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段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12、请选出以下错误的一项(3分)
A. 孔子认为子贡对“仁”的要求脱离现实,这样来理解“仁”对孔子宣传仁道很不利。
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思想基础,“礼”是“仁”的具体表现。一个是内在的主体,一个是外在的功用,两者紧密结合。
C.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仁德,就能正确对待富贵贫贱以及其他一切遭遇。
D.孔子认为实行仁德既要靠自己,同时也靠别人来完成,应内外相结合。
13、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仁”?(4分)
12.D (3分)
13.孔子从“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论述“仁”,认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离“仁”(也可回答:认为“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并指出施行“仁”的条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仁由己”),积极主动地 “为仁”;还阐述了指出施行“仁”的方法――“克己复礼”( 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应酌情扣分)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4分)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选读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请说出划线句子所用的的修辞手法及含义。(3分)
比喻。(1分)文中将人比作苇草,形象地指出人的脆弱而不堪一击。(1分)但喻体前的“能思想”则强调了由于有了思想,能思想,所以人比宇宙还高贵。(1分)
背诵(10分)
1. , ,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赤壁赋》
3. ,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4.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
8.元嘉草草,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 , ?《声声慢》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其三)》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f
许多广告是语言运用的经典,阅读下面两则广告,任选其一,参照示例,对其创意及效果进行评价。(5分)
示例: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
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入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12字,明白晓畅,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
(1)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2)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①示例1:这则广告语言诙谐幽默,“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略显夸张,但又暗示其产品质量之高,叙事角度新颖别致;又以“世界各地”暗示其公司覆盖面之广、知名度之高及售后服务之方便,使人不由自主地对此表产生良好印象,进而购买。简单诙谐地语言,完美诠释了此表的品质,令人印象深刻。
示例2:这则广告从售后服务的角度入手,可谓独辟蹊径。简简单单的一句描述,明白易懂,效果突出。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既突出了手表质量精良,难得一“坏”,也强调了此手表畅销全球的国际品牌形象。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于平凡处显高贵。
②这则广告思接千载,把中国古今的印刷术对举,让“铅”“火”于“光”“电”对照,既凸显了激光照排技术引领未来的先进性,又彰显其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厚重、稳健,塑造出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与时俱进”的大家风范。寥寥10字,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语言简洁,回味无穷。(答题要点:要说出广告的创意;要恰当地评价广告的表达效果;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桥
符浩勇
下了半把月连阴雨的天终于晴了。这对老奎爹来说很重要。
雨是夜里停的。他清晨醒来时,就没有听到雨声,起身出门一瞧,空漠的天上,晃着离离的亮光。
天晴了,老奎爹就可以做他决计要做的事了。其实,他要做的事再也普通不过,是要到李上村村主任李大个子家去。他蛮可以像往常一样,有事捎个信就行了,大可不必走一趟。但这一次他是非去不可的。谁也不知道十天前的一个夜里,李大个子来过他孤寂的家。
那夜,连阴雨仍在飘洒着,凉气袭人。
他躲在床上,刚迷糊一下就合眼了,灯还在摇曳地亮着,是一阵敲门声惊动的狗吠唤起他的。
他起身拘谨地打开门,进来了一个年近四旬的陌生人。那人身上披着雨衣,衣襟都湿了,刘海上还淌着水。
“你找谁?”他怯怯地问。
“大爹,就找您呀。”陌生人脱下雨衣,将拎着的两瓶山兰老酒和一罐饼干放到一张小桌上,“大爹,我是给您拜早年来了,我姓李,是李上村的,大伙都叫我李大个子,李上村的村主任……这些年,对您老关心不够,像大爹您这样的……早该进敬老院了。”
他有点儿措手不及,茫然地摆摆手:“不,不……”却不知说什么好。
李大个子还说,他刚从__退伍回来,大伙选他当村主任,是对他的信任,请老奎爹多多支持帮助他,还问了许多起居生计的事,末了,留下话:有空到家里去坐坐。
他一直愣愣地听着,不让座,不倒水,连一句客套的感激话也说不出,待到人家一走,他又悔得要死……一连几夜,他都没有睡好。
洗漱妥当,老奎爹匆匆吃了昨夜剩下的一碗稀饭,就出门上路了。
老奎爹也曾当过村领导,那时还叫大队,他领着大伙摔了八瓣子汗水,工分簿上画满红杠,可一年到头,分红却掏不出一把钱。包产后,他就不当干部了,分到的田地给邻着田地的人家耕种,年年季季不少他糊口的食粮,但始终没人来串门,他寂寞不过,就找人家去,但大伙都是支支吾吾的,仿佛有什么脱不开身,他们都为生计忙着哩。再后来,他听说只几年工夫不少人家就在信用社立了户头,他就自省起自己当村干部时的蛮干,心里就隐隐有了一种失落,总觉得欠了人家什么似的,这辈子恐怕是还不清了。渐渐的,他秉执着一副宁可被人欠也不可欠人的心肠……
而今,村主任李大个子来了,他怎么会记起自己呢?还嘱自己有空到他家坐坐去,这正好是一个回报的机会,可是,连阴雨连绵不歇……李上村还隔着三里路,这对他一个六十出头的孤寡老人来说,也不近了。
太阳升上来了,阳光斜斜地照在老奎爹的身上,投下一个长长的身影,他脚步虽然蹒跚,倒也有神,泥土路上,留下他深深的足迹。
老奎爹的身影缩短一半的时候,李上村就展现在眼前了。村边,有一条蜿蜒的水渠,水渠外铺架四条木料捆扎的小桥。老奎爹见到木桥,就想起了李大个子的留话:走过小木桥,一问就知道他的家。
老奎爹定神望了望村里被椰树掩映着的人家,又抖了抖精神,添紧脚步踏上桥去,只几步,小桥的木料吱呀响起,他心里一慌,眼一黑,桥断了……他什么也不知道了。
下晌,日光西斜时分,一个在水渠边放牛的顽童,看见小桥断了,才发现水中浮着一个人,就惊叫着跑去找人……
李大个子赶来的时候,老奎爹的身子已经僵硬了。谁也不知道,老奎爹死在那里的原因。
围观的人群中,有人叹息:那桥许多年不修整了;还有人怨天:连阴雨下得太久了,木料也给浇烂了……
李大个子若有所思,好一晌才说:天晴了,这桥要重新修整……
1.文中关于“连阴雨”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所反映的农村状况。(4分)
3.老奎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试作简要分析。(5分)
4.小说以“桥”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5分)
1、(4分)①为全文渲染了阴冷的气氛;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为后文写木桥断塌作铺垫(答出两点即可)。
2、(4分)①包产后的农民只顾个人生计,缺少交流关怀;②农村公共设施缺少修护;③包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收入增加。(答出两点即可)
3、(5分)老奎爹是一个曾带领村民拼命蛮干却没有好的结果、晚年孤单寂寞的朴实的农村老干部。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动作描写。“拘谨”“怯怯”“摆摆手”等一系列动作描写,说明老奎爹因有人拜访而显得紧张无措,表现出老奎爹的孤独。(答“心理描写”,再结合文中所写的具体内容分析也可。人物特点占2分,手法1分,分析占2分)
4、(5分)“桥”的含义可以理解为:①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交流沟通;②对农村孤寡老人精神上的关爱;③农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只要能围绕一点,结合文本分析且得当即可)
请阅读下面两道问题,选择一题做答。
(1)结合小说内容,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2)结合小说内容,说说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娶尤二姐后,是如何设计害死尤二姐的。(《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1)一天,忠顺府派人来找贾政,说宝玉勾引走了他们府中的戏子琪官,请贾府交出。贾政大怒。这时,赵姨娘所生的儿子贾环又乘机进谗,说宝玉强奸金钏儿未遂,逼死了人命,贾政一听怒不可遏,将宝玉叫来,往死里打。贾母闻讯赶来,痛骂贾政,众人才将宝玉抬回房中。
(2)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她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寒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释: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3分)用的是“以乐景衬哀情”的反衬手法。这两句一写繁华,一写悲苦,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
2、(3分)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深情。

1、D(突:突破)
2、D(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示转折关系,后者表示目的关系。A、“以”都是连词,表并列;B、“也”都是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C、“于”都是介词,起引出对象的作用。)
3、①(3分)阻力虽然有的大有的小,但总之必定是无可逃避的。(“虽……而……”占1分,“或……或……”占1分,句意1分)
②(4分)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并且老天爷也有宠于他。(“徒”占1分,“殆”占1分,“彼”占1分,句意1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独”很常见,也很复杂。“一枝独秀”固然动人,但似乎不及万紫千红美丽;“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但似乎不如众志成城牢固。人们需要团结合作,却也似乎离不开“独处”;世界需要沟通交融,却也少不得“特立独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是寂寞,也是自在;“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高风亮节,又何尝不是悲怆……
“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又是一种应该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或见解?请以“独”为话题,选定一个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