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
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面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两句话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4.对下列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饿莩:饥饿的人 B:艰难苦恨繁霜鬓 苦: 痛苦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 检查 D: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北: 北方的士兵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养生丧死无憾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徘徊于斗牛之间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直不百步耳 D:弃甲曳兵而走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两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C:泾流之大 D:弃甲曳兵而走
把下列出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略
解析:
(1)两个“食”、“检”“涂”“发”各占1分,句意1分。
(2)“兵”“云”(和“响”)“赢”“景”各1分,句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