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6.C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表示……的。(A①以:因为,②以,把。B①而,表修饰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D①之:助词,“的”。②之:主谓之间,可不译)

7.C(①句是他为官之前,由于品性而深受赏识;③句是由于他的政绩,受到百姓爱戴;⑤句是说他受到信任。)

8.D(“特意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与原文不符,也与袁聿为官谨慎的特点不相符。)

9.(1)(3分)一日之赠/率而不思/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弟为清郎/今日复作清卿矣

(1)(3分)有人的带着美酒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大意1分;或:有的人,1分;将:带着,1分)

(2)(3分)东魏北齐时期,台郎中很多人不免互相结交来往,赠送礼物。(大意1分,交通:结交来往,1分;饷遗:赠送礼物,1分)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担任信州刺史,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__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很多人不免相互来往,赠送礼物,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2009年3月28日所进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虽然只有60分钟,但传递给地球人的节能环保作用却不可低估,它提醒人们:只要关注节能,就能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B:医改的深化毕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的引导,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参与,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推进医改的合力。 C: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D:2009年伊始,国家再次出台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激励政策、调控政策和财政保障政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作文( 60分)评分标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下面两则材料告诉了我们“家是什么”,请将材料给我们的信息加以概括。(5分)

在美国洛杉矶,有一位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一看是当地的一位富翁。当警察说扶他回家时,富翁说:“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富翁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说。

卢旺迭内战期间,有一个叫热拉尔的人。他本来有一个40口人的大家庭,可战争使他的亲人有的离散,有的丧生。当他历尽艰险找到5岁的女儿,第一句话就是:“我又有家了。”

答:

说明:本题无标准答案。能突出重点,表意准确即可。

评分参考:此题信息具有隐含性的特点,需要深刻把握“家”的含义:家不等于房子(由第一段概括出),仅仅有亲人也是不够的,它意味着亲情、温馨和关爱(由第二段概括出)。然后据此要点,整合文字,组织语句。本题字数虽无限制,但仍以简沽、明确为佳。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语言符合每个人特定的身份,每人不能超过20字。(6分)

三个朋友郊游,迎面遇到一株苍劲的巨松,大家都情不自禁地站住。这三个朋友一个是木材商,一个是植物学家,一个是画家,他们对着这株松树会怎么说呢?请拟出三个人的话。

(1)木材商说:

(2)植物学家说:

(3)画家说:

木材商说:这株巨松用来做家具真是太好了!

植物学家说:这株巨松大约有500年的历史了,并且多次遭过雷击。

画家说:这株巨松的外形非常独特。

下面一个长单句不便于广播,请将它改成适合广播的一段话,要求:

①分成4个短句;②每句包含一个要点;③句与句之间要连贯。(4分)

一座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路程的淮河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今天在省委领导参加下举行了通车典礼。

淮河大桥今天举行了通车典礼,它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它缩短了从淮南市到淮北市几百公里的路程,省委领导参加了通车典礼。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18题(22分)

(一)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4.“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一句从

觉、 觉和 觉写出了故都之秋的特点。(4分)

15.“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怎样表现出故都的秋的“静”与“悲凉”?(6分)

答:静:

悲凉:

16.这两段写槐树的落蕊和秋蝉的残声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二)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17.作者说:“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根据该段的整体意思,你能理解这一时代吗?请用一句话表述其实质。(2分)

18.对作者提出的“第三样时代”你怎样理解?结合作者概括的前两个时代,谈谈自己的体会。(6分)

14.听、嗅、触;静

15.静:衰弱的蝉声极其细微,却能听到,说明坏境的幽静。

悲凉:秋蝉以衰弱的蝉声啼唱着即将消逝的生命,令作者感到肃索的秋意。

16.流露了作者眷恋故都之秋自然风物的真情

17.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18.“第三样时代”是中国实现了现代文明,百姓摆脱了封建奴役,不做奴隶的时代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扬州慢》)

(2)① ,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 。(《孔雀东南飞》)

,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③真的猛士,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记念刘和珍君》)

(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2)君当作磐石,磐石无转移。无边落木萧萧下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阅读下面的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苏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①“词眼”是一首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或短语。请找出本词的词眼,并说明理由。(4分)

②虚实相生是本词最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4分)

①词眼:“肠断”

②以虚映实,虚中见实,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作者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感情的表现,在梦前和梦中,前后一致;而随着入梦和梦醒,又一步步深化:死别相思苦;相思不见,无处话凄凉苦;积思成梦,幽梦话凄凉亦苦;梦醒而只剩得冷月松冈,则更苦。

8.B“观”译为“景观”

9.B(A、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的/定语前置的标志;C、代词;D、译为“的”)

10.A

11.(10分)

(1)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

(3)后代人就使那流传的情况弄错,没有人能正确地称呼它们,这种情况怎么说得完呢?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