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下前后句的形式和含义,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使之和前后句形成意义相关句式相近的排比。(5分)

你无法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示笑容; .

;你无法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

参考例句:你无法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旬式2分,内容2分,连贯1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项中选答三项;6分)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苏轼《赤壁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也。(韩愈《师说》)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野老

杜甫

野老篱边江岸回, 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 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 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 城阙秋生画角哀。

注:此诗写于上元元年(760),这时杜甫刚在成都西郊的草堂定居下来。经过长年颠沛

流离之后,总算得到了一个憩息之处,这使他聊感欣慰。

(1)诗歌的前四句主要写了那些意象?写出了景物环境的什么特点?(4分)

(2)诗歌的后四句写景的角度(或基调)与前四句有何不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怀?(3分)

(1)前四旬写了篱边、柴门、澄潭、返照、野老、渔人、贾客等几组意象(写出2个得1分,4个得2分),写出环境景物恬静闲适的特点(2分)。

(2)角度:前四句是实写,后四句是想象(虚写);基调:前四句恬静和谐,后四句悲慨哀伤。 (2分,从角度或基调答均可)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之心(或报国无门的痛苦)。(1分)

7.答案C.去:离任,离开

8.答案B.其:代词,他;(A.以:连词,表示目的,“来”;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用;C.焉:相当于“于之”:代词,相当于“之”,他;D.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他)

9.答案B.③句正面写孙谦治理地方的效果。④侧面写孙谦治理地方的效果。⑤写高祖对孙谦的评价。

10.答案C.“年纪已高达九十岁”与原文不符,“齐高祖”也应是“梁高祖”。

11.(9分)(1)谦将述职/敕募千人随之/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2)①蛮人与獠人十分感动,争相献上黄金与珍宝,孙谦对所献的东西一无所受。

(“怀”、“所”字结构各1分,句意1分)

②到任(入朝)后,齐高祖赞赏他的清廉,对他特别礼遇。(“清洁”1分,“礼遇”1分,句意1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逾垣 脉搏 无瑕顾及 委曲求全 B:赧然 诨号 两全其美 越俎代庖 C:舂米 暴燥 出言无状 凭心而论 D:详实 诛连 浑水摸鱼 头晕目炫

请以“勇敢寻找雨后的彩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800字。

按广东省高考评分标准评分。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联合人民网共同举办的“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活动,首都师范大学邀请到北京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郭海燕教授作专场报告。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主持人写一段话向听众介绍郭海燕教授。注意场合,语言要得体。(不超过150个字)(8分)

①郭海燕,女,1949年5月生。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青年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艺术》杂志主编。

②中共北京市委讲师团特约报告人,北京市社会主义荣辱观宣讲团特约报告人,北京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③自1984年起,先后应邀在国内外城市讲学多次,直接听众近百万人,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真理的传播者”。北京电视台曾连续播出她的专题讲座,反响强烈。

④1998年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2002年、2005年、2006年获北京市灵山杯优秀报告一等奖和特别奖。还曾获全国关心下一代优秀个人、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

[主持人]:

答案示例:[主持人]今天,“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走进我校,我们有幸邀请到北京市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成员,我校著名青年教育家郭海燕教授给同学们作专场报告。郭海燕教授先后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学,被誉为“青年的良师益友”、“真理的传播者”,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享有盛誉。下面就请郭海燕教授为我们作报告。大家欢迎。(有身份介绍2分,有事迹介绍2分;适于场合2分,语言得体,有敬词,2分。)

下面是一则消息,请依据提供的文字,在开头横线处添加一句能够统领并概括后面内容的起始句。(4分)

本报讯 。据了解,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前日晚间接到广东省卫生厅通报,确诊一宗霍乱个案,病人是一名居住在深圳的29岁女子。患者与丈夫9月底在香港参加一个旅行团,于今年9月27日至10月1日前往泰国旅游。10月1日该女子出现水泻及呕吐病征,第二天入住深圳一家医院,目前仍在留院治疗,情况稳定。据悉,前日深圳卫生部门的实验室化验结果显示,该女子的粪便样本对霍乱弧菌O1小川型呈阳性反应。

答案示例:深圳一名29 岁女子在香港参加一个泰国旅行团后(1分),感染霍乱(1分),现在深圳一家医院住院治疗(1分),情况稳定(1分)。

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16―18题。

一种坚持:灾难接踵而至,他决不放弃诺言

――谢延信替亡妻照顾多难的家32年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滑县青年谢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1974年7月份,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40天后,因产后风离开人世。

妻子不在了,谢延信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岳母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唯一的内弟先天呆傻,连生活都难以自理。

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善良的谢延信“扑通”一声跪在两位老人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您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快起来!快起来!孩子,你的心意我们领了,有这份心我们就知足了。我们不敢有这种想法,也不该耽误你的前程。孩子,你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岳父母一边一个去搀女婿谢延信。

“爸!妈!我决定了!”谢延信又磕了一个头坚定地说。

给妻子办完丧事,岳父一个人去了300多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谢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那时是挣工分吃饭,他每天忙完外头忙里头,岳父有时也捎点钱来,一家人虽然困苦,但生活还算温馨平静。

然而,这种温馨平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1979年春天,岳父在煤矿宿舍深度中风,被工友送到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却永远地失去了站立的能力,成了瘫痪病人。

现在,家里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的。面对苦难,谢延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残破的家。

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在岳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到两间9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岳父每月60多元的病休工资养活不了全家4口人。延信就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打零工。

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给岳父抠;岳父患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怕岳父躺久了得褥疮,他定期给老人翻身,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老人卧床18年,从未生过褥疮。为从嘴里省点钱给两位老人看病,谢延信他春天到地里挖面条菜,夏天挖马齿苋,秋天到地里拾红薯叶、红薯梗,冬天拾别人扔掉的白菜帮,自己腌制的十余种四季小菜成了他一日三餐的菜。

1996年8月,69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月28日下午,已昏迷两天两夜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睛盯着谢延信,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谢延信知道岳父还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他把岳父的头放到自己怀里,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决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听罢他的话,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

2003年,谢延信自己也因脑出血住院,后来虽然抢救过来,但落下了行动迟缓的后遗症。生活的不幸折磨了延信32年,经济的拮据伴随了他32年,然而谢延信从来没有向困难低过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

谢延庆以超常的爱心,在漫长的32年中,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段感人的人间真情。

(摘自《大河报》 有改动)

16.这篇人物通讯以谢延信为报道对象,记叙了他的哪些主要事迹?(4分)

17.在这篇人物通讯中,最令你感动的是谢延信的哪些精神品质?为什么?(5分)

18.写人有了细节,才能反映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丰满、细腻、生动。本文是怎样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以达到感染、教育读者目的的?(6分)

16.(4分)答案示例:①妻子去世后,谢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照顾。②替瘫痪在床的岳父抠大便。③每天给岳父烫脚、按摩。④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⑤为了省钱给老人治病自己过着异常艰难的生活。(每点1分,答出4点给满分。)

17.(5分)答案示例:(要点)谢延信32年不放弃诺言的诚信、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永不屈服的坚韧,以及舍己赡养亡妻父母的孝心,这些都令我感动。谢延信忠厚老实,为一句话守了一辈子,是女婿、孝子的典范!家庭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做到的不仅仅是孝,更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18.(6分)答案示例:本文采用多种描写方式相结合手法来展示人物精神面貌以达到感染、教育读者的目的。第一,正面刻画。①语言描写。“爸!妈!我决定了!”男儿一诺千金,果断的承诺心似磐石般坚定。“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朴素的语言尽显孝子善良的灵魂。②心理描写。“看着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这一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强烈的责任感。③动作描写。“抠”“烫”“按”“翻”“背”等,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地描写了谢延信耐心、细致照顾老人的过程,刻画一个令人难忘的孝子形象。(3分)第二,侧面描写。①“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通过描写老人流泪的细节,侧面烘托出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②“他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承诺的誓言决不改变,不管千难万难,只要有能力去做,就要尽心尽责。”通过记者的转述表现了谢延信坚守承诺的决心和对这个苦难家庭的责任感。(3分)

阅读下面的新闻评论,完成12―15题。

泪水流成一条爱的河流

徐东

自从发生震灾以来,我几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感到自己有太多感受,而任何语言都无法表达。我天天关注着有关抗震救灾的新闻报道,泪水在我心里和眼中涌动。我相信这几天,中国人的眼泪已经流了太多。

  社会各界对震灾的关注让我们重新思考生命、国家、爱、人生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在苦难中认识到我们的脆弱与坚强,而这种脆弱之后的坚强又是何等的有铿锵有力。每个人,那怕是平时淡漠世事人情的人都会被震撼,被感动,都会愿意为受灾的地区和人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祝愿,一份力量。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的坐着轮椅去为灾区捐款;两三岁的孩子,被母亲抱在怀里,为灾区捐款。而一位天津的企业家,在捐款三千万之后,又追加了七千万,他动情地说:我们要建最好的学校,震不塌的学校。在这次震灾中,我们看到有太多正在上课的孩子被埋在废墟之下,我们的心被揪痛了;我们将近七十岁的__在考察指导救灾时失声痛哭的时候,我们的心被揪痛了;在社会各团体与个人纷纷为灾区捐款捐物的时候,我们的心感受到有太多的心被灾情牵引,被悲伤与爱一次次地揪痛!

  在我的感觉中,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追求物质利益的中国人从来没有这么团结一致过,从来没有这样感动过,从来没有这样相互关爱过。我相信有更多的人在这次灾难中会想到,我们的屋可塌、路可断,但人间的真情与爱心是震不坏的。我们在这次灾难中对爱会有新的认识,对我们的国家和同胞,对我们自身也会有新的认识。面对这样的灾难,举国同悲,面对这样的困境,一起承担。当我看到那么多为了灾区贡献自己的资财与力量的人,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但我同时也感受到,我们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战胜。我在反省自己,我想自己平时我为什么会对我们的国家,对自己,对他人有那么多的抱怨与不满呢?而我自己又为我们的国家,为别人,为社会做了什么呢?我在想,我们对爱,对每个人,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需要普及一种爱的思想。我们要相信爱,敢于付出爱,维护爱。这次大地震,震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我们发现自己不再孤独,原来我们大家都是有爱的,我们都是愿意付出的,我们是渴望生活在有爱的世界里的。

  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清楚生命的价值与尊严,我们几十个人,可以花上几十个钟头去营救一位受伤的,甚至可能不能再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老人――因为他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同胞。在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清楚国家的力量与荣誉,我们的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对员、医护人员,我们每一个普普通通的人都是国家的组成部分,我们听从国家的号召,凝聚成国家的力量,我们团结在一起,共抗灾难,我们相信会最终会取得胜利,而这样的一次胜利,是属于每个中国人的荣誉。在次灾难到来的时候,我们更加清楚什么叫公民的责任,人生的意义。当我们向捐款箱投放爱心的时候,我们会感到这是做为一个国人应该做的一件事,在捐献爱心或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同时,我们会发觉我们活得特别有价值。大爱无疆,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也会感到自己个人小情小调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病呻吟。在这样的灾难面前,我们清楚自己同时也是别人,而所有的人,也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

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我的心一次次被揪紧,那些被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人,那些为了他人的生,付出自己的死的人,那些受伤甚至将要成为残疾人的人,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父母,那些日夜不停地救人的人,为灾区捐献爱心的人。我的心一次次掀动泪水的波浪,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中国人的眼泪已经流成了一条爱的河流。让我们祈祷与祝福灾区的人们从灾难中坚强地站起来,重建家园。让我们通过这次灾难,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祖国。

提交日期:2008-5-20 10:20:00

12.以下的表述,与作者的观点相符的两项是 (4分)

A.我们在苦难中认识到自己的脆弱与坚强,而这种脆弱与坚强又是何等的有铿锵有力。

B.越来越多的人为灾区捐款捐物的举动,让我们感受到有太多的心被灾情牵引,于是我们总被悲伤与爱一次次地揪痛。

C.在当下,越来越多的倾向于追求物质利益的中国人,好久以来已没有团结,没有感动,也没有如此相互关爱过了。

D.这次灾难让我们认识到大家团结起来的力量的伟大与不可战胜,我们平时不应该对国家,对自己,对他人有那么多的抱怨与不满。

E.这次大地震,让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已不再孤独,我们清楚自己同时也是别人。

F.我们也同时感到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的力量是多么的苍白无力,大自然的威严有时候令人无法抗拒。

13.下面不是说明“追求物质利益的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相互关爱过”的一项是(3分)

A.八九十岁的老人,有的坐着轮椅去为灾区捐款。

B.两三岁的孩子,被母亲抱在怀里,为灾区捐款。

C.一位天津的企业家,在捐款三千万之后,又追加了七千万。

D.将近七十岁的__在考察指导救灾工作时失声痛哭。

14.在作者看来,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我们对哪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呢?试分条归纳出来。(4分)

15.在第3自然段,作者运用了什么论证方式?这样写有何作用?(5分)

12.(4分)答案:DE(A.原文中是说“脆弱之后的坚强铿锵有力”。 B.“被悲伤与爱一次次地揪痛”的应该是“太多的心”。 C.应该说“没有这么团结,没有这样感动”。 D.第3段可以看出。E.从第2、4段可以看出。F.无中生有,本文没有此观点。)

13.(3分)答案:D(列举__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的心在被揪痛”。)

14.(4分)答案:对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①、对生命价值与尊严的认识;②、对国家力量与荣誉的认识;③、对公民责任与人生意义的认识;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每点1分)

15.(5分)答案: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1分)作者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同那些为了灾区贡献自己的资财与力量的人进行对比,将自己的抱怨与不满同那些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贡献的人进行对比,(2分)突出了人间真情与爱心的伟大,号召在全社会普及一种爱的思想,倡导一种大家都愿意为爱而付出的理念。(2分劝学 荀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