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和行为。 B: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展开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鼓舞着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C:由于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正满怀豪情走向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 D: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也是献给伟大祖国59岁华诞的珍贵礼物和诚挚祝福。
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敏锐地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随心所欲地解决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B: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他感到在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C:他看好了那双款式新颖的运动鞋,可惜带的钱不够,只好忍痛割爱。 D:这个贫困县的三个领导分坐三辆轿车去基层检查工作,一路上洋洋洒洒,好不气派。
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2)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3)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 弥漫 违反 B:创立 弥留 违反 C:创新 弥留 违犯 D:创立 弥漫 违犯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倪(nì) 寥落(liáo) 赁屋(lìn) 不可估量(liǎng) B:砥砺(dǐ) 踌躇(chú) 攒射(cuán) 殒身不恤(yǔn) C:憧憬(chōng) 桀骜(áo) 儆戒(jǐng) 毛骨悚然(sǒng) D:气馁(něi) 不惮(dān) 蹂躏(róu) 言简意赅(gāi)
请以“花样年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主确定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800字。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语言简 洁,态度鲜明,不超过40个字。(5分)
据报道,某街头小商店林立,店名千奇百怪。好多店主明确表示,为了增加商店的个性,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他们在店名上着实花了一番功夫。有人给服装店取名“衫国演绎”,水果店取名“榴莲忘返”,饭店叫“食全食美”,游戏厅叫“一滴血”“死光光”等。
点评:
点评:对篡改成语(1分)、恶搞传统(1分)、宣扬暴力(1分)、玷污文明(1分)的店名应该坚决予以取缔(1分)。
不少外国文史典故都已融入到汉文化中,请从下面所列典故中,任选三个并作简要解释。(6分)
① 黑马 ②缪斯 ③ 犹大 ④ 变色龙 ⑤ 橄榄枝 ⑥ 潘多拉 ⑦ 灰姑娘 ⑧ 葡萄是酸的
任选3个,各2分,共6分。
黑马:指爆冷门或比喻实力难测的竞争者。
缪斯:多指诗歌创作的灵感。
犹大:比喻可耻的叛徒。
变色龙:指见风使舵、逢迎拍马、反复无常的小人。
橄榄枝:和平友好的象征
潘多拉:比喻灾祸的根源
灰姑娘:比喻处境凄凉,但心灵高尚,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摆脱厄运的人。
葡萄是酸的:比喻无能者的自我安慰,或形容某些人自我解嘲,为自己打圆场的可笑和虚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泥土的声音
我又听到泥土的声音。
匍匐在绿草茸茸的田埂上,我喃喃着,我甚至用手紧紧地攥起一把水涔涔的黝亮黝亮的泥土,我凝视着,几乎是贪婪般地嗅着那久违了的气息。我分明听到了泥土细腻而真实的呢喃声。我合掌,侧耳良久,然后,我张开掌,泥土又手心落下,那一捧泥土又漫开去。一阵令人心悸般的惬意透过手心沁入心脾。人,似乎无端地就舒坦起来。
我抬头仰望碧蓝的天空,此时,天空一尘不染。而遥远处山峦逶逶迤迤,像一幅写意画,,线条像被水墨泼着,渗渍无痕。眼前是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橙绿,近处的稻穗已是摇摇曳曳。满眼的青和橙绿,这是多年已没有过的哦,我的心兀然就战栗起来。然后,头又俯下去,我几乎是贴在茸茸的草地上,我被无边无垠的橙绿湮没了。我又听到泥土的声音,那声音轻轻的,那么幽悠,那么静穆,那般叫人无法言说,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
稻穗抽出来了,趋于成熟。我坐起来,我看着西天那轮爽朗的落日,我抚摸着已有些蕊花的稻穗和叶子,我摇了一下,便搅动了一团幽香,青青的,泛泛的。我狂躁不安的心此时完全安顿下来,久居城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陡地就回归到宁静中,虚空的心被眼前的景象充盈着。
在一轮落日的霞光里两个大叔扛着锄头走过来,他们在不远处停下。我听到他们的对话,他们说,要晒田了,稻要熟了。他们用锄头就田埂开了一个缺口。我听见他们用脚还在泥土上跺了跺。他们的裤管高高卷起来,然后扛着锄头在絮说着,他们的对话简洁,交谈中有爽朗的和憨厚的笑,我虽然没有听到他们说什么,但我明白他们的交谈绝对与名利、权力无关,我晓得他们多半说着他们眼前的庄稼。
这是我儿时曾有的记忆。这幅景象越发让我感动,我眼前几乎噙着泪水,这记忆使我于艰难苦涩时嚼之如饴。我似乎看到泥土被犁头一浪一浪翻开,跳跃着令人心颤的黑亮黑亮的光泽。牛,是弓着背的;犁也是弓着的;庄稼人也是弓着的。我明白,庄稼人只有当他们的脚踩在泥土时才会弯下他们的腰。他们不仅仅是对土地接触,而是在亲近生命。父亲就对我说,种庄稼的,只有双脚踩在泥土里,心才会踏实。我想,他们才是伟大的哲学家。苦吗?苦;累吗?累。但父亲即使在两腿粘满泥土时,只有枕着田埂,他就能心安地睡起来。父亲说是泥土给了他生命。
太阳快西沉了,大叔又用脚在泥土上跺了跺,然后扛着锄头走了。此时,夕阳的余晖与天与地结合起来。我再次匍匐在土地上,我又听到泥土细腻中夹杂着的毕剥声,那是泥土在发酵,那是庄稼在抽节,那声音让人心颤,它让人虚空的心充盈起来。
人,狂躁不安时抑或怨忧难解时,你去亲近土地,聆听泥土的声音吧。那声音像天籁之音,它使人宁静,使你的心空一尘不染。我又一处趴在田埂上,双手捧着一掬泥土,然后,张开掌,泥土顺手落下,又浸泅开去。我又听到泥土的呢喃声。
17.作者除了写虚无的泥土声音之外,还具体写了什么?(4分)
18.为什么只有用心匍匐在土地上才能听到土地的声音?(4分)
19.作者为什么重笔描写农民?描写了农民的什么品质?(5分)
20.文章的结尾照应了标题与开头,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作者从泥土的声音中获得什么感受?(5分)
17.庄稼茁壮成长的景象(2分)和勤劳朴实的农民(2分)。
18.只有热爱土地,视土地为生命(2分),才能亲近土地,才能感受土地的生命力(2分)
19.农民是土地的主人(1分),热爱土地其实就是热爱农民(1分)。农民朴实憨厚(1分),淡薄名利(1分),任劳任怨(1分)。
20.回环反复,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亲近土地聆听泥土获得的人生启示的快慰心情(2分)。作者久居城市被尘嚣侵扰的心灵,回归本真,虚空的心又充盈起来(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错误的月亮
科学的进步,使作诗越来越难了。在古代,你问一句“明月几时有?”尤不失为天真烂漫,但现在写这样的句子,难免会有人骂你:“装什么蒜!”
然而,“科学常识”虽名为“常识”,但并不广泛地为诗人、艺术家所知,故他们的作品中,屡有常识性的错误,月亮是诗人、艺术家们最钟情对象,他们在常识上的蹉跌,也以此为最常见。
约一百二十年前,英国皇家天文学家乔治・艾里爵士曾说道:“明白星晨是如何起落的,五千个人里找不出一个。最近读了一些文学作品,深觉得这话有道理。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柯勒律治的经典之作《古舟子咏》中有两句:
那弯如斗角月牙内
嵌着一颗明亮的星
一颗星星跑进新月的弯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从地球上以我们的目力所见,所有的星星离月亮都很远,不可能擦着它那被遮掩的面庞而过。
上世纪30年代的一位美国小说家克莱德・费舍尔有一部著作《笑靥花》,其中有这样几句话:“极眺大街的尽头,可见到一抹青天,一弯新月挂在那里,它的两个臂弯里,拥着一颗明亮的星星。”这样的景色,他是绝不会看到的。他可能是读柯勒律治读得太多,故承袭了诗人的错误而不觉。
住城里的人,夜里被各种人造的光所环绕,是很难看到天上的景色的。太阳的活动在白天,它在天上经行的轨迹,尚不难知。而月亮就有点麻烦,它的运行与周期,许多城里人是一头雾水。你只有到了农村,躲开城里的人造光,才有机会明白月亮以及其他的星晨在天上的运行,以及他们之间的颜色及亮度的差别。
星辰与节候的变迁一样,都是作家们喜欢着意描写的,不懂常识,就难以取信于人,也削弱了描写的力量。在这一点上,反是我国古代的作家更有优长;他们写日月,写星辰,很少有纰缪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话固然不对,天下并不此时都有明月的;但这是地理知识的欠发达所致。在提到经验内的事时,他们却往往很准确。大概是由于当时城市不发达,作家生活于农村,日月星辰,是他们所惊见的。顾炎武《日知录》里,也有同样的感慨。他说夏商周三代以上人人懂天文;《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是农夫的话;“三星在天”,是妇人的话;“龙尾伏晨”,是儿童的话,后来的文人学士,反而是不知道了。顾炎武说这话已经几百年了,听来却有点新鲜。
14.为什么科学的进步,使作诗越来越难?(2分)
15.对星辰与节候变迁的描写,为什么我国古代作家比外国作家优长?作家如何使自己作品取信于人,增强描写的力量呢?(4分)
16.问题探究:诗歌中严谨准确的描述科学现象是否会影响诗歌的艺术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4分)
14.科学日新月异,“科学常识”虽名为“常识”,但并不广泛地为诗人、艺术家所知,故他们的作品中,屡有常识性的错误。2分
15.中国古代作家大多生活于农村,日月星辰,是他们所惊见的,从经验角度讲,他们优长于外国作家(2分)。作家必须掌握科学知识,深入生活,作品才能有分量,才能拥有读者(2分)。
16.观点明确,言之有理2分;举例恰当2分。
读下面这首当代诗歌,完成①―③题。(10分)
无调之歌
张默
月在树梢漏下点点烟火
点点烟火漏下细草的两岸
细草的两岸漏下浮雕的云层
浮雕的云层漏下未被苏醒的大地
未被苏醒的大地漏下一幅未完成的泼墨
一幅未完成的泼墨漏下
急速地漏下
空虚而没有脚的地平线
我是千万遍千万遍唱不尽的阳关
(注:张默,台湾现代派诗歌的领军人物)
①王维有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而“阳关”常用来指代送别。“我是千万遍千万遍唱不尽的阳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②从“一幅未完成的泼墨”“ 空虚而没有脚的地平线”诗句中,我们联想到了什么?(4分)
③全诗用顶针的手法组合意象,意象之间用什么勾连?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① 表达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和思乡之情。2分
② 联想到中国尚未统一,台湾孤悬海外的情势。4分
③ 意象之间用“漏下”勾连,从而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意象链,造成一种回旋审美效果。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