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句式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 而今安在哉? B:客有吹洞箫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月出于东山之上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贤哉回也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默写。(共10分)
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3、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 。
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忧思难忘。
5、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
6、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列坐其次。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8、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9、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1、尔卜尔筮。 2、隰则有泮。
3、忧伤以终老。 4、慨当以慷。
5、依依墟里烟。 6、引以为流觞曲水。
7、齐彭殇为妄作。 8、舞幽壑之潜蛟。
9、渺沧海之一粟。 10、而人之所罕至焉。
下面是以“丰富”为话题的一段文字,仿照“看到……,看到……,我为……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句式,从“善良”“高贵”中选择一个话题,写一句话。(5分)
【示例】丰富:看到今天许多人以满足物质欲望为人生唯一目标,看到许多人的全部生活由赚钱和花钱两件事组成,我为人们心灵的贫乏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丰富。
答:
答案示例:(1)善良:看到医院拒收付不起昂贵医疗费的危急病人,看到商人出售假药和伪劣食品,我为人心的冷漠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善良。
(2)高贵: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毫无廉耻,看到有些人为了得到权力和地位卑躬屈膝,我为这些人的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塑像与目光
张鲜明
那种眼光,那种洞穿曲折回环的文明的眼光,高高悬在历史的上空。
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在蓝天白云之间,突然就看到了那两尊巨型塑像,炎黄二帝的塑像。
不是“看见”,而是炎黄二帝铺天盖地而来,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不,占据了我整个心灵!
一座山,整整一座山啊,嶙峋地站着,峥嵘地站着,站成两个活生生的头颅,山人合一,在无垠的苍穹之下,以浩瀚无际的目光,与太阳和月亮一起,与波光粼粼的黄河一起,照耀着我们,沐浴着我们,谁能不为之深深地震撼?
这震撼,来自灵魂和血脉的渴望。
多少年,多少代,多少灵魂在追寻:我是谁?我们的血脉在不停地叩问:我从哪里来?
爷爷奶奶说,咱们是炎黄子孙;父亲母亲说,咱们的血脉像黄河、长江一样悠长,而这血脉的源头,来自炎帝部落、黄帝部落。
可是,可是,炎帝是什么模样?黄帝是什么模样?到哪里去祭奠他们?我们千百次追问着。我们只能把炎黄二帝的祭坛设在心里,想象他们筚路蓝缕的身影,想象他们开疆拓土的豪壮,想象他们仰观天象的智慧,想象他们俯察万物的艰辛……就像回味着《史记》里那一页页像风一样飘渺的传说。
终于,一群中原儿女,再也按捺不住对于炎黄二帝的渴念,在古老的黄河岸边,以一座高山的挺拔和巍峨,去复原和描摹他们灵魂深处对于人文始祖的想象。
这是一场伟大的接力。开始是几个人,在黄河岸边,在邙山脚下,悄悄地创意和谋划;后来是几十个人在一起规划和行动;再后来是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几万万人……从百姓到官员,从海内到海外,所有炎黄子孙都投入和关注着这个伟大的工程。他们规划设计,他们捐款筹款,他们宣传发动,他们风雨无阻地投入建设。从一九八七年到二零零七年,整整二十个年头,无数中华儿女,用双手,用双肩,用心血,用汗水,用整个心灵,测量着天地的高度、日月的光亮,并用这一切雕塑着人文始祖的高大和辉煌。
终于,炎黄二帝回来了,回到了他们创业和出发的地方。他们以山的姿态,站在黄土高原的终点,站在地上悬河的起点,站在苍茫的天地之间。他们比肩而立,一个凤目龙准,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一个广额厚唇,智慧深邃,宽厚仁爱。他们在凝望,西望雄关,北眺太行,东览华北大平原。不,是在凝望整个华夏大地!
看啊,炎黄二帝,在深情地看着我们,在天地之间凝视着他们的子孙!我的眼睛,化作趋光的蝴蝶,与香烛一样燃烧着的黄河一起,沿着巍然屹立的邙山,袅袅上升,袅袅上升,去承接那天光一般清澈、深邃的目光。
那目光,像时空隧道一样深远。与之对接的一刹那,天啊,五千年的岁月,带着披荆斩棘的意象,带着星河流转的沧桑,带着奋发和创造的力量,像滔滔黄河一样滚滚而来,把我深深地裹挟,把我高高地托举。
面对这目光,弯曲的腰板必定挺直;面对这目光,疲软的心灵必定坚挺、坚毅、坚强。
也许,我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懈怠的时光,那么,让我们来到黄河岸边,来到邙山脚下,来接受那伟大目光的洗礼吧,它将告诉你:大地在下,苍天在上,人是万物的灵长,创造是我们的宿命,奋进是我们的方向,开拓是我们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凭仗!
(选自《散文选刊》2008年第3期)
21.作者为什么会有“覆盖了我的整个眼睛”“占据了我整个心灵”的感觉?请分别回答。(4分)
22.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3分)
23.给炎黄二帝塑像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条概述。(4分)
24.文章的题目是“塑像与目光”,文中运用了虚实结合(实写与虚写)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加以分析。(5分)
21.(1)炎黄二帝塑像的高大雄伟,作者感到“覆盖了整个眼睛”(从视觉、形象而言)(2分);(2)炎黄二帝的灵魂、血脉、精神博大,使作者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因而占据了“整个心灵”。(2分)
22.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1分)前者侧重气度(外部神态等),(1分)后者侧重性格(内心世界等)(1分)。
23.(1)炎黄二帝是炎黄子孙血脉的源头;(2)纪念和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3)表达后代子孙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之情;(4)激励后代子孙努力“创造”和“奋进”“开拓”。
每点各1分,若答“对炎黄二帝的渴念”也可得1分。
24.写“在黄河岸边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的建造过程”是实写,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是虚写。(或写炎黄二帝的塑像是实写,写塑像的目光是虚写)(2分)本文的结构是“虚-实-虚”:以虚写炎黄二帝的目光开篇,然后实写见到炎黄二帝的巨型塑像和介绍塑像建造过程,最后虚写对塑像目光的感受。(3分)
《红楼梦》中探春和惜春对“检抄大观园”这一事件各有什么反应?
探春理智清醒,对检抄行为非常反感,(1分)先命丫环秉烛开门而待,继之流泪叹息,对家族未来日渐式微的发展趋势有自己的清醒认识,最后给了带头检抄的王善保家的一记耳光,让凤姐很难收场(2分);惜春则胆小怕事,极力拥护,积极配合,(1分)请求凤姐严惩衣箱内有男人靴袜的丫环入画(1分)。
下列名著名篇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在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看探春是个姑娘,又是庶出,自恃是邢夫人的陪房,便趁势作脸,掀起探春的衣襟,结果,挨了探春一耳光,还遭到司棋的挖苦。凤姐见此情景,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奴’。”(《红楼梦》) B:葛朗台软禁女儿的事在城里传开后,引起了公愤。蓬风所长自告奋勇要去打官司,欧也妮谢绝了他的好意。公证人克罗旭告诉葛朗台,根据法律,如果太太死了,他的财产就要和女儿共有,葛朗台这才饶恕了女儿。(《欧也妮・葛朗台》) C:只做了索漠城8天市长的德・蓬风先生去世后,作为寡妇的欧也妮虽然每年有八十万法郎的收入,但生活仍和做姑娘时一样。她根本不把金子放在心上,一心只向往天国,并不停地暗中帮助那些受苦的人。(《欧也妮・葛朗台》) D:哈姆雷特的性格特征的最突出表现无疑是他的优柔寡断。面对着父亲被毒杀,母亲被占有,王权被窃取,国家被觊觎的家仇国恨,哈姆雷特有强烈的复仇愿望。但另一方面,哈姆雷特对杀死仇人这一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表现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疑虑情结,使复仇计划一次次功亏一篑。E.《雷雨》所叙述的故事是依照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三一律”法则来展开的,即情节、地点、时间必须完整一致,单一的故事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并于一天完成。
《论语》选段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①。”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12、请选出以下错误的一项(3分)
A. 孔子认为子贡对“仁”的要求脱离现实,这样来理解“仁”对孔子宣传仁道很不利。
B.孔子认为“仁”是“礼”的思想基础,“礼”是“仁”的具体表现。一个是内在的主体,一个是外在的功用,两者紧密结合。
C.孔子认为一个人只要有了仁德,就能正确对待富贵贫贱以及其他一切遭遇。
D.孔子认为实行仁德既要靠自己,同时也靠别人来完成,应内外相结合。
13、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从哪些角度来论述“仁”?(4分)
12.D (3分)
13.孔子从“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来论述“仁”,认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背离“仁”(也可回答:认为“仁”是取舍一切的标准,是人须臾不可离的道德);并指出施行“仁”的条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仁由己”),积极主动地 “为仁”;还阐述了指出施行“仁”的方法――“克己复礼”( 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应酌情扣分)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推己及人)。(4分)
《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选读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请说出划线句子所用的的修辞手法及含义。(3分)
比喻。(1分)文中将人比作苇草,形象地指出人的脆弱而不堪一击。(1分)但喻体前的“能思想”则强调了由于有了思想,能思想,所以人比宇宙还高贵。(1分)
背诵(10分)
1. , ,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赤壁赋》
3. ,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4.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其三)》
5. ,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故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雨霖铃》
8.元嘉草草,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 , ?《声声慢》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长沙》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其一)》
4、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空归夜月魂。《咏怀古迹(其三)》
5、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7、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
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声声慢》
10、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