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飞湍瀑流争喧, 。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 ,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 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崖转石万壑雷
4.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5.渚清沙白鸟飞回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
1.他们斩断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集般汇聚,像回声般响应,许多人担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着(陈涉)。(2分)
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分)

4.D(“善”的意思是“友善” )(2分)
5.C(②属间接表现 ④说其修养志趣 ⑥自请外放)(2分)
6.D(“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2分)
7.①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住在这个大城市,是非常不容易的。(2分)
②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2分)
下列句式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敕造 跬步 辨认 浑世魔王 B: 庠序 诡秘 飞湍 沸反盈天 C: 青冢 朔漠 忌晦 年轻力壮 D: 蹒跚 逡巡 寒暄 甜言密语
请以“肩膀”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800字。
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8―10题。
放 鹤 亭 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
山人而笑曰:“有是哉?”郡守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履,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升高而望,得异境焉 升:登上
B.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C.隐德之士,狎而玩之 狎:亲近
D.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阴:北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挟飞仙以遨游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其孰能讥之乎?
C.而山林遁世之士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记叙了建亭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描写了放鹤亭四季景色。
B.第二自然段通过对山人放鹤、收鹤的叙述,说明了放鹤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通过与山人的对话,明确表达了作者对“隐居之乐”的理解。
D.作者最后引用山人所作放鹤、招鹤之歌作结,意境悠远,余韵绵长。
8、B 应和
9、C 表转折 (A:把、来;B:它们、难道D:到、在)
10、D(作放鹤、招鹤之歌的人是苏轼)
简述关于爱斯梅拉达的一个故事
事例一:犯了强抢民女罪的卡西莫多,被带到广场上当众受鞭笞。当爱斯梅拉达看到卡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卡西莫多相貌的丑陋以及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使卡西莫多流下了感激的眼泪。
事例二:青年诗人甘果瓦不经意闯入了乞丐王国,按照“奇迹法庭”规定,除非乞丐王国中有人认他为丈夫,否则将被处死。正当甘果瓦即将被乞丐们处以绞刑的时候,爱斯梅拉达为了解救他,答应与他结为夫妻,并摔罐为证,婚期四年
请对《家》中鸣凤之死的情节作简要介绍
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后,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8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造次:紧迫,仓促
(1)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①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②君子去仁,恶乎成名?(2分)
(2)孔子如何看待利与欲?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抛弃)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或: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每一小句1分)
(2)孔子认为,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