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鹰的飞翔 (丹麦)彭托皮丹

这是关于一只年轻的鹰的故事。它还是黄嘴雏鹰的时候,被带到教区牧师的家里。在那儿,好心的人悉心照料它,就像童话故事中的丑小鸭一样,小鹰在嘎嘎叫的鸭子、咯咯叫的母鸡和咩咩叫的绵羊中间长大。人们给它起了个平民的名字叫克劳斯。

它通常在靠近猪圈的一处旧篱笆上歇息,坐在那儿等着女佣。只要老多萝茜一出现,它就会一下子窜到路面上,摇摇晃晃地、以背麻袋赛跑似的滑稽步伐走向装满的食槽。这种步伐是苍穹之王在地面行走时所特有的。

然而有一天,当新鲜的南风吹来了春天,鹰像从前一样,栖息在篱笆上,沮丧地做着梦,突然一阵懵懂的对自由的渴望令它张开翅膀飞翔,这回它不像通常那样掉在地上,而是一下子被升到了空中。一开始它还小心试探着。终于,伴随着一声快乐、野性的尖叫,它扶摇直上,在高高的天上盘旋了一圈。一下子,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

村庄、森林和被阳光照耀的湖泊从它下面经过。鹰向着苍穹越飞越高,飘然陶醉于广阔的地平线和自己翅膀的力量。

突然它停了下来,周围浩大的虚空令它害怕,它落在一处可以歇息的地方。在它的头上矗立着层层岩石,陡峭光秃的石墙上没有一处可用来避风。西方,太阳正置身于猩红的晚霞之中,这预示着风暴与暗夜。

当傍晚的薄雾笼罩了河谷,一股强烈的孤独感袭上了这只高贵的鸟儿心头。沮丧之余,它看到一群牛伴着尖叫声走在回圈的路上,前面就是人类舒适的住所。它收紧翅膀,把喙深深插进胸前的羽毛中,孤零零地立在沉默、荒凉的岩石上。

突然头顶上传来振翅飞翔的声音,一只白喙的雌鹰正在它和傍晚红色的天宇之间盘旋。

年轻的鹰在原地待了一会儿,伸着脖子考虑着这番奇怪的景象,但它的犹豫立刻便烟消云散了。在健壮的两翼有力的拍击下,它冲向高空,一会儿便接近了它的同伴。于是开始了一场群山之上野性的追逐。雌鹰总是在前面高飞,克劳斯尽力赶上,尽管它更沉重而且气喘吁吁。

雌鹰是不是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它想着,它快筋疲力尽了,翅膀感到又累又重。

雌鹰飞得越来越高,离深红色的山峰越来越远,呼唤着,__着它跟随。它们来到一片广漠的石头荒野,凌乱的巨石相互颓倾在一起。猛然间它们面前的视野敞开了,流动的云端上,如幻景般,绵延着常年积雪的诡秘地域,那里从未被众生污染,是鹰与寂静的家园。白昼的最后一抹光线似乎在皑皑的白雪上歇息安睡了。它的后面,暗蓝的天幕升起,满是宁静的星星。

克劳斯吓坏了。它停下来歇息在一块石头上,因寒冷和不适而颤抖。看着这白色的幽灵般的大地,它回忆起温暖的篱笆和舒适的家禽院。它还想起了老多萝茜,每当教堂的钟声宣告太阳升起,她就会从厨房里出来,带来热腾腾的食物。

雌鹰的呼唤透过寒冷的空气传来。但是克劳斯无声地鼓起翅膀,偷偷地回去了,开始还有些踌躇,但很快变得迅速而急切,被它的恐惧、它的热望、它甜蜜的渴盼所追逐――家――家――家!

经过一夜执拗的飞翔,直到第二天早上,那可怜的鸟儿才到达牧师的住宅。它在它所爱的家上空盘旋了一段时间,似乎是要确信下面一切如常。

然后它缓缓降落。

但灾难发生了。一个雇工正巧发现了它,而且他也未曾听说克劳斯不见的消息。他赶快跑进屋子里取了枪,藏在一棵树后面,准备在这个被当做家禽窃贼的东西靠近时开火。

枪响了。

天空中飘荡着一些羽毛,死鹰像石头一样笔直地落在粪堆上。如果它是在家禽院子里长大的话,那么即使是鹰的后代也是徒劳无益的。

16.第3段说“它明白了做一只鹰意味着什么”,请简要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7.这只年轻的鹰在飞离家禽院后内心犹豫矛盾。请分条概括它的这种心理。(6分)

18.这篇文章还写到一只雌鹰,请分析说明作者写这只雌鹰的作用。(4分)

19.请根据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揭示这篇言语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4分)

16.明白了作为一只鹰可以展翅高飞,(2分)可以在飞翔中获得自由快乐。(2分)

17.(1)想要翱翔高空,却又胆怯害怕;(2)想要自由快乐,却又畏惧孤独;(3)想要施展抱负,却又贪恋舒适;(4)想要摆脱平庸,却又缺乏信心和勇气。(答出一点2分,答出3点满分)

18.文章用对比(或衬托)手法,将这只雌鹰与“年轻的鹰”加以对比,以雌鹰的矫健有力来突出“年轻的鹰”的力不从心,以雌鹰的执着坚定来突出“年轻的鹰”的踌躇犹豫,突出了在母鸡和绵羊中间长大的“年轻的鹰”的弱点。(对比或衬托1分,分析到位3分)

19.一个人即使自身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如果长期生活在平庸而舒适的环境中,又缺少必要的勇气,就难以摆脱平庸,难以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或:安逸舒适的生活不仅会成为人们追求理想的阻力与障碍,而且还会使人丧失自身的优势甚至导致自身的毁灭)(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4分)

10.A。牧:治理。

11.D在(A.比 B.被 C.到)

12.B。不仅是备军费而且还有其他军需。

13.(1)百姓遭受他们的祸害,含冤而不敢申诉达十多年。(3分,得分点为“罹”、“诉”和全句译出且通顺)

    (2)(林兴祖)第二天才(刚)进城办公,就用恩德和信用劝说盐商,借到五千锭钱钞。 (3分,得分点为“市”、“贷”和全句译出且通顺)

    (3)不久停止兴建土木的工程,赈济贫穷的人,减轻徭役和税收,郡治理得非常好。(4分,得分点为“兴作”,“贫乏”和全句译出且通顺)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照相 煤炭 渡难关 大材小用 筚路蓝缕 B:神采 熨帖 暴发户 出奇致胜 感恩戴德 C:摩挲 销毁 金刚钻 喋喋不休 雍荣华贵 D:歉收 蓝图 副食品 貌和神离 背道而驰

请以“生活的色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800字。

高二(6)班和高二(8)将进行一场辩论会。组织者请你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为话题为正方和反方各拟写一个观点相对立的辩论题。请按要求把你的题目写在下面。(4分)

正方观点:                          

反方观点:                          

正方观点:传统文化会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     反方观点:传统文化会阻碍现代文明的发展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所拟标题要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法制论坛开幕式暨第二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颁奖大会”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__副委员长严隽琪为一等奖获奖者颁奖。

钱端升24岁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学家、法学家和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政治学和比较__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中国政法大学前身北京政法学院的首任院长。

新闻标题:    

第二届钱端升法学奖揭晓

填空。(6分)

(1)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王实甫《长亭送别》)

(2)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幸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3)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4)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国别)伟大的戏剧家

(作者)早期创作的五幕悲剧。

(1) 北雁南飞  (2)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3)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4)英国  莎士比亚(填对1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段宥厅孤桐 王昌龄
凤皇所宿处,月映孤桐寒。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
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响发调尚苦,清商劳一弹。

(1)在这首诗中,诗人写出了梧桐怎样的处境?(4分)

(2) 诗中“槁叶零落尽,空柯苍翠残。虚心谁能见,直影非无端”这四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孤”字,写出了梧桐在零落凋残中(1分)无人关注、无人赏识(1分)的孤苦寂寞的处境(2分)。(2) 这四句诗主要采用了反衬(或“对比”)的写作手法(1分),写孤桐尽管槁叶尽落、枝干枯残,但依然保持了它正直高洁的美好品行,运用反衬的手法就更加突出了梧桐的这种品行。(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

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否耶?(选自《四部丛刊》本《尧峰文钞》)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命工木为橱 间:有时

B.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 靡:广博

C.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 与:参与

D.则又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 陋:浅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的一组是
① 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 ②甚矣,书之多厄也! ③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 ④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⑤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⑥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健先生贮存了大量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十分丰富,他将这些书籍分门别类地放在七十二个橱柜里,井然有序。

B.如果把土地家产传给后代,子孙不一定能世代富裕,如果把金玉珍玩传给后代,子孙不一定能世代珍惜,所以作者认为应传给后代书籍。

C.作者认为,有的人读了书以后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这就好比只采了花而忘记了果实一样,是不可取的。

D.文章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对徐健先生从书中所悟出的道理的赞同,对他重视读书的做法表示由衷的赞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

译文:

(2)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

译文:

(3)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译文:

10 A (“间”是“同时”的意思)

11.D(①是健先生对“诸子”说的话,不能表达作者对读书的见解;②是就书的遭遇而言;⑥是作者自谦的话)

12.B(“如果把土地家产传给后代,子孙不一定能世代富裕,如果把金玉珍玩传给后代,子孙不一定能世代珍惜”是徐健先生的观点) 

13.(1) 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以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3分。“故”、“旧”2处,译对1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2) 所以藏书却不能守住,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了却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3分。“是故”、“而”2处,译对1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3) 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4分。“循”、“虽”、“何不可之有”的句式3处,译对1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以人为方式阻截网络暴力虽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解决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人们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B: 回眸京剧音乐的发展历程,既重视传统又紧随时代是一条发展主线,它必将继续贯穿在今后京剧发展的历程之中。 C: 这位足坛主帅的执教经验十分丰富,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就出人意料的将一支比赛成绩令人沮丧的球队变成一支众人瞩目的强队。 D: 一部小说的畅销与否,不仅取决于作品构思的精巧和语言的精妙,而且还取决于读者的知识背景和传统文化心理的认同。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