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简洁的语言提取下面一则新闻的两条主要信息。(标点除外,每条不超过25字)(4分)

中新网10月1日电 据中央电视台报道,北京飞控中心昨晚对“神七”飞船释放的伴飞小卫星实施首次控制,在太空中相距400多公里的小卫星和轨道舱两个航天器逐渐靠近。

据悉,自9越27日“神七”伴飞小卫星从轨道舱上弹出后,受速度变化等影响,它距离轨道舱越来越远。由于小卫星既需要与轨道舱保持一定的距离,又不能撞上它,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小卫星进行精确控制。

预计一周后,卫星将不再紧随轨道舱,而是围绕其飞行。届时,卫星上的两个摄像头,将拍回大量轨道舱的画面。

专家介绍,这项技术的实现,将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好准备。

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1“神七”伴飞小卫星成功实现首次控制,将围绕轨道舱飞行。

信息2小卫星精确控制技术的实现,将为中国建立空间站做好准备。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B:泸州集装箱码头的建成,将使该市的水路航运跨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川南物资集散、转运的第一港口。 C:从苦难、挫折中挣扎着走过来的归有光,历经人世的冷暖沉浮而不改初衷,最终得偿长期的夙愿――成为一名著名的古文大师。 D:这个由俄罗斯、印度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世界“文明对话”公众论坛,吸引了来自60多个国家的700名学者。

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仙人掌最初的叶子如今已 成了针形。②大量的阅读使余秋雨获得了优良文化的 ,这种积累是他后来进步成长的土壤,也是他成为著名学者的条件。③随着科学的进步,我相信,zōng jiāo 及其教条 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④可以说,中国学生群体网络生活方式的质量高低、文明与否,不仅影响到我国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会影响整个社会 国家的未来。

A:蜕化 滋润 或 乃至/甚至 B:退化 滋养 和 甚至/乃至 C:退化 滋润 或 甚至/乃至 D:蜕化 滋养 和 乃至/甚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人与人的思想境界有时就是这样悬殊,在自私自利者的心中,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B:会议刚开始时,研讨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逐渐踊跃起来。 C:在朋友们的眼里,他是个一诺千金的好男儿,说出的话从不反悔,不管牺牲多少时间、精力也会践行诺言。 D: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刚刚开盘,有些股票就一路狂跌,势如破竹,使已经遭受重重打击的股民又雪上加霜。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0――13题(25分)

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

韦力递来的名片,有点儿像古代读书人的名帖,也是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上面印着他的雅号:芷兰斋主。有一次,一位去他家做客的商人看到一屋子古书,惊讶之余,脱口而出:“你哪儿找来这么多烂纸?”韦力心有所感,将“烂纸”二字倒过来,把他的善本书室称作“芷兰斋”。“多有意思啊,我眼中的芳草,别人眼中的烂纸。”韦力说罢,淡定一笑。

在收藏界,韦力被公认为“中国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今年6月,国家图书馆举办“国家珍贵古籍特展”,近400件展品中仅有一部来自民间,即韦力所藏的辽刻本《观弥勒pú sà 上生兜率天经疏》。1994年,这件绝无仅有的“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就在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还在研讨“要不要追加预算”时,韦力举起了竞价牌。

如今,这件珍品被小心翼翼地存放在天津郊外“西苑书楼”里。据一位有幸参观过书楼的学者描述,这位“藏书爱好者”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批校本、抄校稿、活字本各数架……皆按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

就韦力而言,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自儿时起,他就热衷于搜集“烟标”“粮票”。十多岁的时候,他偶然在一张旧报上读到郑振铎1950年去香港收购旧书的报道,由此引发了对古书的兴趣。但在那个破四旧的年代,古书收藏只是个别“高级官员”的专属,少年韦力没有接触古本的机会。

直到1981年,还在上中学的韦力攒了80元买了一套古书,那是一部以五色印刷的武英殿版的《古文渊鉴》。“我一下子就被那种美震撼了,才发现原来古书并不都是泛黄卷边。”后来,在天津一位老先生的引导下,韦力开始系统研读经史子集和藏书史,慢慢从中体悟到古书“回味无穷”的妙处。

1988年,中文系毕业的韦力在一家三资企业中担任中外双方代表,月薪3800美元。凭借这个在当时“天文数字般的收入”,韦力找到许多__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

因为“千金散尽为收书”,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唐代的柳宗元在《传》里提到这种奇怪的小虫,在路上看见任何东西,都想要背在身上,弄得自己越来越累。韦力觉得,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

“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后来慢慢发现自己爱书也只是贪多务得之欲,跟别人爱钱没有什么分别。”韦力摆摆手说道。时至今日,他每年仍然要花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但在收藏圈,人人都知道“韦力只进不出”。

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在这个成功的商人看来,人生在世,“为稻粱谋”而做的事太多,因此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为了追寻古代藏书家们的余痕,韦力曾用5年的时间,走遍了大江南北所有古书中曾有记载的书楼,结果却让他失落――大约一半的书楼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也境况堪忧,乾嘉时期最大藏书家黄丕烈的书楼被划在苏州丝绸厂内,曾被列为吴兴四大藏书楼之一的密韵楼原址上开了一家按摩院,还有许多书楼成了政府机关办公之所……

在后来的著作《书楼寻踪》里,韦力感慨道:“藏书多年,个中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当夜深人静时,偶翻旧籍,卷首所钤累累藏印,皆无言地叙述着本书的传承命运,讲述着一位位藏书家辛苦收藏、有聚亦有散的悲欢故事……”

韦力也曾因此“想到百年之后,自己毕生所藏古书的归宿”,并一度“觉得悲凉”。但最终他还是摆脱了古代藏书家们“世守沉编”的情结。他钟爱一枚刻有“韦力暂得”的印章,却始终不愿往藏书上印。因为“书藏得越多,越发觉得自己‘不够格’。”

“古书已历千年,人生不满百岁,珍籍终会离我而去。”韦力平静地说,“说到底,我只是历史流转中的一环。”

10.“不卖书不是清高,只是对自己心性的控制”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11.文章中那些情节能够体现韦力“自己就是一只‘好负物’的小虫”?请分条陈述。(8分)

12.作为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韦力的?分别突出了韦力的什么特点?(8分)

13.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头介绍韦力的名片犹如古人的名帖,“色泽淡黄,竖排的繁体字,标准的线装书样式”,暗示与折射出其对古籍的热爱。

B.1994年,一件“辽藏”从一个“红卫兵”手中流出,价格很快被抬到30万元,韦力与国家图书馆的专家们精心研究,将其买入国内。

C.雅好收藏是一种天性,十几岁时,韦力就效仿郑振铎上世纪50年代去香港收购旧书,大胆投入到古书收藏行列,并崭露头角。

D.韦力常以“聚书好货,均为一贪”自嘲,同时他以“好负物”的小虫自喻,认为因“为稻粱谋”的缘故,务求在自己的书楼中留一方净土。

E.文章收束段描写韦力对收藏的感悟,既浑圆首尾,升华主题,又表现其豁达、达观和富有思想的特点。

10.(1)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2)内容上:进一步深化、突出韦力作为收藏家的与众不同,表现韦力对藏书的独特思考。

11.(1)1994年韦力抢先一步收藏“辽藏”,即《观弥勒pú sà 上生兜率天经疏》;(2)他所藏“古籍逾百架,唐、五代、宋、辽、金之所藏皆有可称道者,另有明刊本千余部”;(3)韦力找寻__后被退还旧物的家庭,成批地收集古书;(4)每年花费数百万元收购善本,但“只进不出”。

12.(1)从“民间古籍收藏第一人”的 角度,主要突出韦力独具慧眼,收藏量大且多珍本、善本。

(2) 从作为收藏家有思想的角度,表现韦力的豁达及坦荡,对古书的谦卑与敬畏。

13.BC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第8题

临 高 台

千里常思归,登台临绮翼。

才见孤鸟还,未辨连山极。

四面动清风,朝夜起寒色。

谁知倦游者,嗟此故乡忆。

注释:(1)这首诗写于荆州,当时诗人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侍从。(2)绮翼:像鸟羽毛一样薄而美的丝织品,这里指窗帘。

8.(1)请简要分析“常”和“孤”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5分)

(2)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分析这首诗的后六句。(6分)

(1)“常”字表明了诗人常思归却回归不得,“孤”字似写飞鸟之状,而实写诗人自己远离故乡,两个字传达出离人思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2)作者通过“孤鸟”“连山”“清风”“寒色”勾勒出一幅肃杀的秋色图,生动地衬托出诗人的哀怨和凄楚。结尾直抒胸臆的句子更是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烟卷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7题。

豫人张氏者,其先齐人。明末齐大乱,妻为北兵掠去。张常客豫,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讷。无何,妻卒,又娶继室牛氏,生子诚。牛氏悍甚,每嫉讷,奴畜之,啖以恶食。且使之樵,日责柴一肩,无则挞楚诟诅,不可堪。隐畜甘脆饵诚,使从塾师读。

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①,阴劝母;母弗听。一日,讷入山樵,未终,值大风雨,避身岩下,雨止而日已暮。腹中大馁,遂负薪归。母验之少,怒不与食。饥火烧心,入室僵卧。诚自塾中来,见讷嗒然,问:“病乎?”曰:“饿耳。”问其故,以情告。诚愀然便去。移时,怀饼来食兄。兄问其所自来,曰:“余窃面倩邻妇为者,但食勿言也。”讷食之,嘱曰:“后勿复然,事发累弟。且日一啖,饥当不死。”诚曰:“兄故弱,恶能多樵!”次日食后,窃赴山,至兄樵处。兄见之,惊问:“将何作?”答曰:“将助采樵。”问:“谁之使?”曰:“我自来耳。”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诚不听,以手足断柴助兄。且曰:“明日当以斧来。”兄近止之。见其指已破,履已穿,悲曰:“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诚乃归。兄送之半途,方回复樵。既归,诣塾嘱其师曰:“吾弟年幼,宜闲之。山中虎狼恶。”师曰:“午前不知何往,业夏②楚之。”归谓诚曰:“不听吾言,遭师责矣!”诚笑曰:“无之。”明日,怀斧又去。兄骇曰:“我固谓子勿来,何复尔?”诚弗应,刈薪且急,汗交颐不少休。约足一束,不辞而还。师笞之,乃实告焉。师叹其贤,遂不之禁。兄屡止之,终不听。

一日,与数人樵山中,③有虎至,众惧而伏。虎竟衔诚去。虎负人行缓,为讷追及。讷力斧之,中胯。虎痛狂奔,莫可寻逐,痛哭而返。众慰解之,哭益悲,曰:“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众急救之,入肉者已寸许,血溢如涌,眩瞀殒绝。众骇,裂其衣而束之,群扶以归。母哭骂曰:“汝杀吾儿,欲④颈以塞责耶!”讷呻云:“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置榻上,创痛不能眠,惟昼夜倚壁而哭。父恐其亦死,时就榻少哺之,牛辄诟责。讷遂不食,三日而毙。(节选自《聊斋志异・张诚》,有改动)

【注】①劬(qú):劳苦。②夏:亦作“”,木名。③(xū):忽然。④(lí):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畜甘脆饵诚 饵:给……吃

B.值大风雨,避身岩下 值:遇到

C.兄故弱,恶能多樵 恶:厌恶

D.汗交颐不少休 颐:脸颊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张讷、张诚兄弟情深的一组是(3分)

①诚渐长,性孝友,不忍兄劬 ②移时,怀饼来食兄 ③汝不速归,我即以斧自刭死

④师叹其贤,遂不之禁 ⑤母勿烦恼,弟死,我定不生 ⑥置榻上,创痛不能眠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氏的妻子被北方的兵士掠走后,他在豫又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牛氏经常虐待张讷,对张诚却疼爱有加。

B.张讷由于大风雨没有砍下足够的柴,牛氏就不给他饭吃,张诚知道后从邻居家偷了面做成饼给张讷吃。

C.张诚偷偷上山帮张讷砍柴,遭到了私塾先生两次责罚,张讷也多次劝阻张诚,但张诚始终不听。

D.张诚被老虎叼走后,张讷自杀,被人救起,回家后受到继母责骂,加之心情悲痛,__三日而死。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兄曰:“无论弟不能樵,纵或能之,且犹不可。”于是速归之。

(2)“吾弟,非犹夫人之弟;况为我死,我何生焉!”遂以斧自刎其项。

4.C  5.D  6.B

7.(1)哥哥说:“且不说弟弟不能砍柴,纵使能砍柴,还是不能去做。”于是让张诚赶快回家。

(2)“我的弟弟,不同于众人的弟弟,况且(他)是为我死的,我怎么还能活着呢!”(张讷)于是用斧子砍自己的脖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祈望》:通过真与善而达到美

我看《祈望》时,本想只看个大概,没想到这部三十二集的家庭伦理电视剧,把我完全吸引住了,一集不落全都看完了。我认为,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就其美学品格而言,它堪称是一部家庭伦理电视剧的范本,同时对了解中国特色的长篇电视剧的美学属性和审美风范,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剧中男女主角姜文君、芦苇,是一对离了婚又带着各自子女再婚的中年人,他们历经波折,却依然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憧憬与祈望,不仅题材洋溢着浓烈的时代精神,而且人物集中、情节洗练、节奏明快,看似生活中的涓涓细流,却一波三折、环环相扣,掀起层层激动人心的生活浪花,引人入胜。孙淳扮演的姜文君,塑造了一个有思想、有追求、有人格而又有弱点的立体人物。茹萍作为本剧的女主角,她所塑造的芦苇,也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生动地演绎了主人公的情感轨迹,仿佛成了她真实生活的一种写照。至于刘之冰扮演的和芦苇离异的蒲剑峰,虽毛病不少,但内心却留存着对善与美的追求,最后为民工开办便民诊所,回归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来,这个形象把人物的多面性、复杂性表现得很到位。扮演芦苇妹妹的万妮恩,塑造了一个不善于思考、懵懵懂懂的女性形象,她和比自己年长很多、离异又带着一个十几岁女儿的男人结婚,开始时对于自己作为继母的责任毫无认识,后来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母亲,既有了自己亲生的宝贝,又有了一个不是亲生却胜似亲生的好闺女。总之,这部戏中的许多荧屏形象,由于导演的独具匠心的处理,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让观众都能从中照见自己或多或少的生活影子。可以说,这是一部通过真与善达到美的优秀艺术作品。

二十年前的《渴望》,标志着中国电视剧走向自觉,找到了自己独立于电影和戏剧之外的美学品格。而二十年之后的《祈望》,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创作的美学追求走向自觉。二十年前的《渴望》就其美学思维而言,主要是单向取值,非此即彼。王慧芳是个善的化身,王沪生是个恶的化身,标志着走出__禁锢后的中华民族呼唤真情、呼唤亲情的愿望;今天的《祈望》,里面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坏的,但却也没有一个是绝对完美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精神追求,从不太完美到比较完美的过程中,迸发出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因此它的美学价值是远胜于《渴望》的。正如鲁迅先生在评价《红楼梦》时所讲的一句非常精辟的话:“《红楼梦》的好就好在传统的那些法被打破了,叙好的不是绝对的好,叙坏的不是绝对的坏。”所以这绝不是一部拘泥于个人身边的小悲欢、拿小悲欢当大事件的小气之作,而是一部通过家庭伦理生活和婚姻生活,折射出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华民族精神轨迹的大气之作,对提高全民族的审美修养和鉴赏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光明日报》2008年12月)

1.下列不能作为《祈望》是一部“通过真与善达到美”的优秀艺术作品论据的一项是(3分)

A.《祈望》触及再婚等社会热点问题,是一部三十二集的家庭伦理电视剧。

B.《祈望》反映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与祈望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

C.观众能从经过导演独具匠心处理、演员朴实无华表演的荧屏形象上照见自己一些生活的影子。

D.能够折射出30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华民族精神轨迹。

2.下列不属于《祈望》美学品格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祈望》所选题材洋溢着时代精神。

B.人物集中、情节洗练、节奏明快,却又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C.不再单向取值,剧中人物从不太完美到比较完美的过程中,迸发出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D.《祈望》的女主角芦苇与《渴望》中的女主角王慧芳一样都是绝对完美的,是善的化身,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电视剧《祈望》是演员孙淳、茹萍、万妮恩、刘之冰等人共同演绎的一部家庭情感大戏。

B.电视剧《祈望》中结合在一起的两对人物分别是姜文君与芦苇、芦苇的妹妹与离异又比自己年长很多的男人。

C.芦苇的妹妹最后适应了生活,既有了自己亲生的宝贝,又收养了一个小女孩。

D.《渴望》中的男主角王沪生是一个恶的化身,而《祈望》中的男主角姜文君是一个有人格而又有弱点的立体人物。

1.A  2.D  3.C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张雪一样白的纸片如是说:“我生来纯洁无瑕,愿今后永葆这分纯洁。我宁可被焚化为灰烬,也不愿黑色玷污我,不愿脏物靠近我。”墨水瓶听了白纸的话,在自己黑色的心中暗笑,后来便再也不敢接近白纸。彩笔听了白纸的话,也再不敢去碰它了。果然这张白纸得以永葆自己的洁白和纯净了:洁白,纯净,又空空如也。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一定有很多体会和感悟,请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感悟,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同学们求学十多年,对各科老师和各门学科定有独特的体会,下面两副有趣的教师对联,也许能触发你的感受,也请你另拟一副对联,抒写自己的体会(对联不少于18个字) (4分)

示例:给语文老师

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矣焉哉。

     老师

                        

                        

例句:给英语老师:把握现在时,将来怎会虚拟语气,追求最高级,理想常融情态动词。给物理老师:处三尺讲台,做功出力,凭一腔热血,放电发光。(4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