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情节
宝玉与忠顺亲王府戏子琪官结交,琪官出逃,宝玉送别于破庙中。忠顺亲王府来向宝玉索要出逃的琪官,贾环进谗言说宝玉强奸金钏,并说宝玉不仅与戏子为伍,还自当戏子串过戏,贾政积忿迸发,毒打宝玉。宝玉挨打,引起大家关切,众人态度不一。
阅读下列词作,完成18--20题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8.试分析开头三句连用七对叠字的妙处(3分)
19.词中作者抓住了几个特别的意象来表达情感,请找出相关词语作简要分析(4分)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以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0.请写出作者在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歌楼听雨、壮年客舟听雨、老年僧庐听雨不同心情的词语。(3分)
18.(3分)①有层次地表现了作者感情活动的过程,给全词定下了凄苦的基调。②极富音乐美,余味无穷。
19.(4分)词中雁、黄花、梧桐、细雨、酒、风等几个意象与“愁绪”有关。过雁触发对亡夫与故乡的思念,盛开的黄花反衬此时的孤独寂寞,黄花也比喻女子的憔悴容颜,酒是愁的象征,风雨渲染愁情……
20.(3分)欢乐, 失意, 无奈
阅读下列词作,完成16--17题
定__ (苏轼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6.词的上片“莫听”、“何妨”两个词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17.试分析末句“也无风雨也无晴”中“无”字的深刻含义。(3分)
16.(2分)“莫听”“何妨”表现了作者在风雨面前毫不在乎的态度,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情怀。
17.(3分)“无”不是指现实不存在,而是指心中不在乎,不在意,表现作者坚守自己的人生准则,既不因身处逆境,遭受挫折、失败等而气馁,也不因进入顺境,而得意忘形的精神境界。
阅读下列词作,完成14―15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
14.词的上片写的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2分)
15.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简要分析其作用(3分)
14.(2分)上片写景抒情,通过写清秋、远山、孤雁、夕阳等,表达自己飘零江南的怨恨、抑郁和孤独之情。
15.(3分)三典连用表现作者的情感变化。不学张翰秋风思归,不学许汜求田问舍,是反衬自己复国大志。“可惜流年”,笔峰陡转,年华虚度,壮志难酬。即“壮中见悲”。用典的作用:①增加了词的容量,使内蕴更为丰厚。②以古比今、借古写怀,表达作者收复中原、鄙视享乐但年华虚度,功业未成的感慨。
贺新郎(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上面这首宋词叙写的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描述了 场景。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赞美 的高风亮节和超群脱俗的高尚品格。
端午节 年轻人龙舟竞渡 屈原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正宫][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10.[正宫]是 ,[端正好]是 ,这一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 。
11.词的“过变”是指 。
12.古诗词中对“船”的美称是 。“红巾翠袖”代指 。
10(4分)宫调 曲牌 窦娥冤 关汉卿
11(1分)词的第二片的开头
12(2分)兰舟 女子
名句默写
(1)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 。(李清照《醉花阴》)
(4)今两虎共斗,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1分)今宵酒醒何处?
(2)(3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3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3分)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从词的流派看,下列词句与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A: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B: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C: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D: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
下面关于元代杂剧的知识,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折,是剧情发展的一个较大的段落,相当于多幕剧的“幕”;楔子,放在开头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B:元杂剧中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每本戏可以有多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C:元杂剧的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D:元杂剧曲词的字数、用韵、平仄,既有一定格式,又有衬字、赘韵、重韵、对仗的灵活运用,使得语言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具有流转回环的音乐美,可以达到因情赋声,以声传情的效果。
下面对于宋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乐府”,配上音乐可以歌唱。兴于中唐,发展于五代,极盛于宋代,形成了豪放派、婉约派两个主要流派。 B: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永的词在当时颇为流行。 C:苏轼的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形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 D:填词之前,先要选调。要选取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一致的词调。譬如:《贺新郎》可以作为祝贺结婚的词;《千秋岁》这个调子可以祝贺生日;《寿楼春》可以作为祝寿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