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故乡的榕树》选段,完成20-22题。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在睡意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
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外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吗?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吗?但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吧?
20.写故乡的榕树,为什么要选择夏夜来写?说说“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在文中的含义。
21.作者写在榕树下睡觉这一细节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22.划线部分连用三个问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0.(1)选择夏夜有利于抒发感情,表达主旨。(2)我离开故乡已经30年,这30年就好像是睡过一觉一样;时常产生的对故乡的回忆,就仿佛是在睡梦中做梦一般。
21.这一细节充满了闲适的生活气息,也充满了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写出了榕树带给我和家乡人民美好的生活。
22.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的小伙伴、榕树下的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之情,也希望借石狮子永远留住这即将消失的美好生活。[740482c0ba1d2b88.jpg]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①故园:指长安,诗人曾住于此 。 ②龙钟:湿漉漉,泪水很多的样子。
(1)根据诗句,能推断出诗人是在向什么方向行进的途中遇到入京使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根据 “故园东望”可知诗人是在向西行进途中遇到入京使的。
(2)表达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范的践行者、坚定的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的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B:新闻发言人郑重指出:在现在乃至未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够自给。 C:日前,央视主播赵普在报道灾情时,面对灾民受苦受困的画面,声音哽咽,潸然落泪。 D: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文化大餐。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偃仰:俯仰,指悠然安居。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遗世独立:超越尘世,独立存在。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钩心斗角:指宫室建筑的结构精巧。 D:犹有未树也 未树:未来得及种树。
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扃(jiōng)牖修葺(qì) 栏(shǔn) 象笏(wù) 异爨(cuàn) B: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yù) 恶(wū)乎 呱呱而泣(gūgū) C:酾(shī)酒 愀(qiǎo)然 扁(piān)舟 横槊(shuò)蹇(jiǎn)滞 D:禁(jīn)受 肖(xiào)我 数数(shuò)然 泠(líng)然 而(néng)征一国
阅读下面一篇选文,完成16―19题。
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诗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微。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作也终不免有些隔膜。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他们最爱读的小说不是描写内心生活或是社会真相的作品,而是《福尔摩斯侦探案》之类的东西。爱好故事本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真能欣赏文学,我们一定要超过原始的童稚的好奇心,要超过对于《福尔摩斯侦探案》的爱好,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的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小说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勃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没有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的花。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文学。
如果只就故事说,陈鸿的《长恨歌传》或洪的《长生殿》,元稹的《会真记》未必不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兰姆的《莎氏乐府本事》未必不如莎士比亚的剧本。但是就文学价值说,《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都远非它们所根据的或脱胎的散文故事所可比拟。我们读诗,须在《长恨歌》《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剧本之中寻找出《长恨歌传》《会真记》和《莎氏乐府本事》之中所寻不出来的东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或者崔颢的《长干行》: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里面也都有故事,但是这两段故事多么简朴而平凡!两首诗之所以为诗,并不在这两个故事,而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单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现出来的艺术本领。这两段故事你和我都会说,这两首诗却非你和我所做得出,虽然从表面看起来,它们是那么容易。读诗就要从此种看来容易而实在不容易的地方下功夫,就要学会了解此种地方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
――朱光潜 《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节选
16.在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评价《福尔摩斯侦探案》这类小说的?(2分)
答:
17.“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树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住一园锦绣灿烂生气勃勃的葛藤花卉。”请谈谈这个比喻句在文中的含义。(3分)
答:
18.第二段划线句中中,“所寻不出的东西”指什么?(3分)
答:
19.从全文看,作者提倡读诗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答:
16.这类小说有的只是有趣的故事,不属于描写内心生活或社会真相的作品。(2分)
17.透过故事情节,去求艺术家对于人生深刻观照以及他们传达这种观照的技巧。(3分)
18.在故事后面的情趣,以及抓住这种简朴而隽永的情趣,用一种恰如其分的简朴而隽永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艺术本领。(3分)
19.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2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爱斯梅拉达带着小山羊离开了狂欢的节日广场。好奇的甘果瓦一直跟随着她,误闯入“奇迹王朝”。按“奇迹王朝”的法律,甘果瓦将被绞死,除非有人愿意嫁给他。爱斯梅拉达出人意料地宣布愿意做甘果瓦的“妻子”。甘果瓦获救后,爱斯梅拉达只供他食宿,不准他近身。(《巴黎圣母院》) B:林黛玉掌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史湘云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惜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探春离了坐位,拉着她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红楼梦》) C: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这是黛玉初见宝玉的心理活动。黛玉应贾母之召来到了荣国府。宝黛初见,两人竟然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为此后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奠定了基础。(《红楼梦》) D:元宵节刚过,新旧军阀展开了激烈的混战。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这一来,瑞珏知道了觉新和梅的过去,非常生气。她找梅交谈,梅表示不再和觉新来往,于是她们在新的基础上开始了交往,并成为好姊妹。(《家》)E.冯乐山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在紧急关头,觉慧帮助觉民逃婚。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无论其他人怎样劝说,觉慧都坚决地说,如不取消冯家的亲事,他绝不说出觉民的地址。祖父最后说,冯家的亲事绝不能取消,如果觉民不回家就叫觉慧顶替。觉慧十分气愤,想:“如果牺牲是必需的话,做牺牲品的决不是我。”(《家》)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__》)
(3)____________________,红巾翠袖,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梧桐更兼细雨,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6)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____________________,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一尊还酹江月 (2)也无风雨也无晴 (3)倩何人唤取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到黄昏、点点滴滴(6)而相如廷叱之

7.C(适:往.到)
8.D(A若:至于;比得上。B于:在;表被动。C将要;尚且。D而:连词,都表转折关系。)
9.C(“糟糠不厌”应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回也屡空”与“学习伯夷.叔齐坚守节操”无因果关系。)
10.(6分)(1)武王已经平定了商纣的暴乱,天下都归顺了周朝,可是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宗”、“耻”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天道对好人的报答,又是怎样的呢?(“报”、“何如”各1分,句子通顺1分)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A:请毕今日之,效死于前。 B:虽欲报恩将安归! C: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