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部署 烦躁 度假村 和盘托出 B:暖昧 迷津 辨证法 仗义执言 C:影牒 辐射 凌霄花 一愁莫展 D:简练 坐镇 煞风景 锋芒必露

2008年五月11日――母亲节,现在回想起来是特别的,因为就在24小时之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四川汶川大地震,让许多孩子从此失去了母亲,母亲节成了他们心底永久的伤痛。

请你以同龄人的身份给那些地震中失去母亲的孩子发一则短信,鼓励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勇敢前行。(6分,50字左右)

亲爱的兄弟姐妹,你们一定要坚强!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一定要相信,有多少爱,就有多少希望;有多少爱,生命就会有多长!记住,母亲在天堂里,希望你们做一个坚强的孩子,一个微笑的孩子!

在下面横线处,仿照前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各补写两个句子。(4分)

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往哲先贤那里,人们学得他们的品格,从孔子学得仁爱的情怀,从鲁迅学得批判的精神, ;从 古今中外的著述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史记》的严谨态度,文天祥《正气歌》的浩然正气, 。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从李白学得不羁的个性    从朱自清学得不屈的气节

   荀子《天论》的天行有常    李密《陈情表》的至爱亲情(举例恰当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17题。

生命的问句 田彩虹

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第一种人大老远看见了,赶紧绕路而行,他们一点也不愿接近,深怕不小心会中毒。

第二种人,来到了树边,看见这棵树,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种人有着不同的心态,愿意带着慈悲心去思索:这棵树也有生命,不要轻易地毁掉。于是在树旁圈上篱笆,注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于第四种人在看见这棵树的时候,会说:“喔!一棵有毒的树,太好了,这正是我要的!”

他们开始研究树的毒性,提炼了毒素,与其它成分混合,制成了可以救人的药材。

你认为人生是什么呢?如果有一个造句,“人生是……”或“人生像……”,你会怎么完成这个句子呢?

用直觉,就是脑海里直接浮现出来的答案,我们不是在写作文或进行造句,不需要修饰成优美的语句。

“我的答案是人生如戏”,一位看起来吊儿郎当,凡事不在乎的男士可能会这样说。

“从小我看着爸爸妈妈为这个家打拼,一直认为人生是很艰辛的。”即使这位女学员没有说出来,从她愁眉不展的神情,也可以猜想得到答案。

“人生是一场无休止的竞赛”,这位学员有着非常明显的“”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以及“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刚毅性格。难怪他说自己当年没有考上第一志愿的高中,就放弃已考上的第二志愿,毅然去当兵。

还有人说“人生是来还债”,这样的想法,虽然宽慰了受到创伤或不平待遇时的怅惘,但回答这个问题的学员,似乎有着很深的无奈。

人生到底像什么?这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然而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种对人生不同的态度,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生命剧本。

我们对人生的诠释,其实也就是内在潜意识的外在表现,自然也就活出那种形态的生命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有些人终其一生,始终扮演着苦情哀怨的主角;有些人虽然会赚钱,但却始终留不住钱;有些人最擅长演出的就是悲剧英雄。

还有一位学员在课堂上赫然发现,自己不论在婚前、婚后,在家庭、公司,虽然是有女儿、太太、媳妇、职员等各种不同称呼,但总括而言,结果只有一个--为别人活,完全没有自我。

“人生永远是朝向你所思考的方向前进”,就像开头故事中的那棵树,你用不同的方式对待,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你认为人生像什么呢?

14.第1自然段中“一棵有毒的树”比喻什么?倒数第3自然段中“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什么?(6分)

答:

①"一棵有毒的树"比喻

②"完全没有自我"的含义是

15.分别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和一句话概括四种人的特点。(8分)

①第一种人:

②第二种人:

③第三种人:

④第四种人:

16.文中,人们回答:"人生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答案?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自己的看法。(6分)

答: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是(4分)

A.本文对“生命”问题进行探索,内容大胆而又有吸引力,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襟。

B.作者写“生命”这样抽象的命题 ,以树为载体,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生命现象,使这一抽象命题具体化。

C.本文开头描述四种人对有毒的树的不同心态是为了铺垫下文对“生命”问题的设问。

D.文章开头提到四种人,作者显然否定前三种人的作法而肯定第四种人的作法。

E.本文告诉我们,面对“生命的问句”,无论给出多少种回答,人们都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14.①生命中的困难或危机;②没有自己的个性和自我价值

15.①逃避;②抗挣;③慈悲;④创造发明

16.不同的观点都有真切的生活经历作为明证(言之成理即可)

17.DE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以下各题(8分)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碧山】在湖北安陆,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然】深远的样子

(1)诗中的“笑而不答”用在这里有什么意义?(4分)

答:

(2)诗中的“心自闲”,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和情感?(4分)

答:

(1)“笑”字值得玩味,它不仅表现出诗人喜悦而矜持的神态,还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引发人们思索的兴味。

(2)“心自闲”三字既是诗人山居心境的写照,表现诗人酷爱自由,天真开朗的性格,也隐含了诗人心中对“非人间”的多少伤和恨。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窦娥冤》通过窦娥的不幸遭遇,特别是她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的 和法制__的真实情况。(2)《哀江南》这支曲子寓情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 的景象。(3)《西厢记》的曲词,运用了多种修辞,并融合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富于

A: 昏聩 凄凉 文彩 B:昏聩 凄凉 文采 C: 昏庸 凄婉 文彩 D:昏庸 凄婉 文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孩子第一次系鞋带打了死结,母亲便不再给孩子买有鞋带的鞋子。孩子第一次洗碗,把碗打破了,母亲便不再让孩子走近洗碗池。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用了一个小时,母亲又嫌他笨手笨脚,再不让他整理了……孩子长大了,什么事也做不成,什么事也做不好,令母亲伤透了心。

以“再给孩子一次失败的机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现代文阅读(12分)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边喝茶看报纸,读到一则消息:一个高中女生为情跳楼自尽,第二天,她的男友从桥上跳入河心,也自杀了。

这时候,一只小黄蜂从窗外飞了进来。在室内绕了两图,再回到原来的窗户,竟然就飞不出去了。可怜小黄蜂不知道世上竟有①“玻璃”这种东西,明明看见屋外的山,却飞不出去,在②玻璃窗上撞得。咚咚”作响。

忙了一阵子,眼看无路可走了,它停在③玻璃上踱步,好象在思考一样,想了半天,小黄蜂突然飞起来,绕了一圈,从它闽进来的纱窗缝隙飞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黄蜂的举动使戒感到惊奇,原来黄蜂.是会思考的,在无路可出之际,它会往后回旋,寻找出路。

对照起来,人的痴迷使我感到迷茫了。

对于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闯入一个房子的小黄蜂,等到要飞出去时已找不到进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与生活中的情感④玻璃使我们陷入绝境呢?隔着⑤玻璃看见的山水和没有⑥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样的,但为什么就走不出去呢?在这样的绝境,为什么人不会像小黄蜂退回原来的位置,绕室一圈,来寻生命的出口呢?

是不是人在情感上比小黄蜂还要冲动?

是不是由于人的结构更细密,所以失去像小黄蜂那种单纯的思维?

是不是一只小黄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昵?

对这一层一层涌起的问题,我也无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深陷绝境时,更应该懂得静心,懂得冷静地思维。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时,要后退一步,观照全局。或者,就在静心与观照时,生命的出路就显现出来了。

昨日当我们年轻时,在情感挫折的时候,都会想过了结生命,以解脱一切的痛苦与纠葛。

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那是因为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乃是因缘的幻灭,如果情爱受挫就要自尽,这世上的人类早就灭绝了.何况,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岂不可惜复可怜?

正如一只山上飞来的黄蜂,如果刚刚撞⑦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么改变呢?现在它飞走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它可飞或者不飞,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它可以有生命的许多选择,它的每一个选择都会比死亡更生动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败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没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许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难的人,如果有体验,一定会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我这样想着,但是我并不谴责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遗憾,他们自己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里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来生,可以了却他们的爱恋痴心。

可叹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随时可以创造的,而来生,谁能知道呢?

【选自《读者》2004年第一期】

15、作者在文章中认为人如果因为情爱受挫就自尽“岂不可惜复可怜?”,请说明“可惜复可怜”是因为(3分).

答:

16、“玻璃”一词在文中共出现7次,请分类归纳“玻璃”在文章中共有哪几层意思。(2分)

答:

17、作者在文中说“但是今日回观,并没有必死之理”,联系全文,请分类说说作者认为没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出3点)(3分)

答:

18、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由高中女生跳楼自杀写起,用小黄蜂的举动和人类进行对照,劝诫人们在陷入绝境时要冷静思考,寻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轻易放弃生命。

B.作者说“小黄蜂的举动使我感到惊奇”,是因为作者没有想到小黄蜂在无路可出之际,竟然仍能执着地寻找出口。

C.作者对小黄蜂陷入绝境时的举动细加描绘,是为了表明小黄蜂的选择以便和某些人类的选择加以对照。

D.“现在它飞出去了,整个山林都是它的。”作者意在说明小黄蜂从绝境中出去了,就会享有更多的自由。

E.作者以朴素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像一位长者,言语中透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祝福。

15、因为不管人活着,或者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生机。

16、(1),①②③⑦是指现实中实实在在的玻璃。

(2),④⑤⑥是指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困惑,一种自我的感情桎梏。

17、①情感的发展只是一个过程接一个过程,没有必要因为一点的因缘不如意就自杀。

②不管活着还是死去,世界并不会有什么改变,情感也不会变得深刻,反而失去再创造、再发展的机会,斩断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③生命可以有多种选择,每一种选择都比死亡更生动有趣。

④多体验失败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更幸福的人生,更触及灵性的深度。

⑤并没有想象中的来生。

18、A、E

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中吕]普天乐

滕宾

①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干系。好雨初睛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

②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到英宗至治年间(1308―1323)。至大年间任翰林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中吕]普天乐”是滕宾写的系列无题小令,这是其中的第一、第三首。

(1)填空:(3分)

第一首中“数枝红杏。闹出墙围”是从宋祁的词《玉楼春》“ ”和叶绍翁的诗《游园不值》“ ”的名句化用而来。

第二首中“蜗角名,蝇头利”运用了 修辞方法。

(2)这两首小令所描写的景物虽然不同,但抒发的情怀却是一致的,请结合原作简要分析。(5分)

【古诗鉴赏】(8分)

(1)“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枝红杏出墙来”  比喻(每空1分,共3分)

(2)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是春景,第二首是秋景,(2分)但作者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倾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2分)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意外”,表达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园田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浩然归志。(1分)

默写原文(每空1分,共5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2)晓来谁染霜林醉? 。(王实甫《长亭送别》)

(3) ,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潦倒不通世务, 。 (曹雪芹《西江月》)

(1)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2)总是离人泪

(3)故不积跬步

(4)同是天涯沦落人   

(5)愚顽怕读文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