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下面文言文语句。
(1)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分)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分)
(1)我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2分)
(2)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有所收获),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6题。
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览观江流之胜 胜:胜景,美景
B.将何适而非快 适:安适
C.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病:忧愁,怨恨
D. 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穷:竭尽,穷尽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被命名为“快哉”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快哉亭”由来。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遭“不遇之变”而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4 .B(适:往,到。)
5.D(②非亭中所见,与“快哉”无关。⑥是说人的快乐与否,与个人的心情有关,不是所处之地决定的,这与“快哉亭”的命名无关)
6.C(第三自然段是为了说明“心中坦然,不以物伤性者,将无所不快”的道理。)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袅娜 羁鸟 揠苗助长 沧海一栗 B:愆期 流觞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C:斑驳 磐石 崇山竣岭 安之若素 D:规距 踯躅 惠风和畅 义愤填膺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印度,人们常用一种特制的小盒子捕捉猴子。在安置好的盒子里放上美味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能插进猴子的前爪。猴子只要抓住坚果不放,其爪子就抽不出来。这样,它要么放下果子,继续自己的自由;要么就抓紧果子,等着被收拾。请你以“自由与舍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议论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略
按照下面例句,再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1.我梦想, , , 。
2.我梦想, , , 。
参考: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我梦想,来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的__中,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阔;
我梦想,坐在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登上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梦想,来到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简答题。(任选一题)
①简述王熙凤害死尤二姐的故事。
②“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句话是谁说的?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选第( )小题
①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1分)她便假装贤惠,把尤二姐骗入大观园,(1分)然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1分)尤二姐终于不堪凌辱,吞金自杀。(1分)
②是探春。(1分)凤姐和王善保家的抄检大观园到探春院内,探春顶撞凤姐,提出先搜她的箱柜,阻止她们搜查丫头的。(1分)王善保家的不知好歹,去拉探春的衣襟,探春打她一巴掌,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2分) (简述探春的其他故事也可)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妙玉没有亲自来,只打发个妈妈送来了一张生日贺笺,署名“槛内人”,宝玉不敢贸然回复,本想请教黛玉,路遇岫烟,在岫烟的指点下,宝玉回了个帖子,署名“槛外人”。 B: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宝玉前去探望。她用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第二天,宝玉前去凭吊,并作《芙蓉女儿诔》。 C:园子里发现了绣有春宫图的香囊。王夫人令凤姐和王善保家的一起抄检。在怡红院,晴雯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一记响亮的耳光,痛骂“狗仗人势"的奴才;最后到迎春房中,查出了司棋与潘又安的证据。这令王善保家的大为丢脸。 D:尤三姐虽素行不端,但却刚烈有加,发誓说非柳湘莲不嫁。后贾琏外出,路遇柳湘莲,言尤三姐之意。柳湘莲欣然允诺。柳湘莲回京后与宝玉闲谈,得知尤氏姐妹的不检点处,就生出毁约的意思来,尤三姐听说这事,自刎而亡。
阅读文化经典《孟子》,按要求答题。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②,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③,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 ①戴不胜:宋臣。②庄岳:庄,街名;岳,里名,都在齐都城临淄城内。这里代指齐都中的闹市区。③薛居州:宋国人。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孟子》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一个齐国人教楚国大夫的儿子学齐国话,虽然周围有许多楚国人干扰他,但只要天天鞭打逼他学齐国话,就有可能学会的。
B.孟子认为把楚国大夫的儿子带到齐国都城的闹市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讲楚国话,也不可能的了。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人.那么宋王就不能同谁一起干坏事了。
D.“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说明一个薛居州,不能对宋王起到重要作用。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孟子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A (2分)
2.成语“一傅众咻”(1分), 孟子认为环境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1分)施行善政必须任用贤能,摒斥奸佞。(1分)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
(2)念去去,千里烟波, 。
(3)人生如梦, 。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5)遥岑远目, , 。
(6)舞榭歌台, 。
(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
(1)嬉嬉钓叟莲娃
(2)暮霭沉沉楚天阔
(3)一尊还酹江月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凄凄惨惨戚戚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1.请任选这首词前两句中“载”字和“铺”字中的一个,谈谈它的表达效果。(2分)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__险阻的?举出一处具体描写,简要分析。(4分)
1.本题考查动词的锤炼。“载”字表现出在船上收获的美景。“铺”字,突出了了景物的开阔。 湖光好象平铺在眼前,表现了视野的开阔。(2分)
2.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1分)第二问:如“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如果明天能够转为顺风的话,那么今天露宿在江边也是心情舒畅的。又如“准拟岳阳楼上”,当行舟到达岳阳时,一定要登楼眺望雄伟壮阔的洞庭湖面的自然风光。(任举一处加以分析)(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