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 ; 。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①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②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③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才能毁灭他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 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② 任何人间理想都 不了生老病死的悲哀,在天灾人祸面前也谈不上什么正义感。③ 虎一般单独生活,而它所捕食的动物几乎都是群居,让人不禁 “团结就是力量”的概括。
A:表明 轻易 抚慰 质疑 B:标明 轻率 慰藉 置疑 C:表明 轻率 抚慰 质疑 D:标明 轻易 慰藉 置疑
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震撼 缺憾 鄙陋没世 金榜提名 B:寒暄 逶迤 熟视无睹 劳燕分飞 C:暮霭 和蔼 偃仰啸歌 窝角虚名 D:狼藉 慰藉 粗制烂造 游目骋怀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①,愿斫五弦琴②。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
②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24.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4分)
25.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作简要分析(4分)
24.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壮。(每点1分)
25.表达作者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年龄越大、环境越恶劣越顽强);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每点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12分)
健忘――记忆随时光流失而忘却――也有其正面的效果。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忘掉一些不再需要的信息记忆,比如旧的电话号码或昨天我们将车停在哪儿了之类,通常对人是有益的,甚至是必要的。正如心理学家罗伯特和伊丽莎白・比约克所指出的,不重要的或不再需要的事情,可能会不被想起或不被复述,因此它们就失去了对事后回忆的强化性影响,经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将之慢慢忘掉了。
约翰・安德逊和他的同伴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更深入。他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而忘记一些事情的现象,反映了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最佳适应状态。安德逊实验了各种情况,包括回忆往事以及怎样利用过去的一些特殊印象来预测它现在的作用。他观察到与人类健忘情形相似的规律性.即一条使用过的独特信息,经过较长一段时问后,人们就会减少对它的需求。例如,安德逊的研究小组注意到,在图书管理中,近来或过去经常被整理的图书,要比那些最近较少整理的或过去不经常整理的图书,更容易催还。安德逊和他的同伴们检查了《纽约时报》1986至1987年这两年730天的大字标题,他们记录下一个特殊的词语在每一份报纸出现的次数,于是,他们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即一个特殊的词语在上一份报纸上出现过之后,它在下一份报纸上出现的机率就会降低。安德逊的研究小组在别的情况下也见到了类似的现象,包括与孩子谈话时使用的词语,或收到一封电子邮件之后再次收到电子邮件的可能性这样的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后,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因为信息在大脑中闲置的时间越长,那么将来使用它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总的看来,记忆系统将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是较为明智的。安德逊说遗忘的一般形式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证实――遗忘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会减慢――这反映了人们叙述过去的和现在的信息的相似性。依安德逊所言,我们记忆中的东西按照这种规律被选择,并在实质上下了一个赌注,即我们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可能不需要它。对这个赌,我们肯定赢多输少。但是,我们对损失――遗忘所造成的挫折比较敏感,因此永远也无法体会到我们赢得了什么。
这种基本观点与那些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所说的“平衡”相类似。例如,在一群野餐者附近,一只松鼠勇敢地抓起一点面包碎片,然后跑到附近的树下吃它。这样反复几次,每一次只抓起一点碎面包,把它带到树下后才狼吞虎咽地吃。尽管这不是吃饱肚子的最有效方法.但是,这确保了松鼠较少暴露在敌人面前的可能性。研究人员发现松鼠在拿碎面包片时――更可能拿的不是大片的而是小片的面包――吃大片面包片的时间比吃小片面包片的时间长,因此会使松鼠面临更多的危险。在吃到更多食物和减少遇到敌人的风险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松鼠的行为表明它在平衡二者的关系。同样,人类的记忆中也存在着平衡。
20.对文中涉及的“健忘的正面效果”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健忘所造成的挫折比较敏感,而健忘所造成的挫折对人是有益的。
B.常常想不起事情,会令人沮丧,但这种健忘又是很有必要的。
C.健忘能按规律选择记忆中的内容,将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
D.健忘提高了记忆系统的工作效率,使人们更适应周围的环境
21.对第三段划线句“对这个赌,我们肯定赢多输少”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忆系统放弃的信息未必是将来不需要的,这种记忆的选择就像下赌注。
B.“赢多”意味着记忆系统放弃了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就能提高它的工作效率。
C.肯定赢多输少的结果表明,我们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不会再需要
D.记忆选择的结果告诉我们,记忆系统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放置一旁是较为明智的。
2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常整理图书有助于及时催还图书,这告诉我们,对那些有用的信息,要经常复习,强化记忆。
B.随着时光的流逝,很多事终将被遗忘,并且容易忘事的人往往是工作效率更高的人。
C.不要为想不起一些事情而沮丧万分,事实上,遗忘使我们得到的要比失去的多。
D.为了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人类与别的动物都在不断调整,使自己的行为尽可能达到平衡。
23.文章最后说“人类的记忆中也存在着平衡”,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种“平衡”的内容。
20.D(A项中健忘所造成的挫折对人是无益的;B项只提到必要性,未涉及具体的效果,C项侧重在过程的说明。)
21.C (“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可能需要要它”,而不是“近期没有使用过的信息将来也不会再需要它”。)
22.B(从原文“记忆系统放弃一些不太需要的信息,因而提高了它的工作效率”推断出“容易忘事的人往往是工作效率更高的人”,错误。)
23.遗忘更多的近来不用或经常不用的信息和减少遗忘的负面效应之间的平衡。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40分)
夏日炎炎,一位年轻的母亲手拿三只冰糕微笑着走来。树荫下,她的一对六七岁的双胞胎女儿惊异地说:“妈妈,你怎么买了三只冰糕?”
针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略
阅读下列《论语》中的有关章节,完成13、14题:(6分)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5.15)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34)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5.23)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7)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4.26)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12.23)
13.孔子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请你根据选文分点概括晏平仲交友之道。
14.请谈谈你对“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这句话的理解。
13.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⑵以直报怨,以德报德;⑶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⑷适度交往,保持距离;⑸忠告善道,适可而止。(3分,少答两点扣1分。)
14.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坦诚布公地劝导他,推心置腹地讲明利害关系,但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这是交友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对别人作为主体的一种承认和尊重。如果朋友不听,你一再劝告,就会自取其辱。(3分)

9.B(2分)
10.D(2分)
11.A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文字。书序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内容多为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等。用于题赠的是“赠序”而非“书序”。东晋)(2分)
12.(1)有时借其所爱,寄寓自己的情怀,不拘形迹,自由放纵地生活。(3分)
(2)(我)本来就知道把生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也是虚妄的。(3分)
把下面的长句改为三个短句,不得改变愿意。(3分)
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天凌晨,解放军战士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滚滚而下的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的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天凌晨,狂风暴雨横扫山崖、泥石流滚滚而下,②解放军战士在危急情况下及时把崖下村民从险境中抢救出来,③至今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一个极为动人的场面。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解释“应急科普”的含义,不超过30个字。(3分)
去年5月12日,当地震波来临之际,桑枣中学的老师大声喊道:“所有人趴在桌子下!”随即打开教室的前后门。
地震第一波刚过,趴在桌下的学生们立即快速有序地冲出了教室。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全部集中到操场上,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仅1分36秒。
如此迅速的撤离,离不开平时的演练。为了提高师生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桑枣中学每周二都结合实际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每天晚上教师对学生宿舍床位进行两次安全检查,每学期开展一次逃生演练活动。
中国科普研究所一位研究员说:“桑枣中学之所以在危险时刻能作出这么迅速的反应,是因为应急科普显示了巨大作用。”
“应急科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而开展的科普教育和演习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