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四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①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②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③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 ④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纪念碑的正面。(即北面) B:“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C:荔枝的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D: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了解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学到了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B:这部数万字的小说,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C:因为编辑部人手不够,所以他们要求来稿简练,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左右。 D:逃亡者希望借此避开天敌的视线,捕食者希望接近时不引起猎物的注意以提高命中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在过去的日子里,如果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会琴棋书画就好了”,“如果我是比尔・盖茨就好了”……
“如果”是一种假设,是想像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④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19、文段中3处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说“实在无话可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0、“哀痛者和幸福者”指的什么人,为什么?
19、①处:因为刘和珍是《莽原》的忠实读者,是鲁迅先生的追随者,是个追求进步的青年。她死了,应该写点东西纪念她。
②处:因为鲁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很不好,而且青年的死让鲁迅感到很悲痛,所以一时难以言表,无话可说。
③处:死者已死,生者犹生,社会依旧。鲁迅觉得应该写点东西以期影响或改变这个社会。
④处:写点东西以唤醒健忘的庸人不忘这次惨案,不忘死难的青年学生。
20、指真的猛士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愿陛下矜愍愚诚, , ,保卒余年。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
(3)柳丝长玉骢难系, 。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1)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2)俯察品类之盛(3)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4)置杯焉则胶(5)也无风雨也无晴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⑴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感情,这两个字是什么?(1分)诗人是怎样表达的?有何艺术效果?(2分)
答:
⑵开头两句以嫩绿、鹅黄两色来点染明媚的春光的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 “愁”、“恨”;通过埋怨、迁怒毫不相干的“东风”和“春日”来表达的;将深愁苦恨表达得更加深切。
(2) 从反面衬托无法驱遣的“愁”“恨”之强烈。

11、B.A项“雕琢”,文中指修饰美化;现在多指雕刻(玉石)或者过分地修饰(文字)。B项,古今都是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述(可以是一个学派或个人的理论、说法)。C项古义为到;今义指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D项古义指地位卑微,名声不佳;今多指卑鄙龌龊。
12、D.A项“就”,前者指“完成”;后者指“受”。B项“俯仰”,前者指“应付周旋”;后者指“低头和抬头”,“俯仰之间”,比喻时间短暂。C项“责”,前者通“债”;后者指“责备”。D项“累”,都是指“接连,连续,延续”(后句语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3、A.(A项都是代词,作宾语,“莫之夭阏”是宾语前置。B项“以”,前者表示凭借,译为“用”;后者表原因,当“因为”讲。C项“然”,前者表转折的连词,后者作形容词词尾,译为“……的样子”。D项“为”,前者作动词,可当“写成、成为”讲;后者是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14、因此,痛苦之情在肠中整天转来转去,平日在家往往恍惚迷离,若有所失,出门常常不知要到何处去。(重点字词:是以、忽忽、亡、如往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是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过于乐观。
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商人。君不见眼下消费者的钞票正在大把大把地流入生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的腰包。
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绝不可能消除体内所有的自由基。而且,如果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事情又向另外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此外,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也许进化得天衣无缝,所以基本上难以接受改进。例如,催化清除剂EUK―8和EUK―134可能帮助短命的线虫增强脆弱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毫无用处。这些催化清除剂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也不起作用。
也有事实表明,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对提高寿命并非是至关重要的。对生物体的免疫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有两种酶,它们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因此它们的寿命比一般果蝇要延长约10%。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尽管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
不过,如果对人进行同样的基因工程改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那么对于人来说并非幸福,而只是一种灾难。这种过多的酶不仅不能促使人长寿,而且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所以,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是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诺。
8、下面有关“自由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基是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的结果。
B.人体衰老都是自由基损害DNA和细胞膜导致的。
C.因为人类不可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所以我们的机体有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
D.人类要延长寿命,用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的方法并非是最有效的。
9、“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对此句中的“理论”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字上看有其合理的因素和成立的理由,但实际上不一定行得通。
B.只是一种研究领域的假设和推理,实际的结果不一定如此。
C.言之有理、自成体系、能指导实践的正确道理。
D.依据某种道理衍生的某种设想,其正确性是未经实践证明的。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B.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使寿命延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这给人类寿命的延长以有益的启示,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
C.科学仍然不能弄清限制食物摄入从而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让我们究竟能增寿还是减寿。
D.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体内有长寿基因存在,所以,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没有多大的必要。
8.D
9.C(“其实”一词,带有转折意味,此句有“未经实践证实”之意。)
10.C(A项“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表述是错的,第二段第四句提到这只是一种可能。B项见第四段末句“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这一已知消息否定了“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的推断。D项把人长寿的原因仅仅归于“长寿基因的存在”是错误的,后一句结论性的语言也欠妥。C项限制食物摄人的确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但自由基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就能增寿,因此C项推断是正确的。)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项脊轩志》以清淡朴素的笔法写身边琐事,亲切动人。它的作者归有光被认为是 “桐城派”的代表人物。 B:《陈情表》选自南朝梁代萧统主编的《文选》,《文选》又名《昭明文选》。“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 C: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墙头马上》)、王实甫(《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 D:《人是能思想的苇草》选自英国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作者把人比作“能思想的苇草”,揭示了人的两重性――躯体的脆弱性与思想的伟大性,从而告诫人们要提高自己,必须努力地好好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