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2分)
译: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分)
译:
1.使者非常高兴,依照常惠的话责备单于。(2分)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6.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4.B (“谢”应该是“认错、道歉”的意思。)
5.C (“是游宜有记”的意思是“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再者一直未能写成,不仅仅是事务繁忙,还因为“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6. 立恭折断一根竹子,凿出孔吹奏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3分)
【解析】关键词为“窍”、“作”,分别是“凿孔”(“挖孔.钻孔”也可).“发出”。
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君幸于赵王 ③前长君为奉车④皆为陛下所成就 ⑤举孝廉,不行 ⑥则幸得脱矣 ⑦匈奴以为神 ⑧虞常生得 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④⑤⑨ B:①③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 D:①④⑥⑧⑨
古往今来,人们向往“真”,呼唤“真”,赞美“真”,创造“真”。有人说:“真理犹如珍珠,它在日光下最澄澈。”有人说:“真情在生活中,要比在舞台上更有价值。”也有人说:“真诚能使人摆脱暴风骤雨,而走向阳光明媚的天空。”……
请以“真”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略
王老师刚退休,就收到张伟的来信。信写得有真情实意,但在表达上有一些不得体的毛病。下面是信中的一段,请把三处毛病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老师,此时此刻,多少往事历历在目。课堂上你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开启我们心灵的窗户;生活中,您精心呵护,无所不至,提供我们成长的沃土。如今,您离我而去,在我心中您的音容宛在。我一定牢记您的教导,发奋学习,争取早日成才。
1. 应改为 2. 应改为
3. 应改为
1.无所不至→无微不至 2.离我而去→退休在家 3.音容宛在→形象平凡而高大 (说明: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3题
一句话,一辈子
①有这么一个个寓言故事。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招待了他。第二天早晨,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唯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②真正伤害人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古人说:“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通过一个人的谈吐,最能看出其学识和修养。善良智慧或者温厚博学的语言,能融冰化雪,排除障碍直抵对方心岸。
③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军准备发动一次大攻势,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在一天傍晚来到莱茵河畔散步,看见一个神情沮丧的士兵迎面走来。艾森豪威尔打招呼道:“你还好吗,孩子?”那青年士兵回答:“我烦得要命!”老师讲到这里,让我们猜猜艾森豪威尔将如何回答。
⑤同学们纷纷举手,一个同学说:“他是盟军统帅,一定会说战争就要打响,你为什么萎靡不振?”另一个同学说:“你沮丧什么?是不是贪生怕死?”
⑥后面发言的几位同学也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⑦老师摇了摇头:“艾森豪威尔说:‘嗨,你跟我真是难兄难弟,因为我也心烦得很,这样吧,我们一起散步,这对你我都会有好处。’”
⑧艾森豪威尔没有打任何官腔,他那平等、亲切的人情味,让那个士兵受到感动,并以有这样的统帅而振奋,后来在战场上表现得十分英勇,多次立功。
⑨一句抚慰人心的话,能够照亮你的心灵,甚至会影响你一辈子的生活态度。因为一句话,总有一些身影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面孔将我们暗淡的心重新点亮。
⑩记得那个灰色的7月,高考落榜的我黯然神伤,无法面对现实。我的老师对我说:“人生就是这样。快乐自然令人向往,痛苦也得承受,这是真实的人生之途。你不必为一次的失败而烦恼。其实人生的每一种经历都是一笔财富,就看你如何去体会,如何去理解。”最后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摔倒了就要爬起来,别忘了再抓一把沙子。”如今,将近8年了,老师的话还不时地在我的耳边响起。每当我遇到挫折时,我就会想起老师的话,吸取教训,鼓起勇气,迈向一个新的目标。
1.结合文章赏析下面的两句话。(4分)
①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2分)
②摔倒了就要爬起来,别忘了再抓一把沙子。(2分)
2.“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作者安排这一细节的目的是什么?(3分)
3.为什么说“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4分)
1.①口中能说出抚慰人心的好话,也能说出伤害感情的坏话。(2分)
②失败了就要继续奋斗,别忘了,要吸取教训。(2分)
2.作者安排这一细节,是为了将身体的伤害与语言的伤害形成对比,从而反衬语言的伤害更严重性。(3分,指出手法并分析各1分,作用1分)
3.刀斧伤及的只是皮肉,短时期内就能愈合;语言伤及的是人的心灵,它能浇灭人的热情,摧垮人的自尊,给人造成的精神痛苦是长期的、巨大的。(每点2分,共4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4分)
A:宝玉在大观园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借《西厢记》中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的“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的“倾国倾城的貌”。 B:有一天,林黛玉敲怡红院的门找宝玉,袭人误以为是丫头,便拒绝开门。这个纯粹的误会,想不到竟严重挫伤了她,那一夜,她“倚喜新厌旧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一般,直坐到二更多天,方才睡了。”第二天,她看见落花满地,便触景生情写下了有名的《芙蓉女儿诔》。 C: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海棠社,大家兴奋之极,纷纷取个别号助兴,宝钗、黛玉、探春分别叫做蘅芜君、潇湘妃子和蕉下客,稻香老农李纨自荐为掌坛。大家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宝玉压尾,而宝钗、黛玉技高一筹。 D:宝玉挨打后,林黛玉去看望,她看到宝玉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6分)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2分)
②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2分)
(2)孟子在文中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我要怎么做才能分辨出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以便抛弃而不用呢?。(2分)
②国君选拔贤臣,如果迫不得已(而选用新臣)将会使卑贱者超过尊贵者,使疏远者超过亲近者,怎能够不慎重对待呢?(2分)
(2)孟子提出了“以民为主”(按照人民的意愿来选拔贤臣)的政治主张。(2分)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2) ,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飞湍瀑流争喧, 。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 ,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 _,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风急天高猿啸哀, 。 (杜甫《登高》)
1.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2.沧海月明珠有泪
3.崖转石万壑雷
4.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5.渚清沙白鸟飞回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译: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
1.他们斩断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集般汇聚,像回声般响应,许多人担负着粮食如影随身般地跟着(陈涉)。(2分)
2.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