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小题给出的提示,在划线处填上相应的句子。(4个小题任选2题完成,每个空格各占1分,满分8分)
(1)从《报任安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司马迁的生死观,即“人固有一死, , ”;以及司马迁创作《史记》的意图: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
(2)《陈情表》中,李密一句“ , ; , ”道出了自己在尽忠与尽孝之间进退两难的处境。
(3)在【滚绣球】中,“ , ”这一句唱词道出了崔莺莺在去往长亭途中渴望与张生多相处一段时间的心情;而【收尾】中,“ ,
”与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表情达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庄子的《逍遥游》中,“ , ; , ”一句用杯水只能负载芥草而不能承载水杯来说明万物无论大小,都是有所待的,巨大的鹏鸟必须“培风”才能南行。
(1)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3)马儿的行,车儿快快的随 /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仆以口舌遭遇此祸
A: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C: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 D: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狱吏则头枪地 B: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C:王实甫,名德信,元杂剧作家。元杂剧由曲、白、科三部分组成,曲是主要部分,每一折戏都用同一宫调演唱,如《长亭送别》中的“正宫”就是宫调名,“叨叨令”也是宫调名。 D:弗兰西斯・培根,英国哲学家。“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他广为人知的名言。
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四个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刘勰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古人在吟诗作文时总是想方设法营造出一种浓烈的情感氛围, 归有光可谓深谙此道,他在《项脊轩志》中正是将那种“可喜”“可悲”之情不留痕迹地融入了写景叙事当中。①使人如品佳茗,久久难忘 ②或哀婉凄切或闲适欢愉 ③或托物以言志,或借景以遣怀,或即事以抒情 ④而在传递这种感情时,往往又不是直截了当,总是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A:④③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镌刻在纪念碑的正面。(即北面) B:“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这是塞涅卡得之于斯多葛派哲学的名言。 C:荔枝的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余克到二十余克。 D: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了解了当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学到了一些有创意的教学方法。 B:这部数万字的小说,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C:因为编辑部人手不够,所以他们要求来稿简练,一般不要超过三千字左右。 D:逃亡者希望借此避开天敌的视线,捕食者希望接近时不引起猎物的注意以提高命中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在过去的日子里,如果我努力学习就好了”,“如果我会琴棋书画就好了”,“如果我是比尔・盖茨就好了”……
“如果”是一种假设,是想像中的一种条件,以及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请以“生活不相信如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6分)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①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②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③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④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19、文段中3处写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说“实在无话可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0、“哀痛者和幸福者”指的什么人,为什么?
19、①处:因为刘和珍是《莽原》的忠实读者,是鲁迅先生的追随者,是个追求进步的青年。她死了,应该写点东西纪念她。
②处:因为鲁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很不好,而且青年的死让鲁迅感到很悲痛,所以一时难以言表,无话可说。
③处:死者已死,生者犹生,社会依旧。鲁迅觉得应该写点东西以期影响或改变这个社会。
④处:写点东西以唤醒健忘的庸人不忘这次惨案,不忘死难的青年学生。
20、指真的猛士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愿陛下矜愍愚诚, , ,保卒余年。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
(3)柳丝长玉骢难系, 。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
(1)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2)俯察品类之盛(3)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4)置杯焉则胶(5)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