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下面语段内容,续写一段话,体现出七个“小长假”中某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并能突出语段的中心。(40字左右)(4分)

明年起,包括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十一在内的七个“小长假”,将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闲暇时光。专家们认为,休好假、过好节,特别是过好传统节日,关键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群众的热情,特别是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因而要在热闹的同时,增加一些文化内涵。

比方:

参考答案(写出传统节日1分,体现节日特点2分,能突出语段中心 2分。)示例一:过端午节时,除了包粽子煮鸡蛋,还可以组织青少年讲屈原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组织赛龙舟活动,这种群体性的竞技活动很容易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也是最能够促进节日文化的发展的。

示例二:过清明节,(这是中国儒家“慎终追远”理念的最好体现)或让年轻人悼念祖先;或组织踏青,亲近大自然;或组织青少年缅怀对当地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清明节有如此多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相信能激发出广泛参与的热情。

示例三:除夕要包饺子蒸年糕放鞭爆贴对联,祭祖祈神速,祝贺五谷丰登人人好运;初一穿戴一新,亲朋友相互拜年问好,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春节弘扬了传统增添了新气象,人人参与,其乐融融。

示例四:中秋节人月两圆,阖家分享月饼,观赏中秋美好夜景;比赛朗诵有关中秋圆月的优美诗词、名篇佳句。我们这样来过节就少了商业气,多了文化味,在团圆中进行了民情民俗教育,大家何乐而不为呢?

在下列小诗《秋实》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通畅。(4分)

秋天,成熟的果实低下了头,

不是在自我陶醉,它是在想――

我是怎样变得成熟?

不是风,我怕早已霉烂枝头。

不是雨,

不是光,我怕早已灰暗苍白,

,我怕早已憔悴丑陋。

,给了我成熟的筋骨,

感谢光照日晒,

我怕早已枯落山沟  不是热  感谢风吹雨打 给了我成熟的俊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共18分)

爱晚亭

谢冰莹

(1)萧索的微风,吹动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和着婉转的鸟声。这是一曲多么美的自然音乐呵!

(2)枝头的鸣蝉,大概有点疲倦了?不然,何以它们的声音这样断续而凄楚呢!溪水总是这样穿过沙石,流过小草轻软地响着,它大概是日夜不停的吧!翩翩的蝶儿已停止了它们的工作,躺在丛丛的草间去了。惟有无数的蚊儿还在绕着树枝一去一来地乱飞。浅蓝的云里映出从东方刚射出来的半边新月,她好似在凝视着我,睁着眼睛紧紧地盯望着我――望着在这溪水之前,绿树之下,爱晚亭旁之我――我的狂态。

(3)我乘着风起时大声呼啸,有时也蓬头乱发地跳跃着。多么有趣哟!当我左手提着绸裙,右臂举起轻舞时,那一副天真娇憨而又惹人笑的狂态完全照在清澄的水里。于是我对着溪水中舞着的影儿笑了,她也笑了!我笑得更厉害,她也越笑得起劲。于是我又望着她哭,她也皱着眉张开口向我哭。我真的流起泪来了,然而她也掉了泪。她的泪和我的泪竟一样多,一样地快慢掉在水里。

(4)有时我跟着蛤蟆跳,它跳入草里,我也跳入草里,它跳在石上蹲着,我也蹲在石的上面,可是它洞然一声跳进溪水里,我只得怅惘地痴望着它很自由地游行罢了。更有时鸟唱歌,我也唱歌;但是我的嗓子干了,声音嘶了。它还在很得意很快活似的唱着。最后,我这样用左手撑持着全身,两眼斜视着衬在蔚蓝的云里的那几片白絮似的柔云和向我微笑的淡月。

(5)我望久了,眼帘中像有无数的针刺着一般,我倦极了,倒在绿茸茸的嫩草上悠悠地睡了。和煦的春风,婉转的鸟声,一阵阵地,一声声地竟送我入了沉睡之乡。

(6)梦中看见了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祖母很和蔼地在微笑着抱住我亲吻,弟妹则牵着我的衣要求我讲《红毛野人的故事》,我似醒非醒地在觉伤心,叹了一声深长的冷气。

(7)清醒了,完全清醒了;打开眼睛,满眼春色,于是我又忘掉了刚才的梦。

(8)然而当我斜倚石栏,倾听枫声,睨视流水,回忆过去一切甜蜜而幸福的生活时,不觉又是“清泪斑斑襟上垂”了。

(9)但是,清风吹干了泪痕,散发罩住面庞的时候,我又抬起头来望着行云和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了一声。

(10)唉!我愿以我这死灰,黯淡,枯燥,无聊的人生,换条欣欣向荣,生气蓬勃的新生命。我愿以我这烦闷而急躁的心灵,变成和月姊那样恬淡,那样幽娴。我愿所有的过去和未来的泪珠,都付之流水!我愿将满腔的忧愤,诉之于春风!我愿将凄切的悲歌,给予林间鸣鸟!我愿以绵绵的情丝,挂之于树梢!我愿以热烈的一颗赤心,浮之于太空!我愿我所有的一切,都化归乌有,化归乌有呵!

(11)淡淡的阳光,穿过丛密的树林,穿过天顶,渐渐地往西边的角上移去,归鸦掠过我的头顶,呜呀呜呀地叫了几声;蝉声也嘈杂起来,流水的声音似乎也洪大了,林间的晚风也开始了它们的工作,我忽而打了一个寒噤,觉得有些凉意了,站起来整理了衣裙,低头望望我坐着的青草,已被我蹂躏得烘热而稀软了。

(12)“春风吹来,露珠润了之后,它该能恢复原状吧?”我很悲伤地叹息着说。

19.文中第(2)段说“我的狂态”,试分条列举出“狂态”的表现。

(6分)

20.这篇抒情散文的开头用了大段的景物描写,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4分)

21.结合全文,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

2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一会儿写溪水“笑了”,写淡月向我“微笑”,一会儿又说“我”望着行云、流水、青山和飞鸟“微微地苦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作者在第(10)段中连用了八个“我愿”,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9、①乘风大声呼啸;②蓬头乱发跳跃;③提裙轻舞妖憨惹人笑;④对溪中的影儿哭笑;⑤跟着蛤蟆蹲跳;⑥和着鸟儿唱歌嗓干声嘶;⑦斜视柔云和淡月。

解析:在第(3)(4)两段找出关键语句,再分条列举。

20、参考答案:①内容上:寄情于景,抒发了一种淡淡忧伤哀思的情感。萧萧的微风、沙沙的树叶、潺潺的溪水、婉转的鸟声、翩翩的蝶儿、云中的新月共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自然图景,浸染着作者的情绪与感受,透露出淡淡的凄楚与悲凉。

    ②结构上:起到渲染气氛,引起下文的作用,自然引出“我的狂态”的描写和梦见“两年前死去的祖母和去腊刚亡的两个表弟妹”等。

解析:一般说来,题目问你“作用”“意图”之类,你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思考,这样回答才全面。散文和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四种功能:①渲染气氛,②刻画人物,③推动情节,④烘托主题。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从这几个方面去思考,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文意,理解景物描写的妙处。本文开头用了反衬手法,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愁的写法。理解时要注意这点。关于该题结构上的作用,后面的说法还可以这样来表述:为下文写“我的狂态”及梦见故去的祖母和表弟妹蓄势(张本)。

21.参考答案: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被我“蹂躏”的青草在春风里能够恢复生机与活力;实际上是作者希望通过年轻一代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改变不尽如人意的黯淡的现状,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句不离段”的特点,结合上下文甚至全文的中心、背景来理解。本文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早期作家之一,她文笔清新,感情细腻,多写自然与博爱的主题。要搞清“青草”和“阳光”的含义。

22.参考答案:(1)在对比、反衬中凸显作者的郁闷与伤感之情。

(2)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苦闷、渴望获得新生的急切心情和强烈愿望。

解析:要整体把握、结合语境分析。(1)问题所在区域为(3)至(9)段,(6)段点出了自己内心的伤感,写自然环境是为了表现伤痛。(2)抓住(10)段中的“新生命”“付之东流”等词语来分析。

12、D   13、C

14.D    

15. 答案:B   解析:B“教”与“养”关系颠倒了。

16、答案略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

A:臣未之闻也 B:彼且恶乎待哉 C:高余冠之岌岌兮 D:莫之能御也

下列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规矩而改错 ②欲辟土地,朝秦楚 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④放辟邪侈 ⑤而征一国者 ⑥是罔民也。 ⑦殆有甚焉 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⑨挟泰山以超北海 ⑩吾今且报府

A:①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⑤⑥⑧⑩ C:①②⑤⑥⑦⑧ D: ①③④⑤⑥⑦

下面各句没有语病或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大约在西汉时期,我们祖先就开始使用仪器进行气象观测了,但那时比较简单。 B: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C:能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重大问题。 D:这样重复的课程当然增加了同学们很大的负担,对于青年的健康问题是个极大的矛盾。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直到今天,一遇天旱,农村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 )龙王降雨,保佑丰收。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③我们不但应该对媒体( )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多作冷静分析,相反,对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应该添购一些。

A: 乞求 熏陶 大肆 B: 祈求 熏陶 大事 C: 祈求 熏陶 大肆 D: 祈求 熏染 大事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喝彩 国粹 以德报怨 民生凋敝 B: 度假 寒暄 共商国是 山青水秀 C: 裨益 戡乱 悬梁刺骨 李代桃僵 D: 气概 脉搏 绿荫蔽日 倍受欢迎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遐想 辐射 远见卓识 合盘托出 B: 荒僻 厮守 渊远流长 风烛残年 C: 慰藉 枯燥 白驹过隙 举案齐眉 D: 回溯 迄今 缘木求鱼 明查秋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