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21分)
《丹心谱》(节选)
苏叔阳
第三幕
提示:话剧《丹心谱》描写老中医方凌轩在周__关怀下搞中西医结合,试验治疗冠心病的新药,“__”及其爪牙诬蔑他们是“关门搞科研,为城市老爷服务,是儒家路线,方向错了”,解散科研组,并要追后台,矛盾直指敬爱的周__。方凌轩依靠群众,与之进行坚决斗争,在困难条件下坚持试验,终于取得胜利。表现了__员的耿耿丹心。下面节选的是第三幕结尾部分。前面的情节是:“__”的爪牙、方凌轩的女婿庄济生以围绕科研组的斗争为手段,目的是批大儒,劝方凌轩不要太固执,去写批大儒文章,方凌轩斥责他是背叛,是出卖,把他赶出了家门。
[灯光照着窗外的大雪,飘着,飘着。
方凌轩 (望着窗外的大雪)好大的雪呀!一团团、一块块无声地坠落着,好像要把整个大地都冰封雪冻起来,它散播出无边的寒气。但是,有一颗火热的心是不会被寒风吹冷的。你们以为你们的鬼蜮行为,能够损害这样一位伟大崇高的人物吗?不,不,你们简直太可笑,太渺小了。你们全体加在一起也不过是一堆粪土。
[吴愫心(方凌轩妻)上。
方凌轩 他像一颗巨星,他的光芒会驱散你们撒下的冰雪,会温暖亿万人的心!
[吴愫心扶方凌轩坐下。
方凌轩 (陷入深深的回忆中)愫心,还记得咱们第一次见到周__的情景吗?
吴愫心 记得,那是一辈子也忘不了的。
方凌轩 那是在1942年,抗日烽火中的重庆。
吴愫心 是个飘着蒙蒙雨的秋天。
方凌轩 那天我们刚刚吃完了晚饭,有人来敲门。
吴愫心 我跑去开门,见一位年轻人陪着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冒雨站在门口儿。黑夜里瞧不大清楚,只见那中年人右手在胸前微屈着,那双大眼睛闪着光,那眼光立刻就赶走了秋雨,让人心里暖烘烘的呀!
方凌轩 他走到堂屋,微笑着坐下让我看病。我看他好面熟,就请问他尊姓大名。
吴愫心 他微微一笑,说:“不客气,我叫__来!”
方凌轩 (站起来)啊,我立时惊呆了,站在堂屋不知说什么。半天,我才说了一句:“您,您干吗亲自跑来,让我去出诊嘛!”
吴愫心 他说:“不麻烦您啦!”
方凌轩 他问了咱们的生活,问了对中医前途的看法,那正是国民党反动派要消灭中医的时候。他给咱们讲起了延安,讲起了伟大的毛__。他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咱们的心,照亮了前面的道路!可是今天……
[电话铃响。
吴愫心 (仰头问)这么晚了,谁来的电话?
方凌轩 我来接。(拿起话筒)您找谁?对,是我!您是谁?(激动得不能自制)怎么,是您?
[吴愫心急忙跑过来,站在丈夫身边侧耳细听。
方凌轩 (捂住话筒,对吴愫心)是他,是他本人!
(打电话)……您好啊!我们全家都问候您好!……啊,您说新药,正在……正在加紧试验,……医案?就要出版了。……大家都在努力地工作,困难……没有什么困难。(流着泪)问邓大姐好。……她在。(把话筒交给吴愫心)他要跟你谈谈。
吴愫心 我?我能说什么?一个老太婆!(手在衣服上蹭来蹭去,抓过话筒)您好哇?是我……,吴愫心。……您记性真好,我是有个小外孙,叫庄严。其实,他才不庄严呢,整天舞刀弄枪的。
方凌轩 (小声)唉,你这个老太婆呀,怎么尽说这个?
吴愫心 (打电话)啊?……啊!是他,他说我尽跟您讲这些家长里短的。(捂上话筒)批评你呢,……那敢情好,(笑着,眼里含着泪,打电话)……我们打心眼里想您,您什么时候出医院呐?……从相片上看您可瘦多了。……嗯嗯,嗯嗯,谢谢您啦!……您可早点儿出院呐!好!(放下话筒,眼泪像断线珍珠一样)
[老夫妻俩站在一起,相顾无言。
[书架上一瓶如火的红梅在灯下盛开。
[方凌轩凝视着这火红的腊梅。
方凌轩 (自语)我该怎么做才不辜负您的期望啊!(踱步)“风风雨雨几疏枝,赖有天公勤护持,莫道梅花香彻骨,丹心一点到春时!”
[灯光渐暗。
――幕落
18、方凌轩接到周__的电话为什么“激动得不能自制”?(6分)
19、__关心新药试验情况,给方凌轩打电话询问,已经很够了,可是作者还安排了__与方凌轩老伴通话的情节,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6分)
20、节选部分的结尾多次写到红梅,有何象征意义?方凌轩的咏梅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1、下面关于《丹心谱》节选部分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节选部分开始的舞台说明中关于“大雪”的描写既点明了时令和天气,又象征着“__”的逞凶肆虐,猖獗一时。
B.开始部分方凌轩的台词中加点的词语“伟大崇高的人物”指的是周__,“你们”指“__”及其爪牙。
C.节选部分写方凌轩回忆第一次见到周__的情景,没有采取独白的形式,而是采用夫妻对话的形式,避免了形式单调,活跃了舞台气氛,增强了戏剧的感染力。
D.方凌轩明明遇到很大困难,科研组解散,实验室被封,可是当__询问时,他却说“新药正在试验”“医案就要出版”“没有什么困难”,他之所以这样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领导面前报喜不报忧。
E.贯穿在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是发生在“__”与周__之间的矛盾。
18、答案:①他对__十分崇敬爱戴,正当想念__的时候,接到__打来的电话,既意外又高兴,所以很激动。②“__”对__诬蔑陷害,他正在为__担忧,接到__的电话,感到放心,所以很激动。③方凌轩自己受到__打击,接到__的电话,感到无限的温暖,所以很激动。
19、答案:①有利于进一步表现周__热爱人民、关心群众、平易近人的高尚品德。②有利于表现周__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③有利于表现人民群众对周__的热爱之情。
20、答案:(1)傲霜斗雪,凌寒盛开的如火的红梅,象征着铮铮铁骨、横眉冷对“__”诬陷攻击的周__。(2分)(2)方凌轩的咏梅诗意思是:在风霜雨雪肆虐逞凶之时,几支疏朗刚劲的梅枝挺立在风雪之中,多亏有天公扶持保护啊!不要只赞美梅花能发出彻骨的芳香,更要看到它一片丹心迎接春天的到来。方凌轩从红梅的品格中吸取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咏梅诗也是他自己内心的表白。他要像红梅那样,依靠“天公”――真正的__人和广大群众,坚持斗争,迎接春天的到来。(3分)
21、答案:D E D应该是不愿让__为自己担心。E项贯穿在节选部分的戏剧冲突是以方凌轩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对周__的热爱和“__”对周__的诬蔑攻击的矛盾。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空1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2)问君西游何时还? 。 ,雄飞雌从绕林间。
(3) ,枯松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4)人生得意须尽欢, 。 ,千金散尽还复来。
(5)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答案:(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 (2)畏途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 (3)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4)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5)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每空1分,错1字扣1分。)

12、答案:B “病”的意思应该是“担忧,烦恼”。
13、答案:C A项:前者介词,在;后者是介词,比。B项:前者是连词,表目的,来;后者是介词,用。C项:两者都是结构助词,定语标志,的。D项:前者表修饰,状语标志;后者是连词,表并列。
14、答案:A 题干中“异”属于意动用法,以……为异,与A项“劣”的用法相同。B项“贵”的用法是形容词作动词用,重视,珍惜。C项“雾”的用法是名作状,像雾一样。D项“凋”的用法是使动,使……凋谢。
15、答案:A “观察世界应该举一反三,学会推理”并非盲者说这句话的目的。
16、答案:(1)(我)在行走(时),判断道路的平坦或来决定走的快慢,也没有摔跤的忧患。(度:判断,1分。平陂:平坦或不平坦;陂,pō,不平坦,根据上下文推断,1分。患:担心,忧患,1分。大意1分。)(2)你这位先生(太可笑了)不替自己悲哀却为我悲哀,不安慰自己却安慰我!(乃子,你这位先生,1分。吊,安慰,1分。宾语前置,1分。)(3)因此我记下他的话,希望使看到的人能感到心有所愧。(庶:希望,1分。览:看,1分。大意1分。)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向知道你是一个道行高尚的人。罗密欧的仆人呢,他有什么话说? B:剧本对人物语言个性化的要求非常高,正像高尔基所说:“在剧本里,他(指作者)不能对观众提示什么。剧中人物之被创造出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台词,而不是叙述的语言”。(《论剧本》) C: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D: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就是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是人物心理、动作的外现。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有《龙须沟》《茶馆》等。 C:曹禺,现、当代剧作家,原名万__,他的话剧处女作是四幕剧《雷雨》,另创作有《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剧本。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品有著名的“四大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塞罗》《罗密欧与朱丽叶》。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哼,我的眼泪早哭干了,我没有_________,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②无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_________我的事情;要是动一动,我就要你的命。③难道我连在我自己家里说话的_________都没有了吗?
A: 委曲 妨害 权力 B: 委屈 妨碍 权利 C: 委曲 妨碍 权力 D: 委屈 妨害 权利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国是 莫谈国事 慌乱 兵慌马乱 B:抱怨 以德报怨 义气 义气用事 C:烦躁 躁动不安 分辨 能言善辩 D:踏实 一踏糊涂 混帐 银行账号
下面是摘自某报刊的新闻标题,请你分析一下有人对此类标题提出批评的原因,并改写这两个标题(5分)
某报道X.地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X.地上演高空飞人》。《XX日报》刊发图片报道,针对街头的流浪汉,文章标题为《睡在街上羞不羞?》
(1)批评原因:
(2)改写标题:
(1)两个题目对死者及流浪汉缺少一种同情和对生命的珍视,缺少一种人文关怀,只是对轻生者的嘲弄及对流浪汉的贬斥
(2)《昨晚X地发生跳楼惨剧》《流浪汉睡在街上折射什幺》
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流逝的古典
(1)那天下午,我去听一位老教授的课,他讲的是《诗经•蒹葭》。午后的阳光从窗户跑进来爬在他那苍苍白发和陶醉的脸上,听着他温暖地读着那些渐行渐远的诗句时,我突然有一种很静谧、很幸福的感觉。
(2)夜里,月色和清风悄悄穿过窗帘,我从高高的书架上找出了那本遗忘多年的《诗经》。线装的书页泛着远古的光芒,是那种随着光阴流逝,越来越朴实的金色。在幽幽浮动的墨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蒹葭苍苍”“白露未”。我看见远古时代的一个芦塘,清晨,纤纤芦苇被牛乳般流动如烟的雾霭轻柔地包裹着。晨曦中,浅绿的、墨绿的苇丛倩影婆娑,亭亭玉立,如衣香鬓飞的女子涉水而来。怀念这一种意境,我不想把这说成是一种诗情,而情愿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3)我读到《关雎》,读到《桃夭》,读到“青青之麦,生于陵坡”,读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读到“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幺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
(4)想到了《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幺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__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5)注视着这些古典书籍,抚摸着它们厚实的脊梁,我能感受到它们所蕴含的时代精髓和撑起的时代魄力。而它们又是那样宁静,我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幺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幺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幺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幺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6)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__融的一体。而我们呢?在抚摸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
(7)怀念古典,这是一份超越时空的契约我的心灵深处永远会留下一个宽敞、透亮的空间,让飘溢着灵性、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诗情灿然长流。
(选自《中国教育报》)
16、文章第一自然段,作者听“老教授的课”有什幺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7、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厚实的脊梁”的具体含义是。(5分)
18、第六段作者说“阅读竟成了永远的怀念”,请指出前文照应此句的地方,并回答作者为什幺要这样说(6分)
19、对本文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 作者幻想芦塘旁边的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而产生淑静,典雅的感觉。
B. 文中的引用和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采,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C. 本文融叙述描写说明抒情于一炉,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D. 李白的《古风》言近旨远,语短情长,极具艺术魅力和震撼力。
E. 文章由“读”入“思”,层层深入,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思考。
16.(1)起引起下文的作用。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2)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慢慢消逝(答出一点即可)
17.质朴、厚重的古典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渐入我们(读者)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
18.1)照应处:第(2)段(“怀念这一种意境”一句)
(2)现代的人们被物欲所左右,失去了简洁沉静的心灵,已经远离了纯真的自然,再也无法像古人那样做到文学、生命、自然的水__融,和谐统一。
19.BE
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 美国现代作家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老人与海》等。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3) 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赤壁怀古》)
(4)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5)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厄纳斯特・海明威 《汉书》 (2)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猿猱欲度愁攀援
(3)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