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9分)

中国印・舞动的中国

2003年8月揭晓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的正式名称是“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它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一致认可,许多官员一见到它,便当即脱口而出:她就是中国!会徽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主体部分为大红底色的白色“京”字的肖形印。篆体的“京”字形状酷似汉字中的“文”字,取意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整个“京”字图形又像一个向前奔跑、迎接胜利的运动人形。一个飞扬的“京”,一个舞动的“文”,一个飞奔的“人”,潇洒飘逸、气韵生动,有其深厚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外部形象,体现了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中华文化和人文精神的体现。肖形印下面是黑色的英文“Beijing 2008”字样。再下是奥运五环图。“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将肖形印、中国字、奥运五环图有机地结合起来,简洁之中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尺幅之地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笔画之间升华着奥运会的精神。

中国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创新的。它采用中国传统的印章形式,同时配以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和奥运会五环图;它以“中国红”为底色,融合了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古老艺术;同时又富有新意地运用中国笔墨写出古朴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Beijing 2008”,把庄严和浪漫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中国人以其海纳百川的胸怀,张开双手热情地拥抱奥运,拥抱世界,拥抱地球。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看作一个汉字,她便是奥运会会徽史上第一次汉字字形的引入。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一笔一画充满着对生活气氛的烘托和对生命意义的隐喻。“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汉字“京”字,则是奥运会近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舒展的笔画和简洁的构图,充分表现了北京人的热情与豪迈,活力和魅力,充分预示着北京的未来。如果把“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当作一个“人”形画,她便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应用。夸张的身体比例和肢体位置,奔放的舞姿,使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满怀热情与希望,富有激情与活力的舞者正在向人们欢呼,他舞出的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热情,他还将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写意地“跳”了出来。

5.下列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2008奥运会徽正式名称叫“中国印”或“舞动的北京”。

B.北京2008奥运会徽由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部分是“肖形印”。

C.中间“Beijing 2008”字样显示举办的时间和地点,下面的五环图是奥运会的 标志。

D.北京2008年奥运会徽各部分有机结合,充满了深沉的活力,凝聚着东西方的气韵。

6.下列对“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会徽设计史上的一座丰碑”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第一次把表意的汉字字形引入到奥运会徽的设计中来。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奥运会百年历史中对举办城市名单最大一处空白的填补。

C.“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东方绘画表现手法上的一次杰出的应用。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第一个体现了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理念的奥运会徽。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的想象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舞动的北京”的“京”,既可以理解为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也可以理解为北京人张开双手欢迎世界人民的热情。

B.肖形印上的“人”形画可以想象成田径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它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同奥林匹克精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C.肖形印可以想象成一艘船,五环图可以想象成大海的波浪,寓意中国这艘大船正乘北京奥运的东风在破浪前行。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得到了国际奥运会的一致认可,主要原因应该是它把奥运会的五环标志添加在其中。

5.A(文中“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6.D(体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会理念,但不是第一个。)

7.D(得到奥委会的认可的原因是它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特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项研究还具有与众不同的历史意义在于:爱国中学的这一课题研究成果,充分地显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蔡元培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 B:“海外华人”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企业群体,据估计,全球华人的资产总额在2至3万亿美元之间。 C:当年蔡先生从国外考察回来,抱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创办了爱国学社,倡导爱国精神。 D:由于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增长,老人生活、保健用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解决这个机械故障问题,也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还是采取 的方法吧。②他多才多艺,对外国文学的研究,足以令专家 。③人们要正确对待他人和自己,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要妒贤忌能,不要 他们。

A:习用 刮目 强求 B:袭用 侧目 苛求 C:袭用 侧目 强求 D:习用 刮目 苛求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犄角之势 厮混 措手不及 贫窭 B:入不敷出 怄气 买椟还珠 盥沐 C:严惩不贷 废黜 一愁莫展 狼籍 D:首屈一指 荒辟 明眸皓齿 钟馗

在杭州桐庐山水旅游节上,看过“高空表演王子”阿迪力的表演。表演在富春江江面上进行,钢丝绳横跨在1000多米的江面上,江风很大,钢丝绳一直在摇晃。但阿迪力还是起步走了,很慢!

意外的事发生了:江面上的一只快艇突然撞了一根固定钢丝绳的拉线,钢丝绳剧烈地摆动起来。数万观众都屏住了呼吸,阿迪力也停止了动作,站在钢丝绳上丝毫不动。三四分钟后,钢丝绳减少了晃动,他又起步了,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掌声。

表演结束后,阿迪力对媒体说,如果把这样高难度的技艺浓缩成一句话就是:“看目标,别看脚下。”

请以“看目标,别看脚下。”为话题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8000字。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结构完整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画家往往在画面上留出大片空白,让观画的人自己去想象补充。

②中国传统的艺术讲究一个“虚”字,虚处见实。

③书法家和篆刻家讲究“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④如果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篆刻艺术有所了解,就会有助于对中国文学的鉴赏。

⑤清初画家笪重光《画筌》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⑥中国文学追求言外之意,正是虚处见实,计白当黑,让读者在无字之处看出字来,进而领悟作品的情趣。

正确的顺序是:

②①⑤③⑥④

仿照下面语段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能运用对比手法,又能使所写句子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从而体现语意的完整性。(6分)

地震可以撼动山岳,却撼动不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意志!

坎坷励志,多难兴邦!中国进行的这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以最清晰有力的方式向全世界昭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曙光已经照临神州大地!

崩崖可以阻断江流,却阻不断炎黄子孙的情感脉流!灾祸可以毁掉家园,却毁不掉华夏儿女的梦想追求!

从下面____和陈佳珍老人的简短谈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感悟填入后面的横线上。(8分)

2008年6月6日上午,____来到绵阳几处群众安置点看望转移群众。还差8天就满百岁的陈家珍老人握住__的手说:“你要努力工作啊。”__恭敬地回答:“听你的话,我会努力工作的。”

1、“你要努力工作啊”是第一次老百姓敢于向国家领导人明确地提出要求,这句话说明了: (不超过20个字)

2、从__的回答里,我们听到的是:

(不超过35个字)

1、人们作为社会主人的权利意识正在觉醒。2、人民有权利对政府提出要求,政府也应无条件地接受人民的一切合理要求。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少年 行 王维 少 年 行 李白

一身能擘两雕弧, 五陵年少金市东,

虏骑千重只似无。 银鞍白马度春风。

偏坐金鞍调白羽, 落花踏尽游何处,

纷纷射杀五单于。 笑入胡姬酒肆中

注:① 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1)这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都很美,但两位少年形象又各有特点,请就他们各自的特点作简要归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两首诗分别表现了两位诗人怎样的心境和胸怀?请加以体悟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王诗塑造的是一位武艺超强、威猛勇敢、驰骋沙场勇猛杀敌的少年英雄形象;李诗塑造的是一位个性张扬、豪放不羁、卓尔不群、风流倜傥的潇洒美少年形象。

(2)王诗体现了作者年轻时胸怀理想、充满豪情、愿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是作者早年时充满理想、豪情万丈的胸怀写照;李诗体现了作者为人洒脱豁达、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感,我们可以窥见任气逞能、豪爽倜傥、潇洒自由的少年李白的影子。

11、D(说:喜欢)

12、C 本来(A.于是、就;竟然;B.代词、那些;表反问;D.和、同;结交、交好)

13、B (1)“蔡泽路上被抢劫”一句不属于表现他智慧与谋略的句子。(3)是范雎的行为。

14、A.(蔡泽的到来在当时对范雎并不构成威胁。)

15、 ①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件事吗?(大意对给1分,“让”“宁”各1分)(2分)

②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遗憾,为什么不可以!(大意对1分,“固” “虽”“恨”各1分)(3分)

③敲击后发出“铿铿”声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可是惟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定语后置句、“是”“名”各1分。(3分)

④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啊。(“所以” “学者” 各1分。)(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