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拼音填写汉字(8分)
⑴chéng( )澈 ⑵niàng( )造 ⑶咀jué( )
⑷狭ài( ) ⑸针jiǔ( ) ⑹miǎo( )视
⑺抽chù ( ) ⑻笨zhuō( )
⑴ 澄 ⑵ 酿 ⑶ 嚼 ⑷ 隘 ⑸ 灸 ⑹ 藐 ⑺ 搐 ⑻ 拙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译文: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
1、老了应当更加有壮志,那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自己的心志呢?
2、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7.(3分)志:记录、记述
8.(3分)C (C项,前句“之”为助词,译为“的”;后句“之”为动词,译为“到……去”。A项,“所”在两个句子中用法一致,与后面的词共同构成名词性结构,译为“……的人”。B项,“以”都是连词,表目的。D项,同为介词,译为“在”,表处所。)
9.(3分)B B项,从第三段宋忠二人的动作“正襟危坐”来看,应为敬佩,而非“不以为然”。
【参考译文】
司马季主是楚国人。他在长安东市卜卦宋忠时任中大夫,贾谊任博士,一天二人一同外出洗沐。贾谊说:“我听说古代的圣人,如不在朝做官,就必定在卜者、医师的行列之中。现在,我已见识过三公九卿朝中士大夫,对他们的才学人品都可以说了解了。我们试着去看看卜者的风采吧。”二人就同车到集镇去,在卜筮摊馆聚集的地方游览。司马季主闲坐馆中,三四个弟子陪侍着他,正在谈论天地的规律。日月的运行,阴阳吉凶的根源。讲了数千言,无不顺理成章。
宋忠、贾谊十分惊异而有所领悟,整理冠带,端正衣襟,恭敬地坐着,说:“我看先生的容貌,听先生的言辞,晚辈私下观看当今之世,还未曾见到过(先生这样的人)。现在,您为什么地位如此低微.为什么职业如此污浊?”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说:“看两位士大夫好像是有道德学术的人,现在为什么会说出这种浅薄的话,为什么措辞这样粗野呢!你们所认为的贤者是什么样的人?所认为的高尚的人是谁?现在凭什么将长者视为卑下污浊的人呢?”
两位大夫说:“高官厚禄,是世人所认为的高尚的、贤能的人占据的。如今先生所处的不是那种地位,所以说是低微的。所言不真实,所行不灵验,所取不恰当,所以说是污浊的。卜筮者,是世俗所鄙视的。世人都说:‘卜者多故作庄严地用夸大之辞来迎合人们的心意,虚假抬高人们的禄命来取悦人心,编造灾祸来使人悲伤,假借鬼神来骗人钱财,贪求酬谢来利于自身。’这都是我们认为可耻的行径.所以说是低微污浊的。”
司马季主说:“二位暂且安坐。你们见过那披发童子吗?日月照着,他们就走路;不熙。他们就不走。问他们日月之食和人事吉凶,却不能解释清楚。由此看来,能识别贤与不贤的人太少了。
“大凡贤者居官做事,都遵循正直之道以正言规劝君王,多次劝谏不被采纳就引退下来;他们称赞别人并不图其回报,憎恶别人也不怕其怨恨,只以对国家和百姓有利为目的。所以。官职不是自己所能胜任的就不担任,俸禄不是自己功劳所应得到的就不接受;看到心术不正的人,虽然居显位也不敬重他;看到有污点的人,虽然他高居尊位也不屈就他;得到荣华富贵也不因此而高兴,失去也不因此而遗憾;如果不是他的过错,即使牵累受辱也不感到羞愧。
“现在你们所说的贤者,都是些足以为他们感到羞愧的人。他们低声下气地趋奉,过分谦恭地讲话;凭权势相互推荐,以利益相互引导;被委任官职后,不肯让贤者陈述功劳,(却自夸其功,)把假的说成真的。把没有的变成有的,把少的改为多的,来求得权势尊位;大吃大喝,策马四处游乐.犬马声色,无所不为,不顾父母亲人死活,专做犯法害民的勾当,肆意挥霍,虚耗公家:这其实是做强盗而不拿弓矛,攻击他人而不用刀箭。虐待父母而未曾定罪。杀害国君而未被讨伐的一伙人。凭什么认为他们是高明贤能的人呢?”
宋忠和贾谊听得精神恍惚而若有所失,茫然失色,神情惆怅,闭口不能说话。过了很久,宋忠出使匈奴,没有到达那里就返回了,因而被判了罪行。贾谊做梁怀王的太傅,粱怀王不慎坠马而死,贾谊引咎__.痛苦悔恨而死。这都是追求华贵而断绝性命的事啊!
太史公说:古时候的卜者,之所以没有被记载,是因为他们的事迹多不在文献中出现。待到司马季主,我便将其言行记述成篇。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陶渊明的作品《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 C: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D:__有诗云“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这里的“陶令”就是陶渊明,因为他做过八十余天的彭泽县令,故以陶令相称。
下列对各组句子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将有事于西畴 ――“以”、“于”都是介宾,与后面的名词构成介宾短语后置。 B:①悟已往之不谏 ②恨晨光之熹微 ――两个“之”字都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①云无心以出岫 ②登东皋以舒啸 ――两个“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①既窈窕以寻壑 ②亦崎岖而经丘 ――“窈窕”“崎岖”都是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幽深的河岸”“崎岖的山路”;前面省略了“循”“沿”等动词。
默写名篇名句(10分)(每句1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②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岩扉松径长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⑥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春光融融。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⑨一种相思,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
①心非木石岂无感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铁马秋风大散关④惟有幽人自来去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⑥月涌大江流⑦歌台暖响⑧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⑨两处闲愁 ⑩虎鼓瑟兮鸾回车

8.A.(B、函,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木匣子装 C、东,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东 D、兴,使动用法,使……兴盛)
9.C.(被动句)
10.B.(没有肯定“得天下难失天下易”)
11.(6分)(1)一个人在夜里呼喊,作乱的人就四方响应。(2) 人生的祸患常常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宠爱)伶人才这样吗?

5.C (①难道 ②只,仅 ③与④相同,你)
6.C(C、“莫能仰视”,写出左右对项羽的不忍心)
7.(6分)(1)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2)上天要使我灭亡,我为什么还要渡乌江呢?
阅读李煜的《虞美人》,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以下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