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节选)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眉,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但生长在西湖或峨眉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眉实在也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地人看,却往往有一种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和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他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作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这首诗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位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6.文章开头举了一些例子来引出观点,下面所举例子与文中例子不同类的是

A.一个周朝的铜鼎或是一个汉朝的瓦罐在当时也不过是盛酒盛肉的日常用具,在现在却变成很稀有的艺术品。

B.某艺术品在前几年表现平平,可是在今年的拍卖会上却拍出了惊人的价格。

C.小时侯在乡下,早晚看到的是那几座茅屋,几畦田,几排青山,便觉得它们是单调无味,现在回忆起来,却不免有些留恋。

D.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

7.对例子中所举人生经验的理解,作者认为其缘由是什么,下面的论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态度和观点决定一切。

B.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和嫌恶。

C.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他们本身的形象。

D.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8.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按照作者的看法,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弥补的途径不可能在人生和自然中而只有在艺术中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

B.作者认为一般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C.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思痛”就是这两个诗人在写切身的情感时,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加以客观化的过程。

D.作者虽然强调艺术家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是创造好作品的基本前提。

6.答案B。文中所举例子是为了引出“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这个观点,艺术品在短时间内有价格的起伏,往往与艺术的审美价值无关。 

7.D。前面三项表达不完整,所以不准确。

8.A。夸大了艺术的作用,太绝对化。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成龙积极致力于公益慈善事业,他发起了“龙子心”爱心活动,以其联合国亲善大使身份来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孤困、残疾儿童,唱响了一曲奉献之歌。 B: 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C: 法律人士提醒留学者,不要等到遇到了纠纷,权益受到了伤害时才想起律师,应事先处理好有关事实。 D: 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医疗费用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使许多居民尤其是城乡贫困居民“有病不敢医”,因为一个人生病往往全家被拖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流年   憔瘁 樯橹 抱薪救火 B: 酒樽   钟磬 豆蔻 腐化靡烂 C: 荆棘   臆想 缪论 铿锵有力 D: 沾襟  沧桑 赌博 咎由自取

世上之人谁不会经历挫折?年青人会经历考试失手,情场失意;农民会经历旱涝纷至,颗粒无收;商人会经历生意场上的翻船,血本无归。如果他们放大身上的疮疤、心灵的伤痕,他们就会对世界充满失望,他们的眼中会充满忧郁和悲伤;相反,如果他们缩小身心所受的创伤,而放大生活中的美好的瞬间,他们就会对世界充满希望,他们的眼中会充满快乐与幸福。

请以“放大与缩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给下列各句排列序号, (4分)

①这些“指纹印记”是一系列黑白相间,疏密不同的竖线条,看上去极像自选商品上的条形码。

②这种新技术能以极微量的唾液或人体组织对人作出鉴别。

③杰夫里说:“没有哪两个人的线条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排列的,除非是双胞胎。”

④它是把人的唾液和组织结构中所特有的成分离析出来,用一种特殊的放射性探针加以照射,这时,“指纹印记”就将显示在放大的照片上。

②④①③

依据下面材料,提炼观点,然后写一个材料与观点相统一的排比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材料:①奥地利的莫扎特7岁在巴黎举办个人音乐会。

②三国时代,18岁的周瑜当上了东吴都督。

③巴西贝利17岁参加世界杯足球赛,从此扬名当世。

④初唐的王勃,6岁能文,18岁就应试及第,开唐诗歌新风。

在世界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6岁的初唐杰出诗人王勃;我们可以看到7岁就举办音乐会的奥地利神童莫扎特;我们可以看到17岁就扬名世界足坛的巴西球王贝利;我们可以看到18岁就统率东吴千军万马的周瑜;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古英雄出少年/初生牛犊不怕虎/成绩斐然出少年。

就像一粒种子,要想长大,就必须先要经过在泥土中挣扎的过程。如果不肯忍受被埋藏的苦闷,破土而出之时,就是它生命枯萎之日。

填空。(任选3题)(6分)

(1) 在《陈情表》中这样写道:“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其孤单苦楚令人为之落泪。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3)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4)莲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形象。宋代周敦颐 中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文句,杨万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周邦彦有“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的词句。

(1)李密             茕茕孑立

(2)凌万顷之茫然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3)态生两靥之愁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

(4)《爱莲说》       一一风荷举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忆 江 南 梦 江 南

白居易 皇甫松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日出江花红胜火, 闲梦江南梅熟日,

春来江水绿如蓝。 夜船吹笛雨潇潇。

能不忆江南? 人语驿边桥。

(1)试从思想内容方面比较两首诗的异同。(4分)

(2)你更喜欢哪首词?谈谈你的理由。(4分)

(1)答案:同:都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1分)

异:①前者写春景,后者写夏景;②前者写白天,后者写夜晚;

③前者写晴天,后者写雨景;④前者写实景,后者写梦境。(答对1点1分,共3分)

(2)白:景色特点――色彩明丽       感情特点――激情奔放

皇:景色特点――宁静朦胧        感情特点――悠闲自在

(可从景色、感情、语言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0.C   C项“暴露”的意思是“在露天之下,触冒风雨寒暑”。

11.D  A项第一句中的“而”表并列关系,不译;第二句中的“而”表修饰关系。B项第一句中的“于”是介词,在;第二句中的“于”是介词,比。C项第一句中的“以”用作目的连词,表目的,译作“用来”;第二句中的“以”用作介词,译“凭借”。D项中两个“为”都是表反诘语气的助词,相当于“呢”。

12.A    A句所说司马穰苴提出让德高望重的庄贾做监军与原文有出入。

13.(1)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

(2)穰苴就放倒了计时的木表,摔破漏壶入军营,巡视军队,整顿士兵,宣布纪律。

(3)依照军队的法令,约定时间却迟到了人该怎么处置或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而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

仆,是使动用法,可译为“放倒”;表,木表,是古代立木杆看日影的计时工具。漏,铜壶滴漏,也是古代的计时工具;决漏,是把铜壶中的水放出去。行军,是巡视军队的意思。勒,是整顿的意思。申明,是宣布的意思。约束,指约束士兵的军规。

译文:

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都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说是田家的妾生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起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
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__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布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土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尉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因渡黄河向北撤退而分散松懈,于是齐国的军队趁势追击他们,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率兵凯旋。

还没到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规定号令。宣誓立盟而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来迎接,按照礼仪慰劳将士后,才回到寝宫。齐景公接见了田穰苴,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从此,田氏在齐国的地位就一天天地显贵起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