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人物通讯,完成19~21题。

华益慰:闪耀在手术刀上的道德光芒

北京军区总医院9层8号病房,躺着一位憔悴的老人。

7 3岁的原外一科主任华益慰,晚期胃癌,生命垂危。

惊雷滚滚,泪飞顿作倾盆雨,人们的心碎了――

他手术那天,医院野战医疗队正在郊外演习。整整一上午,许多人拿着手机,焦急地等待着病理报告,山谷中一片肃静。

癌症患者刘菊荣老人,挤了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来看望华益慰。她说,就是爬,也要再看给我做手术的华医生一眼。

__罗文书来到病床边,华益慰睡着了。老人搬来一把椅子,老泪纵横地守候着他。

病房门前,从天南海北赶来探望的人们络绎不绝地送来鲜花。百合花、马蹄莲、沾着乡间泥土的野花……成片地盛开,成片地凋谢。

一名普通军医的病情,为何让那么多人如此牵肠挂肚?

从医56年来,华益慰用一把寻常的手术刀,划出一条璀璨的人生轨迹。

一名人民军医的道德光芒,在刀笪上熠熠闪狸!

“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冉桂芳的丈夫张秋海,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红包”的故事:“我老伴9年前得了小肠癌,华主任给她做的手术。我打心眼里感谢他,就包了1000元钱送给他。华主任不要,我撂下红包就跑了。后来,华主任好几次找我退那个红包,我还是老办法,拔腿就跑。”

“后来,我们搬家了。我寻思,这回华主任可找不到我了。万万想不到,华主任的老伴张燕容找到我家,把一个存折交给我。打开存折一看,是存了9年的1000元钱。户主,是我的名字。”

“张燕容说,当时你把钱撂下就走了。总也退不掉,老华就把这个钱以你的名义存起来。现在老华不行了,这个存折成了他的一个心病,他嘱咐我一定要找到你,亲手把存折交给你。”

一个红包,华益慰退了9年,垂危之际依然念念不忘!

“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这是华益慰常说的一句话。他一辈子不收一个红包,用一生不渝的执着,坚守着道德操守的高地。

“不光要救病人一条命,也要帮病人一家人”

正是麦收时节。一位朴实的农民,听说华主任快不行了,说:“我要去看他,麦子不收了!”

那年,他只带了3000元钱来北京手术。可是,一个肠吻合器就要四五千元。华益慰说:“算了,我用手来缝。”

手术那天,年逾古稀的华益慰趴在无影灯下,多干了半个小时,缝合的刀口光滑又平整,

一点不比用吻合器差。

最后算账,还剩180元,这位农民乐滋滋地说:“回家的路费有了!”

他哪里知道,一个复杂的肠道手术,吻合器少则用一个,多则要用三四个。尽管使用吻合器可以节省手术时间,但为了给经济困难的患者省钱,华益慰常常不用一个吻合器,完全靠手工缝合。这样,他就要在手术台上多站一两个小时。

后来,这位农民来医院复查,和护士一聊天,才知道自己为啥花钱这样少……

56年从医,华益慰常常见到一些贫困的外地患者,把一张张皱巴巴的人民币数了又数。他常说:“这些病人贫病交加,不是万般无奈不会到北京来住院求医。我们将心比心,为他们精打细算,不光是救患者的一条命,也是帮他们一家人!”

“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

华益慰的微笑是一个“品牌”,他的同事们称之为“华氏微笑”。在病人床边,经典的“华氏微笑”,常常伴着华益慰一生重复无数遍的嘱咐:“明天我们就要给您手术了,放心,别紧张。手术后伤口有点疼,别怕疼,有痰咳出来,多翻身……”

微笑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操守的背后,是一颗慈爱的心灵。他常说:“高超的医术能治病,暖心的笑容也治病!”

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把门轻轻关上。每次给患者检查,他总是先把听诊器在掌心捂热,再接触病人。冬天,他先把双手搓热,再给患者触诊。给病人体检,不该暴露的地方,他一定给病人遮盖着……

看似无意却有情。一名人民军医,用毕生不渝的操守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为56年的行医生涯,画了一个光彩的句号!

――(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9.“一名人民军医的道德光芒,在刀锋上熠熠闪耀!”这一句高度概括了华益慰的品质。文 中从哪些方面表现现了华益慰这种品质?(4分)

20.人物通讯常采用细节描写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细节描写,并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21.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也如此。请结合本篇通讯的开头,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6分)

19.体现在三方面:(1)华益慰廉洁自律,从不收病人红包;(2)华益慰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为他们精打细算节省开支;(3)华益慰随和亲切,视患者如亲人,对其无比关爱。(答对1点,给1分,答对2点,给2分,答对3点,给4分)

20.(1)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把门轻轻关上;(2)每次给患者检查,他总是先把听诊器在掌心捂热,再接触病人。(3)冬天,他先把双手搓热,再给患者触诊。(4)给病人体检,不该暴露的地方,他一定给病人遮盖着;(5)在为病人摸肚子检查时,总把小手指翘起来,因为“小手指头,末梢循环,这个指头最凉。

这些细节选取典型,真实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对病人无比关爱、一丝不苟的具有高尚医德和人格的军医形象,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处细节2分,分析3分)

21.赞同。(1)本文开头从华益慰病危切入,通过设置悬念――一名普通军医的病情为何让那么多人如此牵肠挂肚,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2)写出各色各样的患者在华益慰病重时从天南海北赶来看望他,送来鲜花,送来祝福,对他的病情牵肠挂肚,用人们的悲痛从侧面烘托了华益慰高尚的医德、人格的魅力。也写出了人们对他的敬爱之情。

(观点1分,对内容的概括1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1分,“侧面烘托”1分,人物形象1分,“敬爱”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8题

青衣花旦

海飞

村长在县剧团找到青衣和花旦的时候正是下午,她们正在练功房里练功。她们看到,斜斜的阳光把村长的脸劈成了半明半暗的两半。村长很年轻,但是却穿得很土。村长说自己是球山村的村长。她们就问球山村在哪儿?村长说球山村在很高的山上,她们这才看到年轻的村长脚上的解放鞋上沾满了黄泥。村长看到了她们的目光,就很局促地移了移自己的脚步。村长后来说想请青衣和花旦去村里唱一场戏,清唱就行了。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她们不愿意去,她们就说她们要收钱的。村长说收就收吧。她们说很责的,村长说多少?她们就说了多少。沉吟了许久,村长说,责就责吧。她们说,我们怎么去,得坐车吧。还有山路怎么吃得消走。村长说,我们早就有人等在山脚了,我们准备了轿子。如果你们不去,那么我也不回去了,请不到你们,村里人不准我再回去。青衣和花旦对视了一眼,只好点点头。又笑着说,没那么严重吧。村长也憨憨地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于是就去球山,她们跟着村长乘了两个小时的车,到一座山脚时,看到了两乘简陋的轿子,她们就上了轿。走了三个小时的山路,她们终于到了那个叫球山村的地方。许多村民围过来看,他们的表情很漠然,他们没有看过穿得这么光鲜又长得这么漂亮的女孩子。青衣和花旦往山脚下一看,怎么也没见底,云雾一片。青衣和花旦就面面相觑,对望着吐了吐舌头。村长指挥着大家干这干哪,村长说去把大爷、大婶接来,那两乘小轿就又开始工作了。

简易的戏台已经搭了起来,村长在家里招待青衣花旦吃过晚饭后,就陪着她们去了晒场。戏台上点起了松明灯,台下也亮起了星星点点的火把,全村人都赶来了。青衣花旦就上台,她们是收钱的,而且也不便宜,所以她们必须唱得认真和卖力一点.

她们唱了很多折子戏,从《楼台会》到(《送凤冠》,又从《宝玉哭灵》到《黛玉葬花》。她们看到台下第一排坐着一对老夫妇,四周站满了人。演出快结束的时候,村长站到了台上,松明灯哔哔卟卟的响声中,村长中气很足的说,乡亲们,从今后,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球山村人的爹妈。台下一片寂静,一会儿,声音像潮声似的响起来,桂子的爹妈就是我们的爹妈。青衣和花旦被吓了一跳,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她们看到坐头排的老夫妇,泪光一闪一闪。 然后接着唱,唱到后来月上中天,就结束了。村里人渐渐散开去。

村长安排青衣和花旦住她对象家。村长的对象长得很俊,一双大眼睛,一对大辫子。在对象家门口,村长对她们说,你们先住下,明天一早我和你们结了帐,然后派轿子送你们下山。青衣和花旦就说,好的。

青衣花旦和村长的对象很聊得来,对象送给她们自己剪的剪纸,说可以贴窗花。青衣和花旦家里的铝合金窗不需要贴窗花,但是她们还是收下了。

第二天早上村长来对象家送青衣和花旦下山,却四处没找到人。村长的对象也急了,说,怎么会找不到。村长说,你们昨天什么时候睡的。对象说不知道反正睡得很迟。村长说你们说什么了吧。对象说她们问我桂子是谁,我就说桂子是我们村的小伙子,去外面当了兵,在洪水里救一个女人时被淹死了。骨灰送回来,明天就要下葬。桂子爹妈爱看戏,我们全村人凑钱请了你们来唱戏,算是代桂子孝敬他们两老的。村长说,她们两个嫩女娃子,这么高的山,她们能走到哪儿去?

后来村长对象在八仙桌上看到了一小沓钱,旁边还留了字:桂子和我们一样,也同样的年岁。桂子爹妈也是我们的爹妈。演出的钱我们不能收,这点钱就算是桂子孝敬爹妈的.不用再找我们了,我们自己能下山。落款是:青衣花旦。村长猛拍了自己的脑袋,蹿了出去。不一会儿,两乘小轿出现在弯弯的山道上,快得像风一样。

(选自《21世纪金奖小小说》)

16.简要分析村长这一人物形象。(4分)

17.小说结尾部分,设置了村长对象回忆夜里与青衣花旦的聊天内容这一情节,颇精妙。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情节设置的精妙之处。(5分)

18.小说在对青衣花旦的刻画上有欲扬先抑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6分)

16.村长是一位朴实善良的年轻村干部。①.朴实:穿着很“土”;为了替舍己为人的桂子尽孝,他组织全村人凑钱请青衣花旦唱戏;②认真负责,恳请青衣花旦去村里唱戏这一事上可以体现,又如号召村民把桂子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③考虑周全,办事细心:对青衣花旦的住宿和交通都作了周全的安排。(答对任何两点则可)

17.形式上:照应前文,解开村长为何请青衣花旦唱戏这一悬念(2分);为下文青衣花旦留下演出费、独自离开这一情节埋下伏笔(铺垫),使得情节波澜起伏(2分)。

内容上:揭示了主题,歌颂了人间真情(人间的真善美)(桂子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以及全村人淳朴的情感)(1分)

18.抑:文章开头写青衣花旦面对村长的邀请提出各种要求,包括高昂演出费和用车接送等,表现了她们功利、市侩的一面(2分)

扬:文章中间写到青衣花旦因收取高昂演出费卖力演出,表现其敬业精神,最后她们留下演出费独自离开这一情节,更表现出她们人性中善良的一面。(2分)

文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得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主题更加突出。(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谈儒家伦理 王庆节

在全球化情境下讨论儒家伦理的价值时,有必要从正面重新定位或重新认识儒家伦理的价值。一些学者沿着现代主流伦理学的思路,企图寻找普世的、最根本的规则和原理作为未来全球伦理的底线,并认为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就在于对这一全球伦理的“底线”作出了贡献。在我看来,这在哲学方法论上还是落入了传统的套路。这首先假设了一定会有这样的普世“底线规则”;其次,假设我们一定会找到它。著名的tiān zhǔ jiāo 哲学家孔汉思就这么认为。他提出用jī dū jiāo 的“人道”加上儒家的“恕道”作为普世伦理的底线,来构建未来的全球普世伦理。在我看来,寻找这类规则和“底线”的思路,本身也许就是有问题的。这样的思路是规范伦理学的思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需要找到普遍规则作为规范,而伦理学的任务只是运用这些规则而已。我并不是完全否认“普世”伦理的可能性,而是想说,作为规范伦理学的普世伦理是不可能的,因为且不说我们找不到那适应于全世界所有族群、zōng jiāo 和文化的普世规范和原则作为“底线”,即使找到,也一定是没有“规范”效率和效应的。

儒家伦理的本质并不在于要找这样的规范,或者说儒家伦理的本质不是规范伦理学的问题。儒家伦理的本色不在“规范”而在“示范”,示范伦理学才是儒家伦理在现代意义上对于未来的世界伦理可能贡献的东西,儒家伦理看重的,不是去制定这样那样的规则、规范,而是强调在道德生活中树立榜样。我们从小在生活中更多地不是从规则、规范里学会道德的行为, 而是从家人、父母、邻居、同伴以及历史生活的实例、榜样中来学习和培养道德感、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操的。也正因如此,儒家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育和学习的功能,强调示范意义上的“育”和“导”,而非律令规范意义上的“戒”和“惩”。

儒家强调以身作则,这不仅是知识论认知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践行的问题。儒家常常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讲“为仁由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就是道德教化,是儒家的特点。儒家讲以身作则,但哪一种是“则”,哪一个行为是好,恰恰是在伦理示范的过程中才慢慢地、历史地体现出来和形成起来的,比如,在今天的国际生活中,美国的单边主义的整个思想方法就是普世主义和规范主义,这种单边主义认为自己所尊奉的价值是普世价值,任何国家、人民都应该实行;如果不实行甚至可以不惜采取武力的方式推行,而且还冠以一个神圣的名义。这就是先已经规定了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而我认为这恰恰是规范伦理的问题所在。如果按照儒家示范伦理的思路,那么,你美国说自由主义是好的,那你就实际做给大家看。又比如,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中国认为这样做很好,但并不命令全世界都跟着做,不过我会做给你看,自然而然,通过历史的交往、沟通过程就会形成范导性的价值。应当说这就是儒家精神的体现。

如果我们顺着示范伦理的方向,可能我们会变得更加宽容。坚持理想,认为这是对的就去做,做给你看,这叫以身作则,这叫儒家的从自己做起,叫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我觉得儒家伦理的现代意义或现代价值恰恰就是在这方面,是每个人,自己用心去做,去践行。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重新定位或重新认识儒家伦理的价值,我们会发现儒家伦理是未来全球伦理的“底线”,具有示范性的价值。

B.生活中,我们不是从规则、规范里学会道德的行为,而是从家人、父母、邻居、同伴以及历史生活的实例、榜样中来学习和培养道德感、道德习惯和道德情操的

C.中国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并为此用心去做、亲身践行,这充分体现了儒家“为仁由己”的精神。

D.规范伦理讲求从别人做起;示范伦理讲求从自己做起,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E.儒家讲以身作则,但何谓“则”,并非一开始就设定好的,而是在伦理示范的过程中才慢慢地、历史地体现出来和形成起来的。

13.下列对作者引用国际生活中,美国“单边主义”一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揭示美国的整个思想方法就是普世主义和规范主义。

B.指出在国际生活中,这种做法不合理的地方,也直指了规范伦理的弊端。

C.说明特殊个体所奉行的价值并非普世价值,并非国家、人民都应该实行。

D.以之为反例,在对比中显示出示范伦理的可贵之处以及价值所在。

14.作者质疑“企图寻找普世的、最根本的规则和原理作为未来全球伦理的底线思路”的理

由是什么?请分条概述。(5分)

15.作者认为儒家伦理是示范伦理,综观全文,找出支撑作者这一观点的理由。(4分)

12.C E(A儒家伦理不可能成为全球伦理的“底线”,B “不是”,太绝对,原文是“我们在生活更多不是……”D文章没有“规范伦理讲求从别人做起”这一信息,而且这样说太绝对)

13.A(应是美国的单方主义的整个思想方法,而非美国的整个思想方法)

14.(1)伦理学的任务是应用规则而非寻找规则;(2)我们找不到适应于全世界所有族群、zōng jiāo 和文化的普世规范和原则作为“底线”;(3)即使找到,也是没有“规范”效率和效应的。(答对2点给3分,全对给5分)

15.(1)儒家伦理的本质不在规范而在示范,强调在生活中树立榜样,强调示范意义上的“育”和“导”;(2)儒家精神强调以身作则,提倡践行,主要是通过历史的交往、沟通过程来形成范导性价值。(每点2分)

默写(任选3题,多选按前三题计分,共6分)

(1)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李商隐《无题》)

(2)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__》)

(3)三顾频烦天下讦,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4)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王维《观猎》)

(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2)山头斜照却相迎。也无风雨也无晴。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城子 唐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双调・沉醉东风元关汉卿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饯行杯,别离泪,刚道声保重将息。痛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前程万里。

(1)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个经典意象“月亮”。请你根据对这两首诗歌的 理解,概括这两首诗歌所写的“月亮”各自的特点。(3分)

(2)请具体分析这两首诗歌中的“月亮”各自蕴含的不同感情。(4分)

(1)欧阳炯的《江城子》中的月亮的特点是圆满、明亮、亘古不变。

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中的月亮的特点是残缺、多情。 (3 分)

(2)欧阳炯的《江城子》是对古城金陵的咏叹。金陵城曾是古时候六个朝代的都城,

当时的繁华简直难以尽说,可是如今除了天上亘古不变的月亮之外,还有谁知道这一

切呢?该诗借月亮表达一种物是人非,今昔不同的慨叹。

关汉卿的《双调・沉醉东风》用月缺花飞来喻情人的分别,从咫尺变为天涯,借残缺月亮来表达情人离别的伤痛。(感情2分,分析2分,可酌情给分)

5.A(矜:夸耀)

6.C(A之:动词,到;助词,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B乃:连词,于是/副词,才。C都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但”。D以:介词,因为/介词,用)

7.B(A项②是说皇帝让徐达担任太子少傅。C项②是说皇帝对徐达的信任、亲近,属于侧面表现。D项①是说诸将对徐达的敬畏,属于侧面表现;② 说的徐达邀请礼遇儒生。)

8.C(“投奔太祖部下的郭子兴”错误,是太祖做郭子兴的部下)

9.(1)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

(2)①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率领二十四人前往,徐达首先参加了队伍。(得分标准:略,帅,焉,若语句不通顺,扣1分)

②皇帝为了这件事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得分标准:为“之”的省略,辍朝,临,若语句不通顺,扣1分)

附:参考译文: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世世代代从事农业。徐达年轻的时候就胸怀大志,身材高大,颧骨突出,刚强坚毅,神武勇猛。太祖为郭子兴的部帅的时候,徐达二十二岁,前去投靠太祖,一见面感觉谈话很投机。等到太祖向南夺取定远时,(他)要率领二十四人过去,第一个被选上的就是徐达。不久,跟随太祖在滁州涧打败元军,接着又夺取了和州,郭子兴任命徐达为镇抚。郭子兴捉住了孙德崖,孙德崖的军队也捉住了太祖,徐达挺身而出,前往孙德崖的军队请求替代太祖,太祖才得以回归,徐达也没有被羁押。跟从太祖渡过长江,攻下采石,夺取太平,和常遇春都是军队里冲在最前面的人。接着打败并活捉了元将陈登先。另外带兵夺取了溧阳、溧水,随太祖直下集庆。太祖亲自驻守集庆,任命徐达为大将,率领各路军队向东攻打镇江,占领了镇江。徐达的军队号令严明整肃,城中太平安定,秩序井然。徐迭被授予淮兴翼统军元帅。

不久被任命为征虏大将军。徐达特别擅长谋略。他所到之地百姓不受惊扰,如果得到勇士或间谍,就施恩义结交他们,使他们为自己所用。因此,很多人都乐于归附大将军。至此,太祖和众将领说,治理军队谨慎稳重而有纪律,作战能够获胜进攻能够夺地,称得上有将军风度的人,没有谁比得上大将军徐达。

洪武元年,太祖登上帝位,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让徐达兼任太子少傅。

每年春季出征,冬末召还,形成规律。徐达回来就上交将印,被赐予假期,皇帝设宴接见痛饮,有布衣兄弟之称,而徐达更加恭敬谨慎。皇帝曾经很平和自然地说:“徐兄的功劳很大,没有安定的居所,可以把旧邸赏赐给你。”旧邸是太祖做吴王时居住的地方。徐达坚决推辞。一天,皇帝和徐达到了旧邸,强行将他灌醉,又给他盖上被子,抬到正室的床上。徐达醒来后,惊慌地跑下台阶,俯首跪在地上自呼死罪。皇帝看着他,心里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有司在旧邸前建造府第,在府第牌坊上写上“大功”两字。胡惟庸于是就贿赂徐达的守门人福寿,让他设法对付徐达。福寿揭发了胡惟庸的计划,徐达也不追究,只是时常对皇帝说胡惟庸果然倒台,皇帝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皇帝的诏书前往慰问,不久被召回。第二年二月,徐达病情加重,接着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四岁。皇帝因此停止上朝,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徐达言语简短思考缜密。在军中,号令一出决不更改。诸将在他面前保持畏惧的样子,而他在皇帝面前却恭敬谨慎得像不会说话一样。善于抚慰人,与部下同甘共苦,兵士们没有不感谢他的恩德,愿意以死报效的。因此所到之处都能取胜。约束__十分严格,他平定大都两个,省会三个,郡邑上百个,街巷市井和平安定,百姓不因战事受苦。回到朝廷的日子,单独一辆车回家,邀请礼遇儒生,整日交谈,和睦融洽。皇帝曾经称赞他说:“受命出征,成功凯旋,不自夸,不为自己吹嘘,不爱女色,不取财宝,正直无暇,如同日月一样皎洁明亮,只有大将军一个人而已。”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晗当的一项是 ;同一地点,瞬息万变。一忽儿阳光泛滥,一忽儿雨脚奔驰。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 ①毫秒之间,景物不同 ②如此之漂泊无定 ③只见云气氤氲来 ④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 ⑤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 ⑥飞升于wén shū 院,清凉台 ⑦若许之变化多端

A:③⑥④⑤②⑦① B:③⑥⑦①④⑤② C:⑦①③⑥④⑤② D:⑦①③④⑤⑥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几个月来,针对“金融海啸”带来的影响,中央及时采取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尤其是“保增长”措施的密集出台,正在改进经济发展环境,缓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B:通过本届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博得了世界的赞叹。 C:在大厅的“神七”航天展品前,参加芜湖科博会的与会嘉宾,认真聆听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关于航天知识的介绍。 D: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在第28届奥运会女子柔道78公斤级的决赛中,我国选手杨秀丽经过加时苦战击败古巴名将亚伦妮斯・卡斯略,不孚众望,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22枚金牌。在今天的赛场上,杨秀丽一路勇猛进攻,拼尽全力。体育馆内不断传来的欢呼声,一只眼睛带伤的她都充耳不闻,顶住一切压力。在所有比赛中,她都冷眼旁观,以“一本”取胜,干净漂亮。应该说这样的一枚金牌,属于从不畏缩,甚至带伤上阵的杨秀丽,实至名归

A:不孚众望 B:冷眼旁观 C:充耳不闻 D:实至名归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眼光”,词典的解释是:①人的视线;②人观察、认识、发现、鉴别、预见事物或问题的能力,即眼力。

请以“眼光”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