式自由的散文。 B: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西周末年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著作《老子》又称《道德经》。 C: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朱熹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D:归有光,字熙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清代散文家,文风上承“唐宋八大家”,对清代“桐城派”具有一定的影响。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卡斯特罗在发言中具体列出的每千人拥有的教师、医生和病床数都高于美国,美国漠视本国贫困人民,有何资格对别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B: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C: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的愿望。 D:初唐文人精神健旺,“喜纵横任侠”成为当时文人的风尚,政治上,他们往往更通过“济苍生,安社稷”来实现。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在法制社会中,想问题,办事情,都应该以法律为 ,不能随心所欲。②他认真查阅资料,花了十多天的 ,才写成了这篇文章。③孙中山先生的许多手稿,由于总统府被焚毁而不能 ,真是万分可惜。④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 《反分裂国家法》。
A:准绳 功夫 面世 制订 B:准绳 工夫 面世 制定 C:准则 工夫 面市 制定 D:准则 功夫 面市 制订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道歉 就绪 更迭 蔽帚自珍 B:啜泣 辐射 既使 口蜜腹剑 C:安详 痉挛 陨落 食不裹腹 D:通牒 精粹 干燥 暗淡无光
阅读下面材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50分)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问里看到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病情也越来越重,一天不如一天。他说:“当树叶全部落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画家听说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这棵树的树枝上。最后的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略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6题。(18分)
曲阜寻根
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北京紫禁城的太和殿、泰安岱庙的天贶殿,被誉为东方三大殿。近年农历八月廿七日孔子诞辰,都要在这里奏中和韶乐,演八佾舞,向至圣先师顶礼膜拜,把今人引向远哉悠悠的春秋末岁西狩获麟的古老风气之中。
我是暮春三月到曲阜开“鲁迅与孔子学术研讨会”的,未能躬逢其盛。站在清朝雍正皇帝手书的“大成殿”金字匾额下方挡驾的绿栏杆之外,远远地望着头戴十二旒冕、身着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一如古代帝王威仪的孔子坐像,敬则敬矣,却没有多少亲切感。当一个人被历代权贵显儒拜至高不可攀的天云之际,我辈平民书生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
记得多少年前,到处绘作“横眉冷对”的鲁迅肖像,连孩童也问他爸爸:“鲁迅爷爷很厉害吧?”圣人、伟人能否带点人情味?鲁迅晚年对此有所警觉,有所疑惑。他孝其母而爱其子,写了《答客诮》诗,自我辩解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写《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向被视为非孔之作,其实行文提示权势者的利用和后儒的僵化,使民众对孔子惟有恭谨,却不亲密,又于孔子生前落魄,身后暴荣,体悟到人生荣辱如白云苍狗的悲凉感。这对后人如何看待伟人(包括孔子和鲁迅本人)和伟人之学,是富有启迪价值的。
吾非孔门圣裔,这番曲阜寻根是要询文化之根。中国成为数千年文明古国而不堕,成为礼仪之邦而富有风流儒雅趣味,甚至士人阶层列为“四民之首”成为历代社会的共识,孔子之功是不可没的。但圣人也是人,其学惟有与时俱进、从善如流、不断生发新机,后人寻根时,才会感到与血肉相连。在大成殿盘龙翔凤、金碧辉煌的灵光中,我感到圣人离我弥远,感到寻根的失落。惟有回首殿前一株挺拔苍翠的桧树,辨读“先师手植桧”的刻石,才渐渐辨认出孔子的身影,似乎这位身材魁伟的慈祥老人也荷锄培土,和我们一道参加植树节。
孔子植桧相传有二株,唐朝封演《封氏闻见记》称:“曲阜县文宣王庙内并殿西南各有柏叶松身之树,各高五丈,枯槁已久。相传夫子手植,永嘉三年其树枯死。”原树历经兵灾火劫,在废墟上重生,在祸难后仅存的树桩上复发新条。今存者已历二百六十年风雨,老干如铁,繁枝似盖,显示了在风火雷电中不可摧磨的生命力,其树冠已在同大成门争日光中越过大成门的屋脊了。
《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孟子这段话,为孔子形象定型化。于今的孔庙,已树起“金声玉振坊”、“圣时门”、“大成门”、“大成殿”,组合成坚强的自南而北的孔庙中轴线,比生命力,先师手植桧终于日益一日地高出大成门屋脊,便是极妙的象征。因为这时存在一条深植于泥土,并不息地抽出枝叶而迎接日日其新的阳光的根。
曲阜“三孔”中引起我留连仰慕的树木,还有孔府花园的五君子柏。这株经历四百余年风雨的柏树,有若匪夷所思的巨掌伸出五指,采摄阳光和云霞,拥抱着寄居其间的一株古槐。我钦佩其博大胸襟,在树前留影。我想,柏与槐的根系是无心自立门户的,它们互相纠结,共同抗御风雨雷电。一者枝杆如虬,一者翠叶婆娑,相互掩映,相互扶持,各抒所长,荣辱与共,创造了“五柏抱槐”的旷世奇观。
由根深叶茂,我联想到水源。老根无水,其生命势必枯竭,是不能重生的。孔子的根,孔子的降生地在尼山,那里的水名曰:“智源”。我这次来去匆匆,未及踏访。据《阙里志・山川》:“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是也;流下注为智源溪。”其他有观川亭,相传是孔子观五川汇流之处。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一川秀水融汇着多少浩茫的人生感触。
孔庙之旁有孔子故宅,大概能唤起游人的亲切感吧,但它已改作奉祀孔子先人的家庙,而且每个先人都封了王爵,宅中有孔子当年饮水的古井,据称那井水是“既清且渫”的,如今已成暗浊的止水。井旁有乾隆皇帝“故宅井赞碑”。镌刻有这位盛世群王的“饮水拜师”铭文:“我取一勺,以饮以思,呜呼宣圣,实我之师。”不过,井之四周已筑起雕花石栏、四角碑亭,俨然“圣水”的模样。这也就失去了我去年在绍兴鲁迅故居看百草园中的水井,尚能联想到少年鲁迅听蟋蟀弹琴、看云雀高飞,挖掘何首乌、采搞覆盆子的自然趣味了。
23.参观曲阜“三孔”作者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分)
24.作者为什么“感到寻根的失落”?(4分)
25.结合原文,应该如何理解第 3段中的“人情味”?(4分)
26.阅读原文,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对“五君子柏”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要写孔子在川上叹光阴易逝?
23.孔子坐像,孔子手植桧,五君子柏、孔子故宅水井(每点1分)
24.因为作者看到了权势者对孔子的高捧和利用(2分),民众对孔子的恭敬和疏远(2分)感到圣人离自己很遥远(2分)
25.首先应看到伟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2分)其次是要客观对待这种情感,(1分)不应该将伟人神圣化。(1分)
26.(1)暗指孔子及其学说应融入民族文化传统之中,(2分)相互扶持,各抒所长。(1分)
(2)指出孔子的学说源于他对自然现象(1分)和社会人生的真实感悟。(2分)
下列各句中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的文化典籍可以按照“经”、“史”、“子”、“集”分为四大部分,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就收集在“经”部,《史记》就收集在“史”部。 B:《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共20篇,它和《大学》《中庸》《孟子》一起称为古代的“四书”。 C:《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较为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称为“春秋三传”。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大学》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