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   6.C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5分)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________科学并危害科学。②张岱年先生一生辛苦耕耘,心无旁骛,把全部精力都_______到了哲学研究和教育上。③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木”为什么会______着落叶的缘故。

A:误解 贯注 暗示 B:曲解 贯注 揭示 C:误解 灌注 揭示 D:曲解 灌注 暗示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0―13题。

湿湿的想念

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山外,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沉水边形成的理想。

七十年后,我第一次跑到湘西山地,寻回到沅水上游,寻找爷爷一生都离不开的故水故土。

正值冬季,湘西竟还处处葱茏青翠,与北方都市的昏灰底色成鲜明对比。山还是那座山,湾依旧是那道湾,但桥已不是那座桥,房也不是那幢房,人是新人物,事是新故事了。凤凰城镇里风味独特的吊脚楼,也被速生的凤头砖瓦楼渐渐替代,这片土地已悄悄变了模样。

看不到了,爷爷,你的印象或者只是你的梦想。你笔下的那种种传说、风情和神奇故事,我怎么想象它们曾经在这山地水域中发生过,流动过,辉煌过,闪耀过?而眼前的这支清流,亦负载,亦推托,一点也不动声色。

而我回到这里,并不是要寻找你七十年前的起点,有多少风景将永远不能回来,我只想读一读你的天地,这里有着必须刻意维护而能留存下去的东西。

在水边长大、水边懂事,爷爷的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条沅水。他在自传中说:“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水给爷爷三样东西:

水给了他想象力和自己的思索方式。爷爷认识字,是从私塾小学校开始,而他认识课本上无从写出的丰富人生,却是在校园外,在老街店铺、桥头渡口、水上人家……没有谁来教他,他用眼睛、耳朵和机敏的鼻子接受水边的光色、声音和气味给予一颗小小心灵的感觉,把各种事物的内容和意义在游戏中融合,丰富自己的想象,最终凝聚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独特思索。

水给了他坚忍柔韧的性格。爷爷曾说过:“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从不排斥拒绝不同方式浸入生命的任何离奇不经事物,却也从不受它的玷污影响。”水的性格似乎特别脆弱,且极容易就范;其实则柔弱中有强韧,如集中一点,即使涓涓细流,也能滴水穿石,无坚不摧。水的性情品格,恰好是爷爷一生处世方式的写照。他是那么温和,又是那么倔,倔得从从容容。

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做横海扬帆的美梦。”“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生热望。他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确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爷爷曾说:“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此时我的眼睛也是湿的了,谁能体会他那种热情洋溢之中的忧虑,幽默后面的隐痛,微笑之间的悲凉,悲凉之外的深重的爱!很多年,我们和他一起生活,可是我们不懂。水边学校水边书,我是否来得太晚?

尽管爷爷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但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在爷爷生命中终生不灭,我记得爷爷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四季中,停留在过去的风景里。

爷爷,有一天我要送你回来,轻轻地,回到你的土地,回到你的风景里。那风里雨里,透明的阳光里,透明的流水里,有我湿湿的想念,永远永远。

(取材于沈红《湿湿的想念》)

注释:①本文中的“爷爷”指作家沈从文(1902―1988)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本文侧重描述故乡的风景和水边的生活对沈从文一生不可磨灭的景响。

B.文中的“书”有的地方指爷爷的创作,有的地方比喻大千世界、丰富人生。

C.“水”的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的品德赋予了爷爷渐和而倔强的性格。

D.结尾一段表达了作者在爷爷的有生之年陪伴他回到故乡的热切和憧憬。

E.文章通过回到爷爷故乡的所见所想,集中表达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11.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4分)

答:

12.结合“湿”字在文章中的特定含义,说说为什么沈从文认为“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4分)

答:

13.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4分)

答:

10.DE

11.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以及古代文明的美,为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美好的梦想。

12.因为值得回忆的人事,往往是与河流密切相关的,浸润着深沉情感的,鲜活、流动、有生命的,令人感动、催人泪下的。意思对即可。

13.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意思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错、漏、多字该空均不得分)(5分)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岁寒,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⑤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①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②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③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论语・子罕》

④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⑤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鉴赏唐诗,回答问题。7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结合全诗,说出诗人用“露”“月”“泉”“鸟”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4分)

②诗人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作用如何?(3分)

①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1分)。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写出一个原因得1分,共3分)

②以动写静,或反衬。(1分)。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细微的声响来描写,以有声写无声,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衬托出他谪居中的郁悒情怀。(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吴世忠,字懋贞,金溪人。弘治三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民饥,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世忠极言其弊,因条上兴水利、复常平①二事,多施行。已,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②,乞赐爵谥,崇庙食,且录其子孙,复其族属,为忠义劝。章下礼官,寝不行。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大同总兵官神英、副总兵赵昶等,因马市令家人以违禁彩缯易马,番人因阑入(擅入,不得许可而入)私易铁器。既出塞,复潜兵掠蔚州,陷马营,转剽中东二路。英等拥兵不救.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申。十一年,事发,世忠往勘。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因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英落职,振召还,昶及参将李屿等俱逮问。

寇犯延绥、大同,世忠言:“国初设七十二卫,军士不下百万。近军政日坏,精卒不能得一二万人。此兵足忧也。太仓之储,本以备军。近支费日广,移用日多。倘兴师十万,犒赐无所取给。此食足忧也。正统己巳之变尚有石亨、杨洪,迩所用赵昶、刘淮之属,先后皆败。今王玺、马异又以失事告。此将帅足忧也。国家多事,大臣有以镇之。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国势乎?此任人足忧也。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天变屡征,火患频发。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此天意足忧也。”

正德四年闰九月,召为光禄少卿,旋改尚宝司卿。其年冬,与通政丛兰等出理边屯,世忠往蓟州。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从之。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世忠故方鲠,朝议宽之,得免。再迁大理少卿。八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寇在河套,逐之失利,乃引疾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注:①常平:官方粮仓。②建文朝殉难诸臣:建文四年,朱棣夺位,改号永久。建文朝部分遗臣自杀殉难。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诏振恤,所司俟勘覆 俟:等待

B.复其族属,为忠义劝 劝:劝说

C.番人因阑入私易铁器 易:交换

D.镇守中官孙振又不以实闻 闻:报告

5.下列句子中,直接表现吴世忠为他人着想的一组是(3分)

①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乞赐爵谥,崇庙食 ②上疏备陈大同边备废弛、士卒困苦之状 ③极言英等贪利畏敌,荡无法度 ④云南地震压万余家,大同马灾踣二千匹 ⑤明年奏言:“占种盗卖,积弊已久。若一一究问,恐人情不安,请量为处分。” ⑥刘瑾败,言官劾其尝请清核屯田,助瑾为虐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两畿及山东、河南、浙江发生饥荒时,吴世忠主张兴修水利、恢复官仓,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些措施大多得到施行。

B.吴世忠将神英等官员拥兵不救蔚州的实情上奏皇帝,皇帝认为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将他们一一逮捕。

C.吴世忠认为当朝在“兵、食、将帅、任人、民心”等方面都存有忧患,而且天象变化,灾难频发,实在令人担心。

D.吴世忠为官多有建树,虽因刘瑾事件遭弹劾,但因一向正直被朝廷宽免。后在河套之战中失利,于是托病归乡。

7.(1)用“/”给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尚书王恕被讦求去,上疏请留之。

②迩者忠正多斥,贪庸获存。

③既鲜匡济之才,又昧去就之节,安能慑强敌壮国势乎?

4.B(劝:劝勉,鼓励)

5.C(③不是直接表现,④为了说明“天意足忧”,⑥为下句“得免”衬笔)

6.B(参见第二段最后两句,吴世忠上奏极言神英等人贪图私利畏惧敌人,放纵自我无视法令制度,皇帝让他们各得其“罚”)

7.(1)错两处扣1分,共4分。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

【附标点:政多舛乖,民日咨怨。京军敝力役,京民苦催科,畿甸觊恩尤切。顾使不乐其生至此,临难谁与死守?此民心足忧也。】

(2)①尚书王恕被人揭发过失[弹劾]请求辞职,(吴世忠)上书请求(皇帝)挽留他。(3分,“讦”、  “去”、“请”各1分)

  ②近来忠心正直的人多被斥退[排挤],贪婪平庸的人却得以留用。(3分,“迩”、“斥”、“贪庸”各1分)

  ③既缺少匡时济世的人才,又不明白取舍人才的法度分寸,怎么能够震慑强敌壮大国势呢?(4  分,“鲜”、“昧”、“去就”、“安……乎”各1分)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B:人脑库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脑科学的探索、对人脑生理和病理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水平。 C:高速磁悬浮列车在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人间到处是一片废墟。两个美国人,去访问一家住在地下室内的德国居民。离开后,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为什么这么肯定?”乙:“你看见他们在__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一瓶鲜花。”乙:“任何一个民族,处在这样困苦艰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请全面理解上面的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体裁自选(除诗歌外),不准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1)有了信心,什么都有可能;(2)信心与奇迹;(3)信心与未来;(4)只要信心不被打碎;(5)废墟中盛开的鲜花;(6)希望是人生的太阳;(7)只要希望在,就能创造美好的明天;(8)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 9)信念来自于对美的追求;(10)鲜花与希望同在;(11)一花一世界。

此题答案,可以把图想象成日月升落、彩虹凌空等自然现象,也可以想象为凉帽篷船、孤坟小岛等常见事物,不拘一格。联想要合理,(2分)所描写的事物能抓住特点,语言生动形象(3分)。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联想、想象、创新能力。

例如:日出。远眺前方的地平线,一轮朝阳正在冉冉升起,那么红,那么亮,使周围的天空、云朵镀上了一层玫瑰红。尽管朝阳只是露出半边脸,但给大地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

根据下面的情境,按要求答题。(6分)

在一次大型的优秀歌手颁奖晚会上,一位知名女歌手因不满评奖的结果,在台上扔下话筒,拒绝演唱,引起全场哗然。请设想一下,下列不同年龄、身份的人在这种场合会说出怎样的话。

①大会主持人充满歉意地对观众说:

②一个小朋友不解地问妈妈:

③一位歌迷对歌手这种表现失望地说:

④一位知名的老歌唱家气愤地说:

答案:①十分抱歉,没能让大家尽兴。我们一定会把精彩的节目奉献给大家! ②这个阿姨怎么啦? ③真遗憾,我所崇拜的歌星竟这样没风度。 ④现在这些年轻人,没唱几首歌就自以为了不得,太不像话了!(在完成这道题时,要考虑到主持人的职责:她既要对观众有个交待,以平息观众的怨气,又要想方设法挽回这个尴尬的局面;小孩子,天真无邪,她会以直白的方式、童稚的话语发问;在这一突发事件中,最受伤害的当然是歌迷朋友了,他们有遗憾、有不满、有失望……至于资深的老歌唱家,他们讲艺德,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非常气愤,因此在言辞上多有批评、指责。另外,还要考虑题中所给出的限制:“歉意”、“不解”、“失望”、“气愤”等。前2点每点1分,后2点每点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