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题)(10分)
(1) ,两朝开济老臣心。 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 ,一朝选在君王侧。 ,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长恨歌》)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 。
(屈原《湘夫人》)
(6) , 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1)三顾频烦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海上明月共潮生;何处春江无月明。(4)天生丽质难自弃;回眸一笑百媚生。(5)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6 )鹿门月照开烟树;唯有幽人自来去。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春江花月夜(节选)
张若虚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诗人在写景中融入了什么哲理思考?(3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2)这首诗描绘的寺后禅院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3分)
(1)答:对于整个广袤、永恒的宇宙,个体人生是那么的渺小、短暂,整个人类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其中蕴涵了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宇宙意识和人生哲理。
(2)诗人借助初日、高林、竹林、幽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鸟鸣声等意象,表现了清晨寺院的深幽寂静,抒发了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情怀(2分)。
手法:以动写静(1分)。
5.A(“宝” 在文中是名词作动词,看重的意思。)
6.B(B 均为连词,表顺承,“于是”。A中前“于”介词,译为“从”;后“于”也是介词,译为“比”。C中前“之”是助词,无义;后“之”也是助词,起“提宾”作用。D中前“以”介词,译为“把、拿、用”;后“以”是连词,相当于“从而”,连结果。)
7.D(③主要陈述的是郑主见识的短浅,④写伍员的仓皇逃亡,都与“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无关。)
8.D(D项说“用他的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显然与原文意思相悖。文中“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在此句中指小孩),儿子必取抟黍矣”是用来证明“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9、(1)断句:当伯请地无厌之日,纵欲荒暴之时,为让者正宜陈力就列,谆谆然而告之日:“诸侯大夫,各安分地,无相侵夺,古之制也。今无故而取地于人,人不与,而吾之忿心必生;与之,则吾之骄心必起。忿必争,争必败;骄必傲,傲必亡。”
(当智伯索求土地而贪心不已之日,纵欲肆暴之时,做为国士的豫让,正应该拿出自己的能力站在应有的地位上,诚恳地劝告他:“诸侯和大夫都应该安守各自的封地,不应互相争夺,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如今无故向人家索取土地,人家不给,我们必然要心生气愤;人家给了,那我们就必然要心生骄气。气愤必定会争夺,争夺必然会失败;骄纵必定要傲慢,傲慢必然要灭亡。”)
(2)翻译:①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的利益看作利益。(前“知”智慧,后“知”知道, “为”看作,错1处扣1分)
②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示”“取”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古代的人不是没有珍爱的东西,只是他们珍爱的东西各有不同啊。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地方贫瘠,名声很坏。楚国人敬畏鬼神,而越国人事鬼神以求福。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地方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明白
不拿眼前利益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伍员出逃,楚国紧急捉拿他,伍员逃到太行山望着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且老百姓聪明:它的国君是个昏庸的国君,不值得与他共事。”就离开郑国逃往许国,拜见许国国君向他请教应投奔何处。许公不回答,面向东南方向唾了一口,伍员郑重地拜了两拜接受赐教,说:“我知道应该投奔哪里了。”于是逃往吴国。途经楚国,来到长江边上,想要渡江,见到一位长者,用蒿划着小船,正要捕鱼,伍员来到长者跟前请求他摆渡自己过江。长者用小船横渡伍员过江。伍员问长者姓名,长者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身上佩带的宝剑送给长者,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愿把它献给您老人家。”长者不肯接受,说:“楚国的法律,捉住伍员的人,赏诸侯国爵位,赐上万间房屋,奖千镒黄金。昨天我摆渡伍子胥过江,尚且不贪图朝廷的赏赐,今天我怎么会接受你的千金宝剑呢?”伍员逃到吴国,派人到长江边去寻找长者,竟没有找到。姓名不可能打听到,本人又找不到。伍员每天吃饭时一定要祭祀他,祝祷说:“江边的长者!”做某件事,并不是为了某种利益才去做,大概只有江边的长者吧!
现在拿百两黄金和捏成团的黄米饭让孩子选择,孩子一定会选择捏成团的黄米饭;拿和氏璧和百两黄金让鄙陋无知的人选择,鄙陋无知的人一定会选择百两黄金;拿和氏璧和道理深刻的话让德才兼备的人选择,德才兼备的人一定会选择道理深刻的话。一个人的智慧越通达,他所作的选择越精粹;一个人的智慧越粗疏,他所作的选择越粗俗。
填入下文末尾处,衔接最好的一句是其实,寂寞给人的不仅是知识,而且也是一种锤炼,一种感情与思想的升华。有时,寂寞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大凡很有成就的人, 。
A:往往是固然最有才能,但首先耐得住寂寞的人 B:往往都是最有才能的人,又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C:往往倒不是最有才能的人,而是最耐得住寂寞的人 D:往往是那些首先有才能,其次还耐得住寂寞的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特警总队主要负责处置性质严重、规模大、社会危害性大、暴力性和对抗性强的,市级公安机关其他警种或事发地公安机关难以承担的反恐、反暴、防暴等事件,承担重大活动的安保等特殊任务。 B:据介绍,“国宾导游”将肩负翻译、导游等多项角色于一身,专门负责接待政府部门外宾和内宾、会展团队和重点团队等。 C:此次招聘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本部与装备环境工程部、研究发展部、卫星应用系统部等部门共计300多个岗位,主要招收硕士、博士生及部分本科生,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色、储备人力。 D:11月的澳大利亚气候温暖,在墨尔本最大的国家自然保护区,成群的鹦鹉不但不怕生人,反而喜欢纵情于游客,五颜六色,极尽缤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国学的焦灼 浮生何所寄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
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节选自《现代交际・说事》2007.9)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
复兴”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
文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独立的、自然演进的文化,但却在文学、思想成就上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E.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无法
与《爱弥儿》《神曲》《常识》相比。
F.只要人口基数还在,西方文化不会导致民族特色的消亡;而社会转型与制度的缺失,则会突显民族文化的消极面。
13.以下论据中,与“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的观点相一致的一组是(3分)
A.《尝试集》《常识》
B.《尝试集》《庶民的胜利》
C.《爱弥儿》《神曲》
D.《常识》《庶民的胜利》
14.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
具体指什么?(4分)
15.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4分)
12.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
[74df6506c3ae8c16.jpg]DE(D.原文的表述是“1840年以来”,而非“在中国历史上”。E.原文的表述是“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真的能一致?”意思是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等虽然从西方的《爱弥儿》等吸取了思想文化养分,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翻版,它们“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A.见原文第一段前半段。B.见原文第二、三段。C.见原文第三段。F.见原文倒数第二段。)
[74df6506c3ae8c16.jpg] [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74df6506c3ae8c16.jpg]13.考查对作者在文中观点的分析概括,能力层级为C。
[74df6506c3ae8c16.jpg]B(作者引用黑格尔的话是为了说明,鲁迅、胡适、李大钊等文化、思想巨人的创造虽然是在“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但“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这一观点。而文中所列举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就是为了说明这一观点。而《爱弥儿》《神曲》《常识》则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作。)
[74df6506c3ae8c16.jpg] [3分。符合答案得3分,答案超出一项,本题不得分。]
[74df6506c3ae8c16.jpg]14.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
[74df6506c3ae8c16.jpg]担心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冲击)下,失去自身特色,沦为没有文化主体的西方[74df6506c3ae8c16.jpg]的精神殖民地,从而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
[74df6506c3ae8c16.jpg][4分。“西方文化的影响”1分,“民族文化失去自身特色”1分,“沦为精神殖民地”1分,“影响中华民族的复兴”1分。]
[74df6506c3ae8c16.jpg]15.考查对文中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能力层级为C。
[74df6506c3ae8c16.jpg]①这种“焦灼”其实是对本民族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焦灼”忽视了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
[74df6506c3ae8c16.jpg]②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文化成果,这批文化成果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植根于中国。
[74df6506c3ae8c16.jpg]③日本学习西方,实现了强国之梦,而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不因此而消亡。[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点且不正确,酌情扣1~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2) ,雄飞雌从绕林间。 ,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感时花溅泪, , ,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
(4)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层级为A。
[44d2c2b433b91365.jpg](1)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2)但见悲鸟号古木 又闻子规啼夜月
[44d2c2b433b91365.jpg](3)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4)而无车马喧 悠然见南山
[44d2c2b433b91365.jpg][6分。每处横线1分,错、漏一字,该处横线不得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 莎 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本词在景物描写上有哪些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情景交融除外)简要赏析。(5分)
考查对作品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层级为D。(1)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2分。“春光已逝”或“时光流逝”1分;“惋惜”或“惆怅”或“感叹”1分。](2)①运用拟人手法,(1分)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2分)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2分)②写景动静结合。(1分)将“红稀”“绿遍”“阴阴树色”的静态描写与扬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2分)突现了春之速逝的情景。(2分)③以动衬静的写法。(1分)“藏莺”“隔燕”似静实动,再加上“炉香逐游丝”的动态描写,渲染了幽静的环境气氛,(2分)从而流露出一种幽幽的惆怅之情。(2分)④远景与近景交错。(1分)先写“芳郊”之远景,写出春之将逝;(1分)再写庭院、居室之近景,突现清幽孤寂的环境;(1分)最后再宕开一笔,写“斜阳”“深院”,把愁思扩展至无限时空。(2分)[5分。答案符合其中一种,即可得5分。答案超出以上四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答案:C(负:仗恃)
6.考查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答案:A(①②均为人称代词,指邓弼。B.①疑问副词,“怎么”;②疑问代词,“什么”。C.①连词,表转折,“却”;②连词,表承接,或表修饰。D.①副词,表顺接,“于是”;②副词,表逆接,“竟”。)
7.考查对文言常用句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答案:D(A.应为“邻牛”脊折仆地。B.应不为“邓弼”通报。C.应为“今之儒生”。)
8.考查对相关文意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答案:B(原文是“归,询其所与游,亦未尝见其挟册呻吟也。”意思是说:两书生回家后,询问与邓弼交往的人,大家都说从未见过邓弼拿书本吟诵。)
9.考查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1)弼死未二十年/天下大乱/中原数千里/人影殆绝/玄鸟来降/失家/竞栖林木间/使弼在/必当有以自见/惜哉/弼鬼不灵则已/若有灵/吾知其怒发上冲也 [4分。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2)①如果你们一定不依从我,我一定杀了你们,然后逃到山林中,绝不能忍受你们的羞辱![3分。“不我从”1分,“亡命走山泽耳”和“不能忍君苦也”大意对,各1分。]②四库书(经史子集)任凭你们提问,如果我不能回答,一定让这把刀染上鲜血。[3分。“四库书从君问”大意对1分,“即”1分,“血是刃”1分。]
以“于细微处见精神”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略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