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从下面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5分)
A:傻大姐在园中拾到绣有春宫画的香囊,王夫人大怒;为了要查清物主,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大观园。在怡红院里,晴雯愤怒地倒出了所有东西,却被发现了私弊之物。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恨而死。(《红楼梦》) B:老太妃去世,贾母入朝随祭,将宝琴托与李纨照管,把黛玉交给薛姨妈,薛姨妈便挪至潇湘馆。这期间,荣府事件由尤氏协管。按规定,有爵之家一年内不许有筵宴音乐,尤氏便打算把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打发出门,但唱戏的女孩一半多不愿出去,便分在各房使唤。(《红楼梦》) C:“如果将来并无子女,则夫妇双方的财产,包括动产不动产,一律全部互相遗赠。任何一方身故后,不得举办遗产登记,因为免除该手续才不致损害继承人或权益持有者。”欧也妮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判所所长德・篷风。这是德・篷风在签订婚书的时候写的条款。(《欧也妮・葛朗台》) D:这一天,秋雨淅沥,黛玉寂寞伤感。宝玉戴着箬笠,披着蓑衣,前来看望她。黛玉笑他像个渔翁。宝玉见她喜欢,就说要弄一套送她。黛玉笑着说,我戴上不成了渔婆了嘛。说完了,一想自己刚说他是渔翁,自己是渔婆,便羞得脸也飞红了。(《红楼梦》)E.欧也妮23岁生日那天,克罗旭和格拉桑两家便争先恐后地来到葛朗台家,向欧也妮小姐祝寿。公证人的侄儿送来了索漠城少有的鲜花,银行家的公子献上了欧洲少见的望角铁树。老葛朗台心里明白,“他们都看中我的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6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11.22)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既是因材施教,也是对症下药。
B.子路闻义勇为,急躁冒进,孔子便要压压他,教育他在行动之前,必须征求父兄的意见。
C.冉有天生怯懦,闻义逡巡,孔子便要激激他,鼓励他果断前行,不要畏首畏尾不敢行动。
D.孔子教育学生要学以致用,知行统一,既要有子路一般的勇敢,也要有冉有一般的深思。
(2)这段话反映孔子怎样的教学方法?表现孔子什么样的思想?(3分)
答:
(1)D(有因人而异的建议,无统一的要求。)
(2)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同时也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比如见风使舵的人,我们称其为变色龙;不明事理的人,我们称其为糊涂虫。下面的各种人如何称呼呢?(4分)
⑴兢兢业业的人 ⑵代人受过的人 ⑶依附别人的人 ⑷恩将仇报的人
⑴ ⑵ ⑶ ⑷
⑴孺子牛 ⑵替罪羊(3)寄生虫 ⑷中山狼(4分,每个1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5分)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因
③副有罪,当相坐。 坐
④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
⑤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下车
①指给……看 ②通过 ③连坐 连同治罪 ④责备 ⑤指官吏初到任
文学常识(5分)
①关汉卿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元杂剧代表作家,他和 、 、 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②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 》、范晔的《 》、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均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的影响。
①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②《汉书》《后汉书》
补写下列诗文名句。(10分,每空1分)
(1)今宵酒醒何处? 。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3)人生如梦, 。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5)楚天千里清秋, 。
(6)舞榭歌台, 。
(7) ,帘卷西风, 。
(8)三杯两盏淡酒, 。
(9)吾所以为此者, 。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6)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13-15题。(15分)
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比较
孟子和荀子虽然同为先秦儒家大师,但两人在人性方面的观点却截然不同,总的来说,孟子主张“性善”,而荀子却主张“性恶”。究竟是“性善”还是“性恶”,通过对这两者的比较,探讨却有可能得出一些于我们有益的结果。
在《孟子》中“性”字主要指原本既有的属性、资质,也包括趋向,可合称为“性向”。孟子对“人性”的界定,主要就是指人原本既有的属性、资质,也包括人性所具有的趋向。人性总的分来有两种:一是自然属性,一是社会属性,特别是指道德良心方面的属性。告子说“生之谓性”、“食色性也”,他提出了“性无善恶论”主要是因为他看到的只是人生理方面的属性,而否定道德性。孟子则不同,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性,但他论性善只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作为立论的根据去构筑他的性善大厦。并且,孟子肯定了后天环境对道德,对善性的完备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生而同有的良心以及其所产生的仁、义、礼、智四端,再加上后天个人不断的“求知心”和环境对人的影响,便构成了孟子的性善大厦。
荀子认为自然的、与生俱来的、不能学习亦不能效仿的那些东西才是“性”。荀子给“性”下了这么一个界定,我们便明白了荀子和告子一样,他提出“性恶论”是以自然属性作为立论基础的,他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提出“性恶论”的。另外,荀子认为一个人所生存的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人的生活环境不能由人随意选择,因此,人都要受环境的制约。而圣人能于环境中吸收有益的东西,以增进自身的修养,能改变自身的素质以成圣成贤。以自然之性作为立论基础,一步步对“性恶论”进行论证,以及强调后天的个人努力和环境对人的影响,构成了荀子“性恶论”的全部。
孟子主张性善,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皆可为尧舜。荀子主张性恶,也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途之人可以为禹。虽然两种理论建立在相对的基础上,但都肯定了无论是达官贵人、正人君子,甚至是贩夫走卒、斗魈小人在道德上人人都是平等的,都可以成为尧舜禹,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这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虽然孟荀二人的人性观点截然相反,但两人都希望每个人都向“善”这个目标努力,以圣人为榜样,完善自身,达到“人皆可为尧舜”的宏伟目标。也就是说,性善、性恶的总目标是一致的。之所以二人在这一点上会如此相近,主要是因为二人都崇尚孔子,推崇孔子的“仁”学,以劝天下人为己任。也正因为此,两人才成为著名的儒家学说大师。
13、下列对文中孟子、荀子的学说观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人有两种不同的性,但他论性善不是以前一种为据,只以后一种立论,即以人的社会道德属性作为立论的基础去构筑他的性善大厦。
B.、荀子和告子一样,他提出“性恶论”是以自然属性作为立论基础的,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两人的观点也是相同的。
C.、以自然之性作为立论基础,一步步对“性恶论”进行论证,以及强调后天的个人努力对人的影响,构成了荀子“性恶论”的全部。
D.、孟子提出了著名命题:人皆可为尧舜。荀子也提出了“途之人可以为禹”。这两个命题是建立在相对的理论基础上的,因此体现的思想精神也是完全不同的。
14、文章对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进行了比较,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两种学说的相同之处。(6分)
答:
15、请结合文章谈谈“人皆可为尧舜”和“途之人可以为禹”对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有怎样的借鉴意义。(6分)
13、A (B两人立论基础相同,但告子提出的是“性无善恶论”,两人观点不同。C对荀子的“性恶论”的阐述中缺少了“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要素。D两个命题是建立在相对的理论基础上的,但都体现出了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这是相同的。)
14、①都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②都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平等思想。③性善、性恶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每一点2分,共6分)
15、①人人都可能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②教育者都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③教育者应营造优良的环境,促进学生发展并完善自我;④教育者应该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不懈地去追求。(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何3点即可得6分)

9、D(期:约定。)(3分)
10、C(A,而,连词,表并列;B,之,结构助词,的;D,以,介词,因为。C,其,前句代词,他、他们,后句语气副词,表感叹,多么。)(3分)
11、B(原文是说孙子、吴起的兵法后世多有称道。)(3分)
12、(1)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
(2)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或依照、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百嘉村见梅花
龚鼎孽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注:龚鼎孽(1615-1673),字孝升,崇祯元年进士。清兵入关后做太常寺太卿,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
(1)诗中首句写了梅的什么内容?梅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这首七言绝句后两句的诗眼,有人认为是“惊”,有人认为是“客”,有人认为是“寒”。你认为是哪一个字?为什么?(4分)
答:
(1)写梅生存的空间:天涯;梅的形象:疏影;梅的背境:黄昏。(2分)作用:借梅抒情,托梅言志。借梅花表达思乡之情,苦闷寂寞之意。(2分)
(2)“寒”。(1分)用梅的疏影、玉笛、高楼等意象。(1分)表达自己身为贰臣,内心的痛苦寂寞,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眼前的月亮着一“寒”字,正是他心境的写照,写出了百愁萦绕,无可奈何的凄凉。(2分)“惊”或“客”,分析正确,表达情感正确也得分。
简述“凤姐弄权铁槛寺”的故事。 (5分)
【答案】因秦可卿葬礼,凤姐和贾宝玉在铁槛寺歇息。老尼 静虚乘机求凤姐运用贾家权势帮长安府李衙内强娶张金哥。凤姐通过长安节度使的关系,拆散了张金哥与赵公子的婚姻,受贿三千两银子。因此害得张金哥、赵公子双双殉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