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前80回为曹雪芹创作,后40回多认为由高鹗续成,它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高峰。 B:《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是在流传的宋元话本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 C:巴尔扎克(1799―1850),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守财奴》《高老头》是他的两部最有名的代表作。 D:莫泊桑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性作品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账簿 笑靥 金碧辉煌 好高鹜远 B:撕杀 褴褛 纨子弟 旁征博引 C:服帖 誊写 孽根祸胎 迫不及待 D:懵懂 杜纂 浮想联翩 逆情背理

文题:春之……

要求:1.补足文题。

2.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3.除诗歌外,文体自定。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提炼出关于“碳中和”定义的4个关键词语(4分)

“碳中和”的目的是为了环保。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人们可以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个人也可以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这些企业或机构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吸收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2006年,《新牛津英语字典》将“碳中和”评为当年年度词汇。它已经从最初由环保人士倡导的一项概念,逐渐获得越来越多民众的支持,并且成为受到许多国家政府当局所重视的实际绿化行动。

关键词是:

解析:本题要求提炼关键词,并且是给概念下定义的关键词,这就决定了这四个关键词一定是“碳中和”这一概念的本质属性。这就需要概括出“碳中和”的目的、概念、意义、作用,因此,从语段来看,环保、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抵消二氧化碳的经济成本、个人植树或委托专门机构吸收二氧化碳成为语段关键信息,由此可概括提炼出关键词。

答案:二氧化碳排放量(或“二氧化碳”)绿化(或“植树”)抵消(或“吸收”)环保(或“环保活动”)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句,每句1分)(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

(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

(4)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朝不虑夕。

(6)穷则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孟子・尽心上》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凌万顷之茫然。

(3)羡长江之无穷。

(4)暗香浮动月黄昏。

(5)人命危浅

(6)达则兼济天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题。(8分)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①桐庐江:桐江,今浙江境内,为钱塘江上游。②广陵:今江苏

省扬州市,也叫维扬。③建德:县名,今浙江省建德县。

(1)发挥想象,运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出画横线的诗句所写的内容。(4分)

答:

(2)结合全诗,具体说明这两句诗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4分)

答:

解析:这首诗的意境显得很凄清。诗人行舟桐庐江上,夜晚,停船就宿,怀念扬州的朋友,写成此诗。首联两句即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还有诗人的心情:夜晚、江流、猿啼,都有清冷之意,一个“愁”字,更是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颔联两句纯粹写景,上句写夜风吹动两岸的树叶发出响声,下句说天上一轮月亮照着江上一叶孤舟;但细细品味,孤寂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过于清静,才对声音特别敏感;深感孤独,才越发伤感于孤月照孤舟。后两联进一步发感叹,建德即桐庐江一带,不是诗人的故土(孟浩然是襄阳人),船行至此,有漂泊异乡的惆怅,昔日的老朋友又远在扬州,不能相聚,只有将两行思念的泪水,托付给沧江夜流,请它带给遥远的大海西头的扬州朋友。全诗感情凄恻婉转,读来令人垂涕。这可能与诗人一生在仕途上不得志有关。

第(1)题考查学生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的能力。读诗是需要想象和联想的,没有形象,就没有感悟,也就没有走进诗歌。第(2)题要求结合全诗体会颔联的景中之情,表面上看这一联两句诗纯粹在写景,但景物的特征却在一个“寂”字和一个“孤”字,联系上下联所表达的思乡之愁、念友之愁,就可以品味出这一联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孤寂难耐的愁苦心情。

答案:(1)天黑了下来,四周一片寂静,桐江两岸的树叶,在夜风的吹拂下,发出的响声;月亮升起来了,明晃晃的月光,照在停靠在江边的一叶孤舟上。(4分)

(2)孟浩然的这首诗表达了行旅飘零的愁苦之情。画横线的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分别表现了一个“寂”字和一个“孤”字,与上联的写景和下两联的抒情渗透、呼应,将感情表达得深沉充分,富有感染力。(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记新疆边防

纪 昀

戊子昌吉之乱,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夜犒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杂坐。屯官醉后,逼诸流妇使唱歌,遂顷刻激变,戕杀屯官,劫__库,据其城。十六日晓,报至乌鲁木齐,大学士温公促聚兵。时班兵散在诸屯,城中仅一百四十七人,然皆百战劲卒,视贼蔑如也。温公率之即行。至洪山口,守备刘德叩马曰:“此去昌吉九十里,我驰一日至城下。是彼逸而我劳,彼坐守而我仰攻,非百余人所能办也。且此去昌吉皆平原,玛纳斯河虽稍阔,然处处策马可渡,无险可扼者。所可扼者,此山中一线路耳!贼得城,必不株守,其势当即来。公莫如驻兵于此,借陡崖遮蔽,贼不知多寡,俟其至而扼险下击,是反攻为守,反劳为逸,贼可破也。”温公从之。

及贼既至,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令于众曰:“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命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幸所乘皆屯马,未经战阵,受创必返走,尔等各擎枪,屈一膝跪,但伏而击马,马逸则人乱矣!”又令曰:“望影鸣枪,则枪不及贼,火药先尽,贼至反无可用;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俄而贼众枪争发,砰訇动地。德曰:“此皆虚发,无能为也。”迨铅丸击前队一人伤,德曰:“彼枪及我,我枪必及彼矣。”举旗一挥,众枪齐发。贼马果皆横逸,自相冲击。我兵躁而乘之,贼遂歼焉。温公叹曰:“刘德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徒善应对趋跄!”故是役以德为首功。然捷报不能缕述曲折,今详著之,庶不湮没焉。

(选自《清文观止》))

[注]①纪昀(1724~1805):字晓岚,三十一岁中进士。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博古通今,机智诙谐,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乾隆三十七年开四库全书馆,纪晓岚受命为总纂官。先后历时十九年,编纂完成了巨著《四库全书》。②戊子:乾隆33年,1768年。③昌吉:新疆省县名。④砰訇(pēng hōng):拟声词。多用以形容巨大声响,此指枪弹声。⑤参将:官名,与今之上校相等。都司:都指挥使司,为四品武职。⑥趋跄:趋行快步走,这里形容依附权势的样子。见《诗・国风・齐风猗嗟》:“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未有萌也 萌:征兆,迹象

B.然皆百战劲卒 劲:强劲有力

C.马逸则人乱矣 逸:安逸

D.我兵噪而乘之 乘:追击

11.下面六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刘德“临阵镇定”的一组是

①视贼蔑如也 ②戕杀屯官,劫__库,据其城

③公莫如驻兵于此 ④德左执红旗,右执利刃

⑤报至乌鲁木齐 ⑥举旗一挥,众枪齐发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了昌吉之乱时守备刘德叩马献策、临阵从容的动人事迹,三言两语便把一个其貌不扬却料事如神、指挥若定的将官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B.屯官醉后逼迫诸流妇唱歌,结果诸流妇奋起__,杀了屯官,抢了仓库,占据城池,酿成一场变乱。

C.城中守军虽然只有一百四十来人,但都是些身经百战的将士,在刘德的正确指挥下,很快就全歼了反贼。

D.叛乱分子都是些乌合之众,他们骑的马也是没有上过战场的屯马,所以守军的火枪一响,他们就互相冲撞,乱作一团。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望其尘气,虽不过千人,然皆亡命之徒,必以死斗,亦不易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等视我旗动,乃许鸣枪。敢先鸣者,手刃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德状貌如村翁,而临阵镇定乃尔。参将、都司徒善应对趋跄耳!

译文:

10.C(逸,逃逸,逃跑)

11.C(①写城中守军轻敌;②叛贼的举动。③刘德给温公出谋划策,从容应敌;④刘德临阵从容;⑤消息传到乌鲁木齐不是刘德行为。⑥指挥若定)

12.B(参与叛乱的不仅是“诸流妇”,应是“诸流人”,也就是那些被流放到新疆的罪人)

13.(10分)

(1)看那灰尘,反贼虽不过一千人左右,但都是些犯死罪的亡命之徒,势必拼命来攻打,倒也不是容易抵挡(对付)的。(“亡命之徒”“易”各1分,句意通顺1分)(3分)

(2)你们看我旗子挥动,才可以开枪。谁敢先开枪,我就杀死他!(“尔等”“刃”各1分,句意通顺1分)(3分)

(3)刘德的相貌,像个乡下老头儿,但在战场上却这样的从容镇定,一般参将和都司,只会应对趋跄,迎合上司罢了。“(“而”“乃尔”“徒”各1分,句意通畅1分)(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浓缩时代风情的服装

常 诚

中国服饰文化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两万年前,在今天北京周口店一带生活过的原始先民已经佩戴饰品,而且先民们已不满足简单地取用动植物材料,因而发明了用针缝制兽皮的技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的服饰种类已经有了祭礼服、朝会服、戎服、吊丧服、婚礼服等的区别。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多元化,上层社会的着装追求奢侈之风。

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汉武大帝》展示了汉代的服饰文化。当时的服装有春青、夏赤、秋白、冬皂之分,与四季、节气的特点相呼应,服饰风格古朴庄重,妇女上衣下裙的日常服装成为后世汉族妇女着装样式的模本。魏晋的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其服装样式影响了汉族人的服饰,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隋朝统一后,又重新推行了汉族的服饰制度。其后的唐朝国力强盛,社会开放,服饰华美清新,女人着低胸短衫或穿窄袖男装的形象成为那个时代特有的标志。到了宋朝,汉族妇女开始有束胸的习惯,男女老少尊卑贵贱都喜欢穿素净儒雅的“背子”(一种以直领对襟为主的上衣)。元朝是蒙古族统治中国建立的政权,蒙古服饰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服饰制度既承袭汉制,又糅合了本民族的传统。而随着政权再次易手于汉族,明朝颁布了针对前朝的“禁胡服、胡语、胡姓”的法令,衣冠沿袭仿效唐代形制,上至帝王下至文武百官的官制朝服,其形制、等级、穿着礼仪等,都相当繁缛,刻意追求高雅堂皇的气象。

清朝是中国服饰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先是由于满族统治者强制汉族人改承满人服饰传统,引起了汉族人的的强烈对抗,继而清政府采取妥协政策,满汉服饰悄然交融,长袍马褂成了后人论及清代服饰时首先想到的典型式样。

1840年以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对外通商口岸增多,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华洋杂处,在欧美时尚潮流的带动下,中国本土服饰发生了变革,工业化的纺织印染带来的价格低廉的进口衣料,逐渐取代了以传统工艺加工的国产面料,缝纫精致、款式入时的西式成衣也在中国找到了市场,费时费工、工艺考究的传统手工缝制手段被机械化的加工业所代替。

20世纪的中国服饰,旗袍、长衫、中山装、学生装、西服、礼帽、遮阳帽、丝袜、高跟鞋、工农服、列宁服、布拉吉、军便装、夹克衫、喇叭裤、迷你裙、比基尼、职业装、朋克装、T.恤衫等等,种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服饰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被视为中国典型服饰的旗袍,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风行起来的,这种脱胎于清代满族女服的服装样式,在吸收了汉族女服工艺特点和西方女子服饰时尚的基础上演变,已经成为当今国际时装界不容忽视的时尚元素,被看作是中国服装民族交融和中西合璧的样板。

(选自《中生之友・青春版》2008年第2期)

7.根据文意,下列有关“中国服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先民已经佩戴饰品,发明了用针缝制兽皮的技术。

B.春秋战国时期,服饰风格趋向多元化,而且上层社会追求着装奢侈之风。

C.汉代的服装与四季、节气的特点相呼应,服饰风格古朴庄重。

D.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服饰互相借鉴,互相影响。

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妇女上衣下裙的日常服装堪称后世汉族妇女着装样式的模本。

B.唐朝服饰华美清新,女人喜着低胸短衫或穿窄袖男装。

C.元朝服饰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服饰制度既承袭汉制,又糅合了蒙古民族的传统。

D.明朝衣冠仿效唐代,官制朝服的形制、等级、穿着礼仪等相当繁缛,刻意追求高雅堂皇的气象。

9.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朝以前,汉族妇女还没有束胸的习惯;宋朝以后,男女老少尊卑贵贱都喜欢穿素净儒雅、直领对襟的上衣。

B.清朝时,满汉服饰悄然交融,长袍马褂成了清代服饰的统一式样。

C.近代,进口衣料和西式成衣逐渐取代了国产面料和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手工缝制手段被机械化的加工业所代替。

D.20世纪,中国服饰丰富多彩,而作为中国典型服饰的旗袍则是中国服装民族交融和中西合璧的样板。

7.D(遗漏信息。原文说的是“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与汉人杂居,其服装样式影响了汉族人的服饰,同时他们也接受了汉族服饰文化的影响”)

8.C(以偏概全。原文说的是蒙古族服饰的特点,并非讲元朝各族人们都是那种服装)(3分)

9.D(A项,“宋朝以后……”的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到了宋朝……男女老少尊卑贵贱都喜欢穿素净儒雅的……以直领对襟为主的上衣”,B项,“长袍马褂成了清代服饰的统一式样”错,原文第三段末尾写的是“长袍马褂成了后人论及清代服饰时首先想到的典型式样”;C项,以偏概全,文中没有说“西式成衣逐渐取代了……中国传统服饰”,只是说“在中国找到了市场”)(3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赏心悦目的,是旭日的光箭穿过宽阔而幽深的甬道,_______;_______,铺撒祖屋的胸襟,舒展高贵,气度雍容;________,________;最最摄魂夺魄的,当是梦幻的烟月下,斑驳的树影中,_________!探不完的深宅奇景,品不够的千古神韵。这就是汉字,我的祖屋,我的家!①只留轻盈身姿,飘飘欲飞②令人陶醉的,是正午的艳阳放射出道道金辉③祖屋如龙蛇行走,曼妙莫测④照亮祖屋的身躯,优雅而颀长⑤心驰神曳的,是脉脉的斜晖将祖屋分明的棱角慢慢隐去

A:③⑤④②① B:①②⑤④③ C:②④⑤③① D:④②⑤①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美国在中美两国“八・一七”公报中明确承诺,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将最终解决并逐步减少售台武器问题。但事实证明,美方言而无信。 B:高盛认为,房地产行业成交量下滑等系列因素将导致一些开发商遭遇现金流困境,而中国银行业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 第四季度和2009年上半年初露端倪。 C:天道酬勤,总设计师张柏楠和所有航天工作人员在技术上的精益求精得到了回报――“神舟七号”飞船取得了发射场无问题、上天无疑点、飞行试验圆满成功。 D:日本媒体评论说,麻生家族是浓缩着一百多年来日本政治错综复杂的缩影。然而他的从政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在同一代众议员中入阁最晚,竞选首相也先后败给了小泉和福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